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中,有哪些是文武全才的?
17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三国历史中文武全才的十大人物:张辽、周瑜、姜维、邓艾、陆逊、钟会、关羽、赵云、吕蒙、郝昭;
一、张辽
三国魏名将,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
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215年的逍遥津之战,更是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成为历代推崇的名将之一,“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故事。
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后世将其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
张辽为曹操统一北方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直到晚年,他还带病征战。张辽的一生几乎全部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他先后跟随曹操战山东、讨袁谭、灭袁尚、平辽东,在极端混乱的三国时代,结束豪杰并起、军阀混战的局面,使北方渐趋统一,这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的。
二、周瑜
三国名将数不胜数,但是若论文武全才风流儒雅又少年得志,则非周瑜莫属。人们多以“周郎”代称周瑜,就是表示他年轻有为才华横溢,易中天先生说就是“周帅哥”,大致如此。
周瑜的骄傲绝对比任何人都有资本,无论是正史记录还是《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家言,他都是很有才能的人。年级轻轻就成为江东军事上的第一把手,我们从电视中也能看到江东文武群臣都对这个年轻人毕恭毕敬,连孙权也让他三分。
周瑜不光会打仗,而且精通音律,弹得一手好琴。新《三国》中他和孙策出去玩,听见二乔弹琴,居然能从中听出一个弹错的音节,这说明周瑜还是个音乐家。年轻帅气而又有才干和地位,难怪小乔会喜欢,这样的人物哪个女人不爱呢。《三国》也重点突出了他和小乔的爱情,那真是郎才女貌,人人羡慕。在工作中是领导赏识的好干部,在生活中是风流倜傥的好丈夫,可以说周瑜已经占尽了人生的便利,做人要做到周瑜的地位那就是一种成功的人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赤壁一战三分天下.“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何等气魄,何等壮哉.24岁任东吴三军统帅,受孙策遗托,辅孙权成就一方霸业。
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周瑜都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物,没有他就没有赤壁之战,甚至三国格局都有可能改写,只可惜三十六岁就死了,也算是天妒英才。
三、姜维
蜀之大将,曾随诸葛出祁山,久经沙场,累立战功。继诸葛之略,以攻代守,伺图中原,恢复汉室。又思实际:练西方风俗,欲以羌胡为翼,断陇西所属,拓界厉兵。伺机七伐中原,降李简部、斩魏将徐质、破大敌王经,挫魏国之威。绝伦超群,智勇双全。
姜维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
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魏晋文学史》中说姜维在文学上有着独特的才能,在汉魏晋的文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品如《蒲元别传》等。
钟会评之:“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明末李贽评价他说:“又一孔明。”
四、邓艾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
邓艾初协郭淮御姜维犯境,又于毋丘俭乱退吴孙峻众。合众将于段谷、侯和败维。司马兴兵伐蜀,艾险渡阴平,入成都,降刘禅,灭蜀。一生用兵有道,忠勇可嘉。
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作战中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其偷渡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
邓艾在生活中能与将士同甘共苦,在作战中又能身先士卒,种田时手执耒耜,阴平道上,他以毡自裹,推转而下。正因为他能处处作出表率,部队才上下相感,莫不尽力,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但邓艾虽善于作战,却不善自保。
《三国志通俗演义》:“当年邓艾袭西川,曾把阴平石径穿。 越岭雄兵齐贯索,临岩大将自披毡。五丁破路应难及,三国论功合让先。汉祚将终须换主,直饶山向上摩天!”“自幼能筹画,多谋善用兵。凝眸知地理,仰面识天文。马到山根断,兵来石径分。功成身被害,魂绕汉江云。”
五、陆逊
少年奇才陆逊,书生拜大将,出将入相,东吴舍伯言其谁?
江东大族,官拜上大将军。助蒙大败关羽,军暗渡取荆州。平内乱败詹晏、屈陈凤。破房陵邓辅、南乡郭睦,诱降文布。论治荆州“拔人才、未亲疏。”督军五万西陵拒刘,与夷陵火烧备七百里连营,致备亡白帝。辅国之良将,旷世之奇才。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东吴大帝孙权兄长沙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
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陆逊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在讨伐山越暴乱时,他巧设疑兵,多建部队番号,乘夜进入山谷,到处鸣起军号鼓角之声,造成有干军万马的声势,从心理上瓦解了叛军。然后一鼓作气勇猛进击,终于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几万人的山越暴乱。
巧夺荆州一战,他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全力对付曹操。这样,吕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轻取荆州。
夷陵之战时,陆逊则又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诱敌深入、疲敌师志的战略方针。刘备十万之众来势凶猛。陆逊则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待蜀军锐气顿减之时,陆逊巧用火攻大获胜利。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陆逊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
陆逊虽置身行伍,却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他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一方面“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百姓蒙赖”,称他为“神君”。他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指出:“峻法严刑,非常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他建议孙权要象西汉刘邦那样轻刑便民,用黄老之法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这些主张说明陆逊并非“一介武夫”,而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
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
六、钟会
魏博才,少机敏、多学识,屡出奇谋,助司马氏兄弟征毌丘俭、平诸葛诞叛乱,并在司马氏夺权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邓艾等灭蜀,后欲自立。有城府有胆量。
钟会(225年-264年1月),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书法家。太傅钟繇之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在征讨毌丘俭、诸葛诞期间,钟会屡出奇谋。被人比作西汉谋士张良,又曾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曹髦的夺权企图,钟会得以成为司马氏的亲信。名士嵇康被杀,便是他的主意。
景元年间,钟会独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从而发动伐蜀之战。
公元263年,他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导致蜀汉灭亡。此后钟会欲据蜀自立,与蜀汉降将姜维共谋其事,却因部下的反叛而失败,自己也死于部将兵变。
钟会之父为著名书法家钟繇,而钟会本身在书法上亦有相当造诣,唐朝时尚有作品传世。
唐张怀瓘在《书断》中称其为:“稍备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隶书。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
七、关羽
蜀四大上将之首,官至前将军。初随刘备亡命天涯,白马之战中,策马刺河北名将颜良于万人之中,袁军皆披靡。赤壁之战后,刘备尽收荆州诸郡,任关羽守襄阳、驻江北。随后关羽率军北攻樊城,降于禁、斩庞德,一时间威震华夏。义薄云天,肝胆昆仑。
“单刀赴会”深刻的反映出关羽的英勇无畏,并非是匹夫之勇,而是一位有智谋、有胆识的将军!当诸葛瑾奉孙权命找到诸葛亮让刘备归还荆州时,刘备有些慌张,但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计策下,给当时驻守荆州的关羽写了封特别的信。信中虽是表面上让关羽同意归还荆州,但是关羽并非是个无脑的武将,他凭着对刘备的了解,读懂了信中含义,在诸葛瑾去讨荆州时,并未归还。这个可以看出,关羽的智慧。在鲁肃邀请关羽相见时,关羽更是带着十个随从,架着一条小船,提着单刀赴会去了。虽然知道鲁肃早已布置好了许多伏兵,但是仍然亲自前去赴宴。鲁肃也是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特意与关羽会面。他亲自到岸边迎接关羽。宴会间,鲁肃却不敢抬头看关羽。关羽若无其事,谈笑风声。酒喝一半,鲁肃刚提出归还荆州的事,关羽说:“只谈旧情,不谈国事。”鲁肃还想谈荆州的事。立在关羽身后持刀的周仓气的大叫起来说:“荆州乃我主之地!”关羽故意发怒说:“国家大事,你岂能多言!”周仓一听,马上领会了他的意思。他赶到岸边,挥动红旗,关平驶战船飞箭似地驶来。这时,关羽装作喝醉了。拉着鲁肃的手,一直扯到江边。
东吴的将士们想冲出去,又怕伤着鲁肃,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关羽一直把鲁肃拉到船边才放手。关羽跳上接应的船只。向鲁肃告别。鲁肃惊恐未定,眼巴巴地望着关羽的船乘风破浪,扬帆而去。关羽的机智、勇敢,在伏兵圈里,也能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巧妙地脱离了险境,可谓真正的大将军!在我看来,鲁肃也并没有真的想要取关羽的性命,这才让关羽顺利逃脱了险境,鲁肃本身就是提倡孙刘合作的,所以在这个“单刀赴会”中,既表现出了关羽的机智、勇敢,也表现出了鲁肃的深明大义。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 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八、吕蒙
东吴名将,以胆气称,初从孙权破黄祖时作先登,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败追击之曹军,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大将关羽。善于用兵,胆识过人。
吕蒙(178年-219年,一说180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
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然而“蒙疾发”(后世人或猜测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瘟疫,因史载吕蒙、孙皎、蒋钦死于同年,或猜测是吕蒙年轻时在战场上吃苦受累导致积劳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九、赵云
蜀国英杰,当阳长阪恶战中保护刘禅和甘夫人脱险。刘备西征时,赵云又截江夺回了后主。后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攻打江阳、资中一带,完成了对成都西南部的包围。汉中争夺战中,赵云以微弱兵势设伏,使曹军撤退。随诸葛亮北伐,在斜谷之战成功吸引了曹真主力,使得诸葛亮顺利夺取了凉州三郡。品性忠良,直言敢谏,英武潇洒,通身是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景耀四年,刘禅下令追谥赵云,姜维与众臣商议后建议刘禅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单骑救主是指赵云单枪匹马救出刘备的儿子刘禅的事情。历史上一共发生了两次,一次是长坂坡之战,一次是截江救阿斗,分别发生在建安十三年与建安十六年。赵云的单骑救主的情节常被艺术加工出现在小说、评书、戏曲等文艺作品里。
其实截江救阿斗是赵云和张飞共同完成的,并且二人有带领兵马,所以严格来讲不是单骑救主,但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民间还是习惯性的将此行为也称为单骑救主。
陈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十、郝昭
这也许是三国史中最为被低估的人物,魏之良将,为人雄壮,可能是因不适官场之风一直未受重用,后因崔琰之事反受牵连,不得守河西十余年,却民夷畏服。后经司马懿荐守陈仓,太和元年西平麹英反,亮出祁山围陈仓,昭以三千兵挡孔明三十万大军二十余日,亮不能拔,随退。后在其有限岁月中屡次致亮北伐无功。却说以亮之旷世之才,天下匹敌更有几人!
郝昭为人雄壮,少年从军,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据《山西通志》记载,他曾随张辽参加逍遥津之战并斩杀孙权部将偏将军陈武。
郝昭的名字似乎很少进入人们的视野,在三国智力排名中,也似乎从来没有郝昭。其实这也并不奇怪,郝昭所表现的并非谋略过人,也非用兵如神,而是其打技术战争的过人才能:“深沟高垒”、“遍排鹿角”、火箭破云梯、“矢石如雨”、“运石凿眼,用葛绳穿定飞打,冲车皆被打折”、“掘重壕横截锹钁军”,一直打的最富有发明创造力的诸葛亮无计可破,郝昭这方面实在是很强大!
虽然《三国演义》中郝昭的出场时间太短,表现次数太少,并像流星一样的迅速陨落,但是我们至少应该记住这颗流星曾经的耀眼光芒。谨以此文力挺才能出众的、当之无愧的、令人惋惜的三国英雄郝昭!
钟敬伯:“郝昭尽有智略。”
毛宗岗:“孔明不减公输,郝昭不减墨翟。”
一、张辽
三国魏名将,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
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215年的逍遥津之战,更是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成为历代推崇的名将之一,“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故事。
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后世将其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
张辽为曹操统一北方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直到晚年,他还带病征战。张辽的一生几乎全部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他先后跟随曹操战山东、讨袁谭、灭袁尚、平辽东,在极端混乱的三国时代,结束豪杰并起、军阀混战的局面,使北方渐趋统一,这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的。
二、周瑜
三国名将数不胜数,但是若论文武全才风流儒雅又少年得志,则非周瑜莫属。人们多以“周郎”代称周瑜,就是表示他年轻有为才华横溢,易中天先生说就是“周帅哥”,大致如此。
周瑜的骄傲绝对比任何人都有资本,无论是正史记录还是《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家言,他都是很有才能的人。年级轻轻就成为江东军事上的第一把手,我们从电视中也能看到江东文武群臣都对这个年轻人毕恭毕敬,连孙权也让他三分。
周瑜不光会打仗,而且精通音律,弹得一手好琴。新《三国》中他和孙策出去玩,听见二乔弹琴,居然能从中听出一个弹错的音节,这说明周瑜还是个音乐家。年轻帅气而又有才干和地位,难怪小乔会喜欢,这样的人物哪个女人不爱呢。《三国》也重点突出了他和小乔的爱情,那真是郎才女貌,人人羡慕。在工作中是领导赏识的好干部,在生活中是风流倜傥的好丈夫,可以说周瑜已经占尽了人生的便利,做人要做到周瑜的地位那就是一种成功的人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赤壁一战三分天下.“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何等气魄,何等壮哉.24岁任东吴三军统帅,受孙策遗托,辅孙权成就一方霸业。
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周瑜都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物,没有他就没有赤壁之战,甚至三国格局都有可能改写,只可惜三十六岁就死了,也算是天妒英才。
三、姜维
蜀之大将,曾随诸葛出祁山,久经沙场,累立战功。继诸葛之略,以攻代守,伺图中原,恢复汉室。又思实际:练西方风俗,欲以羌胡为翼,断陇西所属,拓界厉兵。伺机七伐中原,降李简部、斩魏将徐质、破大敌王经,挫魏国之威。绝伦超群,智勇双全。
姜维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
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魏晋文学史》中说姜维在文学上有着独特的才能,在汉魏晋的文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品如《蒲元别传》等。
钟会评之:“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明末李贽评价他说:“又一孔明。”
四、邓艾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
邓艾初协郭淮御姜维犯境,又于毋丘俭乱退吴孙峻众。合众将于段谷、侯和败维。司马兴兵伐蜀,艾险渡阴平,入成都,降刘禅,灭蜀。一生用兵有道,忠勇可嘉。
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作战中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其偷渡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
邓艾在生活中能与将士同甘共苦,在作战中又能身先士卒,种田时手执耒耜,阴平道上,他以毡自裹,推转而下。正因为他能处处作出表率,部队才上下相感,莫不尽力,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但邓艾虽善于作战,却不善自保。
《三国志通俗演义》:“当年邓艾袭西川,曾把阴平石径穿。 越岭雄兵齐贯索,临岩大将自披毡。五丁破路应难及,三国论功合让先。汉祚将终须换主,直饶山向上摩天!”“自幼能筹画,多谋善用兵。凝眸知地理,仰面识天文。马到山根断,兵来石径分。功成身被害,魂绕汉江云。”
五、陆逊
少年奇才陆逊,书生拜大将,出将入相,东吴舍伯言其谁?
江东大族,官拜上大将军。助蒙大败关羽,军暗渡取荆州。平内乱败詹晏、屈陈凤。破房陵邓辅、南乡郭睦,诱降文布。论治荆州“拔人才、未亲疏。”督军五万西陵拒刘,与夷陵火烧备七百里连营,致备亡白帝。辅国之良将,旷世之奇才。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东吴大帝孙权兄长沙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
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陆逊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在讨伐山越暴乱时,他巧设疑兵,多建部队番号,乘夜进入山谷,到处鸣起军号鼓角之声,造成有干军万马的声势,从心理上瓦解了叛军。然后一鼓作气勇猛进击,终于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几万人的山越暴乱。
巧夺荆州一战,他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全力对付曹操。这样,吕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轻取荆州。
夷陵之战时,陆逊则又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诱敌深入、疲敌师志的战略方针。刘备十万之众来势凶猛。陆逊则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待蜀军锐气顿减之时,陆逊巧用火攻大获胜利。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陆逊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
陆逊虽置身行伍,却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他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一方面“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百姓蒙赖”,称他为“神君”。他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指出:“峻法严刑,非常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他建议孙权要象西汉刘邦那样轻刑便民,用黄老之法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这些主张说明陆逊并非“一介武夫”,而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
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
六、钟会
魏博才,少机敏、多学识,屡出奇谋,助司马氏兄弟征毌丘俭、平诸葛诞叛乱,并在司马氏夺权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邓艾等灭蜀,后欲自立。有城府有胆量。
钟会(225年-264年1月),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书法家。太傅钟繇之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在征讨毌丘俭、诸葛诞期间,钟会屡出奇谋。被人比作西汉谋士张良,又曾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曹髦的夺权企图,钟会得以成为司马氏的亲信。名士嵇康被杀,便是他的主意。
景元年间,钟会独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从而发动伐蜀之战。
公元263年,他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导致蜀汉灭亡。此后钟会欲据蜀自立,与蜀汉降将姜维共谋其事,却因部下的反叛而失败,自己也死于部将兵变。
钟会之父为著名书法家钟繇,而钟会本身在书法上亦有相当造诣,唐朝时尚有作品传世。
唐张怀瓘在《书断》中称其为:“稍备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隶书。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
七、关羽
蜀四大上将之首,官至前将军。初随刘备亡命天涯,白马之战中,策马刺河北名将颜良于万人之中,袁军皆披靡。赤壁之战后,刘备尽收荆州诸郡,任关羽守襄阳、驻江北。随后关羽率军北攻樊城,降于禁、斩庞德,一时间威震华夏。义薄云天,肝胆昆仑。
“单刀赴会”深刻的反映出关羽的英勇无畏,并非是匹夫之勇,而是一位有智谋、有胆识的将军!当诸葛瑾奉孙权命找到诸葛亮让刘备归还荆州时,刘备有些慌张,但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计策下,给当时驻守荆州的关羽写了封特别的信。信中虽是表面上让关羽同意归还荆州,但是关羽并非是个无脑的武将,他凭着对刘备的了解,读懂了信中含义,在诸葛瑾去讨荆州时,并未归还。这个可以看出,关羽的智慧。在鲁肃邀请关羽相见时,关羽更是带着十个随从,架着一条小船,提着单刀赴会去了。虽然知道鲁肃早已布置好了许多伏兵,但是仍然亲自前去赴宴。鲁肃也是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特意与关羽会面。他亲自到岸边迎接关羽。宴会间,鲁肃却不敢抬头看关羽。关羽若无其事,谈笑风声。酒喝一半,鲁肃刚提出归还荆州的事,关羽说:“只谈旧情,不谈国事。”鲁肃还想谈荆州的事。立在关羽身后持刀的周仓气的大叫起来说:“荆州乃我主之地!”关羽故意发怒说:“国家大事,你岂能多言!”周仓一听,马上领会了他的意思。他赶到岸边,挥动红旗,关平驶战船飞箭似地驶来。这时,关羽装作喝醉了。拉着鲁肃的手,一直扯到江边。
东吴的将士们想冲出去,又怕伤着鲁肃,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关羽一直把鲁肃拉到船边才放手。关羽跳上接应的船只。向鲁肃告别。鲁肃惊恐未定,眼巴巴地望着关羽的船乘风破浪,扬帆而去。关羽的机智、勇敢,在伏兵圈里,也能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巧妙地脱离了险境,可谓真正的大将军!在我看来,鲁肃也并没有真的想要取关羽的性命,这才让关羽顺利逃脱了险境,鲁肃本身就是提倡孙刘合作的,所以在这个“单刀赴会”中,既表现出了关羽的机智、勇敢,也表现出了鲁肃的深明大义。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 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八、吕蒙
东吴名将,以胆气称,初从孙权破黄祖时作先登,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败追击之曹军,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大将关羽。善于用兵,胆识过人。
吕蒙(178年-219年,一说180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
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然而“蒙疾发”(后世人或猜测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瘟疫,因史载吕蒙、孙皎、蒋钦死于同年,或猜测是吕蒙年轻时在战场上吃苦受累导致积劳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九、赵云
蜀国英杰,当阳长阪恶战中保护刘禅和甘夫人脱险。刘备西征时,赵云又截江夺回了后主。后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攻打江阳、资中一带,完成了对成都西南部的包围。汉中争夺战中,赵云以微弱兵势设伏,使曹军撤退。随诸葛亮北伐,在斜谷之战成功吸引了曹真主力,使得诸葛亮顺利夺取了凉州三郡。品性忠良,直言敢谏,英武潇洒,通身是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景耀四年,刘禅下令追谥赵云,姜维与众臣商议后建议刘禅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单骑救主是指赵云单枪匹马救出刘备的儿子刘禅的事情。历史上一共发生了两次,一次是长坂坡之战,一次是截江救阿斗,分别发生在建安十三年与建安十六年。赵云的单骑救主的情节常被艺术加工出现在小说、评书、戏曲等文艺作品里。
其实截江救阿斗是赵云和张飞共同完成的,并且二人有带领兵马,所以严格来讲不是单骑救主,但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民间还是习惯性的将此行为也称为单骑救主。
陈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十、郝昭
这也许是三国史中最为被低估的人物,魏之良将,为人雄壮,可能是因不适官场之风一直未受重用,后因崔琰之事反受牵连,不得守河西十余年,却民夷畏服。后经司马懿荐守陈仓,太和元年西平麹英反,亮出祁山围陈仓,昭以三千兵挡孔明三十万大军二十余日,亮不能拔,随退。后在其有限岁月中屡次致亮北伐无功。却说以亮之旷世之才,天下匹敌更有几人!
郝昭为人雄壮,少年从军,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据《山西通志》记载,他曾随张辽参加逍遥津之战并斩杀孙权部将偏将军陈武。
郝昭的名字似乎很少进入人们的视野,在三国智力排名中,也似乎从来没有郝昭。其实这也并不奇怪,郝昭所表现的并非谋略过人,也非用兵如神,而是其打技术战争的过人才能:“深沟高垒”、“遍排鹿角”、火箭破云梯、“矢石如雨”、“运石凿眼,用葛绳穿定飞打,冲车皆被打折”、“掘重壕横截锹钁军”,一直打的最富有发明创造力的诸葛亮无计可破,郝昭这方面实在是很强大!
虽然《三国演义》中郝昭的出场时间太短,表现次数太少,并像流星一样的迅速陨落,但是我们至少应该记住这颗流星曾经的耀眼光芒。谨以此文力挺才能出众的、当之无愧的、令人惋惜的三国英雄郝昭!
钟敬伯:“郝昭尽有智略。”
毛宗岗:“孔明不减公输,郝昭不减墨翟。”
展开全部
周瑜。在文的方面都不用说了。
武的一方面,虽然,没有看见周瑜亲自冲锋陷阵。但是还是可以从很多的地方看出周瑜比较擅长武力的。比如在三国志中,“术欲以瑜为将”,往往为将的人,应该多少有一点武力的。否则,就没有军师这个职位了。在三国历史中,孙策,孙权都往往以周瑜为将的。所以周瑜是一个不错的文武双全之人。
曹操。写过大量的诗歌,比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等。同时是三曹之一。
在武的一方面,统帅三军,使用宝剑青红,倚天。还很喜欢好的兵器。比如说百辟刀等等但凡爱兵器的人都会有一定的武力。
姜维,邓艾,吕蒙。
历史上君子是有六艺的。但凡,学习读圣贤书的人。都会一点六艺
(一曰五礼,二 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所以,其实像郭嘉,荀彧之辈多少会一点武力。只是很不出色,罢了。
武的一方面,虽然,没有看见周瑜亲自冲锋陷阵。但是还是可以从很多的地方看出周瑜比较擅长武力的。比如在三国志中,“术欲以瑜为将”,往往为将的人,应该多少有一点武力的。否则,就没有军师这个职位了。在三国历史中,孙策,孙权都往往以周瑜为将的。所以周瑜是一个不错的文武双全之人。
曹操。写过大量的诗歌,比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等。同时是三曹之一。
在武的一方面,统帅三军,使用宝剑青红,倚天。还很喜欢好的兵器。比如说百辟刀等等但凡爱兵器的人都会有一定的武力。
姜维,邓艾,吕蒙。
历史上君子是有六艺的。但凡,学习读圣贤书的人。都会一点六艺
(一曰五礼,二 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所以,其实像郭嘉,荀彧之辈多少会一点武力。只是很不出色,罢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09-03
展开全部
姜维,邓艾应该是典型的,上阵杀敌、单挑,设计、识计都是一把好手。姜维在演义里武是小赵的徒弟,文是诸葛传授的。其次应该是吕蒙了,武不错,文嘛,“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便是说他了。郝昭武也尚可,文,在陈仓以三千人能挡住诸葛十万人二十多天并无功退兵的也算牛人了。周郎文不错,武虽然指挥千军万马但是没有上阵的记载。关二是武圣没的说,计谋方面貌似嫩了点,不过读了本《春秋》。所以我认为这二人不算,君主嘛就不好说了。不过我认为曹操应该能算上,刘黄鼠和孙仲谋就别提了。菜的很。
以上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以上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其实曹丕也是一个文武全才,文武双全。人家都知道说曹植有才,不知道曹丕也有才,而且是文武全才。我们去读《三国志》的这三个人的传,你就会发现,曹彰的才能主要在军事,是个武才;曹植的才能主要在文学,是文才;而曹丕是两方面都有。从文的角度来讲,曹丕是建安时代“三曹”之一,曹操、曹植、曹丕,三大诗人嘛。虽然他的诗比曹操、曹植相对而言写得差一点,但是他是中国第一个写七言诗的人,另外他有文艺理论,曹丕的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还是文艺理论家。而且武功很好,他从小骑马、射箭,功夫是相当了得的。他有一天和一个叫邓展的将军讨论剑术,讲着讲着邓展说,你说得是头头是道,曹丕说那我们比试比试嘛,顺手抓了一根甘蔗,——那时候甘蔗刚刚引进中国,还是贵族才能吃的东西,——抓起一跟甘蔗扔过去,然后自己再抓一根,说来,啪啪啪几下,把邓展打倒。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周瑜、姜维应该是最著名的二个,其余的还有邓艾父子、关羽、吕蒙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