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小学生,请问素描到底如何处理,谢谢!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先学会欣赏画。。。先认知才能表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国传统学院派素描教学往往从几何石膏形体写生人手,因为几何体的构成复杂形体的基本元素,不论多么复杂的物体,都可以拆分成简单的几何型。但如果通过其他的入手点也能使同学们建立起良好的结构和形体意识,那么这个教学步骤就不是必须的。要知道不是所有规范的素描体系都从这里入手的。
写生即是直接对照实物画画,要有明确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同学们要记住,这里所讲的规范和准确并只是有你自己的眼中的规范和准确.我们每个人的眼中的规范、准确并不相同。所有同学都会用自己准确和和规范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好画。还没发现谁故意画糟的。但是,同学们眼中的好画是否和老师眼中的好画相同?是否和考场高分的好画相同?是否和有资格和艺术沾边的好画相同?对大家来说,或多或少有些问题。
练写生,就要首先改变自己的眼光,例如:有的同学画一组静物时,常能画好其中一个或几个物体,可是却对空间的表现、不同物体的明暗关系等许多因素视而不见、表现薄弱,且屡教不改,说到底,存在眼光的问题。初学的同学们都有自己习惯的感觉和想法,但这些感觉和想法往往有点片面。 大多数情况下刚练素描的同学在乎用笔方法,在乎形状,其他的方面就管不了许多。此时应多看画册中的好画,建立对素描的感觉。明暗是素描的基本手段(另一种基本手段是线条)。
多比较明暗,沿轮廓线和结构线比较明暗,比较不同物体的背光面明暗,比较不同物体的受光面明暗,比较物体受光面和背光面的明暗。多比较明暗,一定有所得。
素描写生训练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学们面对所描绘的内容,兴趣和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物象吸引人的某些细节上或明暗变化上,看见什么画什么,虽然花费了很大气力,结果却事倍功半——哪儿也画不好。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有同学们技巧不熟练的因素,但究其根本原因是结构造型观念淡漠,缺乏对物象在结构本质上的深入观察和深刻理解。同学们应当明确,写生要规范、准确,就要学会正确地观察和理解物象的造型特征。眼睛可以毫不费力地把握物体形状的基本特点,这是每个视力健全的人都可以做到的,但是,在写生中,仅以看到的形状当成物体特征的全部,显然是错误的,一双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的眼睛和有一定素描功力的人的眼睛,对同样物体的形状在特征上会有着显著不同的认识,普通人的眼睛可能注意形状,而有一定素描功力的人更注重观察、分析物体形状的结构特征。
结构的表现有多种手法,使用线和明暗都能作到,但重要的结构要强调。
任何一本素描书中都有作画步骤,内容大同小异,这种知识挺廉价的。买本书,仔细看,是个不错的选择。
几何形体写生,静生写生中,如何把握确立空间感,对于初学绘画者来说,是一个难题。那么怎样理解掌握画面的空间感呢?教学中,我是这样跟学生讲的,不管任何物体放置在平(台)面上,其与平(台)面的接触点都在平面上,也就是说物体与台面接触点(面)不会超越立面与平面的交界线。我们在作画初(构图时)先确定上下两个面的交界线,也就确定了一个空间。然后把物体放置在平面上,根据焦点透视原理,确定每一个物体与平(台)面的接触点(面),分清前后左右的关系。这样空间感就出来了。然后,再注意用线的虚实、面的转折虚实及“近实远虚”的透视原理加强空间感,又物体投影的前后左右的虚实变化对空间感的体现很重要。
立体感
——三大面、五大调子
物体立体感对初学者来说也是个难题。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产生产体感。那么,在作画时,就要去找出物体的明暗交界线,先确立明暗两在面(块)。再画出投影,物体的立体感就已经很强了。接下去把“三大面”、“五大调子”都找出来,物体的立体感也就塑造完毕。那么,什么是“三大面”、“五大调子”呢?这都是对物体的明暗关系而言的。所谓“三大面”即黑、白、灰。“黑”指物体背光部;“白”指物体受光部;“灰”指物体侧光部。“五大调子”指高光(最亮点)、明部(高光以外的受光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包括反光)、投影。另有一说即去掉“投影”加上“反光”,为“五大调子”。
明白了“三大面”、“五大调子”物体的立体感也就容易表现了。结构画法中以线的虚实就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另论。
质感、量感
质感简单说就是物体给人感觉是什么质地。量感就是物体的份量、重量感。质感与量感一般情况都是混合在一起的。质感表现出来了、量感也就容易出来。
如何表现质感,一般说细腻、柔和、光滑的物体用细一点的线条去表现,如瓷器、丝绸等;表面粗糙的物体宜用粗放的线条去表现,如陶器、粗布等,还可根据物体固有色的深浅,使用B数大一点或小一点的铅笔来表现质感量感,如浅色瓷器可用B-3B来表现,深色陶器可用4B、5B先铺大关系,再结合2B、3B来刻划一下细节。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对于习惯于使用明暗调子的人来说,总是觉着只有这样画才是扎实的素描。其实,经过后来的习作,我还是感到不过强烈,描的东西太多,而刻的地方太少。
应该说利用素描明暗来刻画对象的体积还是有用的。但是如何从明暗调子中走出来,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脑子里的固有观念和习惯的势力,加之悟性提高缓慢,使本来想丢弃的画法还会不时的有所反复。
明暗调子就像钢琴的键盘,越是多越能表现得丰富。我们使用的铅笔还能出产7B、8B的吗?即便是有了9B、10B的,也无法表现出现实模特儿空间的黑,黑与白的对比只是相对的。在舞台美术的布景暗调子处理上,使用纯黑+普兰在灯光的照射下也泛白,就改用黑丝绒,可我们的绘图纸如何表现出这样的黑洞?其实黑与白只是一种感觉。强烈的感受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写生的办法,摒弃故有的脑子里的死的概念,用全新的思维,在结构意志的控制下,充分发挥我们自己的感触而凝注在笔端的力度,画出对象感受的神似。
不停地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不断尝试新的绘画方法,千万不能为完成一幅作品小心翼翼的作业,完成作业不能成为我们目的的负担。不然,你将丢弃更多尝试的机会,千篇一律的重复自己的已知而禁锢自己思维的想象空间。
在素描作业过程中,对初学者来说,最经常遇到的就是所描绘的对象准确和不准确的问题。这就给我们提出素描作业模糊性问题,模糊概念是指没有明确胙延的概念,如“明与暗”、“长与短”、“大与小”、“虚与实”等等,这些在绘画语言中常用的概念都是通过大致的比较而得来的,它们之间都没有绝对的分明的界限,无法用精确的数据来划分这些概念之间的差别。正因为这样,素描写生的准确性是随着作者理解能力和技巧不断提高而提高的,这也是素捞 写一准确性认识的特殊性。
那么怎样才能少一点模糊性,多一点准确性,使我们素描写生准备程度不断提高呢?
首先是认识上的提高,再是方法要正确。认识的提高应是鉴赏能力的提高。经常看看一致公认的好素描作品。这个好作品也就是比较准确的作品。多分析、多研究,认训它好在哪里,看多了作作品,眼界自然就提高了,自己作画时也就会慢慢向好的标准靠拢。
比较是素描写生时唯一正确有效的方法,素描写生过程中认识和标准的模糊性,只有不断地、反复地进步比较,找出问题,改正错误,不断完善,这个工作做得认真细致、越深入,那么画面就会越完美,越准确。绝以的准确是不可以的,只要达到一种共识的准确程度就算可以了。
在传统的素描写生理论中,有非常完整的关于“点”和“线”的应用法则,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是所有理论和法则教能够被熟练地认识和利用的。譬如说在测量和确定物体的比例时,队了可以凭直觉来判断外,还可以通过使用铅笔来测量线段与线段之间的距离来判别。其中关于“用铅笔来测量距离的方法”就值得进行分析和探讨。这是一种对物体的各种线段的长度(通常有两个端点)进行比较的方法。由于手工测量的模糊性,通常所能判断的仅仅是线条这间的长短,而不可能对线条的精确数值进行比较。事实上,用这样的方法在画面上表现物体的形体比例有许多困难,因为在形象思维活动过程中,人们地“精确数值”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只能认识和表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模糊比值,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素描写生中的几个关于“点”、“线”和“面”的运用方法。
一个中间“点”
谁都知道,一根线条由两个端点组成,而用视觉手段对一要红条进行准备分割时,最容易的是找出它的中间点的位置,这是由人的形象思维的特点所决定的。在素描写生过程当中,有许多关系需要我们仔细地加以辨别和判断,不妨可以利用“先找出中间点的方法”来确定最基本的比例关系,例如,在进行头像写生时,可以在画好了大体的轮廓之后,首先确定一下眼睛的位置,因为眼睛的位置往往是处在头部的中间(也就是处在上下关系的中点位置);然后再去确定其它的位置和比例关系就显得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完全符合人的形象思维的特征。
事实上,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诸如此类的例子,譬如说在描绘整个石膏胸像的时候,首先我们可以确定上下两个端点的位置,即头顶和底座的位置,紧接着在通常情况下,最容易寻找和描绘的必然是下巴的位置,因为它时常处在二分之一的地方。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绘画定点定形的理论知识,其中“三庭五眼”就是在人物头像描绘中对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规律性的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经典理论。
两个基本“线”
两条基本“线”是指水平线和垂直线的运作,具体地说,我们可以把在写生当中所要处理的各类线条归纳为“接近垂直”和“接近水平”两种情况,就是以“水平线”或者“垂直线”作为衡量的标尺,去测量和比较各种接近于它们的线条的性质,从而来把握画面的整体关系。
在画人物像素描时水平线、垂直线比较法一般用来确定结构下下和左右的位置,如两眉弓骨点发生透视变化后,哪个骨点,哪个骨点下,如果用眼睛看不准的话,用水平的铅笔对着对象一量就看出来了。又如俯视头像的耳和后脑不易画准,但只用水平线横着一量就会确定上耳轮会上移到眉弓和发际之间的位置,耳垂会上移到颧骨的位置不易找准,但只要用垂直线量一下,它是在鼻翼左边不是右边,在嘴角的左边还是右边,或者在一条垂直线上就一目了然。经此类推,头部的个细小的结构都可以通过水平线和垂直线比较的方法找出来。更准确的某一个点还可以用水平线和垂直线相交的座标点找出来。
多种几何“块面”
“三块面”是指多种组合的单位几何形比较法。单位几何形比较法是说观察对象的亮面所呈现出的类似平面几何形。如额面受光面呈长方形或者不等边的梯形,这些几何的面积如何,再把画面上额面受光面进行比较。如果把长方形画成正方形或者把梯形画成长方形,就是说画面上的几何形和对象的几何开不能成为相似的几何形,那就证明画错了。又如眉弓和眼之间呈锐角三角形的这面,再检查一下画面上这块亮面是否也呈三角形并与地象上的三角形相似。暗面也同法比较,这种方法可把时暗块面比较得基本准备。
综上所述,要提高素描写生准确的程度,必须整体观察事例把握,结合“一点”、“两线”、“三块面”的方法并灵活运用。这样将对迅速有效地提高造型控制能力。
怎样把素描画得整体?
整体表现是画好素描的关键。素描作画要做到整体观察和整体表现。
整体的观察方法有三种:
(1)“同时看”的方法。缩短对单个目标的观看时间,加快对多个目标的观看频率,用于观察整体关系。
(2)“对比看”的方法。一次将两个类似的目标频繁对照着看。用于“测量”和确定比例、明暗、形状等物体形式。
(3)“眯眼看”的方法。眯起双眼,破坏视线的焦点,使整个物体“虚”化,通过强制的手段得到整体观察效果。
整体表现有六个要求:
(1)先大后小。这里的大与小,是指物体的基本形和局部形的大小关系,例如,头部作为一个立方体是基本大形,而五官则是基本大形中的局部小形。同鼻子相比,五官是基本大形,而鼻子则是五官中的局部小形,鼻翼又是鼻子中的更小的形。违背这一要点,会造成“形体不准”的结果。
(2)先草后精。在物体形没有确定之前,不能单独将某一部分过分细致地刻画。违背这一要点,会造成画面“碎”和整体失衡的结果。
(3)先直后曲。直线比弧线简单,方形比圆形简单,平面比球面简单,所以,应“先直后曲”,以便于把握形的准确性。违背这一要点,会造成“比例不准”的结果。
(4)先暗后明。每一次、每一遍、每一个阶段,每个体、每个面、每个局部的开始,都要从最暗处画起,再画次暗、灰部,最后是亮部。违背了这一要点,会造成“明暗失调”的结果。
(5)先实后虚。先画感觉的强点,后画感觉的弱点。违背了这一要点,会造成“画面平板”的结果。
(6)先近后远。先画前面物体,再以后面物体相衬托,使主要物体突出、明显。违背了这一要点,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
素描透视有哪些方法和要求?
透视是绘画制造空间感的主要手段。透视知识对于素描初级学习是非常必要的,造型的准确很大程度上是透视的准确。
视点:即画者眼睛的位置
视线:目光投射的直线,是视点与视觉中物体之间的连线。
心点:是视域的中心,也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视平线上的点。
视平线:将心点延长的水平线,随眼睛的高低而变化。
消失点:物体由近及远产生透视变化,集中消失于一点。
主要透视画法有: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视法。
(1)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当一个立方体正对着我们,它的上下两条边界与视平线平行时,它的消失点只有一个,正好与心点在同一个位置。
(2)二点透视。也叫成角透视。当一个立方体斜放在我们面前,它的上下两条边条边界就产生了透视变化,其延长线分别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两个点。
(3)三点透视。也叫倾斜透视。在两点透视现象中,其中上下方向的各边界与我们的视心线不垂直时,立方体各边延长线分别消失于三个点。
在素描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圆形物体,圆形物体的透视变化同立方体的规则是一样的,只是表现上不同,例如圆柱体的弧度随视点的距离和上下、左右的位置产生变化,距离越远弧度、长度越小,偏离视心点越远弧越大。
素描写生中有哪几种常用的光线?
素描的写生训练是在室内进行的,所以,如何布光是一个涉及对象不同的表现方式问题。素描的光源有两种:一种是从窗户射进来的散射的自然光,另一种是灯光。灯光又有单灯和多灯之分。相比较而言,灯光要比自然光容易画一些,因为灯光的光线比较单一和固定,物体被照射后的明暗关系比较简单,对比较为明显,前后关系也比较突出,是初学素描者常采用的照明光源。自然光的光照比之灯光的照明,可使物体明暗变化丰富、层次多样、对比协调,是素描训练整体把握、概括处理的必要手段。素描表现自然光,要比表现灯光难一些,因此,要先进行灯光的训练,然后再进行自然光的学习。
除了不同的光源会对物体造成不同影响之外,物体受光的不同角度,也是造成物体不同明暗变化的一个因素。当物体正面受光时,我们称之为“顺光”;当物体背面受光时,我们称之“逆光”;当物体侧面受光时,我们称之为“侧光”。在素描训练中,顺光比较容易表现,逆光难度较大。最常用的光线是难易适中的、不同方向的侧光。初学素描的同学,要注意进行各种光线的学习,切忌只依靠单一光线的训练。
眼睛应该距离物体多远?
有的初学者在作画时,喜欢离着对象很近,这说明,他感兴趣的不是对象的整体,而是对象的局部。这是很不对的。素描学习应该采取一切办法,避免局部影响整体,因此,作画时应当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段距离一般是物体整体长度的3倍。只有当画面形象整体关系确定以后,按步骤要求进行局部刻画时,才允许靠近对象仔细观察。最后,还要远离对象进行结束阶段的调整。
画轮廓 画结构有什么重点要求?
轮廓,是物体表现的重点。要注意轮廓的变化,不要画得太死板。初学者要注意物体轮廓的以下变化:
(1)注意形的透视缩短。
(2)注意线的虚实变化。
(3)注意形的弯度、角度和连贯。
(4)注意左、右的对称或对比。
物体结构是素描学习的重点。客观的物体结构决定着物体的形式,是物体特征的原因。素描中的结构,专指形体的中间部分,这一部分将形体的细部和形体的轮廓连结起来。每一个结构都是一个相对完整隆起的几何形,它具有独立的形状、明暗、体积等的形式特点,因此,每一个结构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形”。表现这一部分的重点要求是:
(1)重点观察和表现结构的整体形状特征。
(2)重点观察和表现结构边界的明暗、虚实变化,也就是结构与结构之间连接处的对比调和变化。
(3)画结构一定要注意表现形体的空间透视。
(4)有暗部的结构,是形体刻画的重点。
怎样使画面具有空间感 体积感??
空间感,是指画面有纵深和前后距离的感觉。
(1)要使画面物体的形状有透视变形,以符合人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
(2)要使画面前后物体的刻画程度不一样,以符合人近实远虚的视觉经验。
(3)要首先确定和加强画面前后物体之间的明暗对比,即亮衬暗或暗衬亮,以符合人视觉的“同时对比”要求。
(4)要将轮廓上、结构上、局部上每一根边沿“线”处理得有实有虚,以符合人视觉的“双眼视差”要求。
体积感,是指画面物体有“圆雕”感。
(1)要强调物体结构的透视缩变,以符合人前大后小的视觉经验。
(2)要强调物体表面的明暗的对比,以符合人对立体的视觉经验。
(3)要强调物体轮廓强弱的节奏变化,以符合人对实物的视觉经验。
(4)要强调背景与物体的明暗对比,以符合人对物体环境的视觉经验。
素描的结构线面结合与“色调表现法”
什么是素描的“色调表现法”
“色调表现法”是素描常用的一种造型方法,它强调客观性,主要用明暗对比、色调变化的手段表现对象,画面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空间感、深度感。色调法的观点是:所有形体都是由”平面”组成的。它否定“线”的存在。它要求再现对象在特定光线下的形体透视和光影效果。
色调法作画的要求是:
(1)遵守步骤的程序。也就是整体进行,整体结束。例如,素描是从暗部画起的,无论画面有几个静物,都要先将所有明暗交界线同时画,然后同时画暗部,再同时画灰部,最后画亮部。一个过程完成后再重新从明暗交界线开始画第二遍,这样一遍一遍地不断加深,直到形成最后完整的效果。
(2)深入分析找准关系。色调画法“分析”的主要对象是物体的光影因素,分析的目的是找出物体正确的明暗关系,做法如下:首先,分析物体受光来源,判断明暗交界线位置,将物体沿交界线分成明暗两大部分,分析找出明暗交界线的形态、变化特点和明暗系统之间的强弱对比关系。其次,分析物体“平面”与光线的方向关系,将各个与光线形成不同角度的面,利用明暗光影画出区别。再次,分析物体的“固有色”,找出明暗关系中哪些是光影因素,哪些是固有色因素。
(3)全面真实地表现对象。色调画法表现的“真实”是视觉上的真实,所以,色调法应该比其它两种画法更多地注重人的“视觉感受”,色凋法也比其它画法更注重局部刻画,因此,初学者要注意对整体的把握,要时时把局部放到整体里边去观察、处理,首先做到整体的完整,而后才是局部的真实。
什么是素描的“结构表现法”?
结构表现法是以研究物体组织、构造为目的的素描方法。结构法与色调法的表现样式相反,它不以“平面”表现为主,而是以“线条”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强调物体的轮廓和内部结构转折,严谨地探求结构的连接和透视变化。它不强调明暗的表现作用,使所表现的物体具有一种“透明”感。它不以客观的“真实”作为训练目的,而是追求对形体的理解和概括表现。
结构表现法是基础素描训练的辅助表现手段,它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认识物体结构,掌握透视变化规律,探索线条的表现力。初学者可以在素描训练的不同阶段学习和运用这一手段,以提高学习的进度。
什么是素描的“线面结合法”?
线面结合法,结合了“色调法”和“结构法”的优点,它既强调物体丰富的明暗变化,又注重物体严谨的结构关系。“结合法”突出“线”的表现力,用“线”刻画物体结构和特征,用“面”表示物体的立体和空间,很适合快速作画和用于人物的表现。“结合法”的优点和特点很多:
(1)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它既能侧重线,又能侧重面;既能快速画出特征,又能对细部进行精雕细刻;既能描写物体的“真实”,又能表现个人的感受;既能整体作画,也可局部完成。
(2)具有很强的表现性。以线为主的“结合法”,能很快地抓住对象的形体特征,使它善于表现人物的动态和表情。“线”的丰富变化,使画家探索传达主观的情感因素成为可能。“结合法”具有很强的综合和概括能力,不但可以突出画面的主题因素,而且可以灵活地调整形式的对比,加强了形式的节奏感,使画面的效果更完整。
“结合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要掌握它,难度也很大。它要求画者必须具有很强的造型能力和很强的整体控制能力。还要求画者具有较高的表现意识。因此,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素描表现形式。
写生即是直接对照实物画画,要有明确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同学们要记住,这里所讲的规范和准确并只是有你自己的眼中的规范和准确.我们每个人的眼中的规范、准确并不相同。所有同学都会用自己准确和和规范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好画。还没发现谁故意画糟的。但是,同学们眼中的好画是否和老师眼中的好画相同?是否和考场高分的好画相同?是否和有资格和艺术沾边的好画相同?对大家来说,或多或少有些问题。
练写生,就要首先改变自己的眼光,例如:有的同学画一组静物时,常能画好其中一个或几个物体,可是却对空间的表现、不同物体的明暗关系等许多因素视而不见、表现薄弱,且屡教不改,说到底,存在眼光的问题。初学的同学们都有自己习惯的感觉和想法,但这些感觉和想法往往有点片面。 大多数情况下刚练素描的同学在乎用笔方法,在乎形状,其他的方面就管不了许多。此时应多看画册中的好画,建立对素描的感觉。明暗是素描的基本手段(另一种基本手段是线条)。
多比较明暗,沿轮廓线和结构线比较明暗,比较不同物体的背光面明暗,比较不同物体的受光面明暗,比较物体受光面和背光面的明暗。多比较明暗,一定有所得。
素描写生训练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学们面对所描绘的内容,兴趣和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物象吸引人的某些细节上或明暗变化上,看见什么画什么,虽然花费了很大气力,结果却事倍功半——哪儿也画不好。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有同学们技巧不熟练的因素,但究其根本原因是结构造型观念淡漠,缺乏对物象在结构本质上的深入观察和深刻理解。同学们应当明确,写生要规范、准确,就要学会正确地观察和理解物象的造型特征。眼睛可以毫不费力地把握物体形状的基本特点,这是每个视力健全的人都可以做到的,但是,在写生中,仅以看到的形状当成物体特征的全部,显然是错误的,一双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的眼睛和有一定素描功力的人的眼睛,对同样物体的形状在特征上会有着显著不同的认识,普通人的眼睛可能注意形状,而有一定素描功力的人更注重观察、分析物体形状的结构特征。
结构的表现有多种手法,使用线和明暗都能作到,但重要的结构要强调。
任何一本素描书中都有作画步骤,内容大同小异,这种知识挺廉价的。买本书,仔细看,是个不错的选择。
几何形体写生,静生写生中,如何把握确立空间感,对于初学绘画者来说,是一个难题。那么怎样理解掌握画面的空间感呢?教学中,我是这样跟学生讲的,不管任何物体放置在平(台)面上,其与平(台)面的接触点都在平面上,也就是说物体与台面接触点(面)不会超越立面与平面的交界线。我们在作画初(构图时)先确定上下两个面的交界线,也就确定了一个空间。然后把物体放置在平面上,根据焦点透视原理,确定每一个物体与平(台)面的接触点(面),分清前后左右的关系。这样空间感就出来了。然后,再注意用线的虚实、面的转折虚实及“近实远虚”的透视原理加强空间感,又物体投影的前后左右的虚实变化对空间感的体现很重要。
立体感
——三大面、五大调子
物体立体感对初学者来说也是个难题。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产生产体感。那么,在作画时,就要去找出物体的明暗交界线,先确立明暗两在面(块)。再画出投影,物体的立体感就已经很强了。接下去把“三大面”、“五大调子”都找出来,物体的立体感也就塑造完毕。那么,什么是“三大面”、“五大调子”呢?这都是对物体的明暗关系而言的。所谓“三大面”即黑、白、灰。“黑”指物体背光部;“白”指物体受光部;“灰”指物体侧光部。“五大调子”指高光(最亮点)、明部(高光以外的受光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包括反光)、投影。另有一说即去掉“投影”加上“反光”,为“五大调子”。
明白了“三大面”、“五大调子”物体的立体感也就容易表现了。结构画法中以线的虚实就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另论。
质感、量感
质感简单说就是物体给人感觉是什么质地。量感就是物体的份量、重量感。质感与量感一般情况都是混合在一起的。质感表现出来了、量感也就容易出来。
如何表现质感,一般说细腻、柔和、光滑的物体用细一点的线条去表现,如瓷器、丝绸等;表面粗糙的物体宜用粗放的线条去表现,如陶器、粗布等,还可根据物体固有色的深浅,使用B数大一点或小一点的铅笔来表现质感量感,如浅色瓷器可用B-3B来表现,深色陶器可用4B、5B先铺大关系,再结合2B、3B来刻划一下细节。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对于习惯于使用明暗调子的人来说,总是觉着只有这样画才是扎实的素描。其实,经过后来的习作,我还是感到不过强烈,描的东西太多,而刻的地方太少。
应该说利用素描明暗来刻画对象的体积还是有用的。但是如何从明暗调子中走出来,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脑子里的固有观念和习惯的势力,加之悟性提高缓慢,使本来想丢弃的画法还会不时的有所反复。
明暗调子就像钢琴的键盘,越是多越能表现得丰富。我们使用的铅笔还能出产7B、8B的吗?即便是有了9B、10B的,也无法表现出现实模特儿空间的黑,黑与白的对比只是相对的。在舞台美术的布景暗调子处理上,使用纯黑+普兰在灯光的照射下也泛白,就改用黑丝绒,可我们的绘图纸如何表现出这样的黑洞?其实黑与白只是一种感觉。强烈的感受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写生的办法,摒弃故有的脑子里的死的概念,用全新的思维,在结构意志的控制下,充分发挥我们自己的感触而凝注在笔端的力度,画出对象感受的神似。
不停地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不断尝试新的绘画方法,千万不能为完成一幅作品小心翼翼的作业,完成作业不能成为我们目的的负担。不然,你将丢弃更多尝试的机会,千篇一律的重复自己的已知而禁锢自己思维的想象空间。
在素描作业过程中,对初学者来说,最经常遇到的就是所描绘的对象准确和不准确的问题。这就给我们提出素描作业模糊性问题,模糊概念是指没有明确胙延的概念,如“明与暗”、“长与短”、“大与小”、“虚与实”等等,这些在绘画语言中常用的概念都是通过大致的比较而得来的,它们之间都没有绝对的分明的界限,无法用精确的数据来划分这些概念之间的差别。正因为这样,素描写生的准确性是随着作者理解能力和技巧不断提高而提高的,这也是素捞 写一准确性认识的特殊性。
那么怎样才能少一点模糊性,多一点准确性,使我们素描写生准备程度不断提高呢?
首先是认识上的提高,再是方法要正确。认识的提高应是鉴赏能力的提高。经常看看一致公认的好素描作品。这个好作品也就是比较准确的作品。多分析、多研究,认训它好在哪里,看多了作作品,眼界自然就提高了,自己作画时也就会慢慢向好的标准靠拢。
比较是素描写生时唯一正确有效的方法,素描写生过程中认识和标准的模糊性,只有不断地、反复地进步比较,找出问题,改正错误,不断完善,这个工作做得认真细致、越深入,那么画面就会越完美,越准确。绝以的准确是不可以的,只要达到一种共识的准确程度就算可以了。
在传统的素描写生理论中,有非常完整的关于“点”和“线”的应用法则,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是所有理论和法则教能够被熟练地认识和利用的。譬如说在测量和确定物体的比例时,队了可以凭直觉来判断外,还可以通过使用铅笔来测量线段与线段之间的距离来判别。其中关于“用铅笔来测量距离的方法”就值得进行分析和探讨。这是一种对物体的各种线段的长度(通常有两个端点)进行比较的方法。由于手工测量的模糊性,通常所能判断的仅仅是线条这间的长短,而不可能对线条的精确数值进行比较。事实上,用这样的方法在画面上表现物体的形体比例有许多困难,因为在形象思维活动过程中,人们地“精确数值”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只能认识和表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模糊比值,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素描写生中的几个关于“点”、“线”和“面”的运用方法。
一个中间“点”
谁都知道,一根线条由两个端点组成,而用视觉手段对一要红条进行准备分割时,最容易的是找出它的中间点的位置,这是由人的形象思维的特点所决定的。在素描写生过程当中,有许多关系需要我们仔细地加以辨别和判断,不妨可以利用“先找出中间点的方法”来确定最基本的比例关系,例如,在进行头像写生时,可以在画好了大体的轮廓之后,首先确定一下眼睛的位置,因为眼睛的位置往往是处在头部的中间(也就是处在上下关系的中点位置);然后再去确定其它的位置和比例关系就显得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完全符合人的形象思维的特征。
事实上,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诸如此类的例子,譬如说在描绘整个石膏胸像的时候,首先我们可以确定上下两个端点的位置,即头顶和底座的位置,紧接着在通常情况下,最容易寻找和描绘的必然是下巴的位置,因为它时常处在二分之一的地方。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绘画定点定形的理论知识,其中“三庭五眼”就是在人物头像描绘中对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规律性的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经典理论。
两个基本“线”
两条基本“线”是指水平线和垂直线的运作,具体地说,我们可以把在写生当中所要处理的各类线条归纳为“接近垂直”和“接近水平”两种情况,就是以“水平线”或者“垂直线”作为衡量的标尺,去测量和比较各种接近于它们的线条的性质,从而来把握画面的整体关系。
在画人物像素描时水平线、垂直线比较法一般用来确定结构下下和左右的位置,如两眉弓骨点发生透视变化后,哪个骨点,哪个骨点下,如果用眼睛看不准的话,用水平的铅笔对着对象一量就看出来了。又如俯视头像的耳和后脑不易画准,但只用水平线横着一量就会确定上耳轮会上移到眉弓和发际之间的位置,耳垂会上移到颧骨的位置不易找准,但只要用垂直线量一下,它是在鼻翼左边不是右边,在嘴角的左边还是右边,或者在一条垂直线上就一目了然。经此类推,头部的个细小的结构都可以通过水平线和垂直线比较的方法找出来。更准确的某一个点还可以用水平线和垂直线相交的座标点找出来。
多种几何“块面”
“三块面”是指多种组合的单位几何形比较法。单位几何形比较法是说观察对象的亮面所呈现出的类似平面几何形。如额面受光面呈长方形或者不等边的梯形,这些几何的面积如何,再把画面上额面受光面进行比较。如果把长方形画成正方形或者把梯形画成长方形,就是说画面上的几何形和对象的几何开不能成为相似的几何形,那就证明画错了。又如眉弓和眼之间呈锐角三角形的这面,再检查一下画面上这块亮面是否也呈三角形并与地象上的三角形相似。暗面也同法比较,这种方法可把时暗块面比较得基本准备。
综上所述,要提高素描写生准确的程度,必须整体观察事例把握,结合“一点”、“两线”、“三块面”的方法并灵活运用。这样将对迅速有效地提高造型控制能力。
怎样把素描画得整体?
整体表现是画好素描的关键。素描作画要做到整体观察和整体表现。
整体的观察方法有三种:
(1)“同时看”的方法。缩短对单个目标的观看时间,加快对多个目标的观看频率,用于观察整体关系。
(2)“对比看”的方法。一次将两个类似的目标频繁对照着看。用于“测量”和确定比例、明暗、形状等物体形式。
(3)“眯眼看”的方法。眯起双眼,破坏视线的焦点,使整个物体“虚”化,通过强制的手段得到整体观察效果。
整体表现有六个要求:
(1)先大后小。这里的大与小,是指物体的基本形和局部形的大小关系,例如,头部作为一个立方体是基本大形,而五官则是基本大形中的局部小形。同鼻子相比,五官是基本大形,而鼻子则是五官中的局部小形,鼻翼又是鼻子中的更小的形。违背这一要点,会造成“形体不准”的结果。
(2)先草后精。在物体形没有确定之前,不能单独将某一部分过分细致地刻画。违背这一要点,会造成画面“碎”和整体失衡的结果。
(3)先直后曲。直线比弧线简单,方形比圆形简单,平面比球面简单,所以,应“先直后曲”,以便于把握形的准确性。违背这一要点,会造成“比例不准”的结果。
(4)先暗后明。每一次、每一遍、每一个阶段,每个体、每个面、每个局部的开始,都要从最暗处画起,再画次暗、灰部,最后是亮部。违背了这一要点,会造成“明暗失调”的结果。
(5)先实后虚。先画感觉的强点,后画感觉的弱点。违背了这一要点,会造成“画面平板”的结果。
(6)先近后远。先画前面物体,再以后面物体相衬托,使主要物体突出、明显。违背了这一要点,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
素描透视有哪些方法和要求?
透视是绘画制造空间感的主要手段。透视知识对于素描初级学习是非常必要的,造型的准确很大程度上是透视的准确。
视点:即画者眼睛的位置
视线:目光投射的直线,是视点与视觉中物体之间的连线。
心点:是视域的中心,也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视平线上的点。
视平线:将心点延长的水平线,随眼睛的高低而变化。
消失点:物体由近及远产生透视变化,集中消失于一点。
主要透视画法有: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视法。
(1)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当一个立方体正对着我们,它的上下两条边界与视平线平行时,它的消失点只有一个,正好与心点在同一个位置。
(2)二点透视。也叫成角透视。当一个立方体斜放在我们面前,它的上下两条边条边界就产生了透视变化,其延长线分别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两个点。
(3)三点透视。也叫倾斜透视。在两点透视现象中,其中上下方向的各边界与我们的视心线不垂直时,立方体各边延长线分别消失于三个点。
在素描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圆形物体,圆形物体的透视变化同立方体的规则是一样的,只是表现上不同,例如圆柱体的弧度随视点的距离和上下、左右的位置产生变化,距离越远弧度、长度越小,偏离视心点越远弧越大。
素描写生中有哪几种常用的光线?
素描的写生训练是在室内进行的,所以,如何布光是一个涉及对象不同的表现方式问题。素描的光源有两种:一种是从窗户射进来的散射的自然光,另一种是灯光。灯光又有单灯和多灯之分。相比较而言,灯光要比自然光容易画一些,因为灯光的光线比较单一和固定,物体被照射后的明暗关系比较简单,对比较为明显,前后关系也比较突出,是初学素描者常采用的照明光源。自然光的光照比之灯光的照明,可使物体明暗变化丰富、层次多样、对比协调,是素描训练整体把握、概括处理的必要手段。素描表现自然光,要比表现灯光难一些,因此,要先进行灯光的训练,然后再进行自然光的学习。
除了不同的光源会对物体造成不同影响之外,物体受光的不同角度,也是造成物体不同明暗变化的一个因素。当物体正面受光时,我们称之为“顺光”;当物体背面受光时,我们称之“逆光”;当物体侧面受光时,我们称之为“侧光”。在素描训练中,顺光比较容易表现,逆光难度较大。最常用的光线是难易适中的、不同方向的侧光。初学素描的同学,要注意进行各种光线的学习,切忌只依靠单一光线的训练。
眼睛应该距离物体多远?
有的初学者在作画时,喜欢离着对象很近,这说明,他感兴趣的不是对象的整体,而是对象的局部。这是很不对的。素描学习应该采取一切办法,避免局部影响整体,因此,作画时应当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段距离一般是物体整体长度的3倍。只有当画面形象整体关系确定以后,按步骤要求进行局部刻画时,才允许靠近对象仔细观察。最后,还要远离对象进行结束阶段的调整。
画轮廓 画结构有什么重点要求?
轮廓,是物体表现的重点。要注意轮廓的变化,不要画得太死板。初学者要注意物体轮廓的以下变化:
(1)注意形的透视缩短。
(2)注意线的虚实变化。
(3)注意形的弯度、角度和连贯。
(4)注意左、右的对称或对比。
物体结构是素描学习的重点。客观的物体结构决定着物体的形式,是物体特征的原因。素描中的结构,专指形体的中间部分,这一部分将形体的细部和形体的轮廓连结起来。每一个结构都是一个相对完整隆起的几何形,它具有独立的形状、明暗、体积等的形式特点,因此,每一个结构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形”。表现这一部分的重点要求是:
(1)重点观察和表现结构的整体形状特征。
(2)重点观察和表现结构边界的明暗、虚实变化,也就是结构与结构之间连接处的对比调和变化。
(3)画结构一定要注意表现形体的空间透视。
(4)有暗部的结构,是形体刻画的重点。
怎样使画面具有空间感 体积感??
空间感,是指画面有纵深和前后距离的感觉。
(1)要使画面物体的形状有透视变形,以符合人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
(2)要使画面前后物体的刻画程度不一样,以符合人近实远虚的视觉经验。
(3)要首先确定和加强画面前后物体之间的明暗对比,即亮衬暗或暗衬亮,以符合人视觉的“同时对比”要求。
(4)要将轮廓上、结构上、局部上每一根边沿“线”处理得有实有虚,以符合人视觉的“双眼视差”要求。
体积感,是指画面物体有“圆雕”感。
(1)要强调物体结构的透视缩变,以符合人前大后小的视觉经验。
(2)要强调物体表面的明暗的对比,以符合人对立体的视觉经验。
(3)要强调物体轮廓强弱的节奏变化,以符合人对实物的视觉经验。
(4)要强调背景与物体的明暗对比,以符合人对物体环境的视觉经验。
素描的结构线面结合与“色调表现法”
什么是素描的“色调表现法”
“色调表现法”是素描常用的一种造型方法,它强调客观性,主要用明暗对比、色调变化的手段表现对象,画面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空间感、深度感。色调法的观点是:所有形体都是由”平面”组成的。它否定“线”的存在。它要求再现对象在特定光线下的形体透视和光影效果。
色调法作画的要求是:
(1)遵守步骤的程序。也就是整体进行,整体结束。例如,素描是从暗部画起的,无论画面有几个静物,都要先将所有明暗交界线同时画,然后同时画暗部,再同时画灰部,最后画亮部。一个过程完成后再重新从明暗交界线开始画第二遍,这样一遍一遍地不断加深,直到形成最后完整的效果。
(2)深入分析找准关系。色调画法“分析”的主要对象是物体的光影因素,分析的目的是找出物体正确的明暗关系,做法如下:首先,分析物体受光来源,判断明暗交界线位置,将物体沿交界线分成明暗两大部分,分析找出明暗交界线的形态、变化特点和明暗系统之间的强弱对比关系。其次,分析物体“平面”与光线的方向关系,将各个与光线形成不同角度的面,利用明暗光影画出区别。再次,分析物体的“固有色”,找出明暗关系中哪些是光影因素,哪些是固有色因素。
(3)全面真实地表现对象。色调画法表现的“真实”是视觉上的真实,所以,色调法应该比其它两种画法更多地注重人的“视觉感受”,色凋法也比其它画法更注重局部刻画,因此,初学者要注意对整体的把握,要时时把局部放到整体里边去观察、处理,首先做到整体的完整,而后才是局部的真实。
什么是素描的“结构表现法”?
结构表现法是以研究物体组织、构造为目的的素描方法。结构法与色调法的表现样式相反,它不以“平面”表现为主,而是以“线条”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强调物体的轮廓和内部结构转折,严谨地探求结构的连接和透视变化。它不强调明暗的表现作用,使所表现的物体具有一种“透明”感。它不以客观的“真实”作为训练目的,而是追求对形体的理解和概括表现。
结构表现法是基础素描训练的辅助表现手段,它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认识物体结构,掌握透视变化规律,探索线条的表现力。初学者可以在素描训练的不同阶段学习和运用这一手段,以提高学习的进度。
什么是素描的“线面结合法”?
线面结合法,结合了“色调法”和“结构法”的优点,它既强调物体丰富的明暗变化,又注重物体严谨的结构关系。“结合法”突出“线”的表现力,用“线”刻画物体结构和特征,用“面”表示物体的立体和空间,很适合快速作画和用于人物的表现。“结合法”的优点和特点很多:
(1)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它既能侧重线,又能侧重面;既能快速画出特征,又能对细部进行精雕细刻;既能描写物体的“真实”,又能表现个人的感受;既能整体作画,也可局部完成。
(2)具有很强的表现性。以线为主的“结合法”,能很快地抓住对象的形体特征,使它善于表现人物的动态和表情。“线”的丰富变化,使画家探索传达主观的情感因素成为可能。“结合法”具有很强的综合和概括能力,不但可以突出画面的主题因素,而且可以灵活地调整形式的对比,加强了形式的节奏感,使画面的效果更完整。
“结合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要掌握它,难度也很大。它要求画者必须具有很强的造型能力和很强的整体控制能力。还要求画者具有较高的表现意识。因此,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素描表现形式。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要从速写开始练习哦,没有基础是画不好的。先画速写,再练习结构,还可以买书看看,要理解透彻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