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昌邑历史名人

 我来答
家刀唱吹1s
2022-10-14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8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2万
展开全部

彭 越

彭越(?~公元前197年),字仲,西汉初诸侯王。

秦汉之际昌邑(今巨野县大谢集镇昌邑集)人。

渔民出身,曾聚众百余人在巨野泽中渔猎。

为人深沉有谋略,善于审时度势。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元年)7月,陈胜起义反秦,天下纷纷响应。

众人劝说彭越模仿陈胜起事。

他说:“二龙方斗,且待之。

”一年后,众人推举他为长,他严明军纪,扩大地盘,收编诸侯散兵,组织七千余人的反秦队伍。

刘邦从砀山北击昌邑,彭越率兵助战。

没有攻下,刘邦引兵西去,彭越又将兵居巨野泽中,继续收容魏国的散卒,发展到万余人。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秋天,刘邦授彭越将军印,命他攻楚。

彭越大破楚将肖公角。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春,彭越率三万兵将归附刘邦,拜为魏相国,占领梁地。

刘邦从彭城败走西去,彭越并不占领他所攻下的城池,而是独将其兵北居黄河岸上。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彭越率兵往来击楚,绝其粮道。

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刘邦失利。

彭越遂攻下睢阳、外黄等17个城池,迫使项羽回兵。

彭越兵北走谷城。

项羽南走阳夏,彭越复攻下昌邑附近的20多个城池,得楚粮十多万斛(一斛相当于十斗),供应刘邦的军需。

汉5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兵败于固陵,派人召彭越合兵击楚。

他以“魏地初定,尚畏楚”为理由,拒不出兵。

后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派人许封其为魏王,彭越方带兵与刘邦会师于垓下,击灭项羽。

刘邦立彭越为梁王,定都定陶。

汉10年(公元前197年),陈豨在代郡起兵叛汉,刘邦亲征,向彭越征兵。

他称病,只派部将前往。

刘邦大怒。

彭越的一个太仆趁机告他谋反,被捕在洛阳下狱。

吕后与刘邦密谋,罗织其罪名,把彭越剁成肉酱,宗族也被杀害。

杨 震

巨野县的昌邑集一带,东汉,属山阳郡所辖,称昌邑县。

安帝永初5年,在昌邑县城内,发生了一件杨震辞金的故事。

杨震是东汉时期的名儒,今陕西省华阴县人。

他勤奋好学,通晓诸经,誉满天下。

他教过20年的书,也做过东汉的官。

可以说桃李满天下,当世誉为“关西孔子”。

他生性质朴,脾气倔强,教课之余,自己动手种地种菜维持生活。

学生们怕老师劳累过度,就偷偷的帮他种上。

他知道了反而发脾气,拔掉再自己种。

学生们只好由着他。

他做了多年太守,到头来仍是两袖清风,宦囊如洗。

他的子孙也都像他那样,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衣。

许多老朋友劝他:为了子孙后代,也该多少置点产业。

他总是笑着说:“让我的后世被人称为清官的后代,这份遗产还不够吗?”杨震五十岁时,做了荆州刺史。

时间不长,又调任东莱太守。

他奉调东莱上任,一日路过昌邑,见昌邑这地方物阜民丰,颇为繁华,便在一所客店里住下,一打听,此去东莱已经不远了。

盘算赴任的时期尚长,也不想急于动身。

又听说昌邑县令姓王名密,正是自己的学生,于是决定小住几日,一来休息身体,游览金山;二来也好了解一下王密的才干、为人和政绩。

再说昌邑县县令王密,是杨震的得意门生。

此人品学兼优,为官清正,颇有声望,他早就知道老师在荆州出仕,但因公务缠身,路途遥远,一直未能前去拜望,只能频以书信往来,以叙思念之情。

如今听说老师从遥远的荆州来到这里,可把他高兴坏了。

于是步行到客栈,把老师接到县衙,一日三餐,好酒好菜,盛情款待。

看看赴任日期将近,杨震决意明日登程。

为了报答老师的教诲之恩,这天夜里,王密手捧黄金十斤来到杨震的住处,说:“年年桃李,岁岁芬芳,老师教导,永世难忘。

这是学生的一点心意,请教师收下吧。

”杨震听了,拂袖而起,很不高兴地说:“我知道你的为人,你为什么不了解我呢?”王密说:“老师,这金子乃学生的俸禄,非贪污受贿所得,特地送来孝敬老师。

况且深更半夜又没人知道,您又何必如此认真呢?”杨震正色道:“你顶天而来,天知道;踏地而来,地知道;你怀金而来,你知道;你把金子送给我,我知道。

既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没人知道呐?你是一县的父母官,一举一动都要为人师表,要一心一意为全县的黎民百姓着想,执三尺法,勿枉三尺法,贪一缗钱,不值一缗钱啊!”接着,杨震就把自己如何为官为民的事,向王密讲了一遍。

王密听了深受感动,向老师深深下拜,惭愧地说:“老师的教诲,学生深铭肺腑,永世不忘。

”  通过杨震的言传身教,王密深刻地认识了怎样做官、怎样为民、怎样做人的道理。

他更加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了。

昌邑县的百姓,无不交口称赞王密是一个好县官。

为了纪念杨震辞金的事,昌邑的老百姓修了“四知堂”,建立了杨震庙和纪念塔。

后来又立了“杨震辞金碑”。

杨震辞金的事迹也载入《巨野县志》。

后人有诗赞颂:

杨公遗迹未消沉,绝世清廉说到今。

残塔崔嵬秋草碧,古城依稀暮云深。

“四知”卓识堪垂鉴,千栽芳名永作箴。

忆昔昌邑黄昏夜,犹闻父老话辞金。

逄萌,字子康,一为子庆,汉北海郡都昌县(今山东省昌邑市)人。

家境贫困,曾任亭长。

县尉路过驿亭,逄萌候迎拜谒,感慨不已,喟然叹曰:“大丈夫岂能为他人服役!”遂去长安就学,研读《春秋》。

在长安时闻听王莽杀其子王宁,逄萌对友人说:“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

”于是悬冠于长安东郭城门,回归故里,携家渡海到辽东居住。

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东汉光武帝即位后,逄萌又从辽东来到崂山,隐居在不其山(今崂山之铁骑山)下,讲学授业,“养志修道,人皆化其德”。

汉明帝曾屡次下诏征其出仕,逄萌佯作疯狂拒之,后以寿终。

明代即墨文人周如锦有诗赞曰:“逄萌悯三纲,举世无枉足。

辽东不可留,崂山栖黄鹄。

”黄福 〔公元一三六三年至一四四O年〕字如锡,号后乐翁,昌邑人。

生于元惠宗至正二十三年,卒于明英宗正统五年,年七十八岁。

洪武十七年(公元一三八四年)进士,历金吾前卫经历。

上书论国家大计,超拜工部右侍郎。

交阯平,命福往镇,有惠政。

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兵部,参赞机务。

卒,谥忠宣。

福撰有黄忠宣集八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张志栋 (1648-1714),字敬修,别字青樵,昌邑市奎聚街办南隅村人。

仕至福建、浙江、江西巡抚,迁大理寺卿,刑部右侍郎。

黄元御(1705-1758)名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昌邑市黄家新郭村人。

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一代宗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