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
展开全部
王素梅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很多语法难题亟待解决。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因此,对汉语语法难点进行多层面的、深入细致的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研究不同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法研究,它要注重实用,要把外国学生学习的难点作为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语法 研究
[作者简介]王素梅(1955-),女,辽宁盘锦人,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辽宁 沈阳 110034)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6)35-0100-02
一、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研究的紧迫性
1.对外汉语教学受到很多问题的困扰。近些年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者、教师,日益看到了语法研究的重要性,对其积极开展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语法方面,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迄今为止,我们对许多语法现象的研究和描写,还没有达到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特别是没有达到适合对外汉语教学要求的广度和深度。”① 邢福义教授也指出,“就汉语本体而言,事实的深入挖掘,规律的有效揭示,至今还存在大片大片的薄弱点和空白点,远远不能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求。”② 有很多问题至今仍在困扰着我们。比如,“了”的意义和用法到底是什么?什么时候必须用,什么时候可用可不用?什么情况下一定不要用?“还”的意义和用法到底是什么?动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重叠?程度副词“挺”和“怪”所修饰的词语有何不同?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论。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这充分说明,我们对于语言的本体研究还不够,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
2.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学汉语热。如今,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中国的和平崛起,引发了世界汉语教学大发展的新形势;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载人飞船的升空,使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益提升。有的海外评论认为汉语正逐渐上升为全球仅次于英语的新强势语言。”③ 现在,学习汉语的人日益增多。据有关资料介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已经达到了3000多万,在中国境内学习汉语的人已经达13万多。这种蓬勃发展的形势,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教学质量必须提高。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则必须首先做好汉语的本体研究,这样才能对诸多语法问题做出确切的解释。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研究的特点
把汉语作为外语或者第二语言而进行的语法研究,其研究的成果是直接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的。因此,它是一种教学语法研究,是一种为外族人或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是一种应用性的研究。这种研究跟把汉语作为母语教学所进行的教学语法研究是有很大不同的。这种特殊的研究目的,决定了它与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法研究的不同。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实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研究和汉语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法研究的区别是注重实用。它们在研究的角度、要求、范围、侧重点以及目的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外汉语研究的角度是语言的组合规律和语言的运用规律,研究的基本要求是实用,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它不关注诸如划分词类的标准、某一成分属于宾语还是补语、如何划分句型等理论问题,也不拘泥于理论语法和母语教学语法的系统和完整,其研究的范围是学生在学习汉语中经常出现的语法错误以及学生学习的难点。它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正确地用汉语进行交际。
2.语法规则描写要细致。汉语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法研究一般是粗线条的,教学的对象都是已经掌握了汉语的中国人,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不是为了进行交际,而是为了了解汉语的结构规律和组织规律,以便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而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他们根本不懂汉语,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是用汉语进行交际。因此,学习内容是一条条具体的、分项的语法规则,如每个词语的意义是什么,可以和哪些词组合,不能和哪些词组合,它与相近的词语有什么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很多对中国人只需轻描淡写的问题,给外国人讲解时,就需要针对他们学习汉语的实际,对汉语的语法规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更详细的描述,给予更准确的说明。”④ 所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研究必须是细致的。比如,对母语教学的汉语研究,在研究动词的重叠时,一般研究到“动词能够重叠,表示短暂、尝试的语法意义”就可以了,因为中国人绝不会出现动词重叠错用的情况。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此问题的研究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如,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会造出以下错误的句子:(1)我想看看一本书。(2)他正在写写汉字。其原因是我们的教材或语法书中并没有详细描写动词重叠时的条件。对此错误进行研究后,我们发现,动词重叠以后的宾语,必须是定指的,如可说“我想看看这本书”,而不能是不定指的,而且重叠的动词前边不能出现表示正在进行的词语。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细致地研究有关问题,不断充实对外汉语的教材和语法内容,否则,便不能够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
3.语法规则说明要准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发现,有时学生根据老师或者课本上写的规则去造句,说出来的话却不符合汉语语法。其原因是我们有的研究成果不很准确,所以学生在运用中就出现错误。可以说对外汉语教学是一块试金石,把语法研究的成果拿到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来验证,便能看清其语法理论正确与否。例如:副词“可”的用法:《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表示强调”,教材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一位韩国学生张庆民根据这种解释,就造出了这样的句子:“韩国有一句话,‘差4岁连脸都不用看’(其意为:两个人差4岁结婚最合适)。果然我们结婚生活十年以来关系可好,如今也像新婚一样。”教师说,“这里的‘可’这样用不合适,应改成‘非常’或‘特别’”,可是学生说,“‘可’不是表示强调吗,我要强调我们结婚以来夫妻关系好,为什么不行?”看来,我们词典的解释不够准确。那“可”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表示强调,我们暂时还说不清。又如《现代汉语词典》对“怪”的解释就是“很、非常”;《现代汉语八百词》对“怪”的释义为“表示有相当高的程度。用于口语。后边必须加‘的’”。这种解释是否准确,通过比较以下两例,我们便会发现这种解释欠妥。如:(1)这个外国学生的汉语说得怪好的。(2)这个中国教授汉语说得怪好的。例(1)没有问题,例(2)我们都觉得不对。为什么呢?我们发现,“怪”往往用在现实的情况和说话人的预测不一致时。在别人看来,这位外国学生说汉语肯定不会太好,可是,这个学生却说得不错,超出了人们的预测,所以,用上“怪”字就觉得很合适。可是,后一个句子中用上了“怪”就觉得不对味。因为,作为中国教授,汉语说得好是当然的,这种情况是在人们的预料之中的,所以,这里不能用“怪”。可见,对外汉语语法研究就是要深入探讨类似的问题,给学习者一个准确而明晰的解释。
4.语法规则的阐述浅显易懂。教学语法应该用最少的理论、最少的概念、最简约的语言,对语法规则限度地概括。对外汉语的语法研究成果主要是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或者是外国学生自学的。抽象的理论、过多的概念术语、繁琐艰深的语言,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难接受和理解的,因此,语法规则的阐述、用法的说明一定要浅显易懂,要通过大量的例句加以说明。
三、对外汉语中语法研究的重点
语法研究中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就总体来说,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1.虚词用法的研究。汉语的特点决定了虚词研究的重要性。汉语是分析性语言,很少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跟实词相比,虚词的数量少得多,常用虚词大概有700多个,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很高,个性很强,运用复杂,外国人学习汉语很多问题就出在虚词上。据北京大学马真教授所做的调查,在留学生的语法病句中,虚词使用不当占语法毛病的65 %以上。可见,虚词是外国留学生学习的难点。可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及其相应的工具书都不能让学习者,特别是外国的汉语学习者,在这些工具书中找到他们所希望找到的、比较满意的答案。”⑤ 因此,对汉语的虚词亟待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要求我们,要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多层面的研究,着重探讨虚词的语义背景、语用特征;对相近的虚词进行辨析,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通过对虚词的探讨和研究,进一步发掘汉语的特点,为建立适合汉语特点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提供事实依据。
2.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研究。留学生在学习的中高级阶段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他们在进行成段的口头或书面表达时,就单句话来看,准确率比较高,词汇、语法方面都能基本正确,但是就整个篇章段落来看,句子与句子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常常是一些句式的简单相加,而不是富有逻辑关系的语段。他们在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正如彭小川所说:“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语篇研究还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总体的设计和通盘的安排。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认识到,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语篇交际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像以往那样‘各自为战’、‘小打小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来看待语篇教学的问题。”⑥ 从本体研究的角度看,在语篇方面要加强有关语篇理论知识的细致研究和系统归纳。在对外汉语学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有待深入研究。
3.近义词的对比研究。汉语语法中有很多词的意义相近但又有细微的差别,这些差别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很、太、真、挺、怪、最、极;连忙、赶忙、急忙、赶紧;立刻、马上、立即、随即;然后、以后、后来;历来、向来、一向、从来;等等。虽然目前我们对近义词的对比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是,还不够全面深入、准确细致,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4.同义句式的用法研究。汉语里的一些同义句式,如“我打扫干净了房间。”“我把房间打扫干净了。”“房间被我打扫干净了。”“房间我打扫干净了。”学生虽然能够掌握其结构特点,但是,对于何时用何种句式,他们仍觉得很难掌握。因此,应加强同义句式的用法研究。
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1958年《汉语教科书 》问世以来,对外汉语教学有了一套教外国人的教学语法体系。之后,又出版了《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王还)、《汉语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但是,这几套影响较大的大纲之间,还存在不少分歧。词类的划分标准不一致,不仅划分出来的词的大类不同,兼类的问题也很乱,主语、宾语的问题也没有解决。更主要的是,我们现在的这个语法体系对外的特点不够突出,有些外国学生很容易学的地方却讲得很详细,如连动句、兼语句;而有些学生学习的难点却讲得很少,如近义词的比较。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
[注释]
①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84.
②邢福义.对外汉语教学回眸与思考[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7.
③刘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初探[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42.
④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83.
⑤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6.
⑥彭小川.关于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的新思考[J].汉语学习,2000,(2):50.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很多语法难题亟待解决。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因此,对汉语语法难点进行多层面的、深入细致的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研究不同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法研究,它要注重实用,要把外国学生学习的难点作为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语法 研究
[作者简介]王素梅(1955-),女,辽宁盘锦人,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辽宁 沈阳 110034)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6)35-0100-02
一、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研究的紧迫性
1.对外汉语教学受到很多问题的困扰。近些年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者、教师,日益看到了语法研究的重要性,对其积极开展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语法方面,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迄今为止,我们对许多语法现象的研究和描写,还没有达到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特别是没有达到适合对外汉语教学要求的广度和深度。”① 邢福义教授也指出,“就汉语本体而言,事实的深入挖掘,规律的有效揭示,至今还存在大片大片的薄弱点和空白点,远远不能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求。”② 有很多问题至今仍在困扰着我们。比如,“了”的意义和用法到底是什么?什么时候必须用,什么时候可用可不用?什么情况下一定不要用?“还”的意义和用法到底是什么?动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重叠?程度副词“挺”和“怪”所修饰的词语有何不同?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论。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这充分说明,我们对于语言的本体研究还不够,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
2.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学汉语热。如今,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中国的和平崛起,引发了世界汉语教学大发展的新形势;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载人飞船的升空,使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益提升。有的海外评论认为汉语正逐渐上升为全球仅次于英语的新强势语言。”③ 现在,学习汉语的人日益增多。据有关资料介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已经达到了3000多万,在中国境内学习汉语的人已经达13万多。这种蓬勃发展的形势,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教学质量必须提高。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则必须首先做好汉语的本体研究,这样才能对诸多语法问题做出确切的解释。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研究的特点
把汉语作为外语或者第二语言而进行的语法研究,其研究的成果是直接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的。因此,它是一种教学语法研究,是一种为外族人或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是一种应用性的研究。这种研究跟把汉语作为母语教学所进行的教学语法研究是有很大不同的。这种特殊的研究目的,决定了它与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法研究的不同。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实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研究和汉语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法研究的区别是注重实用。它们在研究的角度、要求、范围、侧重点以及目的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外汉语研究的角度是语言的组合规律和语言的运用规律,研究的基本要求是实用,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它不关注诸如划分词类的标准、某一成分属于宾语还是补语、如何划分句型等理论问题,也不拘泥于理论语法和母语教学语法的系统和完整,其研究的范围是学生在学习汉语中经常出现的语法错误以及学生学习的难点。它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正确地用汉语进行交际。
2.语法规则描写要细致。汉语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法研究一般是粗线条的,教学的对象都是已经掌握了汉语的中国人,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不是为了进行交际,而是为了了解汉语的结构规律和组织规律,以便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而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他们根本不懂汉语,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是用汉语进行交际。因此,学习内容是一条条具体的、分项的语法规则,如每个词语的意义是什么,可以和哪些词组合,不能和哪些词组合,它与相近的词语有什么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很多对中国人只需轻描淡写的问题,给外国人讲解时,就需要针对他们学习汉语的实际,对汉语的语法规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更详细的描述,给予更准确的说明。”④ 所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研究必须是细致的。比如,对母语教学的汉语研究,在研究动词的重叠时,一般研究到“动词能够重叠,表示短暂、尝试的语法意义”就可以了,因为中国人绝不会出现动词重叠错用的情况。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此问题的研究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如,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会造出以下错误的句子:(1)我想看看一本书。(2)他正在写写汉字。其原因是我们的教材或语法书中并没有详细描写动词重叠时的条件。对此错误进行研究后,我们发现,动词重叠以后的宾语,必须是定指的,如可说“我想看看这本书”,而不能是不定指的,而且重叠的动词前边不能出现表示正在进行的词语。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细致地研究有关问题,不断充实对外汉语的教材和语法内容,否则,便不能够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
3.语法规则说明要准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发现,有时学生根据老师或者课本上写的规则去造句,说出来的话却不符合汉语语法。其原因是我们有的研究成果不很准确,所以学生在运用中就出现错误。可以说对外汉语教学是一块试金石,把语法研究的成果拿到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来验证,便能看清其语法理论正确与否。例如:副词“可”的用法:《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表示强调”,教材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一位韩国学生张庆民根据这种解释,就造出了这样的句子:“韩国有一句话,‘差4岁连脸都不用看’(其意为:两个人差4岁结婚最合适)。果然我们结婚生活十年以来关系可好,如今也像新婚一样。”教师说,“这里的‘可’这样用不合适,应改成‘非常’或‘特别’”,可是学生说,“‘可’不是表示强调吗,我要强调我们结婚以来夫妻关系好,为什么不行?”看来,我们词典的解释不够准确。那“可”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表示强调,我们暂时还说不清。又如《现代汉语词典》对“怪”的解释就是“很、非常”;《现代汉语八百词》对“怪”的释义为“表示有相当高的程度。用于口语。后边必须加‘的’”。这种解释是否准确,通过比较以下两例,我们便会发现这种解释欠妥。如:(1)这个外国学生的汉语说得怪好的。(2)这个中国教授汉语说得怪好的。例(1)没有问题,例(2)我们都觉得不对。为什么呢?我们发现,“怪”往往用在现实的情况和说话人的预测不一致时。在别人看来,这位外国学生说汉语肯定不会太好,可是,这个学生却说得不错,超出了人们的预测,所以,用上“怪”字就觉得很合适。可是,后一个句子中用上了“怪”就觉得不对味。因为,作为中国教授,汉语说得好是当然的,这种情况是在人们的预料之中的,所以,这里不能用“怪”。可见,对外汉语语法研究就是要深入探讨类似的问题,给学习者一个准确而明晰的解释。
4.语法规则的阐述浅显易懂。教学语法应该用最少的理论、最少的概念、最简约的语言,对语法规则限度地概括。对外汉语的语法研究成果主要是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或者是外国学生自学的。抽象的理论、过多的概念术语、繁琐艰深的语言,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难接受和理解的,因此,语法规则的阐述、用法的说明一定要浅显易懂,要通过大量的例句加以说明。
三、对外汉语中语法研究的重点
语法研究中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就总体来说,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1.虚词用法的研究。汉语的特点决定了虚词研究的重要性。汉语是分析性语言,很少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跟实词相比,虚词的数量少得多,常用虚词大概有700多个,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很高,个性很强,运用复杂,外国人学习汉语很多问题就出在虚词上。据北京大学马真教授所做的调查,在留学生的语法病句中,虚词使用不当占语法毛病的65 %以上。可见,虚词是外国留学生学习的难点。可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及其相应的工具书都不能让学习者,特别是外国的汉语学习者,在这些工具书中找到他们所希望找到的、比较满意的答案。”⑤ 因此,对汉语的虚词亟待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要求我们,要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多层面的研究,着重探讨虚词的语义背景、语用特征;对相近的虚词进行辨析,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通过对虚词的探讨和研究,进一步发掘汉语的特点,为建立适合汉语特点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提供事实依据。
2.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研究。留学生在学习的中高级阶段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他们在进行成段的口头或书面表达时,就单句话来看,准确率比较高,词汇、语法方面都能基本正确,但是就整个篇章段落来看,句子与句子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常常是一些句式的简单相加,而不是富有逻辑关系的语段。他们在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正如彭小川所说:“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语篇研究还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总体的设计和通盘的安排。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认识到,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语篇交际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像以往那样‘各自为战’、‘小打小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来看待语篇教学的问题。”⑥ 从本体研究的角度看,在语篇方面要加强有关语篇理论知识的细致研究和系统归纳。在对外汉语学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有待深入研究。
3.近义词的对比研究。汉语语法中有很多词的意义相近但又有细微的差别,这些差别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很、太、真、挺、怪、最、极;连忙、赶忙、急忙、赶紧;立刻、马上、立即、随即;然后、以后、后来;历来、向来、一向、从来;等等。虽然目前我们对近义词的对比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是,还不够全面深入、准确细致,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4.同义句式的用法研究。汉语里的一些同义句式,如“我打扫干净了房间。”“我把房间打扫干净了。”“房间被我打扫干净了。”“房间我打扫干净了。”学生虽然能够掌握其结构特点,但是,对于何时用何种句式,他们仍觉得很难掌握。因此,应加强同义句式的用法研究。
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1958年《汉语教科书 》问世以来,对外汉语教学有了一套教外国人的教学语法体系。之后,又出版了《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王还)、《汉语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但是,这几套影响较大的大纲之间,还存在不少分歧。词类的划分标准不一致,不仅划分出来的词的大类不同,兼类的问题也很乱,主语、宾语的问题也没有解决。更主要的是,我们现在的这个语法体系对外的特点不够突出,有些外国学生很容易学的地方却讲得很详细,如连动句、兼语句;而有些学生学习的难点却讲得很少,如近义词的比较。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
[注释]
①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84.
②邢福义.对外汉语教学回眸与思考[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7.
③刘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初探[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42.
④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83.
⑤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6.
⑥彭小川.关于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的新思考[J].汉语学习,2000,(2):50.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