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刚进入小学,需要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
1、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家长要教育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
这包括:要按时到校,不能迟到,学校要求学生7:30以前到校,而且要养成在家吃早餐的习惯;放学后,回到家先做作业,做作业要专心,做完作业后再玩,不能边玩边做。另外,还要培养孩子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良好习惯。学校中午,休息时间一般是50分钟,不能像幼儿园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午睡。所以孩子到了下午的时候就很困乏,听课质量可想而知。因此,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利用开学前的一个星期,调整孩子的生物钟:要求孩子每天最晚9:30睡觉,早上6:30起床,每天保证一定的睡眠,开学后,有些学生不适应,可能会上火,请家长注意让孩子多喝些水,以免生病。
2、 上学以后孩子要独立去记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业和第二天要带的东西。
开学后我会给学生专门准备一个记事本,希望家长能够每天抽出点时间,对孩子是否完成老师交待的事情进行指导,具体做法:一次提醒,一次检查 ,一次表扬,例如:下学接孩子的时候,问问他“今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做什么呀”,孩子做完了,家长要检查签字,完成的好,别忘了要肯定孩子,完成的不好或者没完成,也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找出原因,鼓励孩子在努力。有过几次经验以后,孩子就会明白,记住老师交待的任务是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完成,这样他在听老师讲话和记事方面都会认真许多。
3、 上学以后,需要自己保管的东西一下子多了许多,孩子以前并没有这样的经验,缺乏自己的东西由自己保管的意识。
这样就造成有些孩子几乎每天都在丢文具,根据这种现象要求每种文具都用圆珠笔在纸上写上名字,用胶条粘下来帖在文具上,让他自己认识自己的东西,有些父母对这些现象并不重视,觉得一支铅笔没有多少钱,丢了再买就可以了,但自己的东西自己保管好是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另一方面,开学初,每个同学准备一个资料夹,让学生将老师下发的课程表、卷子等资料,分类整理在文件夹里面,交给他自己保管,逐步培养他管理好自己东西的意识。
4、 开学以后,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孩子会比较紧张,常常有事情不敢大声说出来,有的学生下课只顾玩,忘了上厕所,上课后想去厕所不敢又举手,只好憋着,有的甚至尿裤子。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下课要先去厕所,上课要去厕所,一定要告诉老师,在这一点上,胆子较小的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特别注意,多带孩子外出接触新的环境,多和别人交往,鼓励他与不太熟悉的成人大声地讲话。
5、 教会孩子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最初,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他可能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再让他学着做。现在的孩子在智力因素上没有太大差别,这种差异主要是习惯培养造成的,竞争的是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而良好的习惯是要有一个养成过程的,需要家长、孩子及学校共同配合。好习惯终生受益,坏习惯有害终生。孩子的表现取决于父母的投入,而父母在对待孩子入学这件事上常存在一些误区。家长不够尽责。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双职工的父母,两人工作都很忙,没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认为由老师全权代劳就行了,平时也不与老师沟通。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急了,再打骂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二、 物质准备:
1、书包1个:要给他准备一个合适的双肩式书包,大小宜跟孩子的身高以及教室格子大小相适宜。要求是质料要轻、肩带要宽阔,功能不要太多,在上面显眼的地方写上孩子的班级、姓名。
2、铅笔盒一个:长20厘米左右,最好分上下两层。建议给孩子买功能最简单、色彩不鲜艳的铅笔盒或铅笔袋。现在很多的铅笔盒,功能很多,样式花哨像玩具,按某个按钮就会弹出什么出来,这样的铅笔盒最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造成上课不听讲,建议不要买。
3、 直尺一把:直尺是小学生必备的,特别是刚进一年级的小学生,会经常用到直尺。买一个15厘米或20厘米,普通的塑料直尺就可以了。
4、 铅笔:小学生以使用铅笔为主,每天带6支削好的3H的中华铅笔,(每天晚上,请家长帮助孩子把铅笔削好,贴上名字或者做好标记。注意:不要把转笔刀或小刀一类的用具带到学校)
5、 橡皮一块:最好是长方形,高级绘图橡皮,比较好用擦得比较干净。
6、 包书皮和本皮:请家长帮助学生完成。所有的书和本都要用白色的纸包好,包好后在书和本上各写好书名、本名、班级和姓名。
7、 家长尽力为孩子创设养成良好习惯的条件,如给孩子设置固定放书包、用具、图书等的地方。选择合适的灯光照明,适合孩子高矮的桌椅,不要将孩子安排在与电视机同屋的房间,要给他们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在准备以上学习用具时,请家长注意要简单,功能不要太多,不要太复杂,以免在课堂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听讲效果。
与孩子共同准备学习用品。
共同准备,一是让孩子体验即将作学生这一快乐的过程,二是从现在开始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培养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成才的摇篮。那么父母就是哼唱这成才摇篮曲的"歌手"。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
如今我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了,入学是孩子生活的新起点,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段重要的里程。从孩子背上书包,兴高采烈地走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意味着告别了无忧无虑的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幼儿时代,开始正式跨入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学生时代。这个时期既是孩子学习的知识含量大幅度增长、开启智慧之门的黄金时期,又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单是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也是我们做家长的一份责任。只有家校双向配合,形成良性循环,才能使教育收到显著成效。那么,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我在女儿刚入学以来的半年里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
一、培养孩子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
女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以后,首先我要让她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了,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
如: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课程表提前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一样不少地准备齐全,这样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乱,又可保证第二天能够带齐学习用具,不形成"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在家中,刚开始的时候,我在一旁耐心指导孩子怎样收拾学习用品,应该怎么样摆放整齐。这样让孩子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她就会慢慢养成习惯。经过半年的训练,女儿逐渐能独立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我并及时根据她的准备情况进行评价奖励。半年以来,女儿在一次次的鼓励中慢慢形成了课前准备这一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一年级的女儿,我的语文预习要求是:
一画,大声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子。
二问,问家长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自学字、词,并写下来。
三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说一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最好能够用图画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四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
五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
学习主动,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满自信,于是成绩就好。成绩好了,学习更主动,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会更好,良性循环链就形成。所以,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一种最有效途径。
三、培养孩子课后复习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把不能巩固地掌握知识比作喝醉酒的马车夫,忘记了所装载的东西捆在车上,也不往后看看,只是一个劲地往前赶路,东西颠簸丢了也不知道,结果赶回家去的仅是一辆空车。
中国“熊瞎子掰苞米”的故事更可谓妇孺皆知,熊瞎子每掰一个苞米,便夹在腋下,同时扔掉了前一个旧苞米,这样忙了很长时间,还只是有一苞米。
我就是用这个故事告诉女儿要及时复习,温故知新。虽然她懂得了复习的重要性,但究竟怎样复习才能事半功倍的问题,却并没有引起她足够的重视。
如:一年级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认读400个生字,孩子认为:复习嘛,太简单了,一遍又一遍的读,一遍又一遍的记就是了。结果是“读卡片的时候什么都知道,合上卡片什么都忘掉。”
所以只有科学的复习,才能有好的效果。还需要家长的指导,为了搞好课后复习,需要她做好二件事:
一试图回忆、二认真看书,而试图回忆,就是“过电影”,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具体地说,就是下课后自己考一考自己: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几个字?哪些生字会写了?那些生字还不会?
二认真看书。复习时的看书,是在预习、听课、回想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看书时,还可以不时的加以对照,看看书上是怎样写的,老师是怎样教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听课中已经记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少用时间;对于没听明白的地方,还得让孩子知道不会的内容应该主动地询问,及时补上没有学习好的知识。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要注意交替复习一句话,这样便于沟通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四、培养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要求孩子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独立地按老师要求完成当天的全部作业。这样做既能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又可防止养成拖拉作业的坏毛病。
一年级的女儿尚未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而这一习惯对于她以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我首先要培养女儿认真写字的习惯,例如在书写生字时,我要求她做到“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眼睛要看清字结构;心到,字形要牢记心中;手到,字写的正确美观。我经常在家展开比赛,展出她写得漂亮的作业,在展出的作业上给他写出一些激励的评语,家里来了客人也让他们观看,进行评价。经过这种展示制度的实施以后,她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加强了,兴趣变得也越来越浓。这样,认真写作业的习惯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五、培养孩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习惯
这是训练学生的自改能力。要养成孩子自觉改正的习惯,
一要先让孩子认真读老师的批语和评语,要认真思考,从而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
二要看看书,考虑自己的错误,不懂就问,弄懂为止,想想自己该如何做。
三要针对教师的评语自改。
四要改后再认真检查一遍。这样做可以及时弥补学习中的漏洞,防止错误过多过久,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
孩子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不一定准确,但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人生的确太重要了。相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孩子在学习方面收益非。
2019-03-15 · 卓越教育22年不忘初心,向未来生长
要求帮助小朋友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与新同学和睦相处,尽快进入小学生状态。
第一,环境的改变。孩子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就是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表面上看只是地点的转换,但实际上环境却发生了变化,因为小学校园不同于幼儿园,小学校园的环境明显比较幼儿园宽大,教室宽敞明亮,学生人数众多,所以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说首先就要看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否了。适应能力强的孩子会很快地融入到小学校园之中,而适应能力较弱的孩子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才会适应小学的校园生活。这是孩子刚上小学后首先会遇到的问题。
第二,自我约束,控制能力。孩子从幼儿园来到小学是从一种课堂到另一种课堂的转换,这对于孩子来说就需要他对自己应具有一定的掌控能力,因为小学的课堂不同于幼儿园的课堂,幼儿园的课堂上比较自由.随意,对幼儿的要求不是很高,而小学课堂上则必须要做到坐姿端正,认真倾听,有礼有节。所以这就要求孩子能够管控好自己,而现在有一些孩子不能有效地把控自己,这就需要家长与孩子的老师配合加以多多引导和教育了。
第三,学习自觉性与学习兴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小学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就如上楼梯一样一步一步地往上走,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没有任何捷径。这就要求孩子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理解老师所教的内容,课后按质按量完成课堂和家庭作业。而这些就要靠孩子的学习自觉性来完成了,孩子的学习自觉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逐渐培养起来的,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又必须要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孩子才会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从而不会感到厌倦。如果把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好将来家长会减少许多麻烦,也会使自己的孩子终身受益。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告诉孩子,上课之前要打两次铃,第一次是预备铃,听到预备铃,要赶紧进教室,把上课用的书、本子、笔拿好,并摆放整齐,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后,安安静静的坐着等老师来上课。第二次是上课铃,打了上课铃,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上课了。上学前,家长可在家进行模拟表演。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诉他们,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翘脚架腿。因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
我们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提前教孩子认字、写字,往往忽视了孩子写字的姿势。“先入为主”,坏习惯形成了,就很难纠正。错误的写字方法,既影响字体美观,又影响写字速度,还影响孩子的小肌肉和骨骼的发育。
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2、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3、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要防止三种读书现象。一是“念经书”,就是眼睛看着别处,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二是“看时书”,就是读书时老是看时间,你让我读半小时,我就读半小时,看看时间到了没有;三是“数量书”,就是读书的遍数为标准,你让我读三遍,我就读三遍,读一遍数一遍。这三种读书都是没有质量的读书。
教育孩子读书时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边读,边看,边思考。低年级课文大多图文并茂,读读课文,看看图,图文对照想一想,读书就有效率,有质量。一二年级读书要以朗读为主,用普通话朗读,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不漏字、添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长期培养,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4、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要告诫儿童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学会讲普通话,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放、有礼貌
1.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家长要教育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
2.上学以后孩子要独立去记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业和第二天要带的东西。
3.上学以后,需要自己保管的东西一下子多了许多,孩子以前并没有这样的经验,缺乏自己的东西由自己保管的意识。
4.教会孩子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最初,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他可能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
从三方面为您提供建议:
1.注意培养孩子的习惯。刚上小学,必然不同幼儿园,因为孩子要接受较正规的学习了。所以要告诉孩子上课应该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等。让孩子拥有积极良好的学习上课习惯。每天在家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认真作业。
2.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刚上小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学习兴趣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的。建议采取鼓励、奖励的培养法。
3.注意培养孩子的品行。刚上小学,孩子的品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礼貌用于,言行举止等都很重要,因为孩子是在一个正规的集体中学习生活。必须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等。好了,需注意的很多的,孩子教育不是朝夕之事,做家长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身为教。
小学一年级新生在9月份已经入学,今天要分享的是,小学生放学回家后,家长们需要做什么工作?这些工作也许挑战更大呢。
小学新生注意什么
一、让孩子复述今天老师教了什么
六岁的娃娃,记忆力并不差,只是还没有养成有意注意的习惯,一些该记住的东西,他们往往疏忽不用心记。于是,一些好心的家长想方设法“帮助”孩子了:
有的家长在孩子放学后又找老师,请老师再说说今天讲课的重点;还有的家长常常到孩子同学家去打听,“今天讲了什么?”“留什么作业啦?”家长千忙万忙,用心良苦,但却忽视了最根本的一点:谁是学习的主人?是孩子而不是家长。
如果在孩子刚一入学,我们就像上述家长那样做,那么,不用多少天,孩子就从学习主人位置上“谦让”下来了,形成:“好爸爸,好妈妈,我还小,什么都记不住,请你们事事多替我用心记住吧”的依赖思想。
这种局面一旦形成,后患无穷。孩子在今后学习上的“主人”地位,将久久难以形成。
纠正的方法是,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每天放学以后都要让复述一下,今天,老师都讲了什么。
时间,应是相对比较固定的,比如,当孩子放学刚刚进家,或者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以后,或者晚饭后,或者在孩子临睡洗漱前。家长专心地,静静地听孩子一一道来。这是,家长不要做其他事,更不要看电视,如果孩子叙述中意识说不清事情的原委,家长务必不要着急,不要批评孩子,可以边听边给孩子以提示和引导,并尽力鼓励他:讲的好极了,爸爸妈妈真爱听……
如此,不用多长时间,就会促使孩子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还能有助于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小学新生放学后
二、让孩子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目前,一年级学生的作业基本上在学校完成,家庭作业只是30分钟左右的习题、字词等练习。
许多极负责任的家长,在孩子做作业前总要给他念叨班上;孩子水榭是,在一旁比孩子还费劲;孩子写完作业,家长还要充当“质量检查员“。这样做家长就成了孩子完成作业的”双拐“。得了”小儿麻痹症“的孩子,走起路来总要双拐支撑,否则寸步难行。反而是害了孩子。
家长不要怕孩子开始写作业不工整,不要怕他的作业出差错,不要怕他得几个低分。初学走路,有几步蹒跚,甚至跌几跤,都是难免的。
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家长要配合限定一段时间。而且在作业过程中不要打扰孩子。可以先把水和水果吃完,再开始作业。孩子写作业要求吃一气呵成,否则容易养成磨蹭拖拉的习惯。如果作业时间过长,容易造成孩子把作业当成沉重负担。
三、审视并提高家庭的学习环境
如果家里有小学生,以前家庭中的某些习惯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吃饭后就打麻将,看电视时间过长,家里总是过于热闹,或者家长只爱谈论吃喝玩乐,这些习惯和行为都要进行调整或改变。
家里要有孩子的专属区域,配上小书桌,适宜的座椅,小书架,小台灯,有相对安静的空间,和比较适宜的学习氛围。
让我们把“娃娃当老师“的游戏引进家里来吧!在这个课堂上,孩子就是老师,爸爸妈妈是诚心诚意的学生。就从汉语拼音开始,家长认真学,小老师认真教,也促进孩子在学校更加认真听讲呢。
孩子放学后
四、向老师介绍情况
开学后,待一切工作走上了正轨,老师对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可以找个比较充裕的时间向老师做个全面的自我介绍。
有的家长对深入介绍有顾虑,比如孩子的某些隐疾,家庭的难言之隐。其实这些内容,可以让老师更充分的了解学生,在处理一些问题时更全面。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对老师的亲切感和尊敬感。家长一定要信任和敬重老师。只有基本的信任才能让家校教育统一。
五、和孩子一起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小学生上学后,老师很快就会带领他们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和规范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依据。因为它明确地告诉学生,哪些事应该做,哪些话是不应该做;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在对人对事上,哪种态度是对的,哪种态度是不对的等等。这使得学生的言谈举止,都有了文明的准则。
因为一年级孩子识字很少,家长可以边读边讲,帮助他们理解和记住各条内容。同时告诉孩子,现在和以前不同了,小学生就要按国家规定的守则去做,要注意守纪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和孩子一起去实践守则的内容和规范的要求。
六、教育孩子“合群”
孩子合群具体表现为豁达大度、同情、谅解、宽容、互助等品质。不合群通常表现为自私、孤独、心胸狭窄等。
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小伙伴的相互交往是培养孩子“合群”的一条及其重要的途径,应“以儿童教育儿童”。放学后,不要把孩子关在房子里,要让他们走出家门,到小伙伴中间去。还有注意家庭的“开放”,请邻居的小朋友、学校中的小伙伴到家中来,不要因为怕乱,怕影响自己的学习和休息,将别的孩子拒之门外。
9月1日,将是孩子们永远难忘的一天。开学这一天,家中不管有多忙,应该挤出时间送孩子到学校去。请鼓励你的孩子说:“相信你,一定能做个好学生!”
自信才能有勇气,自信才能有力量,让孩子充满自信才是最重要的。家长应清醒地意识到,自己送去的,不再是幼儿园中的小朋友,而是学校里的小学生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家长有责任多用心思,使孩子在求学和做人的漫漫长途上,有一个好的开始!
觉得有用的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