古诗词鉴赏

 我来答
岁晚荒寒
2011-08-31 · TA获得超过84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4.6万
展开全部
破陈子

作者: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出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鬃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导读〕
这是李煜对当年降宋情景的追赋之作。上阕是对南唐全盛时的回忆。起二句描写南唐历史和版图,气魄沉雄阔大;三、四句描写宫中豪奢景象;"几曾识干戈"句急转,引出下阕主题。换头两句,借用"沈腰"、"潘鬓"两个曲故,写出了自己归为臣虏后,精神和肉体上所受到的巨大摧残。全词语言沉郁,情感苍凉,今昔对比,让人惊心不已。
乌夜啼

作者: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导读〕
《乌夜啼》一名《相见欢》。从词意来看,可能作于李煜降宋以后。借林花横遭风雨摧残匆匆而谢,喻时光易逝、韶华难再。
上阕从惜花写起,"林花"句纯任写实,"谢了"二字,语似平淡,实显沉痛,盖事实既成,无可挽回也。"太匆匆"逗出深深惋惜之意。惋惜什么呢?林花?岁月?人生?美好而短命的一切?"无奈"句既续足惋惜之意,又交待林花凋谢的原因:这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摧残,花何以堪?人何以堪? "无奈"二字尽显爱花惜花而无力护花之意。这是明写花而暗写人的暗喻笔法。
下阕明写人事。"胭脂泪"与上片林花春红照应,盖由杜甫"林花著雨胭脂湿"(《曲江对雨》)化来。结句以水喻恨,关合一个"长"字。

虞美人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1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导读〕
宋代王銍《默记》卷上载:"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春花浪漫,秋月高洁,本令人人欣喜,但对阶下之囚来说,却已了无意趣了。"何时了"三字虽问得离奇,实含两层意蕴:往昔岁月是何时了却的?劫后之残生又将何时了却呢?这表明了他对生命的决绝心态。唐圭璋《屈原与李后主》一文说:"问春花秋月何时了,正是求速死也。"春花秋月无尽而人生有尽,这不仅是令李煜感到悲哀的,也是人类之大悲哀。俞平伯《读词偶得》评起句"奇语劈空而下"。
"小楼昨夜又东风"更具体印证了春花秋月无法终了的事实。由小楼进而联想到故国, "不堪回首"四字乃心中滴血之语。"月明中"既是呼应起句"春花秋月"之"月",也是将小楼、故国,人生等等统统笼罩在永恒的月色中,则李煜个人之悲哀自然就直逼人类之大悲哀。
换头承故国明月,点出物是人非之意。全词到此为止的六句,都是两两对照,写出永恒与无常的巨大反差,表现作者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但柔弱的李煜已经不可能由此激发出进取的激情,而只能在与生命决绝前,放纵一下悲哀的心情,任凭自己沉溺在这种无边的生命悲歌中,静静地等候人生终曲的奏起。
煞尾两句自问自答,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怀,写出愁思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无法遏制。
以水喻愁,李煜之前已有许多,但此句不仅新颖警辟,而且既贴切又富有力度。遂为名句。可与李颀"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刘禹锡"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秦少游"落红万点愁如海"等参读。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菩萨蛮

作者:李煜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剗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为奴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导读〕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幽会偷情的小词,相传是李煜为小周后而作。小周后是昭惠皇后的妹妹。马令《南唐书·女宪传》称她"警敏有才思,神彩端静"。因昭惠感疾,故时出没于宫中,遂与李煜暗渡陈仓。昭惠后去世后,被纳为皇后,"被宠过于昭惠。时后主于群花间作亭,雕镂华丽而极迫小,仅容二人,每与后酣饮其中"(陆游《南唐书·后传》)。后与后主一齐降宋。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李煜被毒死,小周后因悲伤过度,亦于同年冬天去世。从他们一生的关系来看,彼此相爱很深。
全词以刻画赴约女子的动作、心理为主。起句写环境,花、月、雾三者都是极具情韵之物,而前各缀以明、暗、轻三字,将花香馥郁、月色朦胧和轻雾迷离的景象联成一种令人心醉的意境,为女子的出场作了极好的铺垫。次唏即景抒情,写出女子对良辰美景的欣喜之情,有一种久盼而至的兴奋和紧张。接下描写了 袜步阶、手提金缕、画堂相见、偎人心颤等一系列细节和动作,写足了女子 袜潜声、屏气悄行的提心吊胆和画堂霜拥的心有余悸。着末两句,语言极为俚俗,甚至稍嫌不文,但情极深挚。诚王国维所谓"专作情语而绝妙者"(《人间词话删稿》),深刻地体现出女子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和得遂所愿后的畅快心理,形象的塑造和心理的刻画堪加圈点。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简析】
惊破起调的"穿林打叶"之音,显示这来袭的风雨具何等声势!但从沙湖(黄州东南三十里处)道上现身的词人,却"竹杖芒鞋"、吟啸而来,表现着怎样一种闲庭信步的潇洒。"谁怕"一语的反问,因了"莫听"、"何妨"的衬映,显得气度从容人,由此展出披蓑烟雨的隐逸之思,就更有了遇祸不惊、笑对苍茫的风神。
Fei婓猫
2011-08-30 · TA获得超过38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5万
展开全部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这首《钗头凤》写的是封建礼教压迫下的一出爱情悲剧。陆游二十岁左右时与表妹唐婉结婚,俩人相爱很深。但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结婚才一两年,陆游便被迫与唐婉离婚而另娶王氏,唐婉也改嫁了赵士程。陆游三十一岁时,到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沈园游玩,偶遇唐婉夫妇。唐婉派人给陆游送去酒菜致意。陆游回想往事,痛苦而又激动,就在花园墙壁上,题写了这首词。词的上片,回顾当年夫妻相爱的幸福生活和被迫离婚后的愁苦。下片写与唐婉偶然重逢的情景和他的复杂心情。
  作者与唐婉既然是在春游中偶然重逢,很自然地,在回想过去幸福相处时,首先想起了当年两人共同赏春的情景。那时节,年轻的妻子用她那红润的、酥[sū]油般细腻的手,深情地给自己斟上一杯上好的黄縢[téng]酒,也就是官酿的以黄纸封口的黄封酒。两人举目观赏,只见满城春意盎然,红色的宫墙旁边杨柳飘拂。作者只用了三句话,选择了这样一个印象最深、和今天形成尖锐对照的生活场面,就把当初俩人的感情和美满生活写出来了。接下去,作者用东风来比喻他的专制的母亲说,由于东风的冷酷无情,破坏了自己美满的婚姻,失去了欢乐。于是“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离索,就是离群独居的意思。)只落得满腔愁苦,几年来一直在孤独中度过。上片最后以“错、错、错”结束回顾,表示了他对当初屈服于封建家长的压力被迫与妻子离婚的沉痛悔恨。
  今天的重逢又是怎么样不同的情景啊!春天虽依然如旧,可是“人空瘦”,那可怜的妻子比起当年已经憔悴了许多。这消瘦的容貌正同当年的红酥手相对照。“空”,是徒然的意思。这个“空”字,透露了作者对唐婉的心疼和关切。我们好象听到作者在暗暗地对她说,你又何苦这样无益地拆磨自己呢!这时的唐婉,已哭得象泪人一样了。她“泪痕红浥鲛绡透”。浥[yì],沾湿。
  鲛绡[jiāoxiāo],古代神话故事中的鲛人(即人鱼)所织的精美纱绢。这里指唐婉用的手帕。陆游看到,唐婉痛哭不止,沾有胭脂的泪水,已将她的手帕湿透了。
  不仅人有变化,在伤心人看来,景色也大为不同。尽管同样是春天,但桃花已经雕落,花园里的池台楼阁也很荒凉,再也不是充满“春色”的景象了。上片对昔日赏春的描写,是充满了欢乐和生意的情景交融;现在花园重逢的场面,则是充满辛酸与凄凉的情景交融了。看着此情此景的陆游,他当时心中又作何感想呢?“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古人为了表示爱情的坚定不移,常常指山为誓,即“山盟”。“锦书”是指表达爱情的书信,这是由古代一个女子用锦缎织上文字给她的丈夫表示情意的典故而来。这时的陆游,内心非常矛盾:虽然他对唐婉仍然深爱在心,但是现在大家都已经各自婚嫁,为礼法所限,再也难以向她表示自己的爱情了。他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这一个悲剧的现实。“莫、莫、莫”。“莫”,是罢了的意思。他这连声“罢了”的悲叹,和上片的“错,错,错”的悔恨相呼应,读起来好象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在一下一下地敲打着读者的心弦,向封建礼教发出了悲愤的控诉。

  另附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月明林下人
2011-08-30 · TA获得超过134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1万
展开全部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抒情诗。它不但是马致远小令中最著名的作品,而且素称为元人小令的绝唱。篇中仅用了五句二十八个字就生动描绘出一幅苍凉萧索的秋郊夕照图景,细致刻划了一种愁穷苦别的天涯游子心境,可见其语言凝炼的程度。 前三句连续并列了九个实词,把九种不同的景物巧妙地组织在一副画面里,不但毫无堆砌痕迹,而且格外显得文思流畅、音节铿锵、色调鲜明。通篇无一字直接抒情,纯粹采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所有这些,都是这首小令的艺术特色。
前三句用名词缀和,造成富有内涵的意象叠加,形成鲜明的反差和对比。
“ 枯藤、老树、昏鸦”,表现了昏暗的物象。“小桥、流水、人家,”描写出清雅温馨的物象。“古道、西风瘦马”,是前两句的补充和发挥,“断肠人在天涯,”是所要表述的全部感情涵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