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是怎么确定的?
闰月没有规律的,需要通过计算才知道。一般情况下每2至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
闰月指的是阴阳历中的一种现象,阴阳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
阴阳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阳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十二个朔望月构成汉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365.2422日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一年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
我国古代历法中有二十四个节气,分为节气和中气。农历每月二气,月初叫节气,月中后叫中气,例如立春为正月的节气,而雨水为正月的中气。但在公历中,两个节气的长度平均是30.5日,而农历每月只有29.5日,相差1天。因此,每月的中气会比上个月晚1—2天,长此以往,总会有一个月只有节气,没有中气。
对此,我国古人采用了设置闰月的方法,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所谓闰六月,即是在农历六月之后正好有一个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置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六月来调整误差。
扩展资料
在一年期间,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时近时远。地球离太阳远时,是公历6月左右,运动慢,所以两个中气的间隔长,最长超过31天。按之前两个节气长度平均30.5天的长度算,月份中没有中气的可能性大,闰月可能性就大,所以闰四月、闰五月、闰六月机会多。
而到了公历12月左右,地球离太阳近,运动快,两个中气的间隔短,最短时只有29天多一点,比农历一个月还短,所以正月、十一月、腊月这3个月没有中气的可能性小,闰月出现机会就相对少。
闰六月是我国农历中的常见闰月,但它出现的频率和间隔不是一成不变的,此后随时间推移,闰六月的出现频率会从最高逐渐下降。
闰六月一般相隔19年出现一次(如1960年和1979年),但有时相隔38年(如1835年和1873年)出现一次,还有闰六月出现的间隔大于19年而小于38年的情况(如1987年和2017年,相隔30年,又如2810年和2837年,相隔27年)。
两次闰六月出现的最短间隔是8年(如2017年和2025年),次之的是间隔11年(如2025年和2036年)出现一次。闰六月的出现频率仅次于闰五月。且部分出现闰六月的年份,也是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时间最晚的年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闰月
2024-12-1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