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业英是谁
展开全部
黄业英
黄业英,采矿专家,是中国采矿科研工作杰出的组织和管理者之一。曾参与中国第一个机械化试点矿山的全过程;主持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规模井巷掘进机械化试点研究和推广工作;亲自协调组织了国家1000万吨级大型露天矿设备攻关和中国最大地下铜矿山的矿块崩落法研究工作;参与和领导了许多矿山重点技改攻关项目的策划和组织,为我国采矿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文名:黄业英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省澄海县
出生日期:1934年6月11日
职业:高级工程师
毕业院校:北京钢铁学院
主要成就:1992年确定为享受教授级待遇的高级工程师
代表作品:《我院科研工作的回顾》
个人简介
黄业英,1934年6月11日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1953年怀着投身祖国重工业建设的热情,考入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开采专业学习,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9月毕业后分配到北京钢铁综合研究所(今北京钢铁研究总院)采选研究室工作。1958年年初到太原钢铁厂(今太原钢铁公司)矿山劳动锻炼,同年10月,因采矿专业调整合并,转到长沙有色金属矿山科学研究所(今长沙矿山研究院,简称矿山院)工作至1996年退休。曾任计划科副科长、科长、科技处副处长、处长、院副总工程师、副院长等职,1984年出任院长至1994年离任。他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二、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和采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66年晋升为工程师,1982年为高级工程师,1992年确定为享受教授级待遇的高级工程师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黄业英从1963年起一直从事科研组织管理和领导工作。他不计个人得失,甘当人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积极开拓,在有色金属矿山开采科研中业绩骄人。
人物简历
1934年6月11日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
1953~1957年在北京钢铁学院金属矿山开采专业学习。
1957年在北京钢铁综合研究所工作。
1958~1963年在长沙有色金属矿山研究所工作。
1963~1970年任长沙矿山研究院计划科副科长、科长。
1970~1973年在冶金部参加国民经济发展“四五”计划和长远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
1977~1978年在冶金部科技办公室重点项目处工作。
1978~1994年任长沙矿山研究院副处长、处长、副总工程师、副院长、院长。
1996年退休。
科技成就
强化采矿科研管理
1962年,长沙矿山设计研究院科研、设计分家,成立矿山院,当时院领导考虑到1956年创立的有色金属采矿科研工作,仍处于分散、多变、低水平重复的状态,不能满足矿山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决心强化组织管理以改变现状。1963年,黄业英服从调配到计划科负责计划管理工作。从此,黄业英认真学习有关方针政策、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争取成为采矿科研中的一名“杂”家。
经过分析研究,当时确定的组织科研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采用先进技术,解决重点矿山关键技术问题为主攻方向,以综合工作队为主要组织方式,以强化方案论证、试验设计、质量检查为管理重点。为提高研究工作效率和质量,规划建设了一批模拟和半工业化试验室。同时狠抓科研作风建设,通过总结典型,提倡深入实际,苦干实干的作风。黄业英负责科研条例和规划的起草并组织实施,是院领导的得力参谋和助手。
此后数年,矿山院在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早期建设中的采矿方法和支护技术、凡口铅锌矿早期建设的采矿方法、滇中铜矿缓斜厚矿体开采、铜官山火区开采以及铵油炸药的研制推广等一批重大技术攻关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得到冶金工业部(简称冶金部)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其所确立的研究方向、组织方式、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风为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矿山机械化披荆斩棘
20世纪60年代初,国外采矿业经过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之后,劳动生产率和各项经济指标有了显著提高。这对国内解决矿山相对落后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因此,冶金部1964年决定选择河北铜矿作为全面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全员工效的试点矿山。经1年准备,第二年开始实施,矿山院作为主要参加单位,派出上百人的技术工作队驻矿开展研究试验。黄业英参加了调查选点和试点规划,并于第三年初接任队长。由于国家经委支持,冶金部领导亲自指挥,短期内集中力量和技术装备,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有色金属矿山掀起了一个机械化的热潮。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试点未能按计划完成。但它给人们提供了如何实现矿山机械化的有益经验。黄业英参与了这个集工艺改革、装备更新和组织管理优化于一体,并把技术攻关、推广试验与群众性革新结合起来的系统工程的全过程,因而对矿山作业特点、方法工艺与装备的相辅相成关系,对工艺与设备配套才能更好发挥效益的经验有了更深的理解,为日后矿山工程技术攻关的规划和组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8年,冶金部和第一机械工业部(简称一机部)决定联合组织地下矿山机械化调研,继续推进矿山机械化工作,委派黄业英为组长,带领20多人的调查组到有关矿山进行了3个多月的深入调研。由于两部参加调查的人员紧密合作,调研报告充分体现了制造、使用和科研的结合;引进仿制、研制创新和群众性改革的结合。针对不同矿山生产条件,提出了具体的推广建议,并认真考虑了新设备使用中的培训、维修与备件供应问题,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报告,得到两部领导的充分肯定。这些意见,对矿山机械化起到了指导作用,为矿山装备制造的新产品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0世纪70年代中,矿山建设事业发展很快,井巷掘进速度成为矿山建设的关键。矿山院根据机械化试点的经验,提出以新设备新工艺配套,实现快速成巷成井,推动井巷掘进技术发展的新构想,并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1974年,矿山院与新晃汞矿合作,在该矿开展新设备和月成巷千米的快速掘进施工试验,创下1056.8米的好成绩,在国内首次突破月成巷千米大关,产生了很大影响。1975年,煤炭、冶金、一机等三部联合组织了竖井掘进机械化会战,提出以新设备、新工艺配套达到月成井100米的目标。工作历时3年,矿山院作为主力科研队伍,与铜陵有色金属井巷公司、第十五冶金建设公司和第十六冶金建设公司井巷公司合作,使用自己设计研制的钻架和抓岩机,创下月成井超百米和连续保持3个月的优异成绩。两项试验都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黄业英经常深入矿山现场,主持攻关计划和制定技术方案,在方案制订和施工组织上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也是试点工作总结的主要执笔者,他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不断创新的奋发精神,为我国矿山机械化披荆斩棘,努力奋斗。
为行业科技进步殚思极虑
197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四个五年计划(简称“四五”,下类同)即将开始,黄业英被抽调到冶金部参加计划编制工作。当时矿山发展速度滞后,影响到冶金工业的快速发展,解决矿山问题成为领导决策的重点。此时,他重点参加了两项工作:一是矿山技术进步调研,提出加速解决矿山急需的重点课题以促进技术进步的建议,如深凹露天开采、穿孔设备更新以及氧化矿选矿等。二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20年来的矿山技术经济统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编成《矿山基本情况资料》。这些都为国家计委和冶金部对矿山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1973年,黄业英参加冶金部长远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分工负责采矿专业部分的编写。黄业英在起草规划的同时,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技术资料,研究分析采矿技术的发展动向,编写了《国内外采矿科技发展基本情况》一书供领导参考,并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印发,作为规划的背景材料。
1977年至1978年,黄业英被借调到冶金部科技办公室重点项目处工作,负责地质、采矿重点项目管理和专业技术归口,并参与了部内有关专业技术问题的会审与讨论。在此期间,使他更深刻地了解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全国矿山基本情况和组织领导方法,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同时,他以矿山院组织管理者身份参加了行业工作,更直接反映了科研单位对采矿科技发展的构想和建议,更好地了解国家对采矿工业和采矿科技的部署,有利于采矿科研计划与国家计划的紧密衔接。
1978年,黄业英被矿山院委任为科技处副处长,1979年被任命为院副总工程师兼科技处处长,1982年任副院长。十几年的锻炼,他已成为一个能够全面把握采矿科技发展方向的科研组织领导者。矿山院也因为在重点矿山开采技术难题攻关和矿山机械化、露天矿用钻具、乳化炸药等重大研究课题中做出突出贡献而确立了在全国采矿科研中的领先地位。
为了迎接新的科技繁荣的到来,1980年,他发表了《我院科研工作的回顾》一文,回顾了矿山院20多年来的科研工作历程、总结了经验教训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设想。文章引起国内同行的关注,认为它对采矿科研工作的组织能起到十分有益的启示作用。
“六五”计划中,国家对矿山建设的发展十分重视,黄业英把握有利时机,组织科研人员对矿山建设发展中的重大技术课题展开调研、论证,主动提出建议报告。由于工作扎实,在冶金部“六五”重点科研计划和国家重点科研攻关计划中,矿山院承担的任务占有很大的比重,承担了露天矿大型设备的研制、金川和大厂资源综合利用中矿山开采技术的研究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这些项目多是重点矿山基建前期或技术改造中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是国家需要重点发展的装备。
1984年初,黄业英走上院长领导岗位。10年任期内他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团结同志,奋勇拼搏,创下令人难忘的业绩,为改革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当初的矿山院经济基础薄弱,加之矿山行业效益差和科研成果商品化较难,要走向自主经营,压力很大。他积极推动内部改革,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科技人员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建立新的经营机制,促进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为产业部门的重点科研机构,科研为生产建设服务应该始终放在首要的位置。此时,1000万吨级大型露天设备攻关作为冶金部的露天矿山重大设备研制项目,经论证被确定为国务院重大装备办公定的攻关项目。矿山院承担了大部分研制项目,任务繁重。黄业英全力支持这一工作,亲自组织协调,参加方案论证和重大试验活动,并在院里建立一批测试装置。“六五”末期,圆满完成了攻关任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也因具体参与MK154电动轮汽车研制的组织和试验研究,被授予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冶金部技术进步一等奖的奖章和证书。同时,他又亲自参与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铜矿峪铜矿矿块崩落法研究项目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曾多次到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大厂矿务局、凡口铅锌矿、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等重点研究项目试验现场,参与制定方案和协调。
黄业英认为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自主经营,是科技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研究院只有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发展科研事业,同时坚决慎重地发展科技产业,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据此,他和领导班子对科研工作做出总的规划和部署,在确保完成“六五”重点科研计划和行业任务的前提下,做出了实行课题承包的技术经济责任制、面向社会承揽横向科研咨询任务的决策,调动了科技人员承担任务的积极性,在执行重点研究计划的同时,横向研究咨询任务增长很快,科研收入连年增加,在取得高水平成果、提高竞争能力的同时,取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他根据矿山发展的需要和矿山院已有的工作基础,确立了采矿科研工作必须抓好的重点和方向:如大型露天矿凿、装、运及炸药连续乳化装备等主要辅助设备的研制,胶结充填采矿、大直径深孔采矿、自然或强制矿块崩落采矿技术的研究,无轨采矿设备、天井钻机以及新型电子仪器仪表的研制,矿山水治理技术、锚喷支护技术和混凝土添加剂以及高压水射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
为了保证重点任务的圆满完成,提高科研质量,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如:加强重点项目技术方案论证,提高创造性和科学性;发挥试验室作用,提高现场试验方案的可靠性;对重点科研成果,除上级奖励外,院另加奖励;设立科研基金,支持创新性的准备项目,吸引人才充实重点项目等。以上这些措施为圆满完成有色、冶金、黄金矿山的国家重点和部管重点项目提供了保障,从而使我国金属矿山的科技水平提高了一大步,使一些重点矿山的技术装备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矿山院在解决矿山技术难题中的实力和贡献,也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
这一时期,许多采矿技术和工艺都有较大发展,例如:充填采矿法在分层充填基础上发展了高分层以及分段充填采矿法;充填工艺从原来人工细砂、分级尾砂发展为高浓度全尾砂自流充填以及块石胶结充填等;大直径深孔采矿发展为高阶段开采;自行研制的连续乳化炸药生产装置投入使用;遥控振动压路机和铲运机试制成功;盲天井钻机及20吨井下汽车的研制试验;多点大面积岩移监控系统的研制等等。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矿山院准备多年的深海采矿和原地溶浸采矿也列项开展了研究工作。
与此同时,为了矿山院的长远生存和发展,黄业英坚定地支持发展科技产业。在总结改革初期综合经营的经验教训之后,他迅速而有步骤地将部分有条件的科研成果推上了产业化的道路。建立了矿山机械、钻具、特种油缸、电子仪表、电控设备、超硬材料及工具和工业用气等产业。这些企业,集科研、推广和试制、生产于一身,提供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科技产业。
黄业英主持工作期间,矿山院获得的重大科研奖励有:1000万吨级露天矿大型设备攻关和金川资源综合利用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另有国家发明奖6项;全国科学大会奖24项;国家及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00余项。被公认为是矿山院历史上一个成果丰硕的繁荣时期。由于科研工作的发展和科技产业的初具规模,经济收益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改善职工生活的同时,大大增强了研究院的自我发展能力。1993年,国家科委首次发布全国科研院所的评估结果,矿山院在全国300所工业重点研究机构中科研实力排第二十一位(有色金属系统第三位),运行绩效排第二十五位(有色金属系统第二位)。在他的带领下,研究院为今后的生存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他的工作也得到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
积极开展国内外采矿学术交流
黄业英认为学会工作除了促进科技事业的繁荣之外,还是联系有色金属系统矿山和经常参加学会活动的其他矿山企业、掌握信息的重要渠道。在他的倡导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简称采矿学委会)针对矿山技术进步的需求,依靠矿山企业的支持,克服资金等困难,开展了胶结充填采矿技术、低品位矿床开采、无轨化采矿、矿山水治理、小矿山开采等专题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以及一些综合性技术交流和专题讲习班,参加者十分踊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采矿学委会还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1990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四届世界采矿大会后,采矿学委会在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支持下,组团参加了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届世界采矿大会。与兄弟学会联合先后在长沙、桂林举办了两次中、日浆体输送技术交流会。1998年,由采矿学委会组织论文,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首次组团出席了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六届充填采矿国际交流会,充分展示了我国充填采矿的成就,并作为主要使用该技术的国家,进入国际充填采矿委员会,参与讨论决定今后的国际交流活动。
为阐明有色金属采矿科技的成就和发展方向,在第二届至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上,黄业英都亲自组织撰写综合性论文。为了介绍国外充填采矿技术成就与经验,促进中国充填采矿技术的提高与发展,近年来,在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支持下,他组织编译了《国外充填采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和《第六届国际充填采矿会议论文选编》两个文集。
由于他对工作的重视,并打下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采矿学委会也因此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最活跃的学术委员会之一,多次受到表彰,在矿山行业中有很大影响。
主要论著
1黄业英.中国金属矿山采矿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长沙矿山研究院刊,1986,6(4):1~8.
2黄业英.关于劳动生产率问题的浅见.长沙矿山研究院院刊,1988,8(1):10~19.
3黄业英.第三次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地下大直径深孔采矿技术的发展及今后任务.长沙:长沙矿山研究院,1989
4黄业英.第十四届世界采矿大会论文集·中国有色金属采矿科技的进步及本世纪末的发展前景.北京:第十四届世界采矿大会中国组委会,1990
5黄业英.第四次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金属矿山地下采矿工艺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南京:第四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组委会,1993
6黄业英,等.第五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有色金属地下矿山采矿科学技术的新进展.成都:第五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组委会,199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