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感想5000字
展开全部
近日读完《红楼梦》,才明白其妙处所在。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 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 以贾宝 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 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 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 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 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 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 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 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 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 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 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 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 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 《红楼梦》中的贾宝 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 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 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 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 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 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 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 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 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 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红楼梦》这部巨著,曹雪芹用细腻的笔调刻画出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人 物,无不跃然纸上,个个栩栩如生。它以宝黛爱情为线索,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 背景,它是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大观园是这个封闭王国的缩影。 /> 书中的林黛玉给人的感觉是爱妒和娇痴的;而贾宝玉却是近傻与真诚,特别是对 人性的尊重,他和丫头们之间并不全是主仆关系,而是大家可以作朋友,有什么 好东西可以一起分享,他曾特意为爱喝酸奶的袭人留着酸奶。还有王熙凤的机灵 和奸狠,薛宝钗的沉着冷静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段人生,这段人生中有酸 甜苦辣,有许多事都是无法预料,然而,面对不同的遭遇,不同人有着不同的态 度。譬如说,林黛玉的人生观应该是比较灰暗的,因为她寄宿外婆家,本来是一 位千金小姐,可她总喜欢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看低自己,猜疑别人,她那 爱妒的性格常常对别人说话不留余地。黛玉遇到伤心事,也总喜欢用眼泪去麻醉 自己,用多疑的心眼去猜疑别人,喜欢盯着自己的"伤口",而不是去寻求解决的 方法。有一次,她去找宝玉,因为丫头正在吵架而没有给她开门而猜疑宝玉是否 不把她放在眼里,自此常常独自落泪,悲叹自己。 我觉得黛玉这种性格不是很好,面对不愉快的事情应该先了解清楚,再下结论, 而不是凭自己的单面猜想而过分地苛求别人,我想只有这样,不愉快才会消失。 人生短暂,人生旅途中难免会有许许多多的意外出现,譬如:四大家族从兴盛到 衰败,黛玉的死,宝玉的出家当和尚等等,都是我们所料想不到的,对这突然而 来的变故,我们是持逆来顺受呢,还是乐观,积极的态度呢 林黛玉就是那种逆 来顺受的人,抱怨自己,多愁善感,可她的命运终结又是如何 而宝玉为了黛玉 的死而四大皆空, 对人生悲观失望, 采取出家当和尚的解决方法。 也许, 在当时, 这是唯一乐观地解决办法吧,我们无从考证,但从某一角度上说,宝玉是反对当 时封建婚姻的。 人生就像一扁小舟,而茫茫的大海就像世界一样宽大,不着边际。在这大海上, 自己驾驶的小舟应该怎样度过大海上的一风一浪, 我想只有积极地迎接风浪的冲 刷,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才能使自己的小舟变成大船,经得起更大的风浪。 有一句名言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 你哭。"如果我们心情豁达,乐观,我们就能够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即使在 漆黑的夜晚,我们也知道星星仍在闪烁。这就是《红楼梦》向我娓娓讲述的人生 哲理。 刚开始时,对林妹妹的哭哭啼啼和抽咽感到不可理喻,多少也算个大家闺秀,何 必为了一丁点的小事而伤心流泪呢 真是太小家子气了,与宝钗相比更是没了大 家闺秀应有的风度和气质。见到她,总让人觉得压抑和沉闷。难道这就是她所谓 的"抑郁美"吗 慢慢的,我被她出色的才华而吃惊。她满腹的才华,吟诗作对无人能及;她 的身世和她顽强的性子,更有她的天真,纯洁······ 她的身世也令人同情,虽说也出生在官府之家,但自幼体弱多病,出不了门,小 小的年纪竟在药中泡大,本来就虚弱多病的身子更加虚弱,也许是"独生女",父 母对这个"掌上明珠"爱之又爱。家庭的规矩,礼仪比那些大家闺秀们差了些,但 这更显示出她与众不同的性格,显示出她的无所顾忌和她的处处谨慎。 黛玉的文学,吟诗作文和聪慧是无人能及的,但是面对宝玉的玩世不恭,不知上 进, 她非但没有责怪的意思, 反而大加袒护。 其实, 她是不喜欢礼教束缚的家庭, 对宝玉的玩世不恭大加赞赏,这应该是宝玉和黛玉爱情的进一步发展,宝玉他们 彼此终于觅的一知音。在所有人都劝宝玉努力学习,考取功名时,黛玉却显示出 对功名的唾弃。 在她柔弱的外表里面, 却带着对旧封建的科举功名的鄙视和唾弃。 我最佩服她这一点! 虽然黛玉对宝玉的不考功名欣赏,可她却耐心的教香菱吟诗,教给香菱知识。她 并不反对知识和文学,只是厌恶功名罢了。她细心,耐心,全心地教香菱吟诗, 为的是让姐妹们摆脱命运,谁能够和她相比呢 没有认的! 再说说她的纯洁和不着一丝心机。林妹妹读《西厢记》,这在当时酸的上是一本 禁书, 特别是对于大家闺秀来说, 更是不能读。 林妹妹根本没想这么多, 《西 她读 厢记》是带着对张生和崔莺莺执着爱情的崇拜来读的,是欣赏其间的美。宝姐姐 批评"林妹妹怎么读这样的书呢 我告诉老太太去。"宝钗在黛玉心中落下了好姐 姐的形象。可宝姐姐呢 真的好吗 她处处留下端庄贤惠的美名,可是在偷听别人 说话被别人发现时却说"林妹妹刚走过来。"以此来诬陷林妹妹。这到可怜了林妹 妹,找不到知己,没人能倾听她的话,也只有和宝玉能谈得来,便经常在他面前 耍小性子。 林妹妹好值的同情,只身来到贾府,在这里孤苦伶仃,寄人篱下,什么事都 要处处小心,处处观察别人,恐怕别人笑话她,说她不懂规矩。她对周围的一切 都很敏感,弱小的神经时刻在捍卫自己,这源于她自身的好强,反抗的性格,她 的嘴巴说出来的话像刀子一样, 别人说她"好一张厉害的嘴。 "她也只好如此做了。 她是无足轻重的,既不掌握贾府的财政大权,又不管日常琐事,因此,丫鬟和仆 人们都不怎么看重她,又没有人庇护她,面对落花又怎么不处境伤情;思念母亲 又怎不落泪葬花呢 别人没有这种感受,根本不能理解她,只说她哭哭啼啼,说 她病恹恹的身子,说她小家子气…… 以泪来偿还前世的思债,流了二十年,有多少泪也要流干了,有多少债也该还完 了。她的命运是坎坷的。曹雪芹"一把辛酸泪"与她的泪流终日有太多的相似。林 妹妹在还未享受人间的繁华时, 就洒手离开人间, 与宝玉的爱情就这样成了泡沬。 或许是该去了,债还完了,泪流尽了…… 纯洁,天真,不谙世事复杂,内心顽强反抗封建主义的网,热烈大胆在追求着自 己的幸福。黛玉是水做的,纯洁的水做的,但是能冲击岩石的峭壁,不是一湖死 水,而是一直向前流动的水。 叹只叹那旧社会的大网给了林妹妹太多的压抑和沉闷,叹只叹上天捉弄人,有情 人却不能在一起,美丽的黛玉却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但她追求了,尽力了。 在贾府这个大房子倒塌以前死去或许是上天对其薄如纸的命的一种补偿, 她用不 着看房子倒下来的那一幕,她用不着经历那种痛苦,她也不能再经受痛苦了!上 天给她的最大恩赐是留住了她的美丽,尽管带了些凄凉。王熙凤工于心计却被一 张破席给卷走了。宝钗也只能独守空房…… 林妹妹不是只会哭泣的一无是处的。相反,她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反抗这封建 礼教的束缚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她的的确确是一块纯洁的,无瑕的"通灵宝玉"。 说到了这么许多,决不能不提宝钗。 宝钗虽不是主角,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红楼梦引子]中便可看出,"因此上 演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金玉之说,似乎是主线,只是注定"都道是金玉良 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的宿命。终还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 姝寂寞林。""看破的遁入空门",两皆抛。 宝钗何止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还泪之说引出的是风流孽债,想要免此孽债,须 将宝, 黛二人分开, 宝钗就成了此孽债的牺牲品。 在神的眼里, 她只是一个道具, 神为免此一难的利用品,利用的是宝钗一身的幸福。怀了身孕,便离她而去,就 像是被丢弃了一般。不仅是被宝玉丢弃,还是被所谓的神丢弃,利用完了的丢弃 品。她为此孽债而生,历经人生沧桑疾苦,终不能得一美满结局。面对命运人是 多么卑微!况且是这封建的社会终以微不足道的女子!"花容月貌为谁妍。" 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强者,她从不再人前与人为难,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 绝不在颦儿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 使是顽话,也是极为小心,甚至是无懈可击。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凤姐 无话不说,说话好似毫不讳忌,泼辣来形容也不足为过,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 绝差不了凤姐许多。 宝钗处理世事甚是圆滑,几乎是人见人爱,可难免会有点 虚伪感。她对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轻易像他人倾吐心声,她就好似将自己藏起一 般,在我看来没有人自愿,将自己埋藏,她也许是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 才这么做的。在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妈脸上也有 光。也许她是招人喜欢,可同时她将真正的薛宝钗埋葬。在整部书中,表面上她 也许是最完美的,可我总觉得她出卖了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那还有什么完美 可言 也许是家境关系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这酒囊饭袋,虽有薛蝌,可毕 竟不是亲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时,时机成熟后,便可寻回自己,可到时到何处 寻回自己 虽然她是强者,我个人认为将自己埋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不是一 个弱者做的来的,可最后她却不是真正的赢家。 回首"备记凤月繁华之盛"的高潮, 到头来"树倒猢狲散"的景况……虽则最后家道 重兴, 到底教"门庭依旧, 面目全非"的荣国府如何再续这一场华美至极的荒唐 不 能了,只因那一群主宰灵魂的女人早已香消玉陨。 汝——成就这场悲剧的女人!我为之肝肠寸断恰恰于此啊! 诚然,这白转千回的惊世之作整个一副喜也女人,哀也女人;柔也女人,刚也女 人;成也女人,败也女人……豪门世家倒不如是女人撑起的天下! 史老太君,刑王夫人,凤姐,尤氏,众姊妹,众丫头,众媳妇麽麽……荣宁府里 头有名有姓的女人只怕不下四五百个。有头面的,管事的,厮混的,只听使唤 的……什么样儿的应有尽有。话说这府第只恐是女人堆砌的倒不假。曹雪琴竟能 把纸上的女人点化得如此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确实妙哉! 就说那见花落泪,望月 生情的林黛玉。人称她恰如"一池流过沁芳闸的活水",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 是啊,正是她完美地诠释了何以谓"水做的女人"。伊人风流精致,怯弱不胜,目 下无尘……着实惹人既爱又恨。恨她的感怀身世,恨她的怨天尤人……爱她的不 世才情,爱她如同黑暗世界里圣洁炽热的昙花那样温柔而热烈地叛逆,抗争,演 绎,燃烧。难道她也是一眼"百尺清潭写翠娥"的难老泉 凭借矢志不渝的心志涌 出"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碾冰为土玉为盆,半卷湘帘半掩门""月 窟仙人缝稿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这等绝句来……更有"冷月葬诗魂"!何只诗魂 比起颦儿,更容易被赞扬的薛宝钗——品格端方,仪态万千,才思敏捷,艳艳冠 群芳……一句"珍重芳姿昼掩门", 一句"欲尝白帝凭清洁"……自是十足的淑女风 范,与生俱来大家闺秀的矜持和懂事。也有这般评她的"蘅芜君实际是一条釜底 游鱼,却把沸水当作浪花,处处迎上去,想获得富祉。"她爱宝玉又没有勇气忤 逆环境,即使有了婚姻还是把爱深刻地遗落在悔憾中,回报了一生的孤独。 还 有一位来不及孤独,来不及悔恨的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 命……"好一首《聪明累》囫囵了凤姐这雷厉风行的一辈子。聪明,漂亮,能干, 狠毒……又如何 还有很多很多,"袭人""晴雯""妙玉""鸳鸯""湘云""迎春""探春""惜春""平儿 "……悉数这一个个娟秀的名儿,一位位画册(司命册)里出落的女人,如何形容 她们生活在同一个囚笼,一样的"有命无运",一样的任人摆布,时代掳掠了她们 的自由。敢问浓缩事态万千的荣国府,大观园,可大得过棺材否 无限风光不过 锁住了一个时代的女人,锁住了无数受压迫的亡魂…… 大观园的女人,荣国府的女人,那个时代的女人。都修得了怎样的正果 林黛玉 的为情而死,薛宝钗的孤寂终生,王熙凤的含恨长辞,贾惜春的青灯黄卷……我 所领略过最完美, 最彻底的悲剧!仅仅是女人的悲剧吗 还是整个时代, 整个历史, 整个人类的悲剧!折射的又是谁的思想 阅毕,竟无言以对,没了想法。欲哭无泣,实感空虚,好似被人将灵掏了去。曹 雪芹究竟是何许人也,竟能写出此千古绝唱 "还泪"之说,引出此风流孽帐。不 知多少痴男怨女,梦断红楼,泪洒黄泉。曲尽人散,曲中所唱之人,又有谁逃出 这宿命的安排 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红楼梦》实是梦一场,噩梦一场。 看完《红楼梦》心中有一丝悲哀,忽觉秦氏对凤姐说的一番言语,实是有理:" 月圆则亏,水满则溢。"世上无事可"永保无虞"。就像这朝朝代代,总是从初期 到全盛再到衰败,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汉,三国,晋,南北朝, 隋……无一幸免。身边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总有顺心与阴暗的时期,所以人 生给予的感觉就饶有滋味……有人时常觉得人生凄苦,可没有这苦,那怎会感受 到成功到来时的快乐 若纨绔子弟只知玩乐,终老一生,死前才去遗憾,"人生何 其短,吾还碌碌无为终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尝不是好事,死前至少可以说," 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没有白活。" 现在才发现,看完《红楼梦》最大的感觉不是空虚,也不是茫然,而是前所未有 的平静,心的平静。这才深刻体会"心如止水"的感觉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 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 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 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 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 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 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 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 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 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 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 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 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 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 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 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读后感:看红楼,含笑的悲剧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 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 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 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 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 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 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 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 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 福的回忆。《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 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 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 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 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 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 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 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 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 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 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 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 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 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 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 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 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展开全部
作者:清歌
朋友问我,如果把林黛玉的一生比喻成一朵花,该是怎么样的?我听了,一片惘然。
于是,忽然想为黛玉写一些文字,虽然语言贫乏。 初见黛玉,我的年龄刚超过一位数字,懵懵懂懂的,看到的是一个纤纤弱弱的少女,那时,我还不知道心疼;初识,我已到了明白世故的年纪,看着眼前眉角弯着残月的女子,我已懂得珍惜。
花去了一个月的时间模糊的看完了这本赚尽眼泪的小说,每到伤情处,眼泪就随着情节伴着忧伤一同流转而下,同学总笑着说:“至于吗?”我笑了笑,默不做声,我只是一个把故事当成风景来看的人,还没有资格对这个供我们欣赏却不属于我们任何一个人的‘风景“说值不值得,林黛玉走了一生的”世事浮沉,镜花水月,”这其中的酸苦我们上永远无法体会的。
看到许多文章描写着这轮“风月宝鉴”是如何的酿造了一个个的悲剧,写的很透彻,也极具道理,大到天下江山,小到家道败落,看的你横眉,看的你称赞,看的你仰天长叹。 可我不明,我看到的,分明就是一个逃不过注定了的悲剧一生的女子,避开了历史背景,避开了家族世俗,我看到的只是一个追寻爱等待被爱的女子。 所以,我怜她。 上苍给了她才情,给了她美丽,给了她独一无二,偏又嫌她太过完美,又给了她多愁多病的身。于是,她这一生似乎也就注定了,等不到和爱地老天荒的那一天。 才情,造就了林黛玉,也造就了她的多疑和忧愁;敏感如她,于是,她吟“红消香短有谁怜?”;忧愁如她,于是,她诵“他年葬侬知是谁?”;多情如她,看不得花开,见不得日落,于是,“春残花渐落之夜,便是红颜老死时”..
这个结局已是尘埃落定,却还是不平着,"黛玉,若我是作者,定打翻前世,将你的手交与宝玉。"其实,这个滚滚红尘里又有多少个和她一样,命运薄凉的女子,站在宿命的窗口,倚窗观风月,却被风月误了一生。
因为怜她,所以惜她. 年少,总怀着激情,总怀着幻想,总为剧情纠结着,于是暗暗的告诉黛玉"我若是男子定牵了你的手走天涯",她笑,闭口不答,靠着床边,眼泪又落下了."缘分不是几百年前就定下了吗?偏要强求是求不得的",我想,拉下帷幔,我默默走开...
黛玉,我若是宝玉,绝不要你一滴眼泪. 若有来生,你还是一棵绛珠,弱水湖畔,我定为你撒下甘霖,却再也不要,你记得我.。
把朋友的问题转发给了另一个朋友,我以为他会给我一个满意的回答,谁想他答"她是花吗?我以为是人呢?".我啼笑皆非,敢情被他幽了一默.后来自己想了想,是啊,为何要在这个小问题上纠缠不清呢?何必硬要为她多愁的人生再加上一个必然凋零的凄凉呢?世人都为了使这个悲剧更华丽些,总想试图为她的人生加上一点绚烂来衬托着她眉山目水间泛着的盈盈,我不忍,看她被一刀刀的雕塑着,一刀刀的剜着,那是一次次不见血的销毁和谋杀啊!何况,她本来就不是一朵怎样的花,她只是茫茫天地间一棵沾了灵气惹了俗世的绛珠,摆脱了前世今生的恩怨情爱,她也只是一个有了血有了肉的女子,期待着插流成荫,期待着柳暗花明。
突然害怕,有一天,这个陪了我多年的女子,就这样离我去了,害怕无端端的再也见不着她向我低诉着心情,害怕看不到她和她的宝哥哥携手去天长地久,可我忘记了,我只是一个看故事的人,而故事,又总是永远在你最不敢想的地方上画上一个遗憾,让你不知所措,让你抓耳挠腮.就这样,不舍着,牵挂着,她还是去了,"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如她所说,却不如她所想.
那个孤寂的夜,外面,大红灯笼,人面桃花. 里面,一地心伤,落泪成珠. 因为怜她,所以陪她,把心一同绞碎,连同过往一起投了火炉.看纷纷扰扰的纠缠在烈火中化成灰,看她眉间残留的秋水凝结成霜,冰冻着就共赴了永生。
只是,黛玉啊,我怜你,惜你,为谁痴?为谁醉?为谁伤?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搁下笔,万物都沉默着,静静的坐在原地,看着指针把我从最深的黑暗带进最初的开始里,我明白,我何尝不是走在一个个时间的轮回里.窗外明月已然西沉,每天看着它升起,看着它落下,我们已经是最好的朋友.我摆弄着自己的心情,它不语,只是投我一记明波的荡漾;我看着它不挪眼神的时候,它也这般静静的对着我,于是,在许些个如水的寒夜里,我对自己许下诺言“残月啊,我与你约定今生”。
闭上眼睛,我来到了杨柳岸,看到了,一个如残月的女子,蓦然回首,她笑如桃花.
今夜,杨柳岸,我看"晓风残月"
2011、9、11
答应过朋友,于是便翻出这些故事。上面的文字已有两年之久,和失去联系的朋友一样,再次打个照面可以感慨万分情动处也会落泪,自然的也可以印着双方发觉时光在彼此身上,心上刻下的印记。除了这些再有就是看出它们的幼稚包括矫情。我似乎从中依稀可以找到那个“常怀千岁忧”的自己,以及年少时候的情怀。
我不想说时光带给了我们的改变,也不想认真纠结这两年到底有没有一冒似的长大了。似乎我们的人生总要在“成长”这两个字上下功夫。我想说,你懂得了,并不是你经历了一件什么样的大的事情,而是时机成熟了,你忽然发现你所在经历的事是你曾经多么害怕面对的,可是现在你觉得它的发生是理所当然。
比如,这个镜花水月的故事。
这个故事曾经很打动我,我初看时像个刚学会写字的孩子,很多字认不得,便跳过去,很多段落无法明白,也跳过去。拣懂得看,最后倒也零碎的理出一个故事,包括现在,很多人的名字依然记不得,很多关系也忽略了。但是这些于我不并不重要,我不是搞研究的,人家研究《水浒传》的看了107遍的有,整个书快背下来的有,所以他们像自己家人一样的了解故事中得人,他们把自己活在了故事里,于是看见的都是寻常的风景。可是,对于浅涉的我们却难抹这如隔面具窥探芳颜的惊艳,自然回味无穷。
于是忽略背景,忽略掉复杂的关系。如擦去迷雾一般,眼里只有她,他们。
我想,如果结局不是这么悲剧,那么通篇也不会如此深入人心。
他们之间是有暗示的,每一步,每一个布置,细节到“削相馆”“遗红院”“恨无缘”。作者真是构思巧妙,把玄机暗藏在每个不起眼的地方,待你后来回想觉得妙不可言。
黛玉是来还情的,她的情是她的眼泪,泪尽而逝是她的结局,如她的潇湘馆所暗指,每一次的相见每一次的落泪都在消耗着前世她与宝玉积累的缘,缘尽了,自然是离去之日。在我眼里,宝钗一直如一块圆润的宝石一般,她是容易接近的并且可以捂热的。而黛玉则是有棱角的,并且是冷清的。肯陪你寒秋赏落叶,晓风送残月的一定是黛玉。但是为你披上寒衣的却一定是宝钗。黛玉是精神上的感知,宝钗是能细水长流的寄托。
有人说宝钗才是冷眼看人世的那个人。我没有看到过宝钗对宝玉的感情有何描写,许是我错过。但是,他们之间确实有父母之命在其中。宝钗也许对她的命运有自己的主意,错在她插入了一段她无法介入的恋情。说无缘,恨无缘,天留冷眼旁观者。
人们总说,这世界上有很多的林黛玉,却再也找不到一个如宝玉般的男子。。。
“原谅我们以爱的名义双手沾染鲜血,原谅我们杀了你。”他应该是忽然成熟起来的,许是一下子清醒也许是一下子就痴呆住。家道败落,人散才尽,这一瞬间承受的一下子压在肩头,没有什么能比疯了傻了更能分散这样的忧愁。
遗忘并不简单,大彻大悟才能使浮云尽散。红尘三千遗恨,只在转念之间。
这样的三个人,我不知道是算三个悲剧,还是两个。总之,作者创造了一个烟花颓靡的世界,和这个世界里水一样干净的爱情。也许悲剧才是使其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为了它辉煌的背景世人的成见,它牺牲掉了黛玉和宝玉的爱情。但是它不会过期,因为总有懂得的人珍惜它,总有怜惜的眼泪拂拭它。
很多看故事的人在红尘中老去,很多敢爱敢恨的青春在这个年代辉煌一时死去。我们找不到曾经如水一般的情怀。雾重烟浓,不见来时伴。
要么,真的就只剩当时明月在潇湘。
浮生着甚苦奔忙 , 盛席华筵终散场
也许,这世界最干净风景就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
朋友问我,如果把林黛玉的一生比喻成一朵花,该是怎么样的?我听了,一片惘然。
于是,忽然想为黛玉写一些文字,虽然语言贫乏。 初见黛玉,我的年龄刚超过一位数字,懵懵懂懂的,看到的是一个纤纤弱弱的少女,那时,我还不知道心疼;初识,我已到了明白世故的年纪,看着眼前眉角弯着残月的女子,我已懂得珍惜。
花去了一个月的时间模糊的看完了这本赚尽眼泪的小说,每到伤情处,眼泪就随着情节伴着忧伤一同流转而下,同学总笑着说:“至于吗?”我笑了笑,默不做声,我只是一个把故事当成风景来看的人,还没有资格对这个供我们欣赏却不属于我们任何一个人的‘风景“说值不值得,林黛玉走了一生的”世事浮沉,镜花水月,”这其中的酸苦我们上永远无法体会的。
看到许多文章描写着这轮“风月宝鉴”是如何的酿造了一个个的悲剧,写的很透彻,也极具道理,大到天下江山,小到家道败落,看的你横眉,看的你称赞,看的你仰天长叹。 可我不明,我看到的,分明就是一个逃不过注定了的悲剧一生的女子,避开了历史背景,避开了家族世俗,我看到的只是一个追寻爱等待被爱的女子。 所以,我怜她。 上苍给了她才情,给了她美丽,给了她独一无二,偏又嫌她太过完美,又给了她多愁多病的身。于是,她这一生似乎也就注定了,等不到和爱地老天荒的那一天。 才情,造就了林黛玉,也造就了她的多疑和忧愁;敏感如她,于是,她吟“红消香短有谁怜?”;忧愁如她,于是,她诵“他年葬侬知是谁?”;多情如她,看不得花开,见不得日落,于是,“春残花渐落之夜,便是红颜老死时”..
这个结局已是尘埃落定,却还是不平着,"黛玉,若我是作者,定打翻前世,将你的手交与宝玉。"其实,这个滚滚红尘里又有多少个和她一样,命运薄凉的女子,站在宿命的窗口,倚窗观风月,却被风月误了一生。
因为怜她,所以惜她. 年少,总怀着激情,总怀着幻想,总为剧情纠结着,于是暗暗的告诉黛玉"我若是男子定牵了你的手走天涯",她笑,闭口不答,靠着床边,眼泪又落下了."缘分不是几百年前就定下了吗?偏要强求是求不得的",我想,拉下帷幔,我默默走开...
黛玉,我若是宝玉,绝不要你一滴眼泪. 若有来生,你还是一棵绛珠,弱水湖畔,我定为你撒下甘霖,却再也不要,你记得我.。
把朋友的问题转发给了另一个朋友,我以为他会给我一个满意的回答,谁想他答"她是花吗?我以为是人呢?".我啼笑皆非,敢情被他幽了一默.后来自己想了想,是啊,为何要在这个小问题上纠缠不清呢?何必硬要为她多愁的人生再加上一个必然凋零的凄凉呢?世人都为了使这个悲剧更华丽些,总想试图为她的人生加上一点绚烂来衬托着她眉山目水间泛着的盈盈,我不忍,看她被一刀刀的雕塑着,一刀刀的剜着,那是一次次不见血的销毁和谋杀啊!何况,她本来就不是一朵怎样的花,她只是茫茫天地间一棵沾了灵气惹了俗世的绛珠,摆脱了前世今生的恩怨情爱,她也只是一个有了血有了肉的女子,期待着插流成荫,期待着柳暗花明。
突然害怕,有一天,这个陪了我多年的女子,就这样离我去了,害怕无端端的再也见不着她向我低诉着心情,害怕看不到她和她的宝哥哥携手去天长地久,可我忘记了,我只是一个看故事的人,而故事,又总是永远在你最不敢想的地方上画上一个遗憾,让你不知所措,让你抓耳挠腮.就这样,不舍着,牵挂着,她还是去了,"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如她所说,却不如她所想.
那个孤寂的夜,外面,大红灯笼,人面桃花. 里面,一地心伤,落泪成珠. 因为怜她,所以陪她,把心一同绞碎,连同过往一起投了火炉.看纷纷扰扰的纠缠在烈火中化成灰,看她眉间残留的秋水凝结成霜,冰冻着就共赴了永生。
只是,黛玉啊,我怜你,惜你,为谁痴?为谁醉?为谁伤?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搁下笔,万物都沉默着,静静的坐在原地,看着指针把我从最深的黑暗带进最初的开始里,我明白,我何尝不是走在一个个时间的轮回里.窗外明月已然西沉,每天看着它升起,看着它落下,我们已经是最好的朋友.我摆弄着自己的心情,它不语,只是投我一记明波的荡漾;我看着它不挪眼神的时候,它也这般静静的对着我,于是,在许些个如水的寒夜里,我对自己许下诺言“残月啊,我与你约定今生”。
闭上眼睛,我来到了杨柳岸,看到了,一个如残月的女子,蓦然回首,她笑如桃花.
今夜,杨柳岸,我看"晓风残月"
2011、9、11
答应过朋友,于是便翻出这些故事。上面的文字已有两年之久,和失去联系的朋友一样,再次打个照面可以感慨万分情动处也会落泪,自然的也可以印着双方发觉时光在彼此身上,心上刻下的印记。除了这些再有就是看出它们的幼稚包括矫情。我似乎从中依稀可以找到那个“常怀千岁忧”的自己,以及年少时候的情怀。
我不想说时光带给了我们的改变,也不想认真纠结这两年到底有没有一冒似的长大了。似乎我们的人生总要在“成长”这两个字上下功夫。我想说,你懂得了,并不是你经历了一件什么样的大的事情,而是时机成熟了,你忽然发现你所在经历的事是你曾经多么害怕面对的,可是现在你觉得它的发生是理所当然。
比如,这个镜花水月的故事。
这个故事曾经很打动我,我初看时像个刚学会写字的孩子,很多字认不得,便跳过去,很多段落无法明白,也跳过去。拣懂得看,最后倒也零碎的理出一个故事,包括现在,很多人的名字依然记不得,很多关系也忽略了。但是这些于我不并不重要,我不是搞研究的,人家研究《水浒传》的看了107遍的有,整个书快背下来的有,所以他们像自己家人一样的了解故事中得人,他们把自己活在了故事里,于是看见的都是寻常的风景。可是,对于浅涉的我们却难抹这如隔面具窥探芳颜的惊艳,自然回味无穷。
于是忽略背景,忽略掉复杂的关系。如擦去迷雾一般,眼里只有她,他们。
我想,如果结局不是这么悲剧,那么通篇也不会如此深入人心。
他们之间是有暗示的,每一步,每一个布置,细节到“削相馆”“遗红院”“恨无缘”。作者真是构思巧妙,把玄机暗藏在每个不起眼的地方,待你后来回想觉得妙不可言。
黛玉是来还情的,她的情是她的眼泪,泪尽而逝是她的结局,如她的潇湘馆所暗指,每一次的相见每一次的落泪都在消耗着前世她与宝玉积累的缘,缘尽了,自然是离去之日。在我眼里,宝钗一直如一块圆润的宝石一般,她是容易接近的并且可以捂热的。而黛玉则是有棱角的,并且是冷清的。肯陪你寒秋赏落叶,晓风送残月的一定是黛玉。但是为你披上寒衣的却一定是宝钗。黛玉是精神上的感知,宝钗是能细水长流的寄托。
有人说宝钗才是冷眼看人世的那个人。我没有看到过宝钗对宝玉的感情有何描写,许是我错过。但是,他们之间确实有父母之命在其中。宝钗也许对她的命运有自己的主意,错在她插入了一段她无法介入的恋情。说无缘,恨无缘,天留冷眼旁观者。
人们总说,这世界上有很多的林黛玉,却再也找不到一个如宝玉般的男子。。。
“原谅我们以爱的名义双手沾染鲜血,原谅我们杀了你。”他应该是忽然成熟起来的,许是一下子清醒也许是一下子就痴呆住。家道败落,人散才尽,这一瞬间承受的一下子压在肩头,没有什么能比疯了傻了更能分散这样的忧愁。
遗忘并不简单,大彻大悟才能使浮云尽散。红尘三千遗恨,只在转念之间。
这样的三个人,我不知道是算三个悲剧,还是两个。总之,作者创造了一个烟花颓靡的世界,和这个世界里水一样干净的爱情。也许悲剧才是使其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为了它辉煌的背景世人的成见,它牺牲掉了黛玉和宝玉的爱情。但是它不会过期,因为总有懂得的人珍惜它,总有怜惜的眼泪拂拭它。
很多看故事的人在红尘中老去,很多敢爱敢恨的青春在这个年代辉煌一时死去。我们找不到曾经如水一般的情怀。雾重烟浓,不见来时伴。
要么,真的就只剩当时明月在潇湘。
浮生着甚苦奔忙 , 盛席华筵终散场
也许,这世界最干净风景就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09-14
展开全部
自己做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