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联的小故事,要好的,精辟!!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当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石);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石老师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课了。可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细 羽 佳 禽 砖 后 死”
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可以。” 纪晓岚说:“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 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
粗 毛 野 兽 石 先 生。”
老师听了,知道纪晓岚是用谐音在骂他,鼻子都气歪了,但是,他又没对错嘛!
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墨翰林书
有一天,李调元来到川东的一座山上,庙中长老素闻李调元之名,赶紧亲自前来接待。长老和尚也很好客,领着李调元山前山后、庙里庙外,看了一个尽情尽兴。并把他请入方丈室中,办了一席很丰盛的素宴款待他。席上,李调元见长老和尚几次欲言又止,料定他还有事相求,就主动问他。长老和尚这才说出原委。
原来,这座寺庙中有幅画,是这位长老的师傅画的,画的是三两枝出水的荷花。当时正逢江南地才子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留墨,唐伯虎也毫不推辞,悬腕展臂,龙飞凤舞写下几个大字:
“画上荷花和尚画”
当时的长老和尚刚要提问,唐伯虎就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此对的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说完甩笔而去。可多少年过去了,一直找不到有人能对得出下联来。
李调元听长老和尚怎么一说,兴趣陡增,马上要长老和尚把画给他看,果然画妙字绝,地道的唐伯虎真迹。他望着这个对子一寻思,才发现其中的妙处。原来,这句七字对,无论正念反读音都一样,难怪唐伯虎要出此大言。
李调元对画沉思片刻,微微一笑,向长老和尚说:“大和尚,请借墨砚一用!”长老和尚将大号提笔一支捧到李调元面前说:“请大人锦上添花!”只见李调元提笔在手,略一沉思,便紧靠唐伯虎对联之旁,写下一联:
“书临汉墨翰林书”
从此,这幅画就作为这座寺庙的镇寺之宝,挂在这个方丈室中了。
“细 羽 佳 禽 砖 后 死”
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可以。” 纪晓岚说:“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 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
粗 毛 野 兽 石 先 生。”
老师听了,知道纪晓岚是用谐音在骂他,鼻子都气歪了,但是,他又没对错嘛!
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墨翰林书
有一天,李调元来到川东的一座山上,庙中长老素闻李调元之名,赶紧亲自前来接待。长老和尚也很好客,领着李调元山前山后、庙里庙外,看了一个尽情尽兴。并把他请入方丈室中,办了一席很丰盛的素宴款待他。席上,李调元见长老和尚几次欲言又止,料定他还有事相求,就主动问他。长老和尚这才说出原委。
原来,这座寺庙中有幅画,是这位长老的师傅画的,画的是三两枝出水的荷花。当时正逢江南地才子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留墨,唐伯虎也毫不推辞,悬腕展臂,龙飞凤舞写下几个大字:
“画上荷花和尚画”
当时的长老和尚刚要提问,唐伯虎就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此对的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说完甩笔而去。可多少年过去了,一直找不到有人能对得出下联来。
李调元听长老和尚怎么一说,兴趣陡增,马上要长老和尚把画给他看,果然画妙字绝,地道的唐伯虎真迹。他望着这个对子一寻思,才发现其中的妙处。原来,这句七字对,无论正念反读音都一样,难怪唐伯虎要出此大言。
李调元对画沉思片刻,微微一笑,向长老和尚说:“大和尚,请借墨砚一用!”长老和尚将大号提笔一支捧到李调元面前说:“请大人锦上添花!”只见李调元提笔在手,略一沉思,便紧靠唐伯虎对联之旁,写下一联:
“书临汉墨翰林书”
从此,这幅画就作为这座寺庙的镇寺之宝,挂在这个方丈室中了。
展开全部
发几个我挺喜欢的吧。
-------------
爱民若子
一县令贪财枉法却又喜欢沽名钓誉,某年春节时在门口贴联曰:
爱民若子
执法如山
没过几天,有人在每句下各添八字,遂成: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货山其为山乎
-------------
清代有个习惯:世人对供职翰林院的学士均要称“老”。道光年间,一姓乌者任浙江巡抚,某翰林与之相逢,乌戏翰林曰:
鼠无大小皆称老
翰林反唇相击:
龟有雌雄总姓乌
------------
四色四方
传说,某财主好联对。一天,乌云压顶,家里一团漆黑,随口念了上联:
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
住在隔壁的一个穷秀才恰好推门进来,顺口答了下联:
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财主说:“借点东西不难,只要你对出下联。”秀才说:“我不是已对厂吗?”财主才恍然大悟。
-------------
对不住中国人民
窃国大盗袁世凯做了八十几天洪宪皇帝后,在众叛亲离、一片讨伐的浪潮中,结束了罪恶的一生。他曾与日本帝国主义订了“二十一条”丧权辱国的条约,疯狂镇压革命人民,对于他的死,人们莫不拍手称快。这时,四川有一位文人特地到北京为袁世凯送了一副挽联: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年
有些人看了疑惑不解,就说:”千古’对得上‘万年’,‘袁世凯’二字,怎么能对得起下联的‘中国人民’四个字呢?”那文人听了笑山声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大家听了才恍然大悟。五个字和六个字,根本不能成对,但内容是完整的。作者正是要用上下联字数的差异来表达思想的,因而显得匠心独运,构思奇特,可算别具一格。
-------------
爱民若子
一县令贪财枉法却又喜欢沽名钓誉,某年春节时在门口贴联曰:
爱民若子
执法如山
没过几天,有人在每句下各添八字,遂成: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货山其为山乎
-------------
清代有个习惯:世人对供职翰林院的学士均要称“老”。道光年间,一姓乌者任浙江巡抚,某翰林与之相逢,乌戏翰林曰:
鼠无大小皆称老
翰林反唇相击:
龟有雌雄总姓乌
------------
四色四方
传说,某财主好联对。一天,乌云压顶,家里一团漆黑,随口念了上联:
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
住在隔壁的一个穷秀才恰好推门进来,顺口答了下联:
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财主说:“借点东西不难,只要你对出下联。”秀才说:“我不是已对厂吗?”财主才恍然大悟。
-------------
对不住中国人民
窃国大盗袁世凯做了八十几天洪宪皇帝后,在众叛亲离、一片讨伐的浪潮中,结束了罪恶的一生。他曾与日本帝国主义订了“二十一条”丧权辱国的条约,疯狂镇压革命人民,对于他的死,人们莫不拍手称快。这时,四川有一位文人特地到北京为袁世凯送了一副挽联: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年
有些人看了疑惑不解,就说:”千古’对得上‘万年’,‘袁世凯’二字,怎么能对得起下联的‘中国人民’四个字呢?”那文人听了笑山声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大家听了才恍然大悟。五个字和六个字,根本不能成对,但内容是完整的。作者正是要用上下联字数的差异来表达思想的,因而显得匠心独运,构思奇特,可算别具一格。
追问
简短白话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