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而道远的意思是什么?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意思是: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出自先秦《论语·泰伯》里面曾子说的话。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扩展资料
1、相关成语:
(1)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有特殊社会地位以及有远大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使命重大,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爱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2)死而后已: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有特殊社会地位以及有远大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使命重大,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爱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2、“任重而道远”中的“任”:
“任”就是“仁”。“仁”作为儒家最高的政治理想,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所以孔子从来不轻易以“仁”许人。跟孔子同时代的人没有被称为“仁”的。在孔子看来能够达到“仁”的 都是古之圣贤:泰伯、文王、微子、箕子、比干、管仲。
这些人的行为都关乎天下国家大计 ,关乎人民的生活疾苦。他评价一个人是否“仁”是重在其政治功绩的。但是,“仁”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是有高低之分的。
我们可以自觉地加强自身修养,以“仁”的诸方面的美质要求自己,一步步的向着最高境界靠拢。人的道德修养就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提高的过程, 这个过程没有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