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蝗虫的幼虫是啥
蝗虫的幼虫是若虫,又叫蝗蝻。
蝗虫是不完全变态昆虫,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成虫与蝗蝻的食性相同,均为植食性,而且成虫期补充营养强烈,约占一生总食量的75%以上。它们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叶片和花蕾成缺刻和孔洞,严重时将大面积植物的叶片和花蕾食光,造成农林牧业重大经济损失。
成虫与蝗蝻都是夜伏昼出,无明显趋光性。当飞蝗蝻密度大时,由于相互感觉而形成条件反射,加剧活动,蝗蝻容易形成群聚、静伏、拥挤,然后向某一方向跳跃群迁。
蝗虫的若虫与成虫长相类似,只是翅膀和生殖系统都没有发育完全,随着一次次的蜕皮,若虫最终发育完全,成为有生殖能力的成虫。
扩展资料:
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因此个体发育卵→幼虫→成虫3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差别不大。蝗虫的幼虫称为“蝗蝻”。需要经过5次蜕皮才能成为成年蝗虫。
蝗虫幼虫在自己已经成熟可以蜕皮时,便用后腿爪和关节部分抓住网纱,前腿曲折,交叉在胸前。鞘翅的鞘三角形翼端打开了尖顶,并向两侧张开。之后有两条长带子由中间竖起来,这是蜕皮的开端。
真正蜕皮时必须使外套裂开。为了产生推动力,蝗蝻全身几乎都胀缩起来。在血液的推动下,它的外皮的薄弱处便裂开,然后裂纹向其他地方延伸、张开。
先是背部从外壳中露出,接着是头、触须、前腿、鞘翅和翅膀、后腿、胫骨、小腿、肚子等先后从这外壳中脱出来了。直到旧壳掉到地上它便完全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