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青海玉树抗震英雄的故事 10
展开全部
“共产党好,金珠玛米亲!” 青海省玉树军分区司令员 吴勇
看着孩子们惊恐的眼神、悲痛的泪水,官兵们心如刀绞,不顾一切地冲向坍塌的楼房。断裂的预制板重重地压在上面,扭曲的钢筋杂乱交错,到处是大块的砖石瓦砾。没有大型机械,就用肩膀扛;没有专用工具,就用双手刨。经过8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硬是从废墟中掏出一条“生命通道”,被困学生一个接一个抬了出来。当救到藏族女学生代吉措毛时,一次剧烈的余震袭来,通道出口被一大块残缺的预制板挡住。正在焦急等待的代吉措毛的父亲一下子紧锁眉头,急切地呼喊着女儿的名字。旦增副政委见状冲了上去,与一名战士用身体撑起预制板,其他战士小心翼翼地把代吉措毛拖了出来。代吉措毛得救了!她的父亲顾不上看看女儿的伤势,却一把抱住旦增,泪流满面,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他并不知道,眼前这位有着35年兵龄的军人和他同为军人的一双儿女始终奋战在救援一线?鸦他并不知道,眼前这位年过半百的康巴汉子,自己家里就有8位亲人在这次地震中被夺去了生命。
一切为了救人,一心想着群众,没有什么比人民群众的生命更重要,这是官兵们的共同信念和无悔选择。
始终战斗在救灾一线 第二炮兵某基地工兵营教导员胡建民
为玉树州孤儿学校搭建板房校舍,是我们这次抗震救灾的一场“攻坚战”。玉树的天气变化无常,给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
5月16日晚,眼看施工已接近尾声,灾区却突降大雨。大家嫌穿雨衣干活不方便,就干脆脱下雨衣、披上施工用的塑料布接着干。衣服被雨水打湿,浑身冰冷;帽子沾满了水泥,鞋子成了“泥坨子”,但官兵们没有一人叫苦叫累,大家心里都明白,板房学校凝结着党和人民的爱心与期望,早一天盖好,孩子们就能早一天上课学习。
家住汶川的老兵刘强经历过失去家园的伤痛,恨不得一个人把所有的活全干了,他不慎扭伤了脚,我让他回去休息,他硬是不肯。无奈之下,我命令两名战士把他架回去,可刘强挣着劲冲我吼道:“教导员,你让我走就是让我当逃兵,我决不回去!”坚强的他一直干到了最后,收工时脚踝肿得像面包一样。
5月18日,142间3000多平方米的“板房学校”交付使用。当五星红旗在校园内冉冉升起、板房里传出琅琅书声,传遍中国、传向世界的时候,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激动得热泪盈眶。
玉树:与人民同在,用真情传播 新华社青海分社记者 吴光于
让外面的人了解玉树的灾情!让受灾群众知道13亿同胞的不离不弃!这是我们每个记者的第一责任。4月14日16时16分,随同青海省救灾队伍先期抵达灾区的分社记者任晓刚从灾区发出了第一篇现场报道。他拍摄的第一张表现玉树灾情的照片,经总社播发后迅速传遍世界。
分社音视频采访部主任杨寿德,地震前不久才做了胆囊切除手术。4月15日下午,他接到后方演播室电话,要求连线前方记者,时间紧迫!他和同事立刻背着四十公斤重的器材跑到救援现场。连线结束后,老杨才发现胸口像被火烤了一样难受,两腿一软,瘫倒在废墟上……
分社总编辑、副社长王宏伟虽患有糖尿病,但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带队亲赴灾区指挥报道。5月18日,他带领我和两名同事前往距离结古镇110公里的藏娘乡采访,途中遇到山体滑坡。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三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后,我们终于抵达藏娘乡。这次采访使藏娘乡的受灾情况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更为玉树抗震救灾工作扫去了一个盲点。
作为记者,我们就是要坚守一线,把这神州大地上涌动着的浓浓大爱告知全世界,更要把信心和力量传递到每个角落。让全世界看到——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文字整理盛楠)
才哇,他比我们的亲人还要亲! 才哇同志先进事迹代讲人 忠尕拉毛
剧烈的余震不断袭来,才哇的心被紧紧地揪了起来。“救人、救人”,才哇一边呼喊,一边全然不顾余震的危险,和其他人奋不顾身地抢救那些埋在废墟下的同胞。
女儿又一次打来电话,告诉他已经证实了,妈妈、姐姐和侄子3名亲人遇难,女儿哭着恳求他:“阿爸,你赶紧回来吧,家里的事儿都等着你呢!”可是,此时此刻,作为父亲的才哇强忍悲痛,劝慰女儿说:“你尽快通知其他亲戚,阿爸这边也有很多群众受伤遇难,等我安顿好这里的群众,我马上回去。”
哪个人没有父母至亲,哪个人不疼爱自己的亲人和骨肉?在大灾难的考验面前,在“大家”和“小家”利益的权衡中,才哇选择了面对考验、迎难而上,选择了放弃小家、顾全大家。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选择!
看着刚从废墟中挖出的3位亲人的遗体,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这个坚强的康巴汉子,忍不住心底的无限伤痛,眼泪哗哗地流下来。纠结在他内心深处的是对逝去亲人的愧疚和对自己村里乡亲们更深的牵念。
事后,有媒体记者问才哇为何不在第一时间去抢救自己的亲人,才哇说:“一个家里死几个人是灾难,但是一个10万多人的镇子被地震无情地摧毁,这是大灾难。大灾面前就要尽量帮助更多的人。”
做灾区人民的忠诚卫士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 向学马
我深知肩负的使命,也忧虑组建不到两年的队伍第一次远赴省外能否交出合格答卷,更担心我带的大多数是80、90后的年轻人是否经得起严酷的考验。我在战前动员只讲了三句话:我们是代表四川人民,代表四川公安出川救灾,谁也不许丢人现眼。
17日,我们配合国家救援队,在长达7个多小时的营救战斗中,克服恶劣气候环境带来的诸多困难,不抛弃,不放弃,终于将被困在废墟下85个小时的藏族男青年抢救出来,创造了高原营救的新纪录。
让我心疼的是,我的队员们每天连续工作近二十小时,只能在车里睡,每人一个座位,队员们冷得蜷缩成一团,实在冷得不行就两个人靠在一起,相互取暖。
我们在积极抢险救援、维护灾区治安的同时,只要遇到群众有困难,我们都会尽力去帮助他们。
震后的结古镇没有一家商店,群众生活非常不方便,我们想方设法,多方协调,通过我们的努力,结古镇震后的第一家小卖部就在甘孜特警驻地附近开张营业,尽管那是一家只有四个平方米的小店,但标志着一切已经重新开始。开店第一天,购物的人们在小店外排起了长队。
看着孩子们惊恐的眼神、悲痛的泪水,官兵们心如刀绞,不顾一切地冲向坍塌的楼房。断裂的预制板重重地压在上面,扭曲的钢筋杂乱交错,到处是大块的砖石瓦砾。没有大型机械,就用肩膀扛;没有专用工具,就用双手刨。经过8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硬是从废墟中掏出一条“生命通道”,被困学生一个接一个抬了出来。当救到藏族女学生代吉措毛时,一次剧烈的余震袭来,通道出口被一大块残缺的预制板挡住。正在焦急等待的代吉措毛的父亲一下子紧锁眉头,急切地呼喊着女儿的名字。旦增副政委见状冲了上去,与一名战士用身体撑起预制板,其他战士小心翼翼地把代吉措毛拖了出来。代吉措毛得救了!她的父亲顾不上看看女儿的伤势,却一把抱住旦增,泪流满面,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他并不知道,眼前这位有着35年兵龄的军人和他同为军人的一双儿女始终奋战在救援一线?鸦他并不知道,眼前这位年过半百的康巴汉子,自己家里就有8位亲人在这次地震中被夺去了生命。
一切为了救人,一心想着群众,没有什么比人民群众的生命更重要,这是官兵们的共同信念和无悔选择。
始终战斗在救灾一线 第二炮兵某基地工兵营教导员胡建民
为玉树州孤儿学校搭建板房校舍,是我们这次抗震救灾的一场“攻坚战”。玉树的天气变化无常,给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
5月16日晚,眼看施工已接近尾声,灾区却突降大雨。大家嫌穿雨衣干活不方便,就干脆脱下雨衣、披上施工用的塑料布接着干。衣服被雨水打湿,浑身冰冷;帽子沾满了水泥,鞋子成了“泥坨子”,但官兵们没有一人叫苦叫累,大家心里都明白,板房学校凝结着党和人民的爱心与期望,早一天盖好,孩子们就能早一天上课学习。
家住汶川的老兵刘强经历过失去家园的伤痛,恨不得一个人把所有的活全干了,他不慎扭伤了脚,我让他回去休息,他硬是不肯。无奈之下,我命令两名战士把他架回去,可刘强挣着劲冲我吼道:“教导员,你让我走就是让我当逃兵,我决不回去!”坚强的他一直干到了最后,收工时脚踝肿得像面包一样。
5月18日,142间3000多平方米的“板房学校”交付使用。当五星红旗在校园内冉冉升起、板房里传出琅琅书声,传遍中国、传向世界的时候,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激动得热泪盈眶。
玉树:与人民同在,用真情传播 新华社青海分社记者 吴光于
让外面的人了解玉树的灾情!让受灾群众知道13亿同胞的不离不弃!这是我们每个记者的第一责任。4月14日16时16分,随同青海省救灾队伍先期抵达灾区的分社记者任晓刚从灾区发出了第一篇现场报道。他拍摄的第一张表现玉树灾情的照片,经总社播发后迅速传遍世界。
分社音视频采访部主任杨寿德,地震前不久才做了胆囊切除手术。4月15日下午,他接到后方演播室电话,要求连线前方记者,时间紧迫!他和同事立刻背着四十公斤重的器材跑到救援现场。连线结束后,老杨才发现胸口像被火烤了一样难受,两腿一软,瘫倒在废墟上……
分社总编辑、副社长王宏伟虽患有糖尿病,但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带队亲赴灾区指挥报道。5月18日,他带领我和两名同事前往距离结古镇110公里的藏娘乡采访,途中遇到山体滑坡。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三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后,我们终于抵达藏娘乡。这次采访使藏娘乡的受灾情况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更为玉树抗震救灾工作扫去了一个盲点。
作为记者,我们就是要坚守一线,把这神州大地上涌动着的浓浓大爱告知全世界,更要把信心和力量传递到每个角落。让全世界看到——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文字整理盛楠)
才哇,他比我们的亲人还要亲! 才哇同志先进事迹代讲人 忠尕拉毛
剧烈的余震不断袭来,才哇的心被紧紧地揪了起来。“救人、救人”,才哇一边呼喊,一边全然不顾余震的危险,和其他人奋不顾身地抢救那些埋在废墟下的同胞。
女儿又一次打来电话,告诉他已经证实了,妈妈、姐姐和侄子3名亲人遇难,女儿哭着恳求他:“阿爸,你赶紧回来吧,家里的事儿都等着你呢!”可是,此时此刻,作为父亲的才哇强忍悲痛,劝慰女儿说:“你尽快通知其他亲戚,阿爸这边也有很多群众受伤遇难,等我安顿好这里的群众,我马上回去。”
哪个人没有父母至亲,哪个人不疼爱自己的亲人和骨肉?在大灾难的考验面前,在“大家”和“小家”利益的权衡中,才哇选择了面对考验、迎难而上,选择了放弃小家、顾全大家。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选择!
看着刚从废墟中挖出的3位亲人的遗体,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这个坚强的康巴汉子,忍不住心底的无限伤痛,眼泪哗哗地流下来。纠结在他内心深处的是对逝去亲人的愧疚和对自己村里乡亲们更深的牵念。
事后,有媒体记者问才哇为何不在第一时间去抢救自己的亲人,才哇说:“一个家里死几个人是灾难,但是一个10万多人的镇子被地震无情地摧毁,这是大灾难。大灾面前就要尽量帮助更多的人。”
做灾区人民的忠诚卫士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 向学马
我深知肩负的使命,也忧虑组建不到两年的队伍第一次远赴省外能否交出合格答卷,更担心我带的大多数是80、90后的年轻人是否经得起严酷的考验。我在战前动员只讲了三句话:我们是代表四川人民,代表四川公安出川救灾,谁也不许丢人现眼。
17日,我们配合国家救援队,在长达7个多小时的营救战斗中,克服恶劣气候环境带来的诸多困难,不抛弃,不放弃,终于将被困在废墟下85个小时的藏族男青年抢救出来,创造了高原营救的新纪录。
让我心疼的是,我的队员们每天连续工作近二十小时,只能在车里睡,每人一个座位,队员们冷得蜷缩成一团,实在冷得不行就两个人靠在一起,相互取暖。
我们在积极抢险救援、维护灾区治安的同时,只要遇到群众有困难,我们都会尽力去帮助他们。
震后的结古镇没有一家商店,群众生活非常不方便,我们想方设法,多方协调,通过我们的努力,结古镇震后的第一家小卖部就在甘孜特警驻地附近开张营业,尽管那是一家只有四个平方米的小店,但标志着一切已经重新开始。开店第一天,购物的人们在小店外排起了长队。
展开全部
1.在玉树州震中结古镇民主街住宅区,他们发现客厅里没有永吉才仁和她姐姐白文毛的踪迹,卧室里也没有。官兵们每徒手搬开一块砖、一片木板,失望就会增加一分。
没有人抱怨自己的脚被扔过来的砖头砸到,更没有人抱怨铁锹扬起的阵阵灰尘。广州消防20多名官兵正在徒手将坍塌的房屋清理干净,期待奇迹的出现。在他们脚下,姐姐白文毛和妹妹永吉才仁或许正等待着救援者的到来。
玉树电力公司禅古发电厂的罗松江永带着7名兄弟赶来帮忙。“一定要找到她们两姐妹”。罗松对记者说。
白文毛是禅古电厂的运行班班长。4月14日早上7点多地震过后,白文毛和她妹妹的手机从此“无法接通”。怀疑两姊妹还在废墟下的罗松向救援队求助。
拯救行动从9点开始。这是一片面积超过150平方米的住宅。今年30岁、已成家3年的永吉才仁和34岁、未婚育有一子的姐姐白文毛住在这栋住宅里。
广州消防救援者和一些志愿者开始从客厅位置寻找生命迹象。所有的砖头通过一双双手送到了外面的院子里,可视仪从4个方向向下面空隙的地方往最深处送,但那里连一只袜子的影子都没有。
“有一张床,这里有一张床。”一个志愿者大叫起来。所有人的目光开始转移到了西北角。这时已是9点40分。官兵们扑上去,掏出砖头和玻璃碎片往外扔。玻璃碎片将手割破,血通过手套滴到了泥土上。
掏开一个口子,生命探测器开始向下搜寻。但又一次让所有人失望了。这里除了几颗石子,没有其他物件。
参与救援的人开始转战最东头的一间大房子的废墟。10点半了,探测仪显示,房子的南面靠墙的地方东西各有一张床。那里再次成为官兵们看到生命迹象的希望所在。床被抬起来,但没有两姊妹的影子。在罗松的左手腕上,表针指向11点整。
这时,一个男人跑了过来,“你们不要找了,白文毛和永吉都遇难了。”男人说。“我是永吉才仁的丈夫,我叫珍夏,是玉树州孤儿学校的老师。”几位邻居认出了蓬头垢面的珍夏,然后对人群喊:他是永老师的爱人,你们应该相信他的话。
救援队员们脸上一片悲伤。广州消防援救队指挥官摇了摇头,“我们来迟了。”人群开始散去。
“地震时,我住在学校,跑得快,然后狂奔回来,却没找到永吉和姐姐白文毛的影子。”珍夏流着泪告诉本报记者,地震半小时后,姐妹俩的遗体已经被珍夏挖出。
珍夏告诉记者,挖出来的白文毛怀里,是她9个月大的孩子。白文毛双手紧抱孩子,头部死死地护着孩子的脑袋,倒塌的砖头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后脑,母亲白文毛是用母爱和生命,换来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孩子挖出来后哇哇大哭。如今由珍夏带到孤儿学校的院子里,住在外面没有帐篷的地铺上。
据珍夏介绍,30岁的永吉才仁在很小时父亲即去世,1999年母亲又去世了。永吉从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主动回到家乡玉树州,在州孤儿学校任教。在那里,珍夏与活泼可爱的永吉才仁相遇,2005年确定恋爱关系,2007年完婚。在邻居眼里,永吉才仁的称呼就是“永老师”。
当人群散去,几个孩子拿着一张心形卡片,轻轻地插在坍塌的墙上。“你虽然走了,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卡片上这样写着。
珍夏说,永吉是爱孩子的女人。姐姐白文毛未婚育有一子,永吉视为己出。在学校,孤儿们亲切地称永吉为“妈妈”。
2.玉树地震中舍身救人事例
在青海玉树一家孤儿院做慈善义工的香港人黄福荣,14日在协助搜救孤儿院被困师生过程中遭遇余震不幸罹难。连日来,黄福荣舍身救人的事迹在香港和内地广为传颂。
黄福荣的姐姐黄月秀16日在香港接受专访时说:“感谢所有人的关心。希望福荣的故事能令其他有心人多做善事,帮助有需要的人。”
黄福荣本是到青海玉树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做义工,于8日到达玉树。14日地震发生后,孤儿院受到严重损毁,本已跑出倒塌院舍的黄福荣,得知3名孩子和3名老师仍被困后,即折返现场协助搜救。其间余震频发,黄福荣在一次余震中不幸罹难。
46岁的黄福荣,原是香港一名货车司机。他生活并不富裕,但多年来热心公益,足迹遍及大江南北。2002年,他用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还捐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黄福荣到四川灾区做了两个月义工,为受灾民众运送物资。
目前,黄福荣的家人已抵达青海,16日同香港特区政府驻京办人员由西宁乘车前往玉树处理善后事宜。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已发出唁电,对黄福荣舍己救人表示敬意,对其不幸离世表示沉痛哀悼,并派员专程到黄福荣家中看望,慰问其家属,协助善后。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称黄福荣代表了“香港精神”;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表示,将向授勋委员会建议追授黄福荣金英勇勋章。
没有人抱怨自己的脚被扔过来的砖头砸到,更没有人抱怨铁锹扬起的阵阵灰尘。广州消防20多名官兵正在徒手将坍塌的房屋清理干净,期待奇迹的出现。在他们脚下,姐姐白文毛和妹妹永吉才仁或许正等待着救援者的到来。
玉树电力公司禅古发电厂的罗松江永带着7名兄弟赶来帮忙。“一定要找到她们两姐妹”。罗松对记者说。
白文毛是禅古电厂的运行班班长。4月14日早上7点多地震过后,白文毛和她妹妹的手机从此“无法接通”。怀疑两姊妹还在废墟下的罗松向救援队求助。
拯救行动从9点开始。这是一片面积超过150平方米的住宅。今年30岁、已成家3年的永吉才仁和34岁、未婚育有一子的姐姐白文毛住在这栋住宅里。
广州消防救援者和一些志愿者开始从客厅位置寻找生命迹象。所有的砖头通过一双双手送到了外面的院子里,可视仪从4个方向向下面空隙的地方往最深处送,但那里连一只袜子的影子都没有。
“有一张床,这里有一张床。”一个志愿者大叫起来。所有人的目光开始转移到了西北角。这时已是9点40分。官兵们扑上去,掏出砖头和玻璃碎片往外扔。玻璃碎片将手割破,血通过手套滴到了泥土上。
掏开一个口子,生命探测器开始向下搜寻。但又一次让所有人失望了。这里除了几颗石子,没有其他物件。
参与救援的人开始转战最东头的一间大房子的废墟。10点半了,探测仪显示,房子的南面靠墙的地方东西各有一张床。那里再次成为官兵们看到生命迹象的希望所在。床被抬起来,但没有两姊妹的影子。在罗松的左手腕上,表针指向11点整。
这时,一个男人跑了过来,“你们不要找了,白文毛和永吉都遇难了。”男人说。“我是永吉才仁的丈夫,我叫珍夏,是玉树州孤儿学校的老师。”几位邻居认出了蓬头垢面的珍夏,然后对人群喊:他是永老师的爱人,你们应该相信他的话。
救援队员们脸上一片悲伤。广州消防援救队指挥官摇了摇头,“我们来迟了。”人群开始散去。
“地震时,我住在学校,跑得快,然后狂奔回来,却没找到永吉和姐姐白文毛的影子。”珍夏流着泪告诉本报记者,地震半小时后,姐妹俩的遗体已经被珍夏挖出。
珍夏告诉记者,挖出来的白文毛怀里,是她9个月大的孩子。白文毛双手紧抱孩子,头部死死地护着孩子的脑袋,倒塌的砖头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后脑,母亲白文毛是用母爱和生命,换来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孩子挖出来后哇哇大哭。如今由珍夏带到孤儿学校的院子里,住在外面没有帐篷的地铺上。
据珍夏介绍,30岁的永吉才仁在很小时父亲即去世,1999年母亲又去世了。永吉从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主动回到家乡玉树州,在州孤儿学校任教。在那里,珍夏与活泼可爱的永吉才仁相遇,2005年确定恋爱关系,2007年完婚。在邻居眼里,永吉才仁的称呼就是“永老师”。
当人群散去,几个孩子拿着一张心形卡片,轻轻地插在坍塌的墙上。“你虽然走了,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卡片上这样写着。
珍夏说,永吉是爱孩子的女人。姐姐白文毛未婚育有一子,永吉视为己出。在学校,孤儿们亲切地称永吉为“妈妈”。
2.玉树地震中舍身救人事例
在青海玉树一家孤儿院做慈善义工的香港人黄福荣,14日在协助搜救孤儿院被困师生过程中遭遇余震不幸罹难。连日来,黄福荣舍身救人的事迹在香港和内地广为传颂。
黄福荣的姐姐黄月秀16日在香港接受专访时说:“感谢所有人的关心。希望福荣的故事能令其他有心人多做善事,帮助有需要的人。”
黄福荣本是到青海玉树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做义工,于8日到达玉树。14日地震发生后,孤儿院受到严重损毁,本已跑出倒塌院舍的黄福荣,得知3名孩子和3名老师仍被困后,即折返现场协助搜救。其间余震频发,黄福荣在一次余震中不幸罹难。
46岁的黄福荣,原是香港一名货车司机。他生活并不富裕,但多年来热心公益,足迹遍及大江南北。2002年,他用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还捐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黄福荣到四川灾区做了两个月义工,为受灾民众运送物资。
目前,黄福荣的家人已抵达青海,16日同香港特区政府驻京办人员由西宁乘车前往玉树处理善后事宜。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已发出唁电,对黄福荣舍己救人表示敬意,对其不幸离世表示沉痛哀悼,并派员专程到黄福荣家中看望,慰问其家属,协助善后。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称黄福荣代表了“香港精神”;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表示,将向授勋委员会建议追授黄福荣金英勇勋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玉树有个身影叫阿福
地震牵出了玉树,
它在青海,
刚刚过去了汶川,
唐山还没有从记忆中抹去。
记得父亲是动物地震异常行为的具有世界级的人物,
单位的领导并不看好他,
据说社会关系复杂,
连累到我的母亲,
档案里依然有那么一些阶级,
在地震里面我看到的是科学,人道,大爱。
我看到了香港的旗子,他叫阿福,没有子女,没有老婆,还有爹娘。
我深深地感动,
台湾的援助来了,
澳门善款来了,
没有人再谈阶级。
发现了中央电视台的募捐晚会,
认真地听,
受到感动,
我的力量不大,
于是作诗。
科学应该不分阶级,
只要它正确地预报地震,
就应该得到人民的支持,
人民能够逃离灾难是最大的福祉。
我看到了普天之下莫非弟兄姐妹,父老乡亲。
救人一命,
胜造七级佛陀,
我感觉到人类普遍的关爱与友情。
非常之下的人民有非常的故事。
我的力量在于文学,
尝试着涉及人性,
听到藏族的兄弟要学习阿福,
感觉到奉献的伟大,
阿福是中国的旗子,
人性的尊严,
在灾害面前有无数的眼泪,
它们都汇流在一起,
结晶成了新玉树,
应该是人性的光辉,
玉树远古就是母亲的源头,
哪里的风光迷人,
藏汉民族几千年的融合,
早成为中华,
我继承父母 遗愿,
祈福人民,
做公正的事业,
小诗算作一点成绩,
灰椋鸟到了玉树,
红嘴鸥抵达青海,
鸬鹚回去西宁,
它们会重建家园,
等到冬季我会看到它们,
来到武汉的东湖,
它们身上多少有高原的影子,
在冬天里把它们保护好,
会有我善意的福气,
愿它们带着子女来,
看看全球对他们的支援。
玉树应该是最后一个,
只要你拿起科学的旗帜,不再瞎掰。
阿福玉树认识了你,
小河弯弯,
向东流,
东方之珠,
我的理想。
你的灿烂辉煌,
与张治中,戴安澜,陈怀民,郝梦玲一样不朽,
你是工人的旗帜,
你是志愿者的光辉,
地震牵出了玉树,
它在青海,
刚刚过去了汶川,
唐山还没有从记忆中抹去。
记得父亲是动物地震异常行为的具有世界级的人物,
单位的领导并不看好他,
据说社会关系复杂,
连累到我的母亲,
档案里依然有那么一些阶级,
在地震里面我看到的是科学,人道,大爱。
我看到了香港的旗子,他叫阿福,没有子女,没有老婆,还有爹娘。
我深深地感动,
台湾的援助来了,
澳门善款来了,
没有人再谈阶级。
发现了中央电视台的募捐晚会,
认真地听,
受到感动,
我的力量不大,
于是作诗。
科学应该不分阶级,
只要它正确地预报地震,
就应该得到人民的支持,
人民能够逃离灾难是最大的福祉。
我看到了普天之下莫非弟兄姐妹,父老乡亲。
救人一命,
胜造七级佛陀,
我感觉到人类普遍的关爱与友情。
非常之下的人民有非常的故事。
我的力量在于文学,
尝试着涉及人性,
听到藏族的兄弟要学习阿福,
感觉到奉献的伟大,
阿福是中国的旗子,
人性的尊严,
在灾害面前有无数的眼泪,
它们都汇流在一起,
结晶成了新玉树,
应该是人性的光辉,
玉树远古就是母亲的源头,
哪里的风光迷人,
藏汉民族几千年的融合,
早成为中华,
我继承父母 遗愿,
祈福人民,
做公正的事业,
小诗算作一点成绩,
灰椋鸟到了玉树,
红嘴鸥抵达青海,
鸬鹚回去西宁,
它们会重建家园,
等到冬季我会看到它们,
来到武汉的东湖,
它们身上多少有高原的影子,
在冬天里把它们保护好,
会有我善意的福气,
愿它们带着子女来,
看看全球对他们的支援。
玉树应该是最后一个,
只要你拿起科学的旗帜,不再瞎掰。
阿福玉树认识了你,
小河弯弯,
向东流,
东方之珠,
我的理想。
你的灿烂辉煌,
与张治中,戴安澜,陈怀民,郝梦玲一样不朽,
你是工人的旗帜,
你是志愿者的光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九宫格男,14岁,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后,马健和同学发现了被掩埋在废墟中的向孝廉,一起施救几次,都没有成功。晚上,他冒着大雨,悄悄回到学校,钻进废墟,用双手将一块块砖头刨开、运出去,四五个小时过去了,双手血肉模糊的马健终于把向孝廉从废墟里刨了出来。
地震发生后,马健和同学发现了被掩埋在废墟中的向孝廉,一起施救几次,都没有成功。晚上,他冒着大雨,悄悄回到学校,钻进废墟,用双手将一块块砖头刨开、运出去,四五个小时过去了,双手血肉模糊的马健终于把向孝廉从废墟里刨了出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请搜集一则2008年四川或2010年青海玉树抗震英雄的故事,写在下面,然后和同学交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