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年与回归年的区别?
1、计量系统不同。
回归年(tropical year),也称为 太阳年(solar year),属于太阳时间计量系统,是太阳的平黄经变化360°所经历的时间。恒星年(sidereal year),属于恒星时间计量系统,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相对遥远恒星变化360°所经历的时间。
2、时间长短不同。
在2000年,回归年的平均长度(即平回归年)为365.24219天(SI day)。在2000年,恒星年的平均长度(即平恒星年)为365.25636天(SI day)。
恒星年比回归年要长20分24.5秒,这是由于地球自转轴的进动导致的。
3、计算时间不同。
回归年以春分点作为基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运行一周再次回到春分点的时间为春分点年。恒星年地球相对于遥远恒星在绕太阳公转轨道上运行360°所经历的时间。
扩展资料
四季构成的一年,就是一“回归年”,也称“太阳年”。每个回归年的时间长短并不相等。如:
公元1997年365日6时01分16秒。
公元2000年365日5时54分40秒。
公元2004年365日5时37分47秒。
公元2012年365日5时41分32秒。
公元2015年365日5时44分51秒。
公元2023年365日5时39分07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回归年
一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所选的参照物不同。
恒星年是以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地球公转一圈(360°)所用的时间。(由于恒星被认定为不动,所以地球公转一圈是回到原来的位置)
回归年是以太阳为参照,绕太阳一圈所用的时间。(由于太阳绕着银河系中心公转,地球公转一圈已经不是原来的位置了)。
因为太阳的公转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所以地球相对太阳公转一圈在以恒星为参照的参照系中不到360°。因此以回归年要短于一恒星年。
如果只用恒星年的话,那么每年的春风点将不一样(简单来说,我们将由可能在夏天“过年”)。所以,必须有回归年来应用于历法。而天文上,又必须用到恒星年(毕竟是一周=360°嘛)
2012-09-20
作者:王纲领
地球科学基本上是一门以观测科学为主的学科,近代在研究方面不但没有大的突破,而且错误的东西还比较多。地轴进动理论与天象和历法之间都存在的矛盾,自身存在的多种矛盾,我已经撰文分析过了。就恒星年和岁差值两个时间是否存在的问题再说几句。
通过地轴进动理论计算出来的365日6时9分10秒的恒星年时间和20分24秒的岁差值,用现代先进的观测手段,应该很容易就观测到。但是,当前书本上提到恒星年和岁差值的时候,先是以地轴进动理论为依据直接给出恒星年和岁差值两个时间,接着就说:恒星年时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恒星年时间只用于天文,没有实际意义,只字不提观测过程。既然恒星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它就应该有存在空间;既然有存在空间,它就应该能被观测到。可遗憾的是人类用现代观测手段,观测不到恒星年时间,只观测到了回归年时间。并且从实际观测、历法实践、二十四节气对360°的公转轨道的完整划分等方面印证,回归年时间就是地球公转360°的时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恒星年和岁差值两个时间是从地轴进动理论中计算出来的,人类至今都观测不到;地轴进动理论存在多种要害矛盾也使恒星年和岁差值这两个时间失去了载体。因此它们根本就不存在。
全人类都有搞科学研究和追求真理的权力,同在地球村,认识自然,看清楚我们的地球真相,是地球村人的共同责任。对业内人士来说,他们只是得到了更优越的研究条件和环境,更容易出成果,更应该多出成果而已,不存在什么官科、民科、及权威。不管是什么人,认识自然,追求真理的权力是平等的,找到真理的机会是均衡的。
每当提到岁差,就会有人说地轴进动引起岁差是现代观测事实,但就是拿不出地轴指向按进动模型每年持续移动50〃.29的观测数据,更拿不出恒星年和岁差值两个时间的直接观测数据。只有拿出50〃.29、恒星年、岁差值等三个观测数据,才能为地轴进动理论辩护,否则,说其它任何强势和风凉的话语都是苍白无力的。
在我们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和科学发现中,以春分观测点为参照,发现的太阳直射点每年持续西移现象(岁差),是与其它天象混为一体的重要表现,是地球的基本运动形式之一。我们已经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进行了论述,在论坛上作了介绍。
[天文9]什么是岁差?恒星年与回归年有何区别?地球的进动与章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