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发生于建义元年(528年),是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针对北魏皇族和百官公卿进行屠杀的政治事变。
因事件发生于河南河阴县(今河南荥阳市),因而得名。
528年(北魏建义元年),胡灵太后擅权秉政,鸩杀了北魏孝明帝元诩,册立元姑娘和元钊为帝。
并州契胡酋长尔朱荣假托孝明帝旨意,兴兵攻打洛阳,守将望风而降。
四月十三日,尔朱荣在河阴之陶渚(今河南孟津县)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钊,纵兵围杀王公百官两千多人,北魏诸王元雍、元钦、元略、元邵等全部遇害,史称“河阴之变”。
尔朱荣借助河阴之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世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彻底改变了北朝统治集团的素质结构,最终改变了北朝社会的历史走向。
2、高平陵之变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
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
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
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
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
3、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
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4、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匈奴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亡的历史事件。
因该事件主要发生于晋怀帝永嘉年间(307-313年),故名。
八王之乱后,西晋政权衰弱,经济残破,社会矛盾尖锐,内迁各族趁机起兵反晋。
永兴元年(304),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建立汉政权。
永嘉三年(309),南匈奴两次进攻洛阳,被西晋击退。
永嘉五年(311),刘渊之子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宁平城之战中歼灭晋军主力,杀晋太尉王衍及诸王公,随即第三次进攻洛阳并将之攻破,俘获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
建兴四年(316), 刘曜又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
5、六镇之乱
六镇之乱,又称六镇起义(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
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镇戍卒和各族人民发起的动乱。
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迁洛阳後,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最后发起叛乱的大起事。
北魏孝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权贵奢侈,守宰暴敛,赋役、兵役繁重,百姓纷纷逃亡或依附豪强。
而长期戍守北边的沃野等六镇的将卒因待遇骤降而不满,遂于正光四年(523)爆发六镇起义,关陇、河北各族纷纷起兵响应,北魏统治濒临崩溃。
边镇军事豪强乘机扩充实力,其中尔朱荣实力最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阴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平陵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嘉之乱
河阴之变,发生于建义元年(528年),是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针对北魏皇族和百官公卿进行屠杀的政治事变。
因事件发生于河南河阴县(今河南荥阳市),因而得名。
528年(北魏建义元年),胡灵太后擅权秉政,鸩杀了北魏孝明帝元诩,册立元姑娘和元钊为帝。
并州契胡酋长尔朱荣假托孝明帝旨意,兴兵攻打洛阳,守将望风而降。
四月十三日,尔朱荣在河阴之陶渚(今河南孟津县)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钊,纵兵围杀王公百官两千多人,北魏诸王元雍、元钦、元略、元邵等全部遇害,史称“河阴之变”。
尔朱荣借助河阴之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世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彻底改变了北朝统治集团的素质结构,最终改变了北朝社会的历史走向。
2、高平陵之变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
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
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
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
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
3、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
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4、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匈奴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亡的历史事件。
因该事件主要发生于晋怀帝永嘉年间(307-313年),故名。
八王之乱后,西晋政权衰弱,经济残破,社会矛盾尖锐,内迁各族趁机起兵反晋。
永兴元年(304),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建立汉政权。
永嘉三年(309),南匈奴两次进攻洛阳,被西晋击退。
永嘉五年(311),刘渊之子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宁平城之战中歼灭晋军主力,杀晋太尉王衍及诸王公,随即第三次进攻洛阳并将之攻破,俘获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
建兴四年(316), 刘曜又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
5、六镇之乱
六镇之乱,又称六镇起义(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
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镇戍卒和各族人民发起的动乱。
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迁洛阳後,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最后发起叛乱的大起事。
北魏孝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权贵奢侈,守宰暴敛,赋役、兵役繁重,百姓纷纷逃亡或依附豪强。
而长期戍守北边的沃野等六镇的将卒因待遇骤降而不满,遂于正光四年(523)爆发六镇起义,关陇、河北各族纷纷起兵响应,北魏统治濒临崩溃。
边镇军事豪强乘机扩充实力,其中尔朱荣实力最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阴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平陵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嘉之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