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色彩 》这篇文章的体裁为记叙文,本文的作者是陈章武。本文主要从从北京的秋林、北京的建筑、北京人的衣着三方面来描写北京的色彩,描述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表达了经过时代的洗礼,北京乃至全中国己经呈现出多元化的丰富色彩,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记叙顺序有顺序、倒叙及插叙。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文章体裁除了记叙文,还包括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不同于其他体裁,记叙文是以事感人,其主旨为记述一件事情的发展,开头、过程及结尾清晰。
拓展资料
一、说明文: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使人们对事物的具有有科学地认识。说明文文章主旨鲜明突出,文章条理清楚,科学性较强,语言准确、平实、简明。
说明文分类:
1、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二、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议论文的语言一般具有严密、准确的特点。
论据可分为理论论据(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和事实论据(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三、应用文:应用文是各类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等社会活动中,用以处理各种公私事务、传递交流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格式规范、语言简约的多种文体的统称。
应用文需要具备的本质特征:
1、写作目的明确:应用文是为实现特定目的服务的,因此其写作动因与目的十分明确。
2、语言表达规范:应用文主要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适当采用一些古语词汇,文章的语言庄重、简洁、严密,这一点和文学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差异。
3、格式体例稳定:大多数应用文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通用格式和体例,这体现了其规范性和严肃性,撰写者在拟文时必须遵守格式体例的要求。
4、时间要素明确:应用文其所针对的事务一般是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因此执行时间、有效期和成文日期等时间要素非常明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章体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记叙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说明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议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用文
我像一片云,从四季长青的东海之滨飘到了北京城。
来到北京之前,有人告诉我:北京是“红色的海洋”,从紫禁城的宫墙到孩子们嘴中的糖葫芦,全是“红彤彤”的。
也有人告诉我:北京是“蓝色的世界”,那里的男女老少,一年四季,全是一色蓝大褂……
我带着南方人一种特有的绿色的骄傲,步入了北京城。然而,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从机场进入市区,夹道的松树、柏树,高高的白杨树,全是绿的,就在这绿色中间,呈现出我在家乡所看不到的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一时辨认不清的乔木、灌木,把千百种奇妙的色彩纷繁而又和谐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又惊又喜。后来,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
秋风一吹,蝴蝶纷纷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都变成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未曾褪尽的绿镶边呢!我登香山,探访那秋日里最后一批黄栌树的红叶。我又发现,在那残留枝头和铺满地上的红叶中,竟也有我在南方所想象不到的层次: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几乎没有两片树叶是同色的,就是一片叶子,也往往是柑黄中渗透着桃红,丹红中凝结着玫瑰紫……
北京城这彩色的秋林啊,你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我攀登长城,漫游故宫。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浓重中透着一种冷峻;故宫的宫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威严。它们毕竟都已成为历史。我更喜欢的是近年来并肩崛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它们的色彩趋于明快、热烈、奔放,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
我常常把脸孔紧贴在公共汽车的窗玻璃上,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寻找雪山的洁白、草原的嫩绿,沙漠的金黄和大海的蔚蓝。由贝聿铭大师设计的香山饭店,素雅,纯净,不知怎么,使我怀念起家乡那冰清玉洁的水仙花……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天,北京城里无数个有色彩的音符,都能使人想起祖国的四面八方……
在北京的日子是短暂的。在繁忙的公务之余,我也忘不了作为一名外地的顾客,挤进川流不息的人群,去逛逛慕名已久的西单、王府井和大栅栏,去选购首都的时装。我发现与我摩肩擦背的人群中,穿蓝衣衫者毕竟已是少数。更多的人,是身着各种质料、各种颜色的西装、卡曲、夹克、猎装、中山装……甚至,还有刚刚从电视屏幕和洛杉矶奥运会走进服装柜台的“大岛茂”式外套,和“栾菊杰”式的击剑服。许多人托我代购的“长城牌”和“大地牌”风衣已供不应求,暂时脱销。我常常不无遗憾地伫立在十字街头,用羡慕的目光追逐那些风衣在身的匆匆过客。秋风掀动风衣的后摆,使他们显得多么潇洒!我发现,连风衣的颜色也不再是单一的米黄色了。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我是一片云,从彩色的北京又飘回绿色的东海之滨。
人们问:北京的色彩如何?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凡是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风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的,我们的首都——全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