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祖国建设新成就的内容
7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与“神五”、“神六”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专家称,“神舟七号”将具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几项必备条件。首先,会提供航天员在舱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舱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灵活,头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舱背包有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其控制系统配有的喷气装置使航天员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据悉,航天服和背包构造复杂,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美国生产的一套航天服约为150万美元。第三当然是必须拥有技术操作熟练、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稳定的航天员。
为了适应真空的环境,“神舟”七号宇航服从气密、通信、排泄、通讯、电源、活动关节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较大提高。
“ 神舟五号”时,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只是对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仅待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紧闭的。此次“神舟六号”虽然在外形上与“神舟五号”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两名航天员将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空间飞行作业程序。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两名航天员就是在‘一室一厅'里活动。”而到了“神舟七号”,航天员除了在“一室一厅”里活动外,还将走出“厅”,从轨道舱侧面的窗口出来在太空行走“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轨道舱。
通常飞船发射上太空后,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之前,会先在气闸舱内进行2-3小时的适应性准备,在气闸舱内穿戴好舱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带好用品。实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所穿戴的航天服体积庞大,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么容易,必须在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号'时上天的航天员起码得两人,这样可以相互配合,至于会有多少人出舱活动则未定,估计会是一人进行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将有三名航天员,一个要出舱行走,一个在轨道舱迎接,返回舱还要留人。出舱活动将有行走、操作、拧螺钉等安装设备等项目,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
中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进行。据悉,“神七”此次飞天将实现多项技术的重大突破,一是航天员人数将增至3人;二是将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三是在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会择机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本文简称“伴星”),等等。
“伴星”能干什么呢?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这颗“伴星”的任务是用CCD立体相机近距离为在轨飞行的“神七”拍照。届时我们将获得首张中国航天器在轨飞行的三维立体外景照片,该照片以太空为背景,展现“神七”高速运行的独特景致,将成为中华民族飞天的永久性历史见证。
“神七”仅仅是带了一个机器“摄影师”上太空吗?呵呵,当然不是!
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成功地发射了数颗小卫星,小卫星技术臻于成熟,“神七”携带“伴星”上太空意义更非同小可。
首先,是小卫星投放手段的变化。以前中国的小卫星都是靠运载火箭发射入轨的;而这次是将小卫星安放在“神七”留轨舱的最前端,当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既可按指令自动弹出飞船,也可由航天员手动“择机”释放,投放方式更灵活,“择机”释放就是可以根据需要想什么时候释放就什么时候释放。
其次,“伴星”可以作为侦察卫星使用。港媒透露,“神七”携带的这颗“伴星”上,装有与“嫦娥一号”类似的CCD立体相机,可以拍摄出高清晰度的地表图像。“伴星”由“神七”择机释放入轨对感兴趣的地表进入拍照侦察。
第三,“伴星”能够成为一种非常可怕的太空武器。它既可以由飞船择机释放,去执行攻击敌太空目标的任务;又是我飞船最得力、最忠实的“保镖”——当敌方对我飞船发起攻击时,我飞船可以适时释放“伴星”,用所携带的武器摧毁敌攻击武器或与之同归于尽。
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专家称,“神舟七号”将具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几项必备条件。首先,会提供航天员在舱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舱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灵活,头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舱背包有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其控制系统配有的喷气装置使航天员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据悉,航天服和背包构造复杂,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美国生产的一套航天服约为150万美元。第三当然是必须拥有技术操作熟练、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稳定的航天员。
为了适应真空的环境,“神舟”七号宇航服从气密、通信、排泄、通讯、电源、活动关节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较大提高。
“ 神舟五号”时,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只是对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仅待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紧闭的。此次“神舟六号”虽然在外形上与“神舟五号”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两名航天员将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空间飞行作业程序。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两名航天员就是在‘一室一厅'里活动。”而到了“神舟七号”,航天员除了在“一室一厅”里活动外,还将走出“厅”,从轨道舱侧面的窗口出来在太空行走“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轨道舱。
通常飞船发射上太空后,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之前,会先在气闸舱内进行2-3小时的适应性准备,在气闸舱内穿戴好舱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带好用品。实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所穿戴的航天服体积庞大,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么容易,必须在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号'时上天的航天员起码得两人,这样可以相互配合,至于会有多少人出舱活动则未定,估计会是一人进行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将有三名航天员,一个要出舱行走,一个在轨道舱迎接,返回舱还要留人。出舱活动将有行走、操作、拧螺钉等安装设备等项目,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
中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进行。据悉,“神七”此次飞天将实现多项技术的重大突破,一是航天员人数将增至3人;二是将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三是在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会择机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本文简称“伴星”),等等。
“伴星”能干什么呢?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这颗“伴星”的任务是用CCD立体相机近距离为在轨飞行的“神七”拍照。届时我们将获得首张中国航天器在轨飞行的三维立体外景照片,该照片以太空为背景,展现“神七”高速运行的独特景致,将成为中华民族飞天的永久性历史见证。
“神七”仅仅是带了一个机器“摄影师”上太空吗?呵呵,当然不是!
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成功地发射了数颗小卫星,小卫星技术臻于成熟,“神七”携带“伴星”上太空意义更非同小可。
首先,是小卫星投放手段的变化。以前中国的小卫星都是靠运载火箭发射入轨的;而这次是将小卫星安放在“神七”留轨舱的最前端,当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既可按指令自动弹出飞船,也可由航天员手动“择机”释放,投放方式更灵活,“择机”释放就是可以根据需要想什么时候释放就什么时候释放。
其次,“伴星”可以作为侦察卫星使用。港媒透露,“神七”携带的这颗“伴星”上,装有与“嫦娥一号”类似的CCD立体相机,可以拍摄出高清晰度的地表图像。“伴星”由“神七”择机释放入轨对感兴趣的地表进入拍照侦察。
第三,“伴星”能够成为一种非常可怕的太空武器。它既可以由飞船择机释放,去执行攻击敌太空目标的任务;又是我飞船最得力、最忠实的“保镖”——当敌方对我飞船发起攻击时,我飞船可以适时释放“伴星”,用所携带的武器摧毁敌攻击武器或与之同归于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建国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的落后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口额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仍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瞻远瞩,从振兴机电工业、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高度,从体制改革、建立出口生产体系、推进市场开拓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推动,从而结束了机电产品出口长期低水平徘徊的状态,形成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新局面。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经过共同努力,中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绩巨大,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
一、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在外贸中占比不断提高。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自1995年以来,连续13年保持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地位。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由1978年6.59亿美元增加到了7011.7亿美元,增长了1063倍,年均增长27.2%;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6.8%提高到57.6%。机电产品进口由1980年的56.5亿美元增加到4990亿美元,增长了87倍,年均增长18.0%;占全国外贸进口的比重从1980年的28.2%提高到52.2%。
二、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在进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出口商品结构向资本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化的进程加快,出口产品的加工深度、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机器设备、运输机械以及仪器仪表等产品的出口始终高于机电产品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机电仪产品及设备出口占比超过93%。能源、材料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相对减缓,低于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平均增长速度。三十年来,我国向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了大量成套设备和大型设备,包括:船舶、飞机、铁路、冶炼设备、通讯设备、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等。
三、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显着提高。多年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推动了一批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我国30万千瓦、60万千瓦大型燃煤发电机组制造技术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目前30万千瓦以上发电机组在国外已安装和正在执行项目总计容量超过1700万千瓦。
——2004年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新舟60飞机成功销往津巴布韦,至今已累计获得订单137架,其中海外87架,15家已经交付并投入运营。
——2007年我国造船业新接订单、手持订单、造船完工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三位。
——汽车是我国增长潜力最大的自主品牌出口商品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潜在市场、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三大生产国,2007年我国生产汽车888.3万辆,出口61万辆。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信设备为全球100多个国家的500多家电信运营商提供设备和服务。华为公司的程控交换机已占全球程控交换机市场份额的32%,连续三年销量世界第一。
——我国已成为国际家电最佳生产基地和输出大国。2007年中国家电行业出口金额达到314亿美元,我国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彩电、激光视盘机、微波炉等多类产品已居世界产量和出口第一。
四、贯彻全方位、多元化和重点市场、重点突破的方针取得明显进展,远洋市场开拓能力明显增强。在巩固发展传统市场的同时,向北美、西欧等重点市场的出口增长较快。市场结构向多元化深入拓展。200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已覆盖224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国家和地区194个。前10位贸易伙伴进出口总计10141.3亿美元,占机电产品贸易总额的84.5%。除主要出口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外,对非洲和拉丁美洲、中东、对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均取得可喜成绩。从进口市场看,自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占据主导,自日本、欧盟、台湾、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占据主导,来自其他贸易伙伴的进口也有不同程度增长。
五、出口企业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出口迅速成长,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机电生产企业成为扩大出口的骨干力量。截至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进出口持续保持稳定增长,占比接近3/4。民营企业经过近10年来的快速发展,出口产品涉及电子、家电、电工、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通信等多个行业,在机电产品进出口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占比达到12%,进出口增速比外商投资企业高出20个百分点,显示出较强的发展后劲。据统计,1985年全国出口额超过500万美元的生产企业不足10家。2007年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达849家,其中,年出口10亿美元以上企业75家,100亿美元3家。生产企业成为开拓国际市场的主力军,并逐步形成了一批出口企业集团,显示出技术、管理的优势和出口的后劲。
六、机电产品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成为对外经济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02年起,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突破50%,2003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也突破50%,机电产品出口增量占全国外贸出口增量的比重累计达到68%,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了57.6%。扩大机电产品进出口,对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增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在外贸中占比不断提高。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自1995年以来,连续13年保持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地位。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由1978年6.59亿美元增加到了7011.7亿美元,增长了1063倍,年均增长27.2%;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6.8%提高到57.6%。机电产品进口由1980年的56.5亿美元增加到4990亿美元,增长了87倍,年均增长18.0%;占全国外贸进口的比重从1980年的28.2%提高到52.2%。
二、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在进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出口商品结构向资本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化的进程加快,出口产品的加工深度、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机器设备、运输机械以及仪器仪表等产品的出口始终高于机电产品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机电仪产品及设备出口占比超过93%。能源、材料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相对减缓,低于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平均增长速度。三十年来,我国向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了大量成套设备和大型设备,包括:船舶、飞机、铁路、冶炼设备、通讯设备、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等。
三、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显着提高。多年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推动了一批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我国30万千瓦、60万千瓦大型燃煤发电机组制造技术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目前30万千瓦以上发电机组在国外已安装和正在执行项目总计容量超过1700万千瓦。
——2004年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新舟60飞机成功销往津巴布韦,至今已累计获得订单137架,其中海外87架,15家已经交付并投入运营。
——2007年我国造船业新接订单、手持订单、造船完工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三位。
——汽车是我国增长潜力最大的自主品牌出口商品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潜在市场、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三大生产国,2007年我国生产汽车888.3万辆,出口61万辆。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信设备为全球100多个国家的500多家电信运营商提供设备和服务。华为公司的程控交换机已占全球程控交换机市场份额的32%,连续三年销量世界第一。
——我国已成为国际家电最佳生产基地和输出大国。2007年中国家电行业出口金额达到314亿美元,我国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彩电、激光视盘机、微波炉等多类产品已居世界产量和出口第一。
四、贯彻全方位、多元化和重点市场、重点突破的方针取得明显进展,远洋市场开拓能力明显增强。在巩固发展传统市场的同时,向北美、西欧等重点市场的出口增长较快。市场结构向多元化深入拓展。200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已覆盖224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国家和地区194个。前10位贸易伙伴进出口总计10141.3亿美元,占机电产品贸易总额的84.5%。除主要出口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外,对非洲和拉丁美洲、中东、对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均取得可喜成绩。从进口市场看,自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占据主导,自日本、欧盟、台湾、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占据主导,来自其他贸易伙伴的进口也有不同程度增长。
五、出口企业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出口迅速成长,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机电生产企业成为扩大出口的骨干力量。截至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进出口持续保持稳定增长,占比接近3/4。民营企业经过近10年来的快速发展,出口产品涉及电子、家电、电工、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通信等多个行业,在机电产品进出口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占比达到12%,进出口增速比外商投资企业高出20个百分点,显示出较强的发展后劲。据统计,1985年全国出口额超过500万美元的生产企业不足10家。2007年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达849家,其中,年出口10亿美元以上企业75家,100亿美元3家。生产企业成为开拓国际市场的主力军,并逐步形成了一批出口企业集团,显示出技术、管理的优势和出口的后劲。
六、机电产品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成为对外经济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02年起,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突破50%,2003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也突破50%,机电产品出口增量占全国外贸出口增量的比重累计达到68%,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了57.6%。扩大机电产品进出口,对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增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
1950年 土地改革运动开始
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
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6年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
1958年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 “反右倾”斗争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运动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9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国际化。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
中国GDP:13年跨越10个万亿元台阶,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2008:成功举办奥运
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即于1971年4月提出),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然而,中国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认为无论是在研制队伍、经验方面,还是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方面搞载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项目就搁到了一边。
上图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下图,人们争相眺望“东方红一号”通过北京上空(资料照片)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开始了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等多颗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
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特别是1975年,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921工程”正式上马时中央就提出了“争8保9”的奋斗目标, 即1998年要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要争取飞船上天。中国唐家岭航天城,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做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图为技术人员正在对飞船返回舱进行现场技术处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图为发射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的“神舟二号”飞船正与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2号F”大推力运载火箭对接。
2002年4月1日,“神舟”三号飞船于下午4时许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我国载人航天第三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图为飞船在预定地域着陆。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中国2002年12月30日凌晨发射升空的“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技术人员现场处置。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2003年10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是杨利伟出舱。
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
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左是费俊龙,右是聂海胜。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8: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8: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2010:上海世博会成功召开 嫦娥二号发射升空
1950年 土地改革运动开始
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
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6年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
1958年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 “反右倾”斗争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运动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9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国际化。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
中国GDP:13年跨越10个万亿元台阶,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2008:成功举办奥运
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即于1971年4月提出),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然而,中国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认为无论是在研制队伍、经验方面,还是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方面搞载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项目就搁到了一边。
上图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下图,人们争相眺望“东方红一号”通过北京上空(资料照片)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开始了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等多颗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
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特别是1975年,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921工程”正式上马时中央就提出了“争8保9”的奋斗目标, 即1998年要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要争取飞船上天。中国唐家岭航天城,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做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图为技术人员正在对飞船返回舱进行现场技术处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图为发射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的“神舟二号”飞船正与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2号F”大推力运载火箭对接。
2002年4月1日,“神舟”三号飞船于下午4时许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我国载人航天第三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图为飞船在预定地域着陆。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中国2002年12月30日凌晨发射升空的“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技术人员现场处置。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2003年10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是杨利伟出舱。
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
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左是费俊龙,右是聂海胜。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8: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8: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2010:上海世博会成功召开 嫦娥二号发射升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8: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8: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2010:上海世博会成功召开 嫦娥二号发射升空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8: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8: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2010:上海世博会成功召开 嫦娥二号发射升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开始了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等多颗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
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特别是1975年,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921工程”正式上马时中央就提出了“争8保9”的奋斗目标, 即1998年要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要争取飞船上天。中国唐家岭航天城,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做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特别是1975年,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921工程”正式上马时中央就提出了“争8保9”的奋斗目标, 即1998年要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要争取飞船上天。中国唐家岭航天城,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做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