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葛亮的评价
18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有点自私,贪图虚名的人,从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中就可以看出,当时蜀国是三国中最弱小的,应该关起门来发展国力,并不是要开疆扩土,现在当然不知孔明公当时的想法,还有在两军阵前与王朗大骂,处处戳中其要害,有点得理不饶人的意思,当然诸葛亮还有许多厉害的实际,比如在东吴舌战群儒,火烧赤壁,借东风,草船借箭,火烧博望坡,创造八卦阵。这些都是孔明公的之处,所以诸葛孔明是一个聪明的谋士,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生谨慎”、“事必躬亲”,是历代众所公认的诸葛亮性格特征。从主观上讲,“谨慎”、“躬亲”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从客观来说,这是十分有害的专制心理和利己行为,这种性格特征造成了诸葛亮处事为人、权力分配和人才任用,以及政制“年名不易”而乏开拓进取的诸多局限性。从诸葛亮一生来考察,他的这种性格的形成是有其环境、条件的。他在南阳时,自比于管仲、乐毅,可知决不是一个隐居避世的人,这对于“躬耕陇亩”、一介村夫的诸葛亮来说,自大狂傲是不言而喻的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资治通鉴》对三国时的诸葛亮评价甚高:说诸葛亮当初曾上表汉王:“我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家中子弟衣食,自有富裕,我没有别的收入增加家产。臣死去之日,必不让家内有多余的绢帛,家外有多余的钱财,而有负陛下。”最后,果如其所言。书中借丞相长史张裔称赞诸葛亮:“他行赏不遗忘疏远的人,处罚不宽恕亲近的人,封爵不允许无功者取得,刑责不因为是权贵而免除。这就是贤能者和一般人都能够忘身报国的原因。”陈寿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感哺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兼之亚匹矣。如此之多的溢美之词来评价诸葛亮,实属很罕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