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间的关系分为几类?
今天在这里我们将对不同的“朋友”进行分类、分层,以便我们更好的定位对方和自己,采用更适宜的方式与不同层次的朋友进行交往。在这里我们先将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包括你的直系亲属与非直系亲属)忽略不谈。
第一层:点头之交
大多数关系都从这一层次开始。我们见面并相互打招呼,交换名片。
第一层次关系开始通常涉及一些事务性的交流。我们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一些具体的东西—一张机票、一份午餐或对一个问题的协助。当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之后,我们继续前进。
每天,我们都会处理处于第一层次的关系(大约有几十次)—与客户、同事、快递、餐厅的服务员、旅行团的队员等等。这是大多数关系的起始阶段。
更多的时候,我们让这种关系停留在这个层次。假如别人对于我们的工作或日常生活不重要,那么我们也不会做出努力以更好地了解他们。我们只会投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只是在手机通讯录里存储的一个客户、一个快递员。
第二层:彼此分享一些非常基本的信息
在这一层次,我们彼此之间开始分享更多的信息,但都是些非常基本的信息,诸如我们不受社会义务约束的信息,或因某项工作的要求而发送的信息,并不是深入彼此内心后提供的信息。比如,工作中的交接,领导对下属的培训,我们互动是因为他人职位或者我们职位的需要。
第二层次的关系也可能来自我们与他人的非正式的友谊,我们对他们的了解达到了一定程度,但还不是特别充分。也许你和这类朋友是因为看一场足球比赛而走到一起,或因为一次节日聚会而在一起。这些人与我们保持礼貌的交谈,但很少超过新闻、体育和天气的范围。他们让你看到的所有一切都是他们完美的部分。他们从不谈论生活中的事情、真正的挑战或真正在意的东西。因此,这种关系从来没有超越第二层次。
不幸的是,很多人认为的“亲密”的朋友,在现实中都是处于第二层次关系。我们很少透露自己的信息,因为这样使我们感到脆弱或透明;我们很少会冒感情上的风险。如果别人提到这样一个熟人,我们的本能反应会说:“哦,我是他的朋友。”但是,当我们真正剥开洋葱,我们所有关系的深度都仅限于谈论新闻、体育和天气的范围。我们永远不会指望从他们那里寻得帮助,或帮我们一个大忙。
第三层:进入情感舒适的程度
在第三层次的关系中,人们之间的关系发展到情感舒适的程度,彼此的交流超越了信息层次,不再停留在新闻、体育和天气的限制范围内,开始分享意见和感受。彼此之间就算是交换完全相左的观点也感到自在安全,而不再仅仅讨论一些琐碎的小事情。
在企业中,职位权威仍然是第三层次关系的首要指导力量。我们的工作职位要求我们说出自己所思考的,而不仅仅局限于目前已有的数据,因为我们的意见可以帮助做出决定。我们越是处于组织结构图的高层,我们的意见和关注就越重要。
在第三层次的关系中,我们开始了解我们的同事、供应商、客户和其他专业合作伙伴,我们开始了解他们的为人,即使我们不一定同意他们的所有意见。而我们也会分享关于自己的个人信息—我们的想法和感受。
也是通过第三层次的人际关系,你会发现“冲突的墙”。关系经常在这里裹足不前,因为在这里不可避免的冲突就像一扇锁着的门,阻碍关系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但与此同时,它也提供了机会,促进关系之间的互动,从而发展更深层次的关系。
第四层:彼此有着共同的利益、目标、信念和理想
第四层次的关系,层次更深,意义更重要—我们彼此有着共同的利益、目标、信念和理想。我们还学会了在冲突中工作,我们做事的方式表明,我们看重关系本身的价值。
在此类关系中增加的信任和尊重,也使得关系更具脆弱性和开放性。我们可以倾诉诸多私密(如婚姻的失败),或和这种关系的朋友讨论私人的敏感的事情(如我们财务状况的细节)。我们都在努力,无论是分享我们的梦想还是恐惧,还是寻求他们的建议和支持。
然而,我们仍然不能和这一层次关系的朋友们分享我们所有的缺陷和不安全感,他们也还没有与我们分享他们的全部。但是,我们不会再像在关系早期阶段那样评价对方。我们已经放松了警惕,我们已经超越了决定是否喜欢对方、是否将对方作为朋友的阶段,我们在寻求途径发展更长远的关系,或是很期待维系更密切的联系,我们告诉对方我们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事情—那些决定我们是谁的事情,那些曾经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注定了我们是谁的故事,我们会感到更舒适。
第五层:彼此为心腹、顾问
第五层次的关系超越了卡内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所提及的任何事情。脆弱性、真实性、信任和忠诚都不需要在第五层次的关系中考虑。它是基于一种共享的换位思考的关系——对对方需求的直观认识,即使是那些没有明示的需求。我们会“感觉”另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它是一种施与胜于获得的关系。但是,这种类型的施与所给予我们的往往超越我们的想象。
在第五层次的关系中,我们彼此成为心腹、顾问,并成为帮助其他人发挥其最大潜力的合作伙伴。
是的,如果考虑维护第五层次关系所需的时间和精力,第五层次的关系是罕见的。我们往往倾向于对第五层次关系设置不必要的限制。我们可能会认为,我们只有两个或三个这种关系的朋友,其实,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接受十几个甚至更多这种关系的朋友。或者,我们认为只有某些特定类型的人可以与我们结成第五层次关系的朋友;我们认为,我们不可能和一个在厨房遇见的无家可归的人,或和我们配偶的前配偶结成第五层次关系的朋友。但这其实并非事实。我们接触他人的能力是不受限制的、无极限的。
第二种:朋友,这样的人当然是比上一个好很多啦,但也只是普通朋友,见个面也许只是打个招呼,寒暄几句,没事几乎不联系。
第三种:好朋友,这种人我可以跟对方分享我在生活中遇上的喜怒哀乐,但我并不会什么都说到底,一点余地都不留给自己。
第四种:知己。这种朋友跟我的关系可非一般,TA肯定是建立在第三种的基础上的啦。这种朋友我什么都敢说,相互之间几乎没有秘密,因为很多事使我们一路走来,彼此信任,像兄弟姐妹一样。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刎颈之交--廉颇相如
胶膝之交--陈重雷义
鸡黍之交--元伯巨卿
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
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范云和何逊)
割席断交
管宁和华歆(xin)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
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
只见管宁抬起锄头,一锄下去,“当”一下,碰到了一个硬东西。管宁好生奇怪,将锄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过来。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闪闪发光。管宁定睛一看,是块黄金,他就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来是锭金子。”接着,他不再理会了,继续锄他的草。
“什么?金子!”不远处的华歆听到这话,不由得心里一动,赶紧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块捧在手里仔细端详。
管宁见状,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华歆说:“钱财应该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的。”
华歆听了,口里说:“这个道理我也懂。”手里却还捧着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后来,他实在被管宁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可是他心里还在惦记金子,干活也没有先前努力,还不住地唉声叹气。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腾起来,一片鼓乐之声,中间夹杂着鸣锣开道的吆喝声和人们看热闹吵吵嚷嚷的声音。于是管宁和华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乘车从这里经过。一大队随从佩带着武器、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呼后拥地保卫着车子,威风凛凛。再看那车饰更是豪华:车身雕刻着精巧美丽的图案,车上蒙着的车帘是用五彩绸缎制成,四周装饰着金线,车顶还镶了一大块翡翠,显得富贵逼人。
管宁对于这些很不以为然,又回到原处捧起书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对外面的喧闹完全充耳不闻,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华歆却不是这样,他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着人群尾随车队细看。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高山流水,应该算友情的最高境界了。高山流水是两个人友谊的典故。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管鲍之交
从前,齐国有一对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公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王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平生修得随缘性 粗茶淡饭也知足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