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监为何无实权?

唐朝太监控制了禁卫军,皇帝随便杀,但是明朝就不行,禁卫军,锦衣卫永远只听皇上,是因为忠君思想和八股文控制思想的缘故?... 唐朝太监控制了禁卫军,皇帝随便杀,但是明朝就不行,禁卫军,锦衣卫永远只听皇上,是因为忠君思想和八股文控制思想的缘故? 展开
 我来答
解剖主任
2011-09-03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8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66万
展开全部
主要是制度原因
下面讲下三个华夏统一王朝的宦官权力
华夏历史上宦官权力重的有三个王朝
1汉:宦官极盛时(桓灵二帝)掌握一部分兵权,可以影响政治,诛杀大臣,于全国范围内迫害士子,前后四十年
2唐:唐肃宗开始宦官开始掌兵,随着时间发展权利越来越重,最后掌握的全部兵权,不仅可以诛杀大臣,决定对外的战和问题,甚至可以废立天子(中兴大唐的宪宗皇帝就是被宦官所杀,后来的敬宗宝宗也是,文宗诛宦官失败后有如囚犯),前后时间超过一百年,宦官控制的傀儡皇帝比比皆是,可以说是中央最强大的政治势力,最后被朱温连同大唐一起毁灭,危害性远远胜过大汉
3明:大明制度森严,国初权力由皇帝、文官、武将、公侯分割,根本没有宦官的份,成祖即位后才掌握权力,但是与之前的几个阶层互相牵制,不过是最低下的一级,土木堡之变后武将逐渐失去地位,文官势力大张,但宦官起色不大,依旧是最不重要的一级。嘉靖后宦官开始与文官分庭抗礼,处于弱势,在影响力上已经超过公侯,真正压倒文官的只有天启一朝,仅仅七年
宦官不过一家奴儿,皇帝信任的时候可以影响国政,升罢官员,虽然可以使天下沸腾(一旦失去皇帝的信任则死路一条,而且宦官根本不掌兵,权力也由各部门互相牵制,即使手中最恐怖的特务权力,在东西二厂外也有锦衣卫与之相亢,锦衣卫都指挥使却不是宦官。所以根本没有威胁皇权的可能
综上所述,最严重的是唐,以危害性而论,依次是唐>汉>明
hylznl
2011-09-05 · TA获得超过13.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94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45万
展开全部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唐朝起初也没有太监乱政的现象,自然也不可能出现皇帝随便杀的情况,是到后面主弱臣强,太监才会显得强势起来。
至于明朝,一开始也没有太监乱政的现象,朱元璋立国之初,立法甚严,他甚至立下石碑,上书:太监不得干政。禁卫军和锦衣卫都是牢牢掌握在天子手上,但是随着后来明朝的皇帝耽于享乐,他们不理政事,甚至可以成年累月的不上朝,这个时候,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也就是太监,自然而然的成了皇帝的传声筒,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成了皇帝的代言人,他们手中握有的权柄也越来越大,甚至敢假皇帝之名而行为己之私。同时也因为他们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皇帝消息的来源几乎就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太监了,因此这些太监也会蒙蔽皇帝。
所以说不管是什么朝代都有太监乱政的现象,只有当皇帝是一个会明白是非,是一个会以天下为己任的时候,太监才不会乱政,相反的太监会成为一颗颗有用的棋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森飞莲24
2011-09-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1万
展开全部
洪武十七年,明太祖朱元璋特下令铸一个铁牌,上刻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所谓“内臣”指的就是宦官。明太祖以家法的形式,明确提出禁止宦官干政。但是明朝宦官干政的严重程度在中国的历史上却是首屈一指的,究竟为何会导致如此后果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重要原因便是制度的巨大缺陷,即太祖废除宰相制度为其埋下了祸根。宰相是政府的首脑,处理众多的国家大事,联结着皇帝和大臣。而太祖却使自己既成为国家领袖又担任政府首脑。太祖是精力充沛的人,固然可以一人兼两职。可是有时也会力不从心,这一点从设内阁作顾问就可以看出来,而且太祖对内阁的权力也没有作明确的规定。后代子孙能力不如太祖,没有能力一身兼二职,不能很好的行使政府首脑权力,履行政府首脑的义务。而内阁想要行使政府首脑的权力却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就导致国家大事缺少人处理,皇帝和大臣之间缺少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宦官就出来弥合皇帝与大臣之间的缝隙,处理国家大事。
宦官干政必然会引起大臣的反感,一个生理有缺陷的人怎么可能会得到众人的信服!结果大臣就会起来对抗宦官集团。结果,宦官倒了。皇帝与大臣之间的缝隙却仍然存在。于是新一轮的的宦官干政又开始产生。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明朝宦官干政祸根在于明朝政府无法律明文规定的履行责任的首脑。所以,无论太祖朱元璋颁布再多的政令,也无法填补权力的空缺,也就无法阻挡宦官的乱政。
比较著名的太监有
王振:明朝正统时当权宦官,明朝第一位当权宦官,引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
曹吉祥:明朝天顺时当权宦官,参与夺门之变,拥英宗复位,冤杀于廉。
汪直:明朝成化时当权宦官,第一任西厂提督。
刘瑾:明朝正德时当权宦官,八虎之首,后被凌迟处死。
魏忠贤:明朝天启时当权宦官,号称九千岁,以败坏朝政著名。

参考资料: 春秋人文报博客 明朝贴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tyztangdao
2011-09-03 · TA获得超过17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6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7万
展开全部
明朝建国的时候,朱元璋就意识到了太监乱政的问题。所以朱元璋去世之前,在宫中立下一座碑,碑文就是:太监不得干政。而后朱棣夺位,他为了更好的控制朝中大臣(如朝中的建文旧臣)以及执行一些秘密任务(如搜捕建文帝朱允炆),开始重用没有地位没有势力的太监,成立太监掌管的东厂(可以理解为朱棣自己的私家侦探所+用私刑的地方。)。从这个时期开始,太监开始活跃于明朝的历史舞台。明朝是出了很多著名大太监的,如:魏忠贤(朱元璋立的那块碑好像就被他拆掉),汪直,刘瑾等等。这些都是些中国历史上可以说及其著名的大太监,大奸臣。尤其到了明朝中后期,宫中国家几乎成了太监的舞台。刘瑾时期,民间流传:宫中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立皇帝指的就是刘瑾。再例如,可以说是明朝国耻的土木堡之变,就因为太监王振权力过大,甚至明英宗也听命于他,导致一国之君被瓦剌所俘。
说了这些你应该明白了,明朝太监的权利的问题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萧青麟
2011-09-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6万
展开全部
不是,(传言)明朝朱元璋曾在皇城竖立一块铁碑明令宦官和后妃不得干政,但是到了正统年间,太监王振靠服侍明英宗掌握实权,王振在太皇太后张氏去世之后,推到了铁碑,而后王振又唆使明英宗北伐,导致了震惊中外的“土木之变”,当时北伐的部队在撤退时本来是很安全的但王振为了炫耀自己的辉煌,令军队绕远路经过自己的家乡,导致了英宗北狩,自身身死,但王振当时的权利可见一斑。宦官专权者还有英宗天顺年间夺门复辟的功臣曹吉祥,此辈更是到了要谋逆弑君的地步,当时英宗清洗夺门功臣,徐有贞,石亨,先后被英宗以各种借口清洗,同为夺门功臣的太监曹吉祥策动自己的养子曹钦乘征西将士东征强行攻打紫禁城,想攻进紫禁城后,乘乱处死明英宗,拥立曹钦为帝,但这件事因为有人告密而失败了。还有就是明朝宪宗成化年间的太监汪直,汪直本是朝廷御马监的,一日突然被宪宗赏识,建立了西厂,后经历了一废一立,到达当时的百姓“只知汪直,不知天子”的地步,最后被小太监阿丑和东厂提督太监尚铭扳倒。还有就是正德年间的“立地皇帝”刘瑾,他初为侍奉正德的“八虎”之一,后来弘治的托孤大臣被八虎扳倒后,刘瑾竟然一夜间掌管东厂,西厂,内行厂,三厂提督,当时有人秘名告刘瑾专权,刘瑾竟然在早朝后要众臣跪在烈日中,权势可见一斑,当初安化王谋反正是借用了刘瑾的名义,谋反最后被杨一清平定,但还是为刘瑾的倒台买下引线。后来太监张永借机扳倒了刘瑾,正是用了这个名义,相传张永在抄刘瑾家的时候竟然抄出了几把刘瑾面君时内含短刀的扇子,而且刘瑾在受审时也大言不惭,说“满朝公卿皆出于老夫门下,谁敢申我”,嚣张跋扈,由此可见。还有就是在各地建生祠的太监魏忠贤,竟然把宫里的宫女带到自己家,让自己的族人宣淫,然后再送回宫,期望把明朝的朱姓改成魏姓,嚣张,恶毒由此可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