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班会主题幸福感教育怎么安排啊?
4个回答
2011-09-04
展开全部
一个农村学生的立志故事
我愿意讲出自己的真实经历,也许能给在校的同学一点启示。
仿佛从地球的一隅被空投到了繁华的都市
我考上大学那年,是全县的文科第三名。我们村已经十多年没出过一个大学生了,连邻居婶婶大娘都为我高兴。乡亲们特意送来红包表示祝贺,村头的奶奶给了我20元钱,直夸我有出息。
进了大学校门,头一个感受就是新鲜,我仿佛从地球的一隅被空投到了繁华的都市。我没见过火车、没见过大海,没见过那么宽的马路、那么高的楼房。初进校门,我惊呆了:比家里墙上的画还要漂亮呀!校园依山傍水、建筑物起伏有致……我一屁股坐在校园门口的一棵树下,再也不愿意站起来。
那时候,我特别喜欢到处闲逛。第一次去肯德基是陪一位同学结算暑期工的薪水,那杯加冰的可乐真好喝啊!当时我还不知道肯德基是世界著名的快餐店,心里特别羡慕同学,心想,要是自己有机会来这里打工就好啦!
因为觉得新鲜,所以也很愿意表现自己,主动认识同学,争取给老师多帮忙,但就在表现的过程中,我陷入了尴尬境地。
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白痴,即便再使劲儿表现也无济于事。上课时,老师带来投影仪,我坐在前排,老师随便点了我过来帮忙,可我只能手足无措地站在旁边,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学校开了电脑课,这是我头一次瞧见电脑长啥样儿。我呆呆地坐在那里,看着旁边的同学熟练地开机、打字、做图。那一瞬间,我忽然理解了什么是被人取笑的“土”———我真的很土!
学生会要招新人,我满怀信心地报了两次名,要知道,从中学起,我一直都是班干部。可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被拒收。原因是我无任何特长,书法、唱歌、跳舞、排球、网球,哪样都不灵。我想,要是我长得漂亮一点,或者衣服再光鲜一点,也许他们会让我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吧!可我是个处于贫困边缘的农村孩子。我头一次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对自己产生了全面怀疑。我忽然发现,除了考试,我居然什么都不行。
就连我上医院看病,都被医生数落一番。在校医院,我紧张得不知道该怎样向医生讲自己的病情!还是一个同学帮我向医生讲述症状。我至今记得那个医生的轻蔑眼光:“看看你,再看看人家,差得多远!还是大学生呢,连话都不会说。”
我像被重棒猛击了一下!恨不得一头扎进地缝里。在那天的日记本里,我狠狠宣泄着耻辱感,恨自己的不争气,居然连反驳的勇气都没有。我愤怒地写道:谢谢你(指医生)告诉我这一点!我发誓,以后再不会出现这种事……直到现在,那一页的日记上还有清晰可见的泪痕。
日常生活中与别人不和谐的小事太多了
所有的遭遇仿佛在时刻提醒我,我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身上打着农村的烙印!这个烙印带给我太多的不平、委屈,甚至是怨恨。我只能默默忍受,一点一点努力改变。但是,从哪儿下手呢?日常生活中我与别人不和谐的小事太多了。
因为我口音浓重,连食堂的师傅都会责怪我说不清“四”和“十”。宿舍的同学也经常拿我开玩笑,尽管没有恶意,但次数多了,我心里很别扭。
我找来词典,把可能会发音错误的字和拼音抄在本子上,一个个地纠正。没人的时候反复练,每天讲话之前都要先想想再说,这样一直坚持了半年多。直到有一天,我去做家教的那家家长说:“真奇怪啊,你是从农村来的,却没有口音。”听到这话,我真想大哭一场。
同宿舍还有一个农村来的女生。有时候,我们经常悄悄相互提醒注意一些生活细节,培养城市生活习惯,避免丢人。
一天中午,只有我们俩在宿舍,我正在吃饭,她突然吞吞吐吐地告诉我:“以后你吃饭不要弄出这么大声音。”我当时真想跑到我妈面前质问她:这些知识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后来放暑假时,我还真问我妈了。她很惊讶,因为她从来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学来的技能好像从未让我感到自信
在大学,同学们的价值标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上中学,只要你学习好,老师同学就喜欢你。可现在同学们比较的是谁会玩、谁能出风头、谁见多识广、谁有组织能力,甚至是谁的家庭背景好、谁的衣服贵、谁有钱,而这些,我都没有。
为了跟同学们玩在一起,我花费了很多心思。城里同学都会“转笔”:在做作业、思考问题的时候,手指灵活一翻,玩出各种花样。大家还暗暗比较看谁玩得好。为了学会“转笔”,我经常一个人偷偷在宿舍练,为此摔坏了好几支笔。
宿舍里有个同学的姐姐是商场收银员,这个同学因此会点钞。看她点钞,大家都觉得新鲜,都跟着学。我突然发现这项技能是个普遍的“空白”,大家起点都一样,我就拼命练。直到现在,我点钞还是又快又准。
我还学过打响指、报名学电脑。为了跟上大家时髦的话题,我特意记住了很多名车的牌子,像奔驰、宝马、本田、丰田等。
但是,这些好像都没有让我感到过自信,因为我总在学别人早已熟知的知识。而且“生活方式”包含的内容太多了,它是长期积累、不断学习并溶入血液的过程,我学得很累,也很生硬。就算我掌握了很多,可我的独特性在哪里?
整个大一上半年,我每天都感到压抑和恐慌,经常一个人发呆。实在烦闷之极,就躲在宿舍使劲打被子。我一度怀疑自己根本不该来上什么大学。
应当说,我人缘儿还不错,有几个谈得来的好朋友。但我很少求助于别人,宁愿自己摸索、摔打。
一篇作文让我找到扬眉吐气的感觉
我的生活终于出现转机是在大三。那个教我们应用文写作的、脾气古怪的老师,让我们写一篇文章《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这是小学的作文题目,很多同学觉得与课程无关,草草了事。可我写得很认真,我从小学起,作文成绩一直是班里数一数二的。
没想到讲评课上,那个老师竟大肆表扬了我一番,这可是“怪老师”从未有过的。他说我有“慧根”、有思想,如果以后好好写作,会成绩斐然,并建议大家传阅我的文章。
同学们纷纷来借我的文章。我想自己当时一定脸红了,但心里美滋滋的。我这个默默无闻的人,第一次被人重视起来。从此,班里、系里的同学都知道我的文章写得好。
不久,系学生会需要一个秘书长,辅导员问我愿意不愿意担任。我当时真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因为学生会的工作,我认识了更多的人。跟其他同学、老师逐渐熟悉起来。后来,我参与并组织了多项活动,比如矿泉水的市场调查、中央电视台的居民收视情况调查、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等。在日益丰富的活动中,我锻炼了能力,性格也更开朗了。最重要的,是我逐渐找到了“自我”。
在矿泉水调查活动中,我认识了现在的“老板”———我的研究生导师。我在调查中的表现得到了他赏识,他主动问我愿意不愿意以后到他的公司工作。也正因为后来加盟到他旗下,我开始接触趣味盎然的管理咨询、职业咨询和心理学。
因为追求成长才会遭遇阵痛
考上了研究生,并学习了心理学之后,回过头来看待那段心态不平衡的岁月,感慨良多:
我不会像以前那样怨恨自己、怨恨我的出身。这是社会现实的客观存在,我与城市同学的差别是社会环境不同造成的,既不是我父母的错,也不是我的错。
如今看来,磨砺中的压力和焦虑都是我的财富。应当说,当环境转换、压力增大的时候,是一个人最痛苦的时候,但也是成长最快的时候。换句话说,因为你追求成长,所以才会遭遇这么多阵痛。
而且你会发现,所有快乐和幸福感都来自你一步步地成长,而不是你目前是什么水平。我从一个起点很低的地方走来,每一点进步都会让我感到满足,这是条件优越的同学体会不到的。我是个空瓶子,给我一点儿水,就觉得是收获。而有的人本身就端着盛有水的瓶子,遇到点波折就叫喊:“哎呀,我的水没有了!”不容易产生幸福感。
我还学会了宣泄。以前我认为流泪是不好的,常常躲起来哭。现在我认为,哭是表达情绪的方式,我哭完,也不会觉得自己软弱。另外,当你烦闷的时候,找一个信任的朋友聊聊天,或痛快地打一场球、购物,都比一个人生闷气强。
最重要的是积极储备、耐心寻找机会。我常常想,“作文”是我的一个机遇,但是不是我特别幸运呢?不见得。关键在于,我们虽然承受痛苦,却依然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我相信,只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机会一定会青睐于我。每个人都有优势,只要努力,肯定会有展现自我的那一天。
我至今深深怀念和感谢的,是我们宿舍友善可爱的姐妹们。记忆中的温馨片段是我大学生活最美好的剪影。我的很多的“第一次”都是和她们一起度过的,第一次吃海鲜、吃荔枝、坐电梯、学游泳等等。我的第一件棉外套也是在她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下买的,她们怕我不认识路,不会砍价,特意陪我去……这件衣服我穿了整整四年。
虽然我现在离开了那个城市,但我仍然认为那里是我的半个家,因为曾经的岁月,我的同学们、朋友们曾扶持、陪伴我一起走过。
我愿意讲出自己的真实经历,也许能给在校的同学一点启示。
仿佛从地球的一隅被空投到了繁华的都市
我考上大学那年,是全县的文科第三名。我们村已经十多年没出过一个大学生了,连邻居婶婶大娘都为我高兴。乡亲们特意送来红包表示祝贺,村头的奶奶给了我20元钱,直夸我有出息。
进了大学校门,头一个感受就是新鲜,我仿佛从地球的一隅被空投到了繁华的都市。我没见过火车、没见过大海,没见过那么宽的马路、那么高的楼房。初进校门,我惊呆了:比家里墙上的画还要漂亮呀!校园依山傍水、建筑物起伏有致……我一屁股坐在校园门口的一棵树下,再也不愿意站起来。
那时候,我特别喜欢到处闲逛。第一次去肯德基是陪一位同学结算暑期工的薪水,那杯加冰的可乐真好喝啊!当时我还不知道肯德基是世界著名的快餐店,心里特别羡慕同学,心想,要是自己有机会来这里打工就好啦!
因为觉得新鲜,所以也很愿意表现自己,主动认识同学,争取给老师多帮忙,但就在表现的过程中,我陷入了尴尬境地。
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白痴,即便再使劲儿表现也无济于事。上课时,老师带来投影仪,我坐在前排,老师随便点了我过来帮忙,可我只能手足无措地站在旁边,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学校开了电脑课,这是我头一次瞧见电脑长啥样儿。我呆呆地坐在那里,看着旁边的同学熟练地开机、打字、做图。那一瞬间,我忽然理解了什么是被人取笑的“土”———我真的很土!
学生会要招新人,我满怀信心地报了两次名,要知道,从中学起,我一直都是班干部。可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被拒收。原因是我无任何特长,书法、唱歌、跳舞、排球、网球,哪样都不灵。我想,要是我长得漂亮一点,或者衣服再光鲜一点,也许他们会让我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吧!可我是个处于贫困边缘的农村孩子。我头一次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对自己产生了全面怀疑。我忽然发现,除了考试,我居然什么都不行。
就连我上医院看病,都被医生数落一番。在校医院,我紧张得不知道该怎样向医生讲自己的病情!还是一个同学帮我向医生讲述症状。我至今记得那个医生的轻蔑眼光:“看看你,再看看人家,差得多远!还是大学生呢,连话都不会说。”
我像被重棒猛击了一下!恨不得一头扎进地缝里。在那天的日记本里,我狠狠宣泄着耻辱感,恨自己的不争气,居然连反驳的勇气都没有。我愤怒地写道:谢谢你(指医生)告诉我这一点!我发誓,以后再不会出现这种事……直到现在,那一页的日记上还有清晰可见的泪痕。
日常生活中与别人不和谐的小事太多了
所有的遭遇仿佛在时刻提醒我,我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身上打着农村的烙印!这个烙印带给我太多的不平、委屈,甚至是怨恨。我只能默默忍受,一点一点努力改变。但是,从哪儿下手呢?日常生活中我与别人不和谐的小事太多了。
因为我口音浓重,连食堂的师傅都会责怪我说不清“四”和“十”。宿舍的同学也经常拿我开玩笑,尽管没有恶意,但次数多了,我心里很别扭。
我找来词典,把可能会发音错误的字和拼音抄在本子上,一个个地纠正。没人的时候反复练,每天讲话之前都要先想想再说,这样一直坚持了半年多。直到有一天,我去做家教的那家家长说:“真奇怪啊,你是从农村来的,却没有口音。”听到这话,我真想大哭一场。
同宿舍还有一个农村来的女生。有时候,我们经常悄悄相互提醒注意一些生活细节,培养城市生活习惯,避免丢人。
一天中午,只有我们俩在宿舍,我正在吃饭,她突然吞吞吐吐地告诉我:“以后你吃饭不要弄出这么大声音。”我当时真想跑到我妈面前质问她:这些知识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后来放暑假时,我还真问我妈了。她很惊讶,因为她从来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学来的技能好像从未让我感到自信
在大学,同学们的价值标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上中学,只要你学习好,老师同学就喜欢你。可现在同学们比较的是谁会玩、谁能出风头、谁见多识广、谁有组织能力,甚至是谁的家庭背景好、谁的衣服贵、谁有钱,而这些,我都没有。
为了跟同学们玩在一起,我花费了很多心思。城里同学都会“转笔”:在做作业、思考问题的时候,手指灵活一翻,玩出各种花样。大家还暗暗比较看谁玩得好。为了学会“转笔”,我经常一个人偷偷在宿舍练,为此摔坏了好几支笔。
宿舍里有个同学的姐姐是商场收银员,这个同学因此会点钞。看她点钞,大家都觉得新鲜,都跟着学。我突然发现这项技能是个普遍的“空白”,大家起点都一样,我就拼命练。直到现在,我点钞还是又快又准。
我还学过打响指、报名学电脑。为了跟上大家时髦的话题,我特意记住了很多名车的牌子,像奔驰、宝马、本田、丰田等。
但是,这些好像都没有让我感到过自信,因为我总在学别人早已熟知的知识。而且“生活方式”包含的内容太多了,它是长期积累、不断学习并溶入血液的过程,我学得很累,也很生硬。就算我掌握了很多,可我的独特性在哪里?
整个大一上半年,我每天都感到压抑和恐慌,经常一个人发呆。实在烦闷之极,就躲在宿舍使劲打被子。我一度怀疑自己根本不该来上什么大学。
应当说,我人缘儿还不错,有几个谈得来的好朋友。但我很少求助于别人,宁愿自己摸索、摔打。
一篇作文让我找到扬眉吐气的感觉
我的生活终于出现转机是在大三。那个教我们应用文写作的、脾气古怪的老师,让我们写一篇文章《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这是小学的作文题目,很多同学觉得与课程无关,草草了事。可我写得很认真,我从小学起,作文成绩一直是班里数一数二的。
没想到讲评课上,那个老师竟大肆表扬了我一番,这可是“怪老师”从未有过的。他说我有“慧根”、有思想,如果以后好好写作,会成绩斐然,并建议大家传阅我的文章。
同学们纷纷来借我的文章。我想自己当时一定脸红了,但心里美滋滋的。我这个默默无闻的人,第一次被人重视起来。从此,班里、系里的同学都知道我的文章写得好。
不久,系学生会需要一个秘书长,辅导员问我愿意不愿意担任。我当时真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因为学生会的工作,我认识了更多的人。跟其他同学、老师逐渐熟悉起来。后来,我参与并组织了多项活动,比如矿泉水的市场调查、中央电视台的居民收视情况调查、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等。在日益丰富的活动中,我锻炼了能力,性格也更开朗了。最重要的,是我逐渐找到了“自我”。
在矿泉水调查活动中,我认识了现在的“老板”———我的研究生导师。我在调查中的表现得到了他赏识,他主动问我愿意不愿意以后到他的公司工作。也正因为后来加盟到他旗下,我开始接触趣味盎然的管理咨询、职业咨询和心理学。
因为追求成长才会遭遇阵痛
考上了研究生,并学习了心理学之后,回过头来看待那段心态不平衡的岁月,感慨良多:
我不会像以前那样怨恨自己、怨恨我的出身。这是社会现实的客观存在,我与城市同学的差别是社会环境不同造成的,既不是我父母的错,也不是我的错。
如今看来,磨砺中的压力和焦虑都是我的财富。应当说,当环境转换、压力增大的时候,是一个人最痛苦的时候,但也是成长最快的时候。换句话说,因为你追求成长,所以才会遭遇这么多阵痛。
而且你会发现,所有快乐和幸福感都来自你一步步地成长,而不是你目前是什么水平。我从一个起点很低的地方走来,每一点进步都会让我感到满足,这是条件优越的同学体会不到的。我是个空瓶子,给我一点儿水,就觉得是收获。而有的人本身就端着盛有水的瓶子,遇到点波折就叫喊:“哎呀,我的水没有了!”不容易产生幸福感。
我还学会了宣泄。以前我认为流泪是不好的,常常躲起来哭。现在我认为,哭是表达情绪的方式,我哭完,也不会觉得自己软弱。另外,当你烦闷的时候,找一个信任的朋友聊聊天,或痛快地打一场球、购物,都比一个人生闷气强。
最重要的是积极储备、耐心寻找机会。我常常想,“作文”是我的一个机遇,但是不是我特别幸运呢?不见得。关键在于,我们虽然承受痛苦,却依然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我相信,只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机会一定会青睐于我。每个人都有优势,只要努力,肯定会有展现自我的那一天。
我至今深深怀念和感谢的,是我们宿舍友善可爱的姐妹们。记忆中的温馨片段是我大学生活最美好的剪影。我的很多的“第一次”都是和她们一起度过的,第一次吃海鲜、吃荔枝、坐电梯、学游泳等等。我的第一件棉外套也是在她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下买的,她们怕我不认识路,不会砍价,特意陪我去……这件衣服我穿了整整四年。
虽然我现在离开了那个城市,但我仍然认为那里是我的半个家,因为曾经的岁月,我的同学们、朋友们曾扶持、陪伴我一起走过。
展开全部
《幸福在哪里》班会课教案
一、班会目的
时下有人说,现实生活中什么人最累?不是工人,农民,也不是知识分子,而是我们的孩子——中、小学生。学习时间很长,很少有体育锻炼和玩的时间,更难得有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的机会,好多孩子因课业负担过重,活动太少,睡眠不足,弄得茶饭不思。肖川博士来我校讲学,谈到了幸福的感觉和作用。他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
我们学业压力很重,同学们学习也非常刻苦,所以我们必须能够找到学习时幸福的感觉,找到学习的动力源,这样我们才能勇往直前,不被困难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吓倒,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挑战!
二、班会过程
师:谁愿意来挑战主持人这一角色,感受一下主持人的幸福?
当战争的阴霾依然笼罩大地,
可怜的人们被冰冷的枪口所恐吓,
幸福在哪里?
研究显示,随着收入的增加,幸福安宁的感觉也会随之增长,不过有一定上限。从一贫如洗到拥有自己的房子和稳定收入的这一阶段,人们的幸福感提升最明显。而一旦步入中产阶级,金钱就开始与幸福脱节,两者再无必然的关系。伊利诺伊大学的心理学家爱德华•迪纳曾调查过一定比例的位居《福布斯》世界400首富之列的千万富豪们,结果发现,与中等收入的普通人相比,这些富豪对于生活的满意程度仅略高一点。他们的确很富有,然而有些东西是金钱不可能买到的。金钱和物质与幸福感仅略微相关——几乎所有有关幸福的研究都支持这一基本结论。卡内曼曾经这样概述他的研究:“生活环境对幸福似乎没有绝对影响。”至于为什么一旦步入中产阶级,金钱便不再给人带来幸福,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解释就是目标的不断变换,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和生活的享受也随着收入的曲线同时增长。需求是可以满足的,而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
一个住在小房里,但将在五内年搬进中档房子的人,可能比一个已经拥有大房子的人快乐,因为后者知道这已是自己能够拥有的最大住宅。
“第二道菜远不如第一道鲜美”。
But if you were a tear in my eyes, I would never cry, because I am afraid to lose you!
See how much I love you, No matter when, No matter where!
但愿爱能感动一切!
一、班会目的
时下有人说,现实生活中什么人最累?不是工人,农民,也不是知识分子,而是我们的孩子——中、小学生。学习时间很长,很少有体育锻炼和玩的时间,更难得有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的机会,好多孩子因课业负担过重,活动太少,睡眠不足,弄得茶饭不思。肖川博士来我校讲学,谈到了幸福的感觉和作用。他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
我们学业压力很重,同学们学习也非常刻苦,所以我们必须能够找到学习时幸福的感觉,找到学习的动力源,这样我们才能勇往直前,不被困难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吓倒,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挑战!
二、班会过程
师:谁愿意来挑战主持人这一角色,感受一下主持人的幸福?
当战争的阴霾依然笼罩大地,
可怜的人们被冰冷的枪口所恐吓,
幸福在哪里?
研究显示,随着收入的增加,幸福安宁的感觉也会随之增长,不过有一定上限。从一贫如洗到拥有自己的房子和稳定收入的这一阶段,人们的幸福感提升最明显。而一旦步入中产阶级,金钱就开始与幸福脱节,两者再无必然的关系。伊利诺伊大学的心理学家爱德华•迪纳曾调查过一定比例的位居《福布斯》世界400首富之列的千万富豪们,结果发现,与中等收入的普通人相比,这些富豪对于生活的满意程度仅略高一点。他们的确很富有,然而有些东西是金钱不可能买到的。金钱和物质与幸福感仅略微相关——几乎所有有关幸福的研究都支持这一基本结论。卡内曼曾经这样概述他的研究:“生活环境对幸福似乎没有绝对影响。”至于为什么一旦步入中产阶级,金钱便不再给人带来幸福,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解释就是目标的不断变换,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和生活的享受也随着收入的曲线同时增长。需求是可以满足的,而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
一个住在小房里,但将在五内年搬进中档房子的人,可能比一个已经拥有大房子的人快乐,因为后者知道这已是自己能够拥有的最大住宅。
“第二道菜远不如第一道鲜美”。
But if you were a tear in my eyes, I would never cry, because I am afraid to lose you!
See how much I love you, No matter when, No matter where!
但愿爱能感动一切!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参考2011开学第一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