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班主任如何管理好班级
一、了解、尊重、热爱、理解学生
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应该热爱学生。因此,与其说“尊师爱生”,不如说“爱生尊师”。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题,是教育力量的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的爱应洒在学生集体中,教师的爱应播在学生的心坎上,包括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给予的特殊的关怀,对后进生给予的偏爱。爱奉献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同样在收获着学生们的爱。当班主任是快乐的,快乐的程度决定于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的宽容和理解,班主任的爱是无限的,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送与学生,课堂上一个肯定的眼神,作业上一句鼓励的话语,聊天时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给予学生无限的温暖。
二、 让孩子们懂得爱与被爱,学会做人学会爱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人的教育,是为了人的一生发展的教育。要想管理好班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放在首位。先成人后成才,不成才也要学会做人。每个学生都要有爱心,爱祖国、爱社会、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是做人的基石,如果连父母都不爱,其他的爱更是无从谈起。如:利用班队会时间可以让同学们写一封给爸爸妈妈的信,把自己想说而又不好意思对父母说的话写在信中。可以是匿名的,就是让学生打消顾虑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或利用早课的一定时间和品生品社课前五分钟讲解有关爱的小故事,并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关爱事例,无论大小,适时引导鼓励宣传,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周围的一切。众所周知,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但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要注重“锦上添花的爱”,更要注重“雪中送炭的爱”。其实,现在的学生缺少的并不是“爱”,而是对“爱”的感受能力,所以,培养学生对“爱”的感受力,比爱学生更重要。
三、 班级实行民主管理
民主是一种权利,它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民主是一种力量,它调动了集体中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吸纳了集体的智慧。班级生活中的民主应该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平等对话,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班级大家庭中,人人有权参与管理,参与竞争,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班级民主管理?我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下课时布置作业,随口说了一句每个生字写十行,同学们看看老师没有一个反对的,老师对自己的口误欲言又止,就这样,在三周后,有个男生怯怯的对老师说,老师生字作业让我们写的太多了,老师看着男孩,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予表扬,并告诉学生自己当时是准备让写一行的,可你们并没有反对,老师一直期待着同学们的反馈,如果每个学生都像这个男孩一样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且有道理,老师马上会改的。这个案例故事告诉我们,在学校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只要你们的诉求合理,老师一定会尊重的。通过这个案例,学生知道了自己意见的重要性,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管理中。民主管理,班主任一定要把握住度,要在不违背教学原则,不违反校规校纪,不冲突领导的整体布局下进行。凡是学校和班内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都要征集全体同学意见,少数服从多数,并能尊重少数意见,不搞一言堂。这样学生自愿做的要比班主任老师强行要求做的顺畅。学生如何进行卫生扫除,如何帮扶违纪的学生,如何关爱后三分之一学生,如何安排其他活动等等同学们都会积极参与,也才会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因此要让全体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四、 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一位优秀班主任曾说过:“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班集体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好的班风是学生成长的风向标。学生只有在一个具有优良风气的班集体中接受教育,才能得到健康成长。每位班主任都清楚好的环境可以激励人、可以改造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在班级里努力学习、快乐生活、茁壮成长,才能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力量和风貌。因此班级就需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良好的班级体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严明的纪律和融洽的同学关系,有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做到主动、热情、真诚、平等、尊重、信任;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学间的竞争与合作。所以在小组合作中、在各项班级评比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让他们懂得“班落无光、以班为家、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道理。以此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风学风的好坏对一个班集体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班风正、学风浓的班级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 做一个勤快的班主任
为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我们教师说了不少,也做了不少,但是应该做的远远要比已经做的多得多。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作为班主任,要比别的教师多留心眼,多下功夫,舍得花时间,要时时事事细心观察学生情况,将他们发生的一切事务认真、妥善的处理。在这方面,我认为每位班主任都应该要求自己做到 “勤快”。勤于处理他们之间的大小事务,即时纠正学生每个不起眼的违规违纪行为,称赞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我们每天一直强调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班规班纪,良好的作息习惯,按时到校,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晨读习惯等等,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长期坚持与学生同步做到,要求学生的,我们自己要先做到,由于这些“勤”,就会使学生在纪律等其它方面都能严格遵守,不会违犯。正是“其身正,不令则行”。
六、要蹲下来平等看学生
我们之所以认为伟人伟大,是因为我们总是跪着看他们;我们之所以认为学生幼稚,是因为我们总是站着看他们。因此,当教师蹲下来看学生时,就会发现学生也有“伟大”之处。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往往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处理班级事务的一些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对每位同学要平等对待,尤其对优生和学困生更要平等对待,让他们觉得老师对每位学生都公平。用爱浇灌心灵之花,只有平等地爱每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更要关爱那些被遗忘的学困生。人最可贵的心理品质之一就是自信心。一个人有了自信心,就能使自己不屈不挠地攀登上人生的最高峰。因此,可以这么说:对学生最大的伤害是伤害他的自信心,对学生最大的帮助是帮助他树立自信心。用爱激发他们的上进动力,让他们努力学习,展示自我,增强信心,使一名后进生转化为优生,要用师爱来激化他们。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一颗平等的心,要蹲下来平等看学生。
七、在班级管理中要及时沟通
教师要善于成为学生的倾听者。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予学生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学生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要及时掌控班级及每位学生的情况,知道他们的所思所需所想。能与学生做到事事沟通,时时沟通,沟通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既让学生信任,又能成为朋友,从而树立崇高的威望,在班级管理中多一分把握。
班主任是对一个班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担负全面责任的教师,是班级学生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班主任既是一位职权不大、而又责任重大的领导者,同时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引路人和精神关怀者,也是联系学校领导和各科任课教师的纽带,是对学生德育思想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
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小集体、是学校的细胞,可见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有良好的管理,事情才会有头有绪,集体才会像一架健康的机器有序地运转。班级管理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需要班主任沟通、服务和引领。只有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做到腿勤、眼勤、嘴勤、手勤,理思路、强要求、多付出、抓落实、善发现,才能真正做到班级的有效管理。
一、不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很多班主任,为了方便于自己的管理,会主动树立起同学敌对的关系。比如教唆同学出卖同学,互相打小报告。这种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是方便老师的管理与班级的纪律的,可是教育工作者,除了管理之外,更多的是要建设学生的良好品质与正确的人生观,这种扭曲的方式,只能说是害人害己。
二、善用合适的管理工具——接龙管家
详细说班级管理,可以分为各种通知的下发、信息的收集、作业的收集,纪律表现的评比等。像平时学校需要收集的一些信息,老师发给家长后,总有家长不提交,老师还需要一个个的去核对谁没交,老师也累家长也烦,这就容易引起家校矛盾。我现在都使用接龙管家小程序,一条通知找到对应模板点两下直接发给学生家长,谁交了谁未交一目了然,像什么收通知发信息、收作业、收班费我都在用这个,家长也会觉得老师事做的漂亮,专业度高。有时候家长对老师认可,管理好班级,只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工具就可以了。
三、班主任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倾听是一种尊重,是一种修养,也是班主任必备的素质。因此,在与学生交流时,要保持平等、宽容和接纳的态度。不要以为自己比学生高一头,就会居高临下地教训学生。只有放下架子,虚心向学生学习,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当班主任放下架子倾听学生的心声时,就会了解到他们的一些想法和愿望,并及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处理。这样既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能培养学生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四、班主任要善于协调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关系
班主任应经常与学生的任课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班上的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共同研究对策。尤其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便在教学中有所侧重,对症下药。这一点在我班有几个学生基础差的情况下尤其重要。如果他们的家长能主动配合,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工作,我们就能更好地进行教育。另外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如在家长会上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家表现和在校情况;在家访时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家的表现和在校情况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