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是什么意思啊?
”之“是结构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原句的意思是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原句出自于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白话译文: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
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
扩展资料:
之的其他释义:
1、结构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例句:战国 孟子《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白话译文:有德行的君子,是不失掉婴儿般纯真天性的人。
2、结构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
3、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例句:先秦 戴圣《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白话译文: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表达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
4、音节助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5、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
6、代词,这、那。
例句:先秦 庄周《逍遥游》:“之二虫又何知!”
白话译文: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7、动词,往、到。
例句:清 彭端淑《为学》:“吾欲之南海,何如?”
白话译文: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例句: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白话译文:于是召集谢庄里精通武术的少年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例句:春秋 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吾见师之出。“
白话译文:我见到师父出来了。
10、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例句:战国 孟子《孟子》:“口之于味,有同耆也。”
白话译文:口对于味道,有相同的嗜好。
11、用作书面语,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反其道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