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期中原诸侯内乱、外族入侵之状况
历史 的车轮驶入东周(春秋)后,周王室的领地逐年在缩小,周天子的权威逐步在削弱,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替代,但周王室还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却没有了指挥权。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679年,为春秋初期的九十年,中原诸侯多在其本国内自相兼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兄弟相残,屡见不鲜,可谓一片混乱状态。北之戎族和狄族,肆劫掠夺于黄河南北两岸;南之荆楚,则并灭汉水流域诸小国,势力达于桐柏山脉[1]、大别山脉[2]以北地区,侵入中原之南部。
在这一时间段,发生的 历史 事件有:
周携王被杀 。公元前771年,因周幽王欲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另立褒姒为后、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申后之父申侯联络鄫国和犬戎进攻幽王,将幽王杀于骊山脚下,申侯、缯侯及许文公在申国立姬宜臼为周天子,即周平王,随后申、许、郑、晋、秦胁迫平王东迁洛邑(今洛阳),而虢公翰是周幽王的铁杆追随者(虢公翰之父虢石父为周幽王上卿),在携地立姬余臣为周天子,即周携王,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公元前750年,晋文侯一为讨好周平王,二为觊觎黄河西岸之土地,向周平王建议:“天无二日,国无两王。携王虽为先王兄弟,但没有得到诸侯公认而擅自称王,实属叛逆,天子应当予以讨伐”。于是晋文侯袭杀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二十年的局面。严格意义上而言,西周最后一任周天子应为周携王。
周郑交恶 。郑国初封在华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是个畿内诸侯,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诸侯国,郑桓公于公元前774年迁郑国于河南,建都于郑,郑国由畿内诸侯成为畿外中等诸侯国。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遇害,郑武公继承了其父卿士之职位,然郑武公一方面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一方面进一步实施攻灭东虢国和郐国,吞并周边鄢、蔽、补、丹、依、弢( tāo )、历、莘八邑,郑国在对外扩张的同时,也乘机霸占王室的权力,引起了周平王严重的忧虑和不满,为遏制郑国,周平王开始宠信虢公忌父,私下委任虢公忌父和郑庄公(公元前744年,郑武公去世,郑庄公继任郑国国君)同时为卿士,以分享郑庄公之权力,郑庄公对此十分不满,王室与郑国产生隔阂,互不信任,随发展到交换质子之程度,周平王将其子狐入郑为人质(狐后来死于郑国),郑国派公子忽常驻王室充当人质,史称“周郑交质”。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周桓王继位,桓王为打击郑国的嚣张气焰,公开任命虢公林父(虢公忌父之子)为卿士,以达到削弱郑庄公权力之目的,王室与郑国的斗争转向了公开化,郑庄公于是派人强行收割了周王畿内温地的小麦和洛邑附近的禾稻 。 公元前717年,郑庄公亲自到洛邑朝拜天子,想借机缓和一下同王室的矛盾,但受到周桓王的冷落,接着又发生了换田事件,郑国在没有得到周王许可的情况下,私自同鲁、许等国交换土地,引起了周桓王的恼怒,周、郑由“交质”发展到“交恶”的地步。尖锐的矛盾,终于引发了一场战争——繻葛之战。
繻葛之战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免去了郑庄公卿士职务,郑庄公于是拒绝朝觐周桓王,同年秋,周桓王为维护王室尊严,亲率王师并征调陈国、蔡国、卫国三国之军联合进攻郑国,郑庄公则率军迎战周联军于繻葛:虢公林父指挥右军及蔡、卫军;周公黑肩指挥左军及陈军;周桓王为三军统帅,指挥中军。郑庄公采纳郑大夫子元(公子突)的建议:先攻周联军两翼薄弱部分,尔后集中兵力合击周中军;郑庄公又采纳高渠弥的建议:将徒兵(步兵)分散战车左右后方,互为掩护,形成“鱼丽之阵”。双方交战,陈军一触即溃,逃离战场,周联军左翼即告解体;蔡仲指挥郑军攻蔡、卫组成的周联军右翼,稍经交锋,蔡、卫军便纷纷败退;周中军受溃兵所扰,阵势顿时大乱,郑庄公立即挥旗总攻,周军大败后撤,桓公本人也身负箭伤,被迫下令脱离战斗。当晚郑庄公委派祭仲前去周营慰问负伤的周桓王及其将领,以示与王室和好之意,并用以缓和两国间的尖锐矛盾。
周桓王惧怕郑国的军队再次袭击,于是拔寨返回周室。郑国虽然胜利,但是郑庄公恐得弑君之罪于列侯,于是也不追赶周桓王。
繻葛之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只有周天子拥有制作礼乐及发令征伐的权力的传统从此消失。
共叔段之乱 。武姜先后为郑武公诞下两子,即长子寤( wù )生和少子段,因寤生为难产而生,段为顺产而生,故武姜偏心于段,但郑武公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礼法,不肯废除长子寤生的世子身份。前743年,寤生承袭郑国爵位,即郑庄公,武姜向庄公请求,将京邑作为段的封地,然段不遵周礼,将京邑城墙扩建,并又命令郑国的西部和北部的边城在服从国都的命令外,也听从自己的管辖,郑庄公不忍兄弟相残,对段之行为置之不理,庄公的无作为使得段之行为更加变本加厉,段进一步要求西、北两座边城不再接受国都来的命令,郑庄公对段的多次放任,使武姜和段产生了非分之想,欲里应外合,偷袭郑之国都新郑,庄公获悉后,命公子吕讨伐段,段逃至共国(后人称段为共叔段),后公子吕杀段于鄢城,迁庄公母武姜于城颖。
前701年,郑庄公去世,太子忽继位,是为郑昭公,而宋庄公诱蔡仲到宋国,然后胁迫蔡仲立公子突为君,是为郑厉公,郑昭公则出逃至卫国;前697年,蔡仲迫使郑厉公流亡,迎郑昭公回国复位;前695年,高渠弥和郑昭公一起狩猎时,射杀郑昭公,拥立郑子亹为君;前694年,郑子亹参加首止盟会遭齐襄公杀害。郑庄公死后,其二子公子忽与公子突争位二十余年,郑自此不振。
鲁国弑君频繁 。周平王东迁之时为鲁惠公(前768年至前723年在位),鲁惠公晚年为太子息姑娶宋武公之女仲子,仲子至,鲁惠公见仲子貌美,自纳之,并立为夫人,生子允,惠公遂废太子息姑改立允为太子,及惠公死,群臣立息姑为国君(此时太子允尚小),即鲁隐公,鲁隐公在位期间(前722至前712在位),曾联合齐、郑攻打宋、许两国,公子翚( huī )立了大功,导致公子翚在鲁国之专权,在太子允默许下,公子翚于前712年杀鲁隐公,立允为君,即鲁桓公,鲁桓公即位后,娶齐襄公妹妹文姜为夫人,前694年,鲁桓公与夫人文姜到齐国聘问,发现文姜与其兄齐襄公乱伦,于是,齐襄公安排公子彭生杀死了鲁桓公,留文姜于齐,齐襄公再杀彭生以向鲁国交代,桓公嫡长子姬同继位,是为鲁庄公。
卫国公子争位作乱 。公元前735年,卫庄公去世,太子完继位,是为卫桓公;前733年,卫桓公因弟州吁骄横奢侈,便罢免了其职务,州吁于是逃离卫国;前719年,州吁聚集卫国流民,与石厚密谋,弑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君,史称卫前废公,卫桓公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遭到弑杀的国君,从此弑君成为了惯例;卫国大夫石碏又杀州吁及其子石厚(史称州吁之乱,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称石碏:“为大义而灭亲,真纯臣也!”),立卫桓公之弟姬晋为君,是为卫宣公;卫宣公与父亲卫庄公的姬妾夷姜私通,生公子伋( jí ),卫宣公甚是宠爱夷姜,将公子伋立为太子,卫宣公为太子伋娶妇于齐,见齐女貌美而自娶之,遂杀太子伋,改立公子朔为太子;前700年,卫宣公去世,太子朔继位,是为卫惠公,因卫惠公有诽谤杀害原太子伋之疑,引起其他公子怨恨,于是起兵作乱,卫惠公出逃齐国;前696年,立原太子伋同母弟公子默牟为君,是为卫君默牟;前688年,齐襄公率领诸侯联军讨伐卫国,护送卫惠公回国复位,卫君默牟及其他公子逃到周朝,得周惠王收容安置;前675年,卫惠公联合南燕国攻打周朝,周惠王逃至温邑,后居于郑之栎邑,卫、燕两国拥立周惠王之弟王子颓为王(前673年,郑、虢二国联军攻进周朝都城,杀死王子颓和五大夫,周惠王复位,此事件史称“子颓之乱”);前669年,卫惠公去世,公子赤继位,是为卫懿公,卫懿公终日只知奢侈淫乐,喜好养鹤,竟赐给鹤官位和俸禄,因此遭致臣民怨恨;前660年,赤狄攻打卫国,卫懿公兵败被杀,齐桓公存亡继绝,派公子无亏率兵驰援卫国,戍守曹邑;前658年,齐桓公在楚丘给卫国筑楚丘城,自此卫国国都从朝哥迁至楚丘,卫国得以复国;卫懿公死后,卫国大臣拥立卫懿公的堂弟公子申于曹邑继位,是为卫戴公。
东门之战。 前719年,卫国州吁弑卫桓公自立,打着郑庄公胞弟共叔段在卫国避难的儿子公孙滑的旗号,通过行贿等手段及宋殇公不满郑国收留他的堂兄公子冯,纠合陈国、蔡国、宋国攻打郑国,围攻郑国的东门,五日后才退兵 。此战不单延续因公孙滑挑起郑、卫之间的战争,更开启了一连串郑庄公与众诸侯(尤其是宋殇公)的战役。
晋国内乱 。公元前770年,晋文侯会同郑武公、秦襄公、卫武公合力勤王,共同护卫周平王完成东迁洛邑;前750年,晋文侯杀周携王,结束周王室长达二十年的二王并立局面,稳定了东周初年的局势。
曲沃代翼:前745年,晋文侯去世,公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史称曲沃桓叔,然曲沃的面积比晋国的都城翼还要大,这违背了周礼,破坏了等级制度;前731年,桓叔去世,其子曲沃庄伯继位;前716年,曲沃庄伯去世,其子曲沃武公继位;前705年冬(史记为前706年),曲沃武公诱杀了晋小子侯,周桓王派虢仲率兵讨伐曲沃武公,阻止了曲沃武公吞并晋国,周桓王立晋哀侯之弟公子缗为晋国国君;前678年,曲沃武公再伐晋侯缗,并杀之,用抢掠来的珍宝器物贿赂新立的周釐(xī)王,周釐王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位列诸侯,曲沃武公改称晋武公。这一 历史 事件称为“曲沃代翼”,又称“曲沃代晋”。小宗篡夺大宗,成为礼乐崩坏的初始指标事件。
骊姬之乱。公元前677年,晋武公去世,其子姬诡诸继位,是为晋献公;前672年,晋献公攻打骊戎,得到了骊姬和她妹妹,晋献公对她们姐妹二人十分宠爱,骊姬施计离间了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了太子,重耳逃至蒲邑,夷吾逃至屈邑,献公改立骊姬子奚齐为太子;献公病危,嘱托大夫荀息辅助奚齐继位,然献公死后,晋国内乱,奚齐被里克所杀,年仅十四岁,至晋文公立,晋始复定;前669年,晋献公在其谋士、晋国大夫士蒍( wěi )的建议下,围杀原晋国诸公子(即晋侯缗一脉)于聚,并将此地命名为绛,修筑绛城,始定都于绛。
宋国一片混乱 。宋国传至宋殇公时,以孔父嘉为司马,华督为太宰。宋殇公好战,虽在位十年时间,却发生十一次战役,使百姓苦不堪言。
前710年,华督因贪恋孔父嘉之妻的美色,于是杀孔父嘉而夺其妻。宋殇公得知后大怒,华督于是弑杀宋殇公,华督弑杀宋殇公后,为了亲近郑国,从郑国迎回公子冯拥立继位,是为宋庄公,宋庄公在位时期,任用华督为国相,干预郑国国政,迫使郑昭公逃亡卫国,拥立郑厉公为君,此后数年,宋国与郑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
前692年,宋庄公去世,其子宋后湣公继位,是为宋闵公;前689年,宋联合鲁、齐、陈、蔡四国攻打卫国;公元前684年,宋国、齐国两军联合攻打鲁国,鲁军在乘丘打败宋军,史称乘丘之战;公元前683年,宋闵公因南宫长万与其争夺猎物而恼怒,于是辱骂南宫长万是俘虏,南宫长万便怨恨宋闵公,于前682年杀害宋闵公、大夫仇牧、太宰华督,拥立公子游为君,宋国诸公子纷纷逃亡,同年,萧叔大心与宋国公族杀死公子游,立公子御说为君,是为宋桓公,后宋国人将南宫长万剁成肉酱。
齐国国君更迭频繁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太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齐襄公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昏庸无能,与其异母妹文姜乱伦,派彭生杀害妹夫鲁桓公(前694年),而后再杀彭生以向鲁国交代;当时齐国国力渐强,齐襄公出兵攻打卫国、鲁国、郑国,连连取胜,齐襄公派连称、管至父两个人去戍守葵丘,临行前,齐襄公正在吃瓜,随口说瓜熟之时就派人来接替他们(这就是“瓜代有期”、“及瓜而代”的来历),即戍边一年,然一年之后,齐襄公却忘记了约定,让连称和管至父再守一年,俩人暴怒,于前686年,齐襄公遭连称、管至父、公孙无知等人所杀,公孙无知自立为君,公孙无知对大夫雍廪( lǐn )无礼,遭雍廪怨恨,前685年,公孙无知到雍林游玩,雍廪趁机袭杀公孙无知(史称公孙无知为“齐前废公”),齐国大乱,公子小白出奔莒国,公子纠出奔鲁国,迨公子小白回国继位,齐国始安定。
山戎侵燕 。公元前7世纪时,山戎先后南下攻伐郑、燕、齐等国,燕桓侯被迫将国都从蓟迁至临易,以躲避山戎之侵扰。前664年,山戎欲断绝燕国通齐之路,大规模入侵燕国,燕庄公不敌,派人走间道告急于齐,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向山戎大举反攻,最终得以保全燕国,前657年,燕国又自易都回蓟城。齐桓公救燕,乃为称霸铺垫,在伐山戎之时,同时把孤竹、令支二国也灭了。
长狄鄋瞒(sōu mán)入侵中原 。宋武公时(前765年至前748年在位),北方游牧部落长狄鄋瞒入侵宋国,宋武公派兄弟司徒皇父率军抵御,在长丘打败长狄人,俘获长狄首领缘斯,皇父和其二子谷甥、司寇牛父不幸战死;前660年,长狄人攻打卫国,攻入国都,杀死了卫懿公;前627年,长狄伐齐;前616年,长狄伐鲁,鲁国在东郡濮阳的成地打败长狄,杀长狄酋长长翟侨如;前607年,长狄再伐齐国,齐桓公手下第一大将王子成父俘获侨如的弟弟荣如,将其斩首,卫国人又俘获侨如二弟简如,鄋瞒国即将亡国,侨如兄焚如率领长狄人跑到了河南、山西一带;前594年,鄋瞒被晋国所灭。
赤狄入侵王畿之地 。前675年,王子颓联合蒍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等五大夫攻伐周惠王;前649年,王子带召集成周附近的诸戎族攻打成周,在周襄王迎击下,子带出奔于齐;前636年,子带联合赤狄人军队攻周,大败周军。无论“子颓之乱”,还是“子带之乱”,王子颓和王子带均受赤狄所胁迫。
西戎侵秦 。春秋时期,中原各诸侯国自称为华夏,把中原周边四方的小国或部落称之为西戎、北狄、东夷、南蛮。秦与西戎之交锋可谓“源远流长”:前824年,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令其率军进攻西戎;前822年,秦仲在与西戎交战中,战败阵亡;前821年,继位的秦庄公击败西戎,周宣王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赐犬丘之地,从此,秦国有了“名分”和自己的一片天地,开始登上了 历史 舞台;前778年,秦襄公继位,因秦国国力尚弱,为分化戎人,秦襄公将其妹缪赢嫁给戎人丰王为妻;前771年,秦襄公以兵救周,封为诸侯;前766年,因西戎围攻犬丘,秦襄公迁都汧邑,秦始东进,秦襄公也在讨伐西戎的途中去世,葬于故地西垂;前750年,秦文公打败西戎,收编周朝遗民,秦之国土向东延伸至岐山以西;秦穆公时,戎人一面侵入秦地,一面派由余入侵窥探秦之虚实,秦穆公见由余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使用反间计,使由余真心归顺了秦国;前623年,秦穆公采用由余之计,吞并锦诸戎、绲( gǔn )戎、翟戎、义渠等十二个西戎小国,秦穆公称霸西戎,秦国开拓千里疆域。
楚国势力深入中原 。在中原诸侯陷入一片混乱之时,南之荆楚也在紧锣密鼓的扩充地盘:并灭(南)申国、邓国,兵临蔡、陈、许、郑之郊,楚之疆土往北推进到桐柏山、大别山以北,楚之势力深入中原心脏,中原形势岌岌可危。
桐柏山脉:位于河南省、湖北省边境地区,其主脊北侧大部在河南省境内,属淮阳山脉(或广义大别山脉)西段,西北-东南走向。
大别山:位于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处。西接桐柏山,东延为天柱山、张八岭,西段为西北-东南走向;东段为东北-西南走向。大别山为淮河、长江的分水。
许文公:许国国君。
虢公翰:西虢国国君,虢石父之子。
携地:位于西周国都镐京附近,当时姬余臣居住地为陕西渭南,具体地点不详。
姬余臣:周宣王之子,周幽王之弟,周平王叔父。
晋文侯:晋国国君。
郑桓公:姬姓,郑氏,名友(受封前称王子友),周厉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静异母弟,郑国第一任君主,前806年―前771年在位。
郑:今河南省新郑市。
郑武公:郑桓公之子,郑国第二任国君。
东虢国: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封周文王之弟虢仲于制邑(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建立东虢国。公元前767年,东虢国为郑国所灭。东虢灭亡后,其后裔虢序被周平王复封于夏阳(今山西平陆县),建立北虢国。公元前658年,北虢国为晋国所灭。
郐( kuài )国: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南、新郑西北、新密东南,前767年,郑武公灭郐国。
虢公忌父:东周时期西虢国国君,公爵。
温地:今河南省温县。
洛邑附近:指今河南省洛阳市东。
陈国:周武王灭商后,封舜帝后裔妫( guī )满于陈之株野(今河南省柘城县),都胡襄镇,后迁都陈之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辖地大致为河南东部和安徽亳州。
蔡国:始封之君为周武王之弟叔度(一般称为蔡叔度),因蔡叔度跟随武庚反叛,被周公放逐于郭邻,蔡叔度死后,周公旦封其子蔡仲于蔡,今河南省上蔡县,重建蔡国。
卫国:周武王初封其同母弟康叔封于畿内之地康国(今河南禹州西北),故称康叔或康叔封;周成王时,康叔封参与平定“三监之乱”有功,改封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建立卫国,称卫康叔,卫国先后迁都楚丘(今河南省滑县)、帝丘(今河南省濮阳)、野王(今河南省焦作市泌阳)。
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
周公黑肩:周定公曾孙,周桓王卿士。
公子突:郑庄公之子。
高渠弥:郑国大夫,郑庄公时被任命为卿。
鱼丽之阵:古代将步卒队形环绕战车进行疏散配置的一种阵形。
蔡仲:郑庄公重臣,郑国卿大夫,政治家和谋略家。
武姜:申国国君之女,郑武公夫人。
京邑: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南约二十里。
公子吕:郑武公之弟。
共国:今河南省辉县西北一带。
鄢城:今河南省鄢陵县。
城颖:今河南省临颍县。
郑子亹( wěi ):郑庄公之子,郑昭公和郑厉公之弟。
首止:今河南省睢县东南。
公子翚:即羽父,又作公子挥,鲁宗室,时鲁国大夫。
齐襄公:齐国第十四位国君。
文姜:齐襄公异母妹。
公子彭生:时齐国大夫。
石厚:卫国大夫石碏( què )之子。
南燕国:为姞姓,始封国君伯鯈(tiáo)为轩辕黄帝之后吉光的后裔,伯鯈所立之南燕国,地在今河南延津东北45里处,小地名“城上”。此南燕国与召公后代的北燕国不同,北燕国姬姓,其地在河北、辽东,原称郾国、匽国。姞姓南燕国是个小国,发祥地在浚水河畔。
温邑:今河南省温县西南。
栎( yuè )邑:今河南省禹州市,时为郑国别都。
王子颓:系周惠王叔父。
五大夫:即 蒍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五人。
赤狄:,春秋时狄人的一支,或说因其俗尚赤衣而得名。主要分布于今山西长治一带,与晋人相杂居,是春秋时期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狄族部落
公子无亏:齐桓公庶子。齐桓公驾崩后,易牙(雍人,齐桓公宠臣,厨师出身,第一个开私人饭馆之人,被厨师们称作祖师)、竖刁(宦官、颇受齐桓公宠信)、卫开方(齐国贵族)等奸逆,禁锢齐桓公,致桓公饿死,易牙、竖刁杀群吏,立公子无亏为君,宋襄公助太子昭复位,是为齐孝公,公子无亏处以绞刑,在位仅三个月。
曹邑:今河南省滑县境内。
楚丘城:今河南省滑县境内。
朝歌:今河南省淇县。
楚丘:今河南省滑县。
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
翼城:今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
晋小子侯:时晋国国君,晋哀侯之子。
骊戎:古戎人的一支,地点有争议,一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一带,一说今山西省析城、王屋两山之间。
骊姬:骊戎国君之女。
申生:晋献公与夫人齐姜所生之子,晋国太子。
重耳:晋献公与狐姬(翟国狐氏之女,称大戎狐姬)之子,即后来的晋文公。
夷吾:晋献公与狐姬(翟国狐氏之女,称小戎子)之子,即晋惠公,重耳与夷吾乃两姨表兄弟,重耳年长于夷吾。
蒲邑:重耳的采邑,今山西省限县西北。
屈邑:夷吾的采邑,今山西省吉县。
荀息:晋武公灭荀国(也叫郇国,位于今山西省汾河流域的一个诸侯国),以荀国旧地赐予原黯,故以荀为氏,史称荀息,荀息足智多谋,是春秋晋国有史记录的第一位相国。
里克:晋国卿大夫,晋献公的股肱之臣。
聚:今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县城南五公里南城村,名车厢城。
绛:今山西省运城市绛县。
孔父嘉: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弟弟微仲八世孙,宋国大司马。
华督:宋国奸臣,太宰(宰相),位及“六卿”之首。
乘丘:今山东省兖州东。
南宫长万:又名南宫万,宋国将领,在乘丘之战中被俘,后释放回国。
仇牧:宋闵公时任宋国大夫。
公子游:宋闵公堂弟,史称宋前废公。
萧叔大心:宋国公族,原为萧邑大夫,因平定宋国内乱有功,被宋桓公封于萧邑,建立子爵萧国(今安徽省萧县),为宋国附庸国。
公子御说:宋闵公之弟。
连称:时齐国大夫,其妹为齐襄公妃子。
管至父:姬姓,管氏,周穆王后代,管仲族人,时齐国大夫。
葵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西。
公孙无知:齐国公族,齐僖公的侄子。
雍林:邑名,地点不详。
公子小白:齐僖公第三子。
莒国:今山东省莒县。
山戎:北戎的一支,国在令支 ,亦曰离支。西靠燕国,东南连齐鲁,令支界于三国之间。
蓟:今北京市。
临易:今河北省蓉城。
孤竹:今河北省卢龙县。
令支: 今河北迁安、迁西和滦县北部地域。
长狄: 长狄,亦作“长翟",又名鄋瞒,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曾从属于赤狄,组成北狄国。鄋瞒是长狄的一支,其国都在山东省高青县高城镇西北二里左右的狄城遗址。
长丘:今河南省封丘县南。
王子颓:周惠王叔父。
王子带:周惠王之子。
秦仲:时秦国国君。
汧邑:今陕西省陇县。
西垂:今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
由余:一说是晋国人,周武王之子唐叔虞的十五世孙,晋鄂侯的曾孙;一说是周携王姬余臣的后人,因避难逃至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