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冷却液能用水代替吗?缺点在什么地方?

 我来答
小不点聊生活
高能答主

2021-08-02 · 小不点聊生活,领悟生活。
小不点聊生活
采纳数:148 获赞数:1349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不能用水代替,三大问题是水不能解决的,必须要用冷却液

1、冬季防冻,为了防止汽车在冬季停车后,冷却液结冰而造成水箱、发动机缸体胀裂,要求冷却液的冰点应低于该地区最低温度10℃左右,以备天气突变。

2、防腐蚀,冷却液应该具有防止金属部件腐蚀、防止橡胶件老化的作用。

3、防水垢,冷却液在循环中应尽可能少地减少水垢的产生,以免堵塞循环管道,影响冷却系的散热功能。综上所述,在选用、添加冷却液时,应该慎重。

拓展资料:

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冷却液,可起到防腐蚀、防穴蚀渗漏、防散热器开锅,防水垢和防冻结等作用,能够使冷却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如果使用中不注意,将严重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性能和寿命,因此,在使用中应特别注意。

要坚持常年使用冷却液

对于传统发动机,能够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冷却液温度值为80℃~90℃,但对于电控发动机,由于其高转速、高压缩比和高功率的工作特点,其机械负荷及热负荷较大,摩擦热较高,因而对冷却液正常工作温度的要求已提高到95℃~105℃。

这与人们形成的传统发动机冷却水“正常水温”观点不同,需要人们转变认识观念。而且要注意冷却液使用的连续性,那种只想在冬季使用的观点是错误的,只知道冷却液的防冻功能,而忽视了冷却液的防腐、防沸、防垢等作用。

正确选用

用冷却液时,其冰点要低于环境最低温度10℃左右。汽车配件市场上的冷却液种类多,“冷却液”实际上只是“防冻液”,大多使用醇和水混合后添加色素制成,其内无任何冷却液应该具有的添加剂,其沸点在90℃左右,腐蚀性较强,易导致发动机过热现象的发生。

分辨真伪的方法

优质冷却液颜色醒目、清亮透明和无异味;用烧杯加热冷却液,用温度表测量其沸点,沸点在100℃以上才为真品,沸点不足100℃者为伪品。 

以上内容参考:冷却液

徐明
2024-08-23 广告
你好,防冻液具有防冻.防腐.防沸的作用,规定是两年或六万公里更换一次。个人推荐里程不用去限制他,两年一换即可,特别要说明的是一定要使用符合原厂要求的防冻液,切不可两种防冻液混合使用,防止出现化学反应。在非应急情况下,不要向发动机水箱里加水,...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徐明提供
林喳喳lyx
高粉答主

2020-10-09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2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1万
展开全部

不能用水代替,三大问题是水不能解决的,必须要用冷却液

1、冬季防冻,为了防止汽车在冬季停车后,冷却液结冰而造成水箱、发动机缸体胀裂,要求冷却液的冰点应低于该地区最低温度10℃左右,以备天气突变。

2、防腐蚀,冷却液应该具有防止金属部件腐蚀、防止橡胶件老化的作用。

3、防水垢,冷却液在循环中应尽可能少地减少水垢的产生,以免堵塞循环管道,影响冷却系的散热功能。综上所述,在选用、添加冷却液时,应该慎重。

扩展资料:

冷却液是保证水冷式发动机正常工作必不可少的工作介质。

若发动机过热,就会导致充气效率降低,发动机功率下降;使早燃、爆燃倾向加大,过早损坏零部件;恶化运动件之间的润滑,加剧其磨损等。

若发动机过冷,就会导致进入气缸的混合气品质差,使发动机功率下降,燃料消耗增加;燃烧生成物中的酸性物质腐蚀零部件;未燃的燃料冲刷和稀释运动件表面的润滑油膜,使其磨损加剧。这就要求使用者必须了解冷却液的性能特点。

冷却液由水、防冻剂、添加剂3部分组成,按防冻剂成分不同可分为酒精型、甘油型、乙二醇型等类型冷却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蚂蚁8120
老司机

2011-09-01 · 关于汽车的多少都懂点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626
采纳率:91%
帮助的人:2343万
展开全部
不能用水代替,三大问题是水不能解决的,必须要用冷却液
1.冬季防冻
  为了防止汽车在冬季停车后,冷却液结冰而造成水箱、发动机缸体胀裂,要求冷却液的冰点应低于该地区最低温度10℃左右,以备天气突变。
  2.防腐蚀
  冷却液应该具有防止金属部件腐蚀、防止橡胶件老化的作用。
  3.防水垢
  冷却液在循环中应尽可能少地减少水垢的产生,以免堵塞循环管道,影响冷却系的散热功能。综上所述,在选用、添加冷却液时,应该慎重。首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去选择合适配比 发动机冷却液箱的冷却液。其次,添加冷却液。将选择好配比的冷却液添加到水箱中,使液面达到规定位置即可。</CA>
  4、高沸点(防开锅)
  符合国家标准的冷却液,沸点通常都是超过105℃,比起水的沸点100℃,冷却液能耐受更高的温度而不沸腾(开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负荷发动机的散热冷却需要
这些都是水无法比拟的,特别是水容易产生水垢,进一步导致散热不良的恶性循环,所以还是使用专门的冷却液比较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所沛雯EW
推荐于2017-11-24 · TA获得超过433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454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3145万
展开全部
尽量不要用水,普通的水水碱过多如意腐蚀和堵塞管路,纯净水成本高于防冻液,另外水更容易蒸发,需要经常补充,而防冻液在没有泄露的情况下可长时间使用,基本上两年一换就可以了
追问
就是管路有滴漏现象,加了冷却液也是浪费了,所以不得已才加的水,暂时用下,然后再把滴漏的管换掉,这样的话应该是可以的吧?
追答
短时间加水应急是可以的,不过最好在修完后清洗一下水箱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RAY雯w
2011-09-01 · TA获得超过89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0万
展开全部
现在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除了冷却功能外,还必须解决锈蚀、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和水垢

等四大问题。冷却液是水与防冻剂的混合物。

加注冷却液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加井水、污水。

水就其是否溶解有矿物质来说,可分为硬水和软水两种。硬水中含有铁、钙、镁等离子,未经

处理的井水、泉水就属于硬水,如果向发动机中加注这类硬水,经发动机加热蒸发后,就会产

生碳酸钙、硫酸钙等化合物,沉淀下来形成水垢。而水垢,一方面是热的不良导体,另一方面

当水垢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管路变窄,水的流量随之减少,就会影响发动机散热,造成

发动机过热。而污水中含有泥沙和腐烂的有机物,易腐蚀水箱和缸体水套,影响其使用寿命。

2.不要不管不问。

有些发动机加注长效冷却液,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应打开水箱盖进行检查,当水箱出现水污、

水锈和沉淀物时,应及时更换冷却液。

3.不要缺液运行。

高温天气行车,水箱内的冷却液蒸发加快,要时刻注意检查冷却液量,注意观察冷却液温度

表。水箱如果不完全加满,冷却液在水套内循环就存在问题,水温容易升高造成“开锅”。有

的车型,加液时不易加满,其水箱位置较发动机低,加液时水箱加液口显示已经加满,但实际

上发动机水套内缺液。如贸然行车,水箱易“开锅”。对这类车,正确的方法是:应在加液口

显示加满后,启动发动机运转,待发动机温度升高至节温器开启时,水套内空气排出后,液面

就会下降,此时再将水箱加满即可。对于轿车,冷却液液面应位于补偿水桶外表面“高”线和

“低”线之间。

4.水箱“开锅”时不要贸然开盖。

因为“开锅”时,水箱内温度很高(至少100℃),压力大,突然开启水箱盖,滚开的液体及

蒸气便会向外急速喷出,易发生烫伤。出现“开锅”时一般应怠速运转,等发动机温度降下

来后再开盖加注冷却液。如时间紧迫,可先用湿布盖住水箱盖,再用湿毛巾包住手,然后慢慢

将水箱盖打开。另外,加冷却液速度不宜过快,应缓缓加入。
.特殊情况不得不加水时不要将水洒到发动机上。

加水时,若将水洒到发动机的火花塞孔座、高压线插孔、分电器上都可能会对跳火有影响;水

溅到传动带上也可能导致其打滑;洒到机体上还有可能导致机体变形甚至产生裂纹。

6.不要忘记向冷却液中加防冻剂。

有的驾驶员认为,夏季冷却液中不需要加注防冻剂。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防冻剂可防止冷

却液过早沸腾,提高了冷却液的沸点,可防止水箱过早出现“开锅”现象。另外,防冻剂中还

含有防锈剂和泡沫抑制剂。防锈剂可延缓或阻止发动机水套壁及散热器的锈蚀和腐蚀。冷却液

中的空气在水泵叶轮的搅动下会产生很多泡沫,这些泡沫将妨碍水套壁的散热。泡沫抑制剂能

有效地抑制泡沫的产生。
7.人体不要接触防冻液。

防冻液及其添加剂均为有毒物质,请勿接触,并置于安全场所。放出的冷却液不宜再使用,应

严格按有关法规处理废弃的冷却液。

8.不同型号的防冻液不要混合使用。

否则易引起化学反应,生成沉淀或气泡,降低使用效果。在更换冷却液时,应先将冷却系统用

净水冲洗干净,然后再加入新的防冻液。用剩的防冻液应在容器上注明名称以免混淆。

以上你就知道 水 防冻液 大体的选择了 哥哥 切忌 防冻液 不要有异物 2年更换一次即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