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大篆怎么写?
2023-04-25
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
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
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大篆用笔的几个特点:
1、多圆笔。
2、笔致多曲,线条质感丰富。
3、线形复杂,随手万变。
“转”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达到:
1、以腕为轴心摇动笔杆作曲线的“摆转”
2、以手指捻管直接带动的“旋锋”;
3、以上两项结合的“转换锋”方式,包括“摆旋换锋”和“按转”用笔。
大篆: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
。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
大篆狭义则仅指籀文,由于小篆是以此为简化,因此古文记载的大篆通常指籀文。
由来:
早在六千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了象形(图画)文字。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
称为
"金文"或"钟鼎文",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详情查看)
(详情查看)
(详情查看)
(详情查看)
(详情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