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猄资料(动物)
黄猄又称为赤麂(学名:Muntiacus muntjak):为麂类中体形最大一种,体长约1米,尾长17-21厘米,体重25-30千克。
是孤独活动的动物,习性胆小谨慎,多在夜间或清晨、黄昏觅食,白天隐蔽在灌丛中休息。
受惊时能发出极为响亮的类似狗吠的叫声。
活动范围很固定,被追捕逃跑时,无论跑多远,最后又会回到自己原来的活动区域。
生活在低海拔山区丘陵的森林、灌丛。
以植物嫩枝、叶、花、果实、农作物为食。
繁殖力强,全年都能交配,孕期210天左右,一岁达到性成熟。
麂皮是重要的制革原料。
主要分布于中国,汶莱,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
赤麂主要栖息在山地、丘陵地区灌丛和低海拔阔叶林,在山寨村旁,田园房角亦可发现其行踪。
喜独居或雌雄同栖。
扩展资料:
黄猄的形态特征:
赤麂为麂属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重20-33千克,体长 1100毫米左右。
雄性具长而向后内弯曲的两叉角,角柄长度居麂类之冠。
上颌有粗长向下的犬齿。
额腺显著,但泪窝较它种鹿的为小。
额部无明显簇毛。
赤麂脸部较为狭长,前额至吻部毛色微黑,自眶下腺至角分叉处每侧有一条较阔而明显的额腺,额腺较长而最后交叉在一起成“v”形。
四肢细长。
赤麂的头骨略呈三角形。
鼻骨前半部较狭窄。
前颌骨、上颌骨相接在鼻骨的中部,额骨前部中央凹陷,侧缘嵌进鼻骨与泪骨之圈。
额骨二侧缘明显隆起一直延至角之基部,雄兽角从额骨后侧缘直伸而出。
角基比鹿科任何一种均长,其长度超过角长的一倍。
赤麂夏毛为红棕色,冬毛为暗褐色,身体大部赤红或赭褐。
腹部毛色灰白。
鼠鼷部、臀内侧和尾下纯白色。
颈背和背脊毛色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