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南京》观后感3篇

 我来答
同路追梦人
2023-02-17 · TA获得超过41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6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6.8万
展开全部
  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70余年了,《南京!南京!》影片上映时,久违的黑白画面依然清晰地挖掘出人们记忆深处的沉淀。这次与以往的纪录片或者电视不同,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视角的战争和屠杀。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南京南京》 观后感 3篇。以供参考。
  
  《南京南京》观后感 1
  
  最近心情比较乱,选择了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南京!南京》来抚慰下自己的心灵,因为人总是不知道满足的动物,永远都有永无休止的欲望!
  
  选择这部片子,是因为我记得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内我永远记得那个被惨遭杀害的中国人民的头颅骨,那天冷冷清清,我一个人衣服单薄,面对城市的喧嚣,我选择去铭记历史,一个人穿梭在展览馆的陈列窗前,当我拿着笔一一记下历史的印记,我太想知道到底是怎样的惨痛经历才使一个民族站了起来,我想找到答案,望着那一件件陈列的物品我不禁肃然起敬,其实我更想看的是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因为在小的时候731部队的电影给了我幼小的心里以震撼,可是来到那个展区的时候我不禁有些失望,一个中国民族最不应该遗忘的历史教训,一次屠杀30万人的事实,却区区一个小小的展位,我还记得我望着那代表三十万死者的唯一的头颅骨,出神的凝望,鼻子酸酸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视线模糊……高大空旷的博物馆人很少,加上室内阴凉,我瑟瑟的发抖,不知道是心灵上还是身体上的颤抖。
  
  刚刚看完这部片子,被开头晃来晃去的镜头弄的头晕,视线找不到一个落脚点,黑白的片子叫人的心感觉苍白无力,终于看到刘烨那棱角分明,帅气俊朗的侧脸,与敌人周旋,但是最后还是成为俘虏,即使他高大伟岸的身躯站在那里是那么的威武,但是我知道无论怎样,凭他一个人也是无法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当我看到眼泪滑过他的脸颊的时候,我真的想为他擦拭那滴泪,那滴为祖国,为人民的惋惜之泪,流进了每个人的心中,酸遍了我的全身。
  
  刘烨的死只是一个刚刚开始的铺垫,这个故事开始拉开帷幕,接着是那群女人,被拉去做慰安妇,她们在那样的世界里,变得没有地位,甚至活得不如死去的人幸福,当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己做慰安妇,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每一只上扬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扑动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严的光辉。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后的我们动容、惊心、泪流满面。我有感于那位美丽的江小姐,是她第一个举手,也就是她反对剪掉头发,是的她要做一个女人,一个美丽的女人,她不要被剥夺美的权利,当我看到一个女人为捍卫自己容颜而如此的坚决的时候,我不禁为她折服。她是最美的!这里还有一位女人,姜淑云,她为了多救一些人,而被抓,那我听到那句坚决的“杀了我”我知道她是一位早就蔑视死亡的英雄。
  
  这部影片同时塑造了,德国人和他的秘书唐先生一家,他们都上演了悲剧,不管这部影片把这些外国人的地位塑造的很低,我感觉有些不可理解,但是当我看到那个德国老头回国的一幕时,还是差点掉下了眼泪,那个胡子花白的老先生,在离开了这片不属于他的土地时,很多人感觉失去了唯一的精神支柱,又在一次的在那死气沉沉麻木不仁的脸上显示出了久违的波澜情绪,他们似乎经历了太久的悲伤,但是这一次触动了他们,他们撕心裂肺的阻止老人的离去,这位老人再即将上车的时候,竟然双膝下跪……此时我再想,真正对不起这群老百姓的,真正应该下跪的应该是谁呢?当唐先生与太太的手紧紧抓在一起,又被唐先生毅然松开的一瞬间,我顿时明白,其实他是放弃了生的机会,或许他残存着一点对于生命的唾弃,或者他想试图挽救一个生命,代价是惨重的生死离别,或许是对亲人小妹的一丝牵挂?在他那样的文人死的时候却似乎又显示出了大义凛然的风范,是的,由于亲眼目睹女儿的死,他惊醒了,不再对日本人在有一丝的侥幸,他只说了一句“我老婆怀孕了”是的,即使他死了,他的孩子,孩子的孩子还活着!
  
  结尾处以一个日本人角川的自杀终结,其实全影片都是他贯穿始终的,那忧郁的眼神或许很少让人联想到他是一名屠杀者,但是与这眼神不对称的是他自己的言行,没有捍卫他自己眼神影射出来的灵魂,除了最后亲手杀了姜淑云之外,在死前放走两个中国人,他没有做过什么对得起中国人的事,但是导演还是塑造了这样一个在战争中挣扎在崩溃边缘的日本人,或许是为了突出那句主题“活着比死更加艰难吧”,他也是战争的牺牲品,我除了对他那双忧郁的眼睛产生同情之外,没有太多感受,或许他所做的一切仅仅没有丧尽天良吧,或许他还是个重感情的男人吧。从他的哭泣和那声枪响中,还是换回了好多人的同情。
  
  在对于死难者的悲惨的经历同情和对于遭遇的气氛产生的同时,影片最后设计了一点阳光的味道,那个可爱的小豆子,那个两个小虎牙的小男孩活了下来,和他一个的憨厚男人,受了角川的帮助,那个看着死人不会眨一下眼睛的不足一米高的孩子,看到了整个屠杀的经过,也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人,是的,他还活着。这样繁重的精神压力下他重获生命,他的生命显得那么珍贵,那么来之不易。
  
  南京,南京,反复的句式,起了强调的作用!导演到底在强调什么那?慢慢感悟……
  
  《南京南京》观后感 2
  
  所谓立意,往往是一部艺术作品的灵魂,是一部作品所希望表达出来的内在含义,立意高下,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格调高下,《南京!南京!》从一个日本兵的`眼中来观察这个战争,通过战争的表现,去挖掘战争的实质:一个施暴者尚有痛苦和崩溃,那么受害者的痛苦更有多少呢?  假若是从一个受难者角度来看这场战争,我们是不是会被悲情所缠绕,被屈辱所充满,忘却对战争本身的反思呢?影片通过表现施暴者的痛苦、绝望、崩溃,反差形容受害者的极度痛苦和灾难。
  
  第一次拿着刺刀刺死手无寸铁的人,会有紧张和不适,当看到尸横遍野,习以为常以后,神经麻木了,杀人变成了一种习惯。但总有醒来的人,总有麻木后醒来的时候,看到人如此轻易的被杀死,对人生存的意义便会开始怀疑,这个人类固有的道德力量虽然弱小,但尚未泯灭。
  
  “活着比死难受”角川自杀前跟自己同僚的最后一句话,反映出一个普通人在战争机器的驱动下,草菅人命后对生命的反思。
  
  如果说,它仅仅是掀开陈年的伤疤,仅仅是在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仅仅停留在展现三十年代末中国人不堪忍受的屈辱,那么,电影在立意方面便容易出现缺失
  
  然而所幸的是,这部片子的导演恰好在立意和新意方面表现翘楚,令人回味,将这部悲情作品升华到了新的高度,用新的视角俯瞰了这个历史的剧痛:我们不再停留在控诉和仇恨的层面,我们不再胶着在屈辱和反抗上面,我们从人性的内在良知面前重新看到人类自身道德的力量,正如小豆子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人类的道德的力量虽然弱小,却始终活着,并希望有一天强大起来,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拒绝所有的战争!拒绝所有的残暴!
  
  《南京南京》观后感 3
  
  沉重的心境溢于言表。以往那一部震撼的电影《南京》还历历在目,而这部《南京!南京!》给我的更深的感慨。两个突兀的感叹号!屈辱,愤怒,心痛,已无法倾诉我心底的声音。振聋发聩的影片将战争的丑陋在脑浆崩裂的那一刻毕现无疑。强权,这种罪行,是人类的耻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1937年,30万中国人被屠杀,国殇,2009年,《南京南京》重启了这段伤痛记忆,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二法门。
  
  血淋淋的黑白色,听到的是寂静中的枪炮声!日本人进城了,中国的大部队开始逃跑,陆剑雄和他零零落落几个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组成一堵人墙,阻止逃兵的去路,他们不肯投降,一向在城里偷袭日军,直到一个个死去。日本人说:你们中国军人真是厉害,我们进入南京城后,四处都是冷枪,我们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可是没有一个人走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向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历史能够宽恕,但不能遗忘。
  
  对于那样一段历史,已经成为了整个民族的死结,不是谁想颠倒和抹杀就能颠倒和抹杀的,但想要记住同样不容。一种空洞的仇恨,没有能够附着的支点,这场屠杀已经离去了72年,当初幸存的人们也逐渐被时间带走,但我期望那些鲜血淋漓的伤口不要随之消亡,我们未必需要一部片子来激起某种仇恨,然后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诉,不是煽动,而是展示,还原那些被遗忘或者被忽视的点滴细节,然后让看到的之后人叩问自我的心,至于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响,伤痛不能被继承,更不能被强行灌输,只能靠自我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复原的电影,只要它够真诚。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