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15岁称及笄,女子16岁称碧玉年华、破瓜之年。
及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中国古代称12岁的女孩为金钗之年,13岁女孩豆蔻年华,15岁女孩及笄之年,16岁称碧华之年,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
扩展资料:
其他称谓
1、束发
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2、总角
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借指童年时期。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3、垂髫
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
垂髫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女子15岁称及笄,女子16岁称碧玉年华、破瓜之年。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扩展资料:
其他年龄称谓
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借指童年时期。
发髻是将头发归拢在一起,于头顶、头侧或脑后盘绕成髻,是一种长发发式。盘髻成椎状者,又称“锥髻”、成螺丝形的称“螺髻”、盘髻较小的称“髻”。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垂髫:指幼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指九岁以下的孩子,代指幼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