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祖国建设新成就的内容
7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深圳特区建设 时空印记
1982年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1979年1月31日,招商局正式进驻蛇口,独立开发和经营蛇口工业区。当年8月,蛇口工业区开始建设首个码头。
1982年,为了激励工人,袁庚想在蛇口码头贴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当时他想的原文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法律,顾客就是皇帝。”考虑再三,把后面两句删掉了。即使这样,这句口号当时还是引起了很多争议,因为它触动了计划经济平均主义思想。有人讽刺袁庚说他“要钱又要命”。
1984年,小平第一次来深圳视察,就参观了蛇口码头。袁庚向小平汇报情况时说:“我们有个口号,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小平说:“对!”一语双关地给与肯定。从此关于这句口号的正义才总算告一段落。
1984年
深圳速度
1981年,刚建立一年的深圳特区就想建一座可以和香媲美的摩天大楼。在设计图上,这是一座53层(顶层是旋转餐厅,即后来著名的“邓公厅”),高达150米的摩天大楼。53层是什么概念?1981年,全国最高的建筑是南京的金陵饭店,高37层。
为了赶工期,承建方中建三局决定采用“滑模方案”,当时在如此高的建筑上全部采用滑模法在国内还没有先例。中建三局的“滑模”试验接二连三地失败了。1983年9月,工程甲方——深圳物业公司下了最后通牒。幸好当时中建三局已经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不久便试验成功。之后的施工越来越顺利,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建筑奇迹。1984年4月30日,国贸大厦正式落成。
“深圳速度”不仅是指建筑速度,更是指深圳创业时期的超高速发展。从上世纪80年到90年代小平南巡前后是深圳的创业时期,这一时期本市生产总值以年均35%左右的速度增长,经过9年突破100亿,再经过5年突破500亿。
1995年
二次创业
1992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全面开花,深圳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特区不特”的说法应运而生。1992年12月24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了《全国在发展,深圳怎么办?》的长文。
1994年,一场关于特殊政策的论战爆发了。学者胡鞍钢撰写文章指出,平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央政府不能带头破例对某些地区实行优惠政策或提供垄断,他主张取消各种减免税和优惠政策。深圳立即反击,双方你来我往,这场论战持续了一年半。
1995年召开的深圳市第二次党代会向全市人民发出了“二次创业”的号召。深圳提出进行产业调整的基本方针,即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发展方针。
2005年
效益深圳
2005年1月13日,深圳召开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彻底摒弃传统发展观念,下一个25年,要向全国贡献“效益深圳”发展模式,实现从“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的历史性跃进。
深圳勇敢自剖,目前深圳的发展已经明显受到“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如果不改变发展模式,很快就会出现环境危机。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黄丽满说,深圳将不再看重单纯的GDP排名,不和别人拼总量、拼速度、拼规模、拼座次,而是更加看重发展的效益指标。 回答者: bbm716 | 二级 | 2011-9-19 19:47
2005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加5232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稳的良好局面。
——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2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9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9.6%和6.2%。
(一)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继续搞好宏观调控,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综合运用财税、货币、土地等手段,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遏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进一步增加农业、能源、交通、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投入,促进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继续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保障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继续加强“三农”工作。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对部分粮食主产区的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1454万吨,达到48401万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制定和实施了能源、重要原材料和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了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重点行业健康发展;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
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突出抓了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和政策措施,启动了178项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加强了矿产开发、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管理。去年投入国债资金152亿元,主要用于淮河、太湖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治理,解决了一些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
(三)深化体制改革和推进对外开放。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加快。中央财政安排219亿元支持116户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继续进行。财税、投资、价格改革继续深化。邮政体制改革开始启动。铁路、民航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制定并实施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积极应对对外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出口退税、关税和加工贸易政策,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完善出口退税机制。稳步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全面部署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的各项工作。
(四)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支出1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投入国债建设资金95.4亿元。
在科技方面,加强了国家创新体系、基础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档数控机床研制等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重要进展。在国务院领导下,组织和动员各方面力量,经过两年多的深入研究和广泛论证,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在教育方面,重点加强了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70多亿元,对592个重点贫困县170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还为中西部地区1700多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许多辍学儿童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两年来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多所,为16万个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配备了远程教育设施。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在卫生方面,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工作。近三年,中央和地方投入105亿元,基本建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总投资为164亿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进展顺利。中央安排30亿元国债资金支持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已扩大到671个县,惠及1.77亿农民。加强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和对人的传播。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文化方面,积极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顺利实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9-20 18:43
与“神五”、“神六”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专家称,“神舟七号”将具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几项必备条件。首先,会提供航天员在舱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舱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灵活,头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舱背包有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其控制系统配有的喷气装置使航天员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据悉,航天服和背包构造复杂,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美国生产的一套航天服约为150万美元。第三当然是必须拥有技术操作熟练、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稳定的航天员。
为了适应真空的环境,“神舟”七号宇航服从气密、通信、排泄、通讯、电源、活动关节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较大提高。
“ 神舟五号”时,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只是对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仅待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紧闭的。此次“神舟六号”虽然在外形上与“神舟五号”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两名航天员将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空间飞行作业程序。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两名航天员就是在‘一室一厅'里活动。”而到了“神舟七号”,航天员除了在“一室一厅”里活动外,还将走出“厅”,从轨道舱侧面的窗口出来在太空行走“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轨道舱。
通常飞船发射上太空后,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之前,会先在气闸舱内进行2-3小时的适应性准备,在气闸舱内穿戴好舱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带好用品。实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所穿戴的航天服体积庞大,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么容易,必须在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号'时上天的航天员起码得两人,这样可以相互配合,至于会有多少人出舱活动则未定,估计会是一人进行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将有三名航天员,一个要出舱行走,一个在轨道舱迎接,返回舱还要留人。出舱活动将有行走、操作、拧螺钉等安装设备等项目,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
中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进行。据悉,“神七”此次飞天将实现多项技术的重大突破,一是航天员人数将增至3人;二是将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三是在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会择机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本文简称“伴星”),等等。
“伴星”能干什么呢?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这颗“伴星”的任务是用CCD立体相机近距离为在轨飞行的“神七”拍照。届时我们将获得首张中国航天器在轨飞行的三维立体外景照片,该照片以太空为背景,展现“神七”高速运行的独特景致,将成为中华民族飞天的永久性历史见证。
“神七”仅仅是带了一个机器“摄影师”上太空吗?呵呵,当然不是!
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成功地发射了数颗小卫星,小卫星技术臻于成熟,“神七”携带“伴星”上太空意义更非同小可。
首先,是小卫星投放手段的变化。以前中国的小卫星都是靠运载火箭发射入轨的;而这次是将小卫星安放在“神七”留轨舱的最前端,当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既可按指令自动弹出飞船,也可由航天员手动“择机”释放,投放方式更灵活,“择机”释放就是可以根据需要想什么时候释放就什么时候释放。
其次,“伴星”可以作为侦察卫星使用。港媒透露,“神七”携带的这颗“伴星”上,装有与“嫦娥一号”类似的CCD立体相机,可以拍摄出高清晰度的地表图像。“伴星”由“神七”择机释放入轨对感兴趣的地表进入拍照侦察。
第三,“伴星”能够成为一种非常可怕的太空武器。它既可以由飞船择机释放,去执行攻击敌太空目标的任务;又是我飞船最得力、最忠实的“保镖”——当敌方对我飞船发起攻击时,我飞船可以适时释放“伴星”,用所携带的武器摧毁敌攻击武器或与之同归于尽。
1982年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1979年1月31日,招商局正式进驻蛇口,独立开发和经营蛇口工业区。当年8月,蛇口工业区开始建设首个码头。
1982年,为了激励工人,袁庚想在蛇口码头贴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当时他想的原文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法律,顾客就是皇帝。”考虑再三,把后面两句删掉了。即使这样,这句口号当时还是引起了很多争议,因为它触动了计划经济平均主义思想。有人讽刺袁庚说他“要钱又要命”。
1984年,小平第一次来深圳视察,就参观了蛇口码头。袁庚向小平汇报情况时说:“我们有个口号,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小平说:“对!”一语双关地给与肯定。从此关于这句口号的正义才总算告一段落。
1984年
深圳速度
1981年,刚建立一年的深圳特区就想建一座可以和香媲美的摩天大楼。在设计图上,这是一座53层(顶层是旋转餐厅,即后来著名的“邓公厅”),高达150米的摩天大楼。53层是什么概念?1981年,全国最高的建筑是南京的金陵饭店,高37层。
为了赶工期,承建方中建三局决定采用“滑模方案”,当时在如此高的建筑上全部采用滑模法在国内还没有先例。中建三局的“滑模”试验接二连三地失败了。1983年9月,工程甲方——深圳物业公司下了最后通牒。幸好当时中建三局已经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不久便试验成功。之后的施工越来越顺利,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建筑奇迹。1984年4月30日,国贸大厦正式落成。
“深圳速度”不仅是指建筑速度,更是指深圳创业时期的超高速发展。从上世纪80年到90年代小平南巡前后是深圳的创业时期,这一时期本市生产总值以年均35%左右的速度增长,经过9年突破100亿,再经过5年突破500亿。
1995年
二次创业
1992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全面开花,深圳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特区不特”的说法应运而生。1992年12月24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了《全国在发展,深圳怎么办?》的长文。
1994年,一场关于特殊政策的论战爆发了。学者胡鞍钢撰写文章指出,平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央政府不能带头破例对某些地区实行优惠政策或提供垄断,他主张取消各种减免税和优惠政策。深圳立即反击,双方你来我往,这场论战持续了一年半。
1995年召开的深圳市第二次党代会向全市人民发出了“二次创业”的号召。深圳提出进行产业调整的基本方针,即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发展方针。
2005年
效益深圳
2005年1月13日,深圳召开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彻底摒弃传统发展观念,下一个25年,要向全国贡献“效益深圳”发展模式,实现从“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的历史性跃进。
深圳勇敢自剖,目前深圳的发展已经明显受到“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如果不改变发展模式,很快就会出现环境危机。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黄丽满说,深圳将不再看重单纯的GDP排名,不和别人拼总量、拼速度、拼规模、拼座次,而是更加看重发展的效益指标。 回答者: bbm716 | 二级 | 2011-9-19 19:47
2005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加5232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稳的良好局面。
——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2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9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9.6%和6.2%。
(一)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继续搞好宏观调控,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综合运用财税、货币、土地等手段,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遏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进一步增加农业、能源、交通、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投入,促进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继续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保障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继续加强“三农”工作。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对部分粮食主产区的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1454万吨,达到48401万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制定和实施了能源、重要原材料和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了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重点行业健康发展;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
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突出抓了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和政策措施,启动了178项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加强了矿产开发、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管理。去年投入国债资金152亿元,主要用于淮河、太湖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治理,解决了一些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
(三)深化体制改革和推进对外开放。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加快。中央财政安排219亿元支持116户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继续进行。财税、投资、价格改革继续深化。邮政体制改革开始启动。铁路、民航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制定并实施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积极应对对外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出口退税、关税和加工贸易政策,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完善出口退税机制。稳步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全面部署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的各项工作。
(四)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支出1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投入国债建设资金95.4亿元。
在科技方面,加强了国家创新体系、基础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档数控机床研制等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重要进展。在国务院领导下,组织和动员各方面力量,经过两年多的深入研究和广泛论证,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在教育方面,重点加强了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70多亿元,对592个重点贫困县170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还为中西部地区1700多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许多辍学儿童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两年来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多所,为16万个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配备了远程教育设施。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在卫生方面,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工作。近三年,中央和地方投入105亿元,基本建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总投资为164亿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进展顺利。中央安排30亿元国债资金支持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已扩大到671个县,惠及1.77亿农民。加强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和对人的传播。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文化方面,积极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顺利实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9-20 18:43
与“神五”、“神六”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专家称,“神舟七号”将具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几项必备条件。首先,会提供航天员在舱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舱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灵活,头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舱背包有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其控制系统配有的喷气装置使航天员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据悉,航天服和背包构造复杂,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美国生产的一套航天服约为150万美元。第三当然是必须拥有技术操作熟练、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稳定的航天员。
为了适应真空的环境,“神舟”七号宇航服从气密、通信、排泄、通讯、电源、活动关节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较大提高。
“ 神舟五号”时,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只是对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仅待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紧闭的。此次“神舟六号”虽然在外形上与“神舟五号”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两名航天员将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空间飞行作业程序。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两名航天员就是在‘一室一厅'里活动。”而到了“神舟七号”,航天员除了在“一室一厅”里活动外,还将走出“厅”,从轨道舱侧面的窗口出来在太空行走“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轨道舱。
通常飞船发射上太空后,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之前,会先在气闸舱内进行2-3小时的适应性准备,在气闸舱内穿戴好舱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带好用品。实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所穿戴的航天服体积庞大,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么容易,必须在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号'时上天的航天员起码得两人,这样可以相互配合,至于会有多少人出舱活动则未定,估计会是一人进行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将有三名航天员,一个要出舱行走,一个在轨道舱迎接,返回舱还要留人。出舱活动将有行走、操作、拧螺钉等安装设备等项目,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
中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进行。据悉,“神七”此次飞天将实现多项技术的重大突破,一是航天员人数将增至3人;二是将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三是在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会择机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本文简称“伴星”),等等。
“伴星”能干什么呢?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这颗“伴星”的任务是用CCD立体相机近距离为在轨飞行的“神七”拍照。届时我们将获得首张中国航天器在轨飞行的三维立体外景照片,该照片以太空为背景,展现“神七”高速运行的独特景致,将成为中华民族飞天的永久性历史见证。
“神七”仅仅是带了一个机器“摄影师”上太空吗?呵呵,当然不是!
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成功地发射了数颗小卫星,小卫星技术臻于成熟,“神七”携带“伴星”上太空意义更非同小可。
首先,是小卫星投放手段的变化。以前中国的小卫星都是靠运载火箭发射入轨的;而这次是将小卫星安放在“神七”留轨舱的最前端,当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既可按指令自动弹出飞船,也可由航天员手动“择机”释放,投放方式更灵活,“择机”释放就是可以根据需要想什么时候释放就什么时候释放。
其次,“伴星”可以作为侦察卫星使用。港媒透露,“神七”携带的这颗“伴星”上,装有与“嫦娥一号”类似的CCD立体相机,可以拍摄出高清晰度的地表图像。“伴星”由“神七”择机释放入轨对感兴趣的地表进入拍照侦察。
第三,“伴星”能够成为一种非常可怕的太空武器。它既可以由飞船择机释放,去执行攻击敌太空目标的任务;又是我飞船最得力、最忠实的“保镖”——当敌方对我飞船发起攻击时,我飞船可以适时释放“伴星”,用所携带的武器摧毁敌攻击武器或与之同归于尽。
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
2024-10-21 广告
2024-10-21 广告
详情请咨询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是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的全国性教育装备专业展会,以整合营销、调节供需、技术推广、聚焦联系和交易、产学研结合与产业联动等为功能,已发展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教育装备行业规模大、影响广、专业...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提供
2011-09-20
展开全部
2005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加5232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稳的良好局面。
——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2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9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9.6%和6.2%。
(一)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继续搞好宏观调控,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综合运用财税、货币、土地等手段,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遏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进一步增加农业、能源、交通、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投入,促进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继续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保障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继续加强“三农”工作。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对部分粮食主产区的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1454万吨,达到48401万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制定和实施了能源、重要原材料和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了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重点行业健康发展;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
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突出抓了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和政策措施,启动了178项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加强了矿产开发、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管理。去年投入国债资金152亿元,主要用于淮河、太湖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治理,解决了一些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
(三)深化体制改革和推进对外开放。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加快。中央财政安排219亿元支持116户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继续进行。财税、投资、价格改革继续深化。邮政体制改革开始启动。铁路、民航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制定并实施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积极应对对外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出口退税、关税和加工贸易政策,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完善出口退税机制。稳步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全面部署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的各项工作。
(四)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支出1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投入国债建设资金95.4亿元。
在科技方面,加强了国家创新体系、基础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档数控机床研制等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重要进展。在国务院领导下,组织和动员各方面力量,经过两年多的深入研究和广泛论证,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在教育方面,重点加强了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70多亿元,对592个重点贫困县170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还为中西部地区1700多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许多辍学儿童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两年来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多所,为16万个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配备了远程教育设施。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在卫生方面,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工作。近三年,中央和地方投入105亿元,基本建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总投资为164亿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进展顺利。中央安排30亿元国债资金支持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已扩大到671个县,惠及1.77亿农民。加强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和对人的传播。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文化方面,积极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顺利实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加5232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稳的良好局面。
——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2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9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9.6%和6.2%。
(一)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继续搞好宏观调控,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综合运用财税、货币、土地等手段,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遏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进一步增加农业、能源、交通、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投入,促进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继续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保障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继续加强“三农”工作。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对部分粮食主产区的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1454万吨,达到48401万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制定和实施了能源、重要原材料和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了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重点行业健康发展;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
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突出抓了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和政策措施,启动了178项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加强了矿产开发、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管理。去年投入国债资金152亿元,主要用于淮河、太湖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治理,解决了一些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
(三)深化体制改革和推进对外开放。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加快。中央财政安排219亿元支持116户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继续进行。财税、投资、价格改革继续深化。邮政体制改革开始启动。铁路、民航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制定并实施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积极应对对外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出口退税、关税和加工贸易政策,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完善出口退税机制。稳步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全面部署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的各项工作。
(四)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支出1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投入国债建设资金95.4亿元。
在科技方面,加强了国家创新体系、基础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档数控机床研制等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重要进展。在国务院领导下,组织和动员各方面力量,经过两年多的深入研究和广泛论证,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在教育方面,重点加强了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70多亿元,对592个重点贫困县170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还为中西部地区1700多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许多辍学儿童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两年来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多所,为16万个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配备了远程教育设施。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在卫生方面,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工作。近三年,中央和地方投入105亿元,基本建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总投资为164亿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进展顺利。中央安排30亿元国债资金支持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已扩大到671个县,惠及1.77亿农民。加强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和对人的传播。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文化方面,积极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顺利实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
1950年 土地改革运动开始
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
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6年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
1958年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 “反右倾”斗争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运动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9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国际化。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
中国GDP:13年跨越10个万亿元台阶,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2008:成功举办奥运
1950年 土地改革运动开始
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
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6年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
1958年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 “反右倾”斗争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运动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9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国际化。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
中国GDP:13年跨越10个万亿元台阶,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2008:成功举办奥运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即于1971年4月提出),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然而,中国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认为无论是在研制队伍、经验方面,还是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方面搞载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项目就搁到了一边。
上图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下图,人们争相眺望“东方红一号”通过北京上空(资料照片)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开始了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等多颗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
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特别是1975年,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921工程”正式上马时中央就提出了“争8保9”的奋斗目标, 即1998年要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要争取飞船上天。中国唐家岭航天城,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做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图为技术人员正在对飞船返回舱进行现场技术处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图为发射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的“神舟二号”飞船正与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2号F”大推力运载火箭对接。
2002年4月1日,“神舟”三号飞船于下午4时许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我国载人航天第三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图为飞船在预定地域着陆。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中国2002年12月30日凌晨发射升空的“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技术人员现场处置。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2003年10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是杨利伟出舱。
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
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左是费俊龙,右是聂海胜。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上图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下图,人们争相眺望“东方红一号”通过北京上空(资料照片)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开始了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等多颗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
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特别是1975年,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921工程”正式上马时中央就提出了“争8保9”的奋斗目标, 即1998年要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要争取飞船上天。中国唐家岭航天城,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做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图为技术人员正在对飞船返回舱进行现场技术处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图为发射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的“神舟二号”飞船正与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2号F”大推力运载火箭对接。
2002年4月1日,“神舟”三号飞船于下午4时许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我国载人航天第三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图为飞船在预定地域着陆。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中国2002年12月30日凌晨发射升空的“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技术人员现场处置。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2003年10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是杨利伟出舱。
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
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左是费俊龙,右是聂海胜。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2008: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十年改革,是如梦如画的十年。十年来,国税系统的变革天翻地覆,振奋人心。国家经济的不断繁荣带动了国税收入的成倍增长,税收收入的成倍增长又促进了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从右手开票、左手挎包征收几元钱的税款到网上一次性划拨上百万元税金;从途步奔波于街头巷尾到宽敞明亮的办税服务厅;;从长途跋涉的书面申报到电话一拨、鼠标一点税款自动划转……信息化带给国税系统的巨大变化无不让人振奋不已,更让广大纳税人如沐春风。
十年来,税收事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我们目睹了祖国在强大的国力做后盾的基础上,迎风斗雨,抗击各样的灾难,迎接各样的挑战,也共同面对各样的喜悦和成绩。十年来,祖国的经济、科学、文化、医疗事业飞速发展,跃居世界前列。经过了这个十年,我们都切身感受到以坚实的国力做保障,祖国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看看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城市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道路桥梁接踵而起,商场餐厅日益繁华,花园绿地处处可见,车水马龙往来如梭,青山碧水心旷神怡……是什么支撑着这一切的变化?占国家财政收入90%以上的税收功不可没。
十年来,国税收入稳步成倍增长。国税直面企业的发展,努力培养税源,从个体户到小规模纳税人到一般纳税人,无一不进行税收宣传,纳税辅导。1994年我市税收收入1.4亿,占全市财政收入的 80%;十年后的2004年,国税总收入目标达6.16亿,整个国、地税税收收入占国家总财政收入90%以上。这不是阿拉伯数字的简单堆积,也不是方程式式的数字游戏。这是国、地税分设后,国税系统在税收征管改革中,迎接挑战、抗击"非典"、战胜困难的坚强表白;这是国税转变理念、持续向上、稳步发展的真实写照;这是国税精心聚财、团结奋进、依法治税的累累硕果。祖国在强大的国力做后盾的基础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君不见,高楼大厦鳞次节比,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车水马龙往来穿梭┈支撑这一变化的,税收功不可没。
十年来,税收征管日趋规范化、系统化。在集中征收的征管模式下,办公用上了电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开通了局域网,利用快速、便捷的通讯手段,实行了电子申报,邮寄申报、上门申报等多种申报方式,推行了"一窗式"管理模式┈广大国税干部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纳税人,摒弃了人情税,税收执法从"人管人"的时代进入"机器管人"的时代。
十年来,国税机关的角色和职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新征管法的颁布,赋予了纳税人更多的权益,同时将纳税服务首次提到了法律的高度。原本,征税人与纳税人之间一道厚厚的柜台屏障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新型的、真正意义上的"纳税服务超市",征税人与纳税人的心贴得更近了。
十年来,国税干部的思想业务素质、工作技能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大量先进的装备进入我们的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广大干部水平低、底子薄的缺点暴露了出来。只有学习,不畏艰难,迎头赶上,才是唯一出路。于是,上上下下,无论新老同志,人人争学计算机,全面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税收业务知识、法律及会计知识┈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娈得更丰富、更充实了,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纳税人的满意度增加了。
十年很短,也很漫长。历史翻过昨日,又掀开崭新的篇章,站在经济大潮的前沿,我们向时代呼唤:再来十年,我们只争朝夕。"漫漫风雨路,悠悠国税情",十年发展,是飞跃图腾的十年;十年一梦,宛如一首动人的歌。历史翻过昨日,掀开崭新的篇章,迎接我们的是更加美好璀璨的未来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2008: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十年改革,是如梦如画的十年。十年来,国税系统的变革天翻地覆,振奋人心。国家经济的不断繁荣带动了国税收入的成倍增长,税收收入的成倍增长又促进了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从右手开票、左手挎包征收几元钱的税款到网上一次性划拨上百万元税金;从途步奔波于街头巷尾到宽敞明亮的办税服务厅;;从长途跋涉的书面申报到电话一拨、鼠标一点税款自动划转……信息化带给国税系统的巨大变化无不让人振奋不已,更让广大纳税人如沐春风。
十年来,税收事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我们目睹了祖国在强大的国力做后盾的基础上,迎风斗雨,抗击各样的灾难,迎接各样的挑战,也共同面对各样的喜悦和成绩。十年来,祖国的经济、科学、文化、医疗事业飞速发展,跃居世界前列。经过了这个十年,我们都切身感受到以坚实的国力做保障,祖国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看看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城市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道路桥梁接踵而起,商场餐厅日益繁华,花园绿地处处可见,车水马龙往来如梭,青山碧水心旷神怡……是什么支撑着这一切的变化?占国家财政收入90%以上的税收功不可没。
十年来,国税收入稳步成倍增长。国税直面企业的发展,努力培养税源,从个体户到小规模纳税人到一般纳税人,无一不进行税收宣传,纳税辅导。1994年我市税收收入1.4亿,占全市财政收入的 80%;十年后的2004年,国税总收入目标达6.16亿,整个国、地税税收收入占国家总财政收入90%以上。这不是阿拉伯数字的简单堆积,也不是方程式式的数字游戏。这是国、地税分设后,国税系统在税收征管改革中,迎接挑战、抗击"非典"、战胜困难的坚强表白;这是国税转变理念、持续向上、稳步发展的真实写照;这是国税精心聚财、团结奋进、依法治税的累累硕果。祖国在强大的国力做后盾的基础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君不见,高楼大厦鳞次节比,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车水马龙往来穿梭┈支撑这一变化的,税收功不可没。
十年来,税收征管日趋规范化、系统化。在集中征收的征管模式下,办公用上了电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开通了局域网,利用快速、便捷的通讯手段,实行了电子申报,邮寄申报、上门申报等多种申报方式,推行了"一窗式"管理模式┈广大国税干部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纳税人,摒弃了人情税,税收执法从"人管人"的时代进入"机器管人"的时代。
十年来,国税机关的角色和职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新征管法的颁布,赋予了纳税人更多的权益,同时将纳税服务首次提到了法律的高度。原本,征税人与纳税人之间一道厚厚的柜台屏障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新型的、真正意义上的"纳税服务超市",征税人与纳税人的心贴得更近了。
十年来,国税干部的思想业务素质、工作技能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大量先进的装备进入我们的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广大干部水平低、底子薄的缺点暴露了出来。只有学习,不畏艰难,迎头赶上,才是唯一出路。于是,上上下下,无论新老同志,人人争学计算机,全面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税收业务知识、法律及会计知识┈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娈得更丰富、更充实了,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纳税人的满意度增加了。
十年很短,也很漫长。历史翻过昨日,又掀开崭新的篇章,站在经济大潮的前沿,我们向时代呼唤:再来十年,我们只争朝夕。"漫漫风雨路,悠悠国税情",十年发展,是飞跃图腾的十年;十年一梦,宛如一首动人的歌。历史翻过昨日,掀开崭新的篇章,迎接我们的是更加美好璀璨的未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