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视 偏光 快门 那个好 5
近几天想买3D电视也看了些帖子搞得我一头雾水有的说偏光好有的说快门好到底那个好能说明一下吗?最好推荐几款那个长虹的又怎么样?快门的眼睛好配吗需要指定的片源吗?3d电视都是...
近几天想买3D电视 也看了些帖子搞得我一头雾水 有的说偏光好有的说快门好 到底那个好 能说明一下吗? 最好推荐几款
那个长虹的又怎么样 ? 快门的眼睛好配吗 需要指定的片源吗?
3d 电视都是双镜头同时播放吗 如果不是那种才是双镜头同时播放呢 展开
那个长虹的又怎么样 ? 快门的眼睛好配吗 需要指定的片源吗?
3d 电视都是双镜头同时播放吗 如果不是那种才是双镜头同时播放呢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们所常提到的不闪式、快门式和红蓝3D,是指显示设备的3D显示方式。我们知道,要令人能感受到画面的立体感,需要令人的左右双眼看到两幅不同的图像。也就是说,如何让两只眼镜看到不同图像是关键。不同的3D技术,就是以此区分。
● 分色法:色差式3D技术
色差式3D技术,英文为Anaglyphic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动式红-蓝(或者红-绿、红-青)滤色3D眼镜。这种技术历史最为悠久,成像原理简单,实现成本相当低廉,眼镜成本仅为几块钱,但是3D画面效果也是最差的。色差式3D先由旋转的滤光轮分出光谱信息,使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进行画面滤光,使得一个图片能产生出两幅图像,人的每只眼睛都看见不同的图像。这样的方法容易使画面边缘产生偏色。
色差式3D的设备成本要求很低,硬件方面仅需一副红蓝眼镜即可观看,对显示器没有特殊要求,通过软件转换即可实现。不过这种方案的缺点也很明显:很容易产生偏色。这主要是由于来自不同画面中的颜色是有区别的,并不保证能被眼镜完全过滤掉红和蓝,过滤不完全就会导致画面有重影,很难达到完美的效果。
● 分光法:偏光式3D技术
偏光式3D技术也叫偏振式3D技术,英文为Polarization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动式偏光眼镜,由于画面不会出现闪烁因此俗称为“不闪式”3D。偏光式3D技术的图像效果比色差式好,而且眼镜成本也不算太高,目前比较多电影院采用的也是该类技术,不过对显示设备的亮度要求较高。
偏光式3D是利用光线有“振动方向”的原理来分解原始图像的,先通过把图像分为垂直向偏振光和水平向偏振光两组画面,然后3D眼镜左右分别采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光镜片,这样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两组画面,再经过大脑合成立体影像。
偏光式3D的优势包括:画面无闪烁,眼镜重量轻。但是它也有缺点,一个就是观看角度要求,由于它产生立体感得原理就是利用光的折射角度,因此当角度偏离时,就会产生画面重影。而第二个主要缺点就是图像分辨率的降低。由于目前大部分主流偏光式3D显示器/电视机都是采取将原有图像分离的方式处理,因此它的清晰度必定会减半。
● 分时法:主动快门式3D技术
主动快门式3D技术,英文为Active Shutter 3D,配合主动式快门3D眼镜使用。这种3D技术在电视和投影机上面应用得最为广泛,资源相对较多,而且图像效果出色,受到很多厂商推崇和采用,不过其匹配的3D眼镜价格较高。
主动快门式3D主要是通过提高画面的刷新率来实现3D效果的,通过把图像按帧一分为二,形成对应左眼和右眼的两组画面,连续交错显示出来,同时红外信号发射器将同步控制快门式3D眼镜的左右镜片开关,使左、右双眼能够在正确的时刻看到相应画面。这项技术能够保持画面的原始分辨率,很轻松地让用户享受到真正的全高清3D效果,而且不会造成画面亮度降低。
一般情况下,3D液晶电视屏幕刷新频率必须达到120Hz以上,也就是让左、右眼均接收到频率在60Hz以上的图像,才能保证用户看到连续而不闪烁的3D图像效果。
主动快门式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画质完全无损,同时可视角度好。不过它的缺点也不少:首先就是硬件成本,无论采取哪家的方案,显示器、眼镜等设备的价格都是目前家用3D设备中最昂贵的。另外,由快门式3D技术的原理决定,当周围有光源时,画面不可避免的出现闪烁。最后,快门式3D需要发射和接收器,直接增加了安装、设置和使用的复杂程度,而接收器通常置于眼镜上,因此重量不可避免的增加,增加了使用者的身体负担。
3D影片传输方式详解
根据不同的3D技术,3D影片的格式也存在区别。我们经常听到诸如“上下格式”“左右格式”“交错式”等叫法。实际上,这些叫法中有些并不太准确,甚至容易产生一些误会和混淆,虽然3D影片的格式可以分为很多种,但是只要弄清楚了其中原理,就不难理解了,我们所说的上下、左右等格式,是指影片中每帧图像的样式,每帧图像采用不同的样式,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不同的设备识别。
另外,在蓝光3D规范推出之前,市面上除了电影院中放映的3D影片之外,用于家庭播放的原生3D影片较少,因此不少3D电影都是通过软件转换、制作的,标准的不统一也造成了格式众多且混乱。因此不少格式已经很少见或者被淘汰。而现在,3D电影至少从片源格式上有了统一标准,原生影片也越来越多,按照传输的格式来看,常见的影片格式包括:
●帧连续(Frame sequential)
帧连续的实质就是连续发送画面,比如60Hz的影片,就以120Hz的速度发送每帧图像,每帧交替显示出来,依次针对左/右眼接收,因此,设备不需对信号进行处理,只要能够接受相应频率的信号并播放即可实现。从它的原理中也可以看出,帧连续的传输方式是针对快门式眼镜的,也就是时分3D技术。
这项技术主要在DLP投影机以及PC上使用,而蓝光3D标准并没有将之纳入,这种格式的优势在于对播放设备、显示设备而言,都无需复杂的技术,一个能够输出,一个能够接受、播放即可。但是对相应的眼镜来说,成本就比较高了,也比较复杂,此外还需要发射器以同步显示设备和眼镜的快门开闭信号。
●帧封装(Frame packing)
帧封装是3D蓝光的标准输出格式,也是HDMI1.4中要求必须具备支持的规格。它和帧连续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些区别。它的图像输出并没有加快帧率,依然是24Hz或60Hz,但是每帧图像中实际上包含了两幅画面,以按照上下顺序排列,(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所谓“上下格式”的意思了吧。)例如原本1920x1080分辨率的画面,按照帧封装的方式将两幅画面合并为一帧,忽略中间的分隔标记,实际一帧图像的分辨率为1920x2160。图像信号传送到显示设备后,由显示设备负责识别画面并进行处理并播放。最终播放出的画面则可以为红蓝、偏振或快门式,这则取决于显示设备的功能。
●并排格式(Side by side)
顾名思义,就是将两幅图像并排排列。左右格式的叫法,即是源于并排格式的实现原理。不过,并排格式也分为好几种。最初,为了在广播电视中传播3D信号,Side by Side诞生。它将两幅画面压进一帧画面中。为什么说是“压缩”呢?因为它将画面宽度缩减了一半,也就是说,原本1920x1080分辨率的图像变为960x1080。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节省传输带宽。因此播放终端在接受到信号后需要进行处理,将画面先拉伸一倍恢复正常比例,之后以交错的方式播放。
后来随着传输带宽的增加,Side by Side的传输方式也不必**将图像压缩,反之将每帧图像变宽,将两幅全高清图像合并为一帧图像,和帧封装的方式非常类似。
●棋盘式(Checkerboard)
这算是一种很古老的传输格式了,在棋盘式3D中,左眼和右眼的图像被交织,也就是每相隔一个像素,图像被用于左眼或右眼。和国际象棋期盼的方格很像,因此叫做棋盘式。最后由显示设备分离交织的图像,并依照顺序显示,最后的画面仅有一半解析度。虽然这种技术很老,投影机也并不支持,但是在过去几年中,这种格式的3D电视机却有不小的销量。因此,棋盘式至今仍被保留下来。
除了以上列出的之外,还有Top and bottom、Line by line等传输格式。
建议目前来说还是买偏光式3D,至少比起看快门式3D对眼睛要好些。
快门式的眼镜网上也有配的但成本就会比较高而且平时使用时还有电池的成本。
片源方面偏光式和快门式的片源是一样的,什么上下,左右,蓝光的都是可以放的,只是快门3D就要快门式眼镜才显得出效果,偏光的也一样,只是电视3D显示的技术不同。
希望我的解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 分色法:色差式3D技术
色差式3D技术,英文为Anaglyphic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动式红-蓝(或者红-绿、红-青)滤色3D眼镜。这种技术历史最为悠久,成像原理简单,实现成本相当低廉,眼镜成本仅为几块钱,但是3D画面效果也是最差的。色差式3D先由旋转的滤光轮分出光谱信息,使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进行画面滤光,使得一个图片能产生出两幅图像,人的每只眼睛都看见不同的图像。这样的方法容易使画面边缘产生偏色。
色差式3D的设备成本要求很低,硬件方面仅需一副红蓝眼镜即可观看,对显示器没有特殊要求,通过软件转换即可实现。不过这种方案的缺点也很明显:很容易产生偏色。这主要是由于来自不同画面中的颜色是有区别的,并不保证能被眼镜完全过滤掉红和蓝,过滤不完全就会导致画面有重影,很难达到完美的效果。
● 分光法:偏光式3D技术
偏光式3D技术也叫偏振式3D技术,英文为Polarization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动式偏光眼镜,由于画面不会出现闪烁因此俗称为“不闪式”3D。偏光式3D技术的图像效果比色差式好,而且眼镜成本也不算太高,目前比较多电影院采用的也是该类技术,不过对显示设备的亮度要求较高。
偏光式3D是利用光线有“振动方向”的原理来分解原始图像的,先通过把图像分为垂直向偏振光和水平向偏振光两组画面,然后3D眼镜左右分别采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光镜片,这样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两组画面,再经过大脑合成立体影像。
偏光式3D的优势包括:画面无闪烁,眼镜重量轻。但是它也有缺点,一个就是观看角度要求,由于它产生立体感得原理就是利用光的折射角度,因此当角度偏离时,就会产生画面重影。而第二个主要缺点就是图像分辨率的降低。由于目前大部分主流偏光式3D显示器/电视机都是采取将原有图像分离的方式处理,因此它的清晰度必定会减半。
● 分时法:主动快门式3D技术
主动快门式3D技术,英文为Active Shutter 3D,配合主动式快门3D眼镜使用。这种3D技术在电视和投影机上面应用得最为广泛,资源相对较多,而且图像效果出色,受到很多厂商推崇和采用,不过其匹配的3D眼镜价格较高。
主动快门式3D主要是通过提高画面的刷新率来实现3D效果的,通过把图像按帧一分为二,形成对应左眼和右眼的两组画面,连续交错显示出来,同时红外信号发射器将同步控制快门式3D眼镜的左右镜片开关,使左、右双眼能够在正确的时刻看到相应画面。这项技术能够保持画面的原始分辨率,很轻松地让用户享受到真正的全高清3D效果,而且不会造成画面亮度降低。
一般情况下,3D液晶电视屏幕刷新频率必须达到120Hz以上,也就是让左、右眼均接收到频率在60Hz以上的图像,才能保证用户看到连续而不闪烁的3D图像效果。
主动快门式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画质完全无损,同时可视角度好。不过它的缺点也不少:首先就是硬件成本,无论采取哪家的方案,显示器、眼镜等设备的价格都是目前家用3D设备中最昂贵的。另外,由快门式3D技术的原理决定,当周围有光源时,画面不可避免的出现闪烁。最后,快门式3D需要发射和接收器,直接增加了安装、设置和使用的复杂程度,而接收器通常置于眼镜上,因此重量不可避免的增加,增加了使用者的身体负担。
3D影片传输方式详解
根据不同的3D技术,3D影片的格式也存在区别。我们经常听到诸如“上下格式”“左右格式”“交错式”等叫法。实际上,这些叫法中有些并不太准确,甚至容易产生一些误会和混淆,虽然3D影片的格式可以分为很多种,但是只要弄清楚了其中原理,就不难理解了,我们所说的上下、左右等格式,是指影片中每帧图像的样式,每帧图像采用不同的样式,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不同的设备识别。
另外,在蓝光3D规范推出之前,市面上除了电影院中放映的3D影片之外,用于家庭播放的原生3D影片较少,因此不少3D电影都是通过软件转换、制作的,标准的不统一也造成了格式众多且混乱。因此不少格式已经很少见或者被淘汰。而现在,3D电影至少从片源格式上有了统一标准,原生影片也越来越多,按照传输的格式来看,常见的影片格式包括:
●帧连续(Frame sequential)
帧连续的实质就是连续发送画面,比如60Hz的影片,就以120Hz的速度发送每帧图像,每帧交替显示出来,依次针对左/右眼接收,因此,设备不需对信号进行处理,只要能够接受相应频率的信号并播放即可实现。从它的原理中也可以看出,帧连续的传输方式是针对快门式眼镜的,也就是时分3D技术。
这项技术主要在DLP投影机以及PC上使用,而蓝光3D标准并没有将之纳入,这种格式的优势在于对播放设备、显示设备而言,都无需复杂的技术,一个能够输出,一个能够接受、播放即可。但是对相应的眼镜来说,成本就比较高了,也比较复杂,此外还需要发射器以同步显示设备和眼镜的快门开闭信号。
●帧封装(Frame packing)
帧封装是3D蓝光的标准输出格式,也是HDMI1.4中要求必须具备支持的规格。它和帧连续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些区别。它的图像输出并没有加快帧率,依然是24Hz或60Hz,但是每帧图像中实际上包含了两幅画面,以按照上下顺序排列,(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所谓“上下格式”的意思了吧。)例如原本1920x1080分辨率的画面,按照帧封装的方式将两幅画面合并为一帧,忽略中间的分隔标记,实际一帧图像的分辨率为1920x2160。图像信号传送到显示设备后,由显示设备负责识别画面并进行处理并播放。最终播放出的画面则可以为红蓝、偏振或快门式,这则取决于显示设备的功能。
●并排格式(Side by side)
顾名思义,就是将两幅图像并排排列。左右格式的叫法,即是源于并排格式的实现原理。不过,并排格式也分为好几种。最初,为了在广播电视中传播3D信号,Side by Side诞生。它将两幅画面压进一帧画面中。为什么说是“压缩”呢?因为它将画面宽度缩减了一半,也就是说,原本1920x1080分辨率的图像变为960x1080。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节省传输带宽。因此播放终端在接受到信号后需要进行处理,将画面先拉伸一倍恢复正常比例,之后以交错的方式播放。
后来随着传输带宽的增加,Side by Side的传输方式也不必**将图像压缩,反之将每帧图像变宽,将两幅全高清图像合并为一帧图像,和帧封装的方式非常类似。
●棋盘式(Checkerboard)
这算是一种很古老的传输格式了,在棋盘式3D中,左眼和右眼的图像被交织,也就是每相隔一个像素,图像被用于左眼或右眼。和国际象棋期盼的方格很像,因此叫做棋盘式。最后由显示设备分离交织的图像,并依照顺序显示,最后的画面仅有一半解析度。虽然这种技术很老,投影机也并不支持,但是在过去几年中,这种格式的3D电视机却有不小的销量。因此,棋盘式至今仍被保留下来。
除了以上列出的之外,还有Top and bottom、Line by line等传输格式。
建议目前来说还是买偏光式3D,至少比起看快门式3D对眼睛要好些。
快门式的眼镜网上也有配的但成本就会比较高而且平时使用时还有电池的成本。
片源方面偏光式和快门式的片源是一样的,什么上下,左右,蓝光的都是可以放的,只是快门3D就要快门式眼镜才显得出效果,偏光的也一样,只是电视3D显示的技术不同。
希望我的解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_
2023-03-23 广告
2023-03-23 广告
3D视觉相机的性价比除了考虑价格因素外,还需要综合考虑:相机性能、运行的稳定性、与各品牌机器人是否广泛适配以及配套服务,梅卡曼德是个不错的选择。梅卡曼德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就将可靠性作为严格标准之一,确保产品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同时,梅卡曼德...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_提供
展开全部
到底哪个好,目前没有一个详细的说法,但是,如果对偏光式这三个字只字不提而吹嘘为不闪式的,那些都是五毛。是LG和创维雇来的。
要说两个的区别,就是偏光式的便宜,但是效果不好,而且输出的3D仅为1920*540的画面,无法达到高清,角度限制比较大,不能俯视和仰视。 而快门式比较贵,而且在看的时候如果有日光灯的光源,会感觉外界比较闪。但是效果好,输出能达到全高清,正常观看没有角度限制。
至于哪个好,如果单纯说效果,那快门式完胜偏光式。如果按照价格,那么偏光式的要好过快门式。
长虹的快门的以等离子居多。快门式的眼镜有专用的,也有国产按照制定的品牌来做的,只是眼镜可能要贵一些,要几百块。
需要3D片源。电视方面需要的3D片源总的分辨率不能超过1920*1080,否则就没有办法播放的。其他完全一样。
要说两个的区别,就是偏光式的便宜,但是效果不好,而且输出的3D仅为1920*540的画面,无法达到高清,角度限制比较大,不能俯视和仰视。 而快门式比较贵,而且在看的时候如果有日光灯的光源,会感觉外界比较闪。但是效果好,输出能达到全高清,正常观看没有角度限制。
至于哪个好,如果单纯说效果,那快门式完胜偏光式。如果按照价格,那么偏光式的要好过快门式。
长虹的快门的以等离子居多。快门式的眼镜有专用的,也有国产按照制定的品牌来做的,只是眼镜可能要贵一些,要几百块。
需要3D片源。电视方面需要的3D片源总的分辨率不能超过1920*1080,否则就没有办法播放的。其他完全一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