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磨蹭怎么办?聪明的父母巧用3招,让孩子告别“拖延症”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已经是很多家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这当然让父母无比焦虑,因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他们都会慢人一拍。
小明从早上起床时,就需要被妈妈三催四请,一桌子的丰盛早餐几乎没有时间去吃,因为很快上学就要迟到;
放学回来写作业也是磨磨蹭蹭,一会儿玩玩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本来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硬生生的被他拖到三个小时才做完……
知名心理咨询师、得到APP高级讲师陈海贤在 《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 里指出:
角色的本质,是人和人在关系中产生的一种行为期待,是关系里的人共同达成的隐性契约。 这种契约是很隐秘的 ,如果不留心,经常看不到。
父母对孩子当然是有期待的,从孕育一个小生命开始,他们就已经为孩子的发展做好了规划,孩子出生之后,更是竭尽所能给他们更好的一切,凡事替他们包办,只是为了孩子能够快乐成长。
但是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爱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自己成长的机会,他们当然是合格的父母,是最爱孩子的父母。
然而当父母和子女关系的边界感变得模糊时,对孩子的认知自然会有不正确的引导,他们又会如何做呢?
如果父母总是想要事无巨细的照顾孩子,那么孩子自然而然的也就习惯了接受。
他们开始收起自己的主动意识,顺从的听着父母的安排,从而变得越来越有依赖性,甚至失去了生活的自理能力。
很显然孩子变成这样,根源并不是在他们自己身上,而是因为父母错误的角色定位。
如果想让孩子改变,成为一个做事不拖拉,独立性强的人。
一思:考虑孩子把父母做了怎样的角色定位
一行:父母要做到言行统一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期待是相互的,当父母对孩子有期待,期望他们变得更好地时候,其实孩子对父母也是有着同样的期待。
当父母习惯性地包括他们生活中的一切时,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把父母当成依靠,认为无论什么事情,父母都能替自己完成,把父母当成了救世主。
这时就会出现一个自相矛盾的现象,父母一方面对孩子提出要求,但是另一方面却又不给孩子进步的机会。
也就是他们的言行很难做到统一,经常是互相冲突甚至矛盾,导致孩子思维逻辑混乱,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做。
比如很多父母都反对给孩子喂饭,他们一方面会要求孩子自己吃饭,想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但是当孩子自己不好好吃饭或者半天吃不了一口的时候,父母又会着急的想要喂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多吃一点。
这样自然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期待,也很难让孩子真正愿意主动吃饭。
只有言行一致,怎么说就怎么做, 降低孩子对父母的期待值 ,这样孩子才能意识到积极主动的力量,才能够变得越来越独立。
二思:是否真正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二行:完成从批评者到引导者的转变
孩子在年幼的时候需要父母的照顾,因为这时他们的很多能力都是欠缺的,如果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要求他们独立,显然是不现实的。
但是随着孩子不断地成长,他们的思想越来越成熟,能力越来越强大,这时父母就应该教会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父母只是不断的在孩子面前唠叨他们的缺点,比如好吃懒做,比如粗心马虎,又或者不求上进等等。
父母一直在批评者的角色上越走越远,却从来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去做。
父母与孩子的情绪交流,将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使其养成一种处理人际关系、掌控自己情绪的智商即情商。
所以 父母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懂得亲子间的界限,不要有越界行为,多给孩子一些正向引导,才能让孩子真正得到改变。
三思:有没有像内心期待的那样对待孩子
三行:帮助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孩子需要尊重,需要父母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鼓励。但是很多父母却无法做到这一点,总是想要用自己的意识控制孩子,完全忽略他们的感受。
这当然很难让孩子变得积极主动,因为他们感受到的只有不被尊重和不被信任。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越来越好,那么就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期待,并且相信孩子能够做好。
有的时候期待的作用是很强大的,因为能够让对方感受到,所以很有可能在无形之中改变对方。
当父母愿意尊重和信任孩子的时候,孩子自然能够深深的感受到,这会让孩子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从而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让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成为一个如父母期待那样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