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完整翻译``拜托了!!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于持矟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于持矟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讵可信。”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 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贵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 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展开
展开全部
皇上在前殿决定事情,有时会大怒,皇后侍侯皇帝回到寝宫,就随意轻微地进谏.虽然皇帝的性格严厉,但是因为缓刑被杀戮的人也不多.参军郭景祥驻守和州,有人说他想杀了父亲,皇帝想杀了他.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别人说的恐怕不真实,杀了他会绝后的."皇帝派人查证,果真是被冤枉的.李文忠驻守严州,杨宪诬陷他说不遵守法制,皇帝想把他召回宫.皇后说:"严州,是敌人经常侵犯的地方,不适合轻易地更换大将.况且李文忠平常很贤明,杨宪的话不可以相信."皇上于是停止了这种想法.李文忠后来建功而死.学士宋濂因为受孙慎的牵连,被逮捕,判死刑.皇后劝谏说:"平民百姓家给子弟请老师,都能够以礼对待从始至终,更何况是天子您呢?"况且宋濂居住在家,一定不知道实情啊."皇帝不听.碰上皇后侍奉皇帝吃饭,不准备酒和肉.皇上问原因.皇后说:"我在为宋先生做福事."皇帝内心有所触动,放下筷子就离开了.第二天就赦免了宋濂,安置在茂州.吴兴的富民沈秀,赞助修建都城的三分之一,又请客犒赏军队.皇帝生气说:"匹夫犒赏天子的军队,是乱民啊,应该杀了他."皇后全谏说:"我听说有法制的人,杀不守法的人,不杀不祥的.人民富有可与敌国较量,老百姓自己会不满意.不祥的人,上天将回惩罚他,皇上何必要杀了他呢?"于是释放了沈秀,流放到云南戍边.皇帝曾经命令疲劳年老的囚犯修筑城.皇后说:"用罚役顶罪,是国家的大恩.但是疲劳的囚犯再服役,恐怕不免与死亡."皇帝于是都赦免了他们的罪.皇帝曾经迁怒贵宫人,皇后也假装发怒,让执付宫正司判罪.皇帝说:"为什么要这样呢?"皇后说:"皇帝不因为自己的喜怒判定刑赏.当陛下发怒时,恐怕有失公正,交给宫正去办,可以斟酌平衡.即便皇上判罪也有部门下令啊."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