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年法快速计算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快速计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取意于树木的干和枝。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历史发展: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
一些学者从中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中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
“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