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旅游攻略什刹海路线景点推荐
北京著名的什刹海胡同相比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一带是老北京人最熟知的地界,保留了诸多古老的建筑物和四合院,还有诸多传统文化元素,也是一个充满了人情味的地方,下面给大家分享什刹海旅游好玩的路线。
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以及周边的临近地区,俗称后三海。也有叫做“十刹海”,因为原来周边有十座寺庙所以得名。自清代起就是著名的游乐消夏场所,为燕京胜景之一。
下面就介绍一条比较远离人群的深度徒步路线,从地安门西大街开始,我们要经过棉花胡同、护国寺街、三不老胡同、正觉胡同,穿过德胜桥来到西海,去西海南沿、新街口东街、德胜门西街去看看。
在这里,我们会看到寺庙、纪念馆,还有更多的名人故居。
地安门西大街
地安门西大街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西四北大街。明清时是皇城的北墙外侧,所以当时又被称为皇城北大街。清光绪《顺天府志》把他称为地安门外西城根。地安门的西端在明朝时为太平仓,清朝时则是庄王府。
地安门西大街两侧除了北海公园和什刹海外还有几处值得驻足停留的地方:
贤良祠
位于地安门西大街103号旁门,修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最初是祭祀王公大臣以及有功国家者的专祠,祠内立有雍正皇帝御赐御制贤良祠碑,御书额曰“崇忠念旧”。贤良祠内居首的就是怡亲王允祥,其他的还有范文程、于成龙、图海、赖塔、李卫等等,直到宣统朝的张之洞、戴鸿慈等,前前后后包括王、公在内的共有99人。
旌勇祠
从贤良祠再往西走,与现在的北海宾馆的位置相距不远,旌勇祠是在乾隆三年(1768年)为了纪念云贵总督明瑞所建。作为云贵总督的明瑞在乾隆二年,率兵入缅甸作战,战功卓越,后因援兵迟迟不到,全军溃败而自杀殉国。
为了表彰明瑞,乾隆便在原来嘉兴寺(也就是北海宾馆的位置)的东边修建了旌勇祠,一同祭祀的还有都统、随从等多人,每年的春秋仲月都要祭奠。后来30年代这里还曾经作为东北抗战阵亡将士的昭忠祠。
旌勇祠西边也就是153号院子,据说曾经是民国总统徐世昌的弟弟所有。
棉花胡同
棉花胡同位于位于西城区的东北部,北起罗尔胡同,南至护国寺街。在明朝《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宛署杂记》中均记载为“棉花胡同”,为了区分,把南锣鼓的棉花胡同叫做东棉花胡同。
明末著名女将军秦良玉率领白杆兵,北上勤王,棉花胡同和四川营都是当年屯兵的地方。
1913年到1915年,云南军政府都督蔡锷就曾经住在棉花胡同的66号,当年的故居西房系大门和三间配房、北房、南房各三间。前院和后院由廊墙隔开,后院有北房、南房、东房各三间。整体格局甚不符老北京四合院的规制,用工、用料亦显得很单薄。
另外胡同里还有一处老商铺的旧址,老商铺的牌匾“香油坊”、“隆聚永”、“南酱园”依稀还在。
正觉胡同
棉花胡同就在正觉胡同的东边,这里因为有座正觉寺,所以得名正觉胡同。
如今胡同中间的甲9号,就是原来正觉寺的旧址,虽然已经荒废,但是仍然保留了主殿的轮廓,依稀还能看到当年的气息。民国时期,寺院里开办了私塾小学,住在不远的小杨家胡同里的老舍也曾经在这里就读。
胡同东头的3号院,也是一座保留精美的院落,门楼的砖雕保持基本完好,院子里的倒座房还留有马洞;另外西边的23号院,同样拥有气派的大门,一看当年住的非富即贵,而且院子里还有保存完好的垂花门。
护国寺街
护国寺街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条街,这条位于德胜门内大街和新街口南大街之间的街道,因为胡同里修建于元代的护国寺而得名。
护国寺是北京的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据说护国寺修建在丞相托克托的官邸,后来经过元明清三代的不断修缮,使得这里成为京城最为热闹的地方,护国寺庙会也与东边的隆福寺庙会遥相呼应,互称东西寺。如今护国寺中金刚殿仍然保存,单檐歇山式,黑琉璃瓦绿剪边。其余尚存后寝殿、藏经楼、西殿及东西配房。
胡同东边的9号,原来是清末庆亲王奕王府的马厩,后修葺成住宅,1951年的时候,京剧大师梅兰芳搬进了这里,直到1961年去世。后来在1987年在这里开设了梅兰芳纪念馆,通过实物、图片等讲述着梅兰芳大师一生的艺术生涯。同时在纪念馆里,还存有吴昌硕、陈师曾、陈宝琛、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人的字画。
三不老胡同
三不老胡同东起德胜门内大街,与弘善胡同相接;西至棉花胡同,与航空胡同相接;南侧与花枝胡同相通。胡同之所以叫三不老胡同,是因为跟明朝最著名的太监郑和有关。
现在三不老胡同的6号院,据说当年是郑和故居的正院。郑和航海下西洋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如今这个院子规模犹在,格局犹存。木制大门非常厚重,两侧的残损的门墩昭示着它曾历经的沧桑。
另外在三不老胡同东段路北有一栋红砖楼群,当年曾经是全国政协的宿舍,徐盈、子冈、冯亦代、黄宗英、北岛诸人都先后在此居住,可谓极一时之盛。
德胜桥
离开三不老胡同,来到德胜门内大街,我们将会路过一座桥,然后到达西海,这座桥就是建于明初的德胜桥。
德胜桥将积水潭一分为二,桥西称积水潭(又称西海),桥东称什刹海。桥面原为拱形,1919年改为平缓的桥面,并增设步行道。1943年改石栏板为城砖砌筑的宇墙式栏板。德胜门与前门箭楼,是仅存的两处研究古代都市布局,城防设施的实物资料。
德胜桥上原有一镇水兽,取名“镇海神牛”。高约2尺,探出桥洞,头如麦斗,二目圆睁,角似铁塔,牙像排刀,鼻窦深,大有吸尽海水之势。旧时此“镇海神牛”与汇通祠下的“镇海石螭”以及崇文区镇海寺的“镇海铁龟”,在北京并称“镇海三宝”。1952年月牙河改造工程开始时“镇海神牛”尚存,工程进入修筑堤岸阶段后,不知去向。
西海湿地公园
德胜桥的西侧就是积水潭,元朝大运河的漕运终点站(有机会单独开篇专门讲讲北京的大运河遗迹)。如今已经修建成芦苇荡漾的湿地公园。围绕着西海,还有诸如汇通祠、三官庙、净业寺、普济寺等历史遗迹。
汇通祠(郭守敬纪念馆)
位于什刹海西海西北的小岛上,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后在乾隆二十六年重修,改名汇通祠。
当年乾隆题写的汇通祠碑还保存于汇通祠内,但是汇通祠已经被改建为郭守敬纪念馆,让更多路过的游客来熟悉这位对于北京城水系建设最为重要的关键人物。
三官庙
位于西海北沿的西侧。所谓三官,就是指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最早尊奉的三位天神,亦称“三官大帝”、“三元大帝”。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西海的这座三官庙始建于清代,1924年重修。如今整体格局还在,虽然已经失去了当年三官庙的作用。
净业寺
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位置在西海北沿的西侧,是当年的内官监太监和司礼监太监共同捐资修建的,名为智光寺。
清初重修,改名净业寺。因为西海靠近净业寺,所以也称为净业湖。现仅存前殿及后殿西配楼。寺内原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造的铜钟和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造的铁磐,今已不存。
普济寺
位于西海南沿,具体始建年代已经不详,只知道在明正德十四年重修,因地势高而俗称高庙、关帝高庙,也叫华陀庙。清康熙年间曾为大学士明珠家庙。清咸丰十年(1860)
恭亲王奕欣将关押在刑部监狱的英法联军代表巴夏礼等人送至此处囚禁。
原为道观,民国期间改为佛寺。寺北什刹海边原有梁漱溟的父亲梁巨川愤世投水纪念碑,1966年后被毁。现有文物建筑26间,建筑面积453平方米。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在西海湿地公园就能看到积水潭医院,这里在嘉庆年间因为著有四公主庄静,又称四公主府,后来到了光绪六年,庄静的重孙棍布扎贝袭贝子爵,成为此府的末代府主,俗称棍贝子府,直至清朝灭亡。嘉庆年间引玉河水入府,在积水潭之南和西岸存有花厅,潭东有土一座。积水潭医院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