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故事
10个回答
展开全部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有所帮助,如果采纳就请加分额.多谢多谢!2011-08-24 12:30:41
舍身堵枪眼----特级英雄黄继光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8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949年他的家乡解放了,他积级参加农协会和民兵,工作非常积极,两次揭发地主谎报土地和偷改佃约,并活捉了一个逃亡地主,收缴了伪保长隐藏的两支手枪。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于1951年3月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要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高兴地把一朵大红花带到了他的胸前,并对他说:“到了朝鲜,要多多杀敌,报答祖国和人民。”带着母亲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黄继光来到了朝鲜前线,被分配到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当通信员。虽然是当通信员,他时刻想着要多学本领,刻苦地锻炼自己。他工作积极,学习认真,进步很快。1952年7月25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14日,美国侵略军开始向上甘岭597.9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上,它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人心窝的一把钢刀。尤其是上甘岭地区北山的两个高地,像楔子一样打入敌人阵地前沿,给敌人造成极大威胁。敌人在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小高地上,动用了两个多师的兵力,在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配合下,连续向537.7高地和597.9高地疯狂进犯,月夜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黄继光在战斗打响后,担负在炮火下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线,背伤员的任务。连续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度过了4天4夜。 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第6连奉命事先夺下6号阵地,再夺取5号、4号阵地,必须在天亮以前拿下0号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战斗开始后,进展情况比预想的要顺利。这时,突然发现山顶上有一个敌人的集团火力点,使志愿军部队受到压制不能前进。营参谋长立即命令第6连必须炸掉它,同时组织爆破组。从黄昏7时30分到夜晚10时30分,6连已经向敌人发起了5次冲锋,仍未催毁敌人的火力点,许多战士都壮烈牺牲。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不拿下0号阵地,就等于没有按计划完成战斗任务,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就会受到影响。在这关键时刻,站在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站出来坚定地要求: “把任务给我把,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保证完成任务。” 参谋长非常信任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现在我命令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他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友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他们趁照明弹的亮光巧妙地前进,开始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当离敌人火力点只有30多米的时候,两名战友相继倒下了。黄继光的左臂和左肩中了两弹,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人中心火力点前进。只剩下八九米的时候,他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两挺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死命地吼叫着,志愿军的冲锋又受到阻止。黄继光再次受伤倒下。这时天就要亮了,40分钟的期限就要到了,黄继光跃身而起,冲着那狂喷火舌的枪口,冲着那侵略者的顽固堡垒,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正在喷吐的火舌突然熄灭,正在死命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他那年轻的生命,开辟了志愿军胜利前进的道路。 刹时,但任攻击任务的战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高声呼喊“冲啊!为黄继光报仇”!他们踏着黄继光爬行的道路,很快占领了0号阵地,守在高地上面的敌军两个营——1200多人,全部被歼灭。 为了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布命令,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于“ 特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追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铭刻在上甘岭背后的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和不朽的业绩,像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 永恒 献给黄继光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 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 敌人的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 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 你死得那样年轻, 却活得那样久长。 谁说庄严的刹那不就是永恒! …… 你响亮的名字永远不会磨灭, 和平塔将刻下你不朽的功勋。 你生命的火花, 在人类的历史上, 也同那些辉煌的名字一起 放射光芒! ——严辰 电影《上甘岭》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上甘岭精神曾感染和鼓舞了新中国几代人。在那场残酷的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众多的英雄,黄继光又是两名特级英雄中的一位。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他扑向敌人地堡,用血肉之躯堵住机枪射孔,奏响了一曲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赞歌。 生平 ■志愿军在中江县征集新兵,黄继光 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因身材较矮 开始未被选中 ■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 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主动请战。 ■弹药用光了,他毅然用胸膛堵住敌 人枪眼。其壮举赢得抗美援朝最高 荣誉——特级英雄 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还加入了共青团。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背景 ■上甘岭战役的火力密度在战争史 上是空前的;志愿军获“朝鲜英雄” 称号的12人中,上甘岭占4人—— 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孙占元 ■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 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 了解中国军队 空前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在当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 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发射炮弹40万发。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 在这样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火海弹雨中,志愿军能够打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主要原因在于有无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战争中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12人当中,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就有4人,他们是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孙占元;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功臣和英雄集体。在这种氛围中,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时刻激励和感染着参战的同志们,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 黄继光虽然入伍仅一年多,但在党组织的教育以及老战士们的言传身教下,很快学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及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关键时刻他能舍身堵枪眼,正是人民军队培养和党教育的结果。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军队。五十多年来,“上甘岭”一词已成为我军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精神永远值得发扬光大! 故事 ■由于黄继光工作出色,人又机灵, 营长点名调他到营部当通讯员 ■黄继光扑向敌地堡前,腿已被打 断,身上有七处重伤,身后有一道 十多米长的血印,其惊人的毅力 令人赞叹 在家乡当民兵时,黄继光就曾机智勇敢地抓获过一名逃亡地主,轰动全村。他从参军的第一天起,就要求杀敌立功。他除了干好通讯员工作,还经常到班里向战士们学习手榴弹、手雷、自动步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多次受到连长表扬。由于他工作出色,人又机灵,营长点名调黄继光到营部当通讯员。 在1952年10月19日那个弹雨纷飞的夜晚,黄继光跟随营参谋长指挥六连在上甘岭进行反击。当时,营参谋长和连长、指导员焦急万分,如果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一夜的战果将付诸东流。在紧要关头,黄继光挺身而出,与连里两名通讯员一起请战。不久,两名战友相继中弹倒下,黄继光也负了伤。当他爬到离敌人中心火力点十余米时,用力扔出了最后一颗手雷,只炸塌了半个地堡,敌人的机枪仍在喷出火舌。黄继光此刻身上已没有任何武器,仍然向前爬去。趴在后面的战友们,借着照明弹的亮光,突然看到了气壮山河的一幕:黄继光摇晃着站起身,张开双臂,向敌机枪射孔扑去……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十多米长的血印。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 家境贫寒无钱照相,他没有留下 一张照片,牺牲后拍下的照片又 极其惨烈,且面部形象难辨 ■如今上甘岭战役留下唯一的有形 纪念物,就是黄继光烈士纪念碑, 这是根据金日成的指示建造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家境贫寒,从来没有去照过一次相。牺牲后虽有人拍照过遗体,形象却十分惨烈且面容难辨。在宣传英雄事迹的时候,因找不到一张可用的照片,只好用一幅舍身堵枪眼的素描画来代替。后来,杭州美院的老师们根据黄继光的连长万福来的回忆,经反复琢磨画出了黄继光的正面标准像。上甘岭战役胜利10周年时,雕塑专家根据这张画像铸造了三尊铜像,分别珍藏在部队和中江县的黄继光纪念馆以及他生前所在连俱乐部。 1953年4月,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作为代表出席了全国妇女大会。毛泽东还请邓芳芝到中南海自己家中做客,表示了对英雄的敬意。 战役结束后,中朝两国战士在五圣山主峰背后一块高大的石壁上,刻下了黄继光的名字。如今,上甘岭战役留在阵地上唯一的有形纪念物就是黄继光烈士纪念碑,这是根据金日成的指示建造的。这块大理石纪念碑的旁边,保留着烈士用胸膛堵过的地堡枪眼,周围盛开着美丽的金达莱。
舍身堵枪眼----特级英雄黄继光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8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949年他的家乡解放了,他积级参加农协会和民兵,工作非常积极,两次揭发地主谎报土地和偷改佃约,并活捉了一个逃亡地主,收缴了伪保长隐藏的两支手枪。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于1951年3月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要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高兴地把一朵大红花带到了他的胸前,并对他说:“到了朝鲜,要多多杀敌,报答祖国和人民。”带着母亲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黄继光来到了朝鲜前线,被分配到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当通信员。虽然是当通信员,他时刻想着要多学本领,刻苦地锻炼自己。他工作积极,学习认真,进步很快。1952年7月25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14日,美国侵略军开始向上甘岭597.9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上,它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人心窝的一把钢刀。尤其是上甘岭地区北山的两个高地,像楔子一样打入敌人阵地前沿,给敌人造成极大威胁。敌人在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小高地上,动用了两个多师的兵力,在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配合下,连续向537.7高地和597.9高地疯狂进犯,月夜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黄继光在战斗打响后,担负在炮火下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线,背伤员的任务。连续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度过了4天4夜。 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第6连奉命事先夺下6号阵地,再夺取5号、4号阵地,必须在天亮以前拿下0号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战斗开始后,进展情况比预想的要顺利。这时,突然发现山顶上有一个敌人的集团火力点,使志愿军部队受到压制不能前进。营参谋长立即命令第6连必须炸掉它,同时组织爆破组。从黄昏7时30分到夜晚10时30分,6连已经向敌人发起了5次冲锋,仍未催毁敌人的火力点,许多战士都壮烈牺牲。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不拿下0号阵地,就等于没有按计划完成战斗任务,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就会受到影响。在这关键时刻,站在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站出来坚定地要求: “把任务给我把,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保证完成任务。” 参谋长非常信任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现在我命令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他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友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他们趁照明弹的亮光巧妙地前进,开始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当离敌人火力点只有30多米的时候,两名战友相继倒下了。黄继光的左臂和左肩中了两弹,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人中心火力点前进。只剩下八九米的时候,他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两挺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死命地吼叫着,志愿军的冲锋又受到阻止。黄继光再次受伤倒下。这时天就要亮了,40分钟的期限就要到了,黄继光跃身而起,冲着那狂喷火舌的枪口,冲着那侵略者的顽固堡垒,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正在喷吐的火舌突然熄灭,正在死命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他那年轻的生命,开辟了志愿军胜利前进的道路。 刹时,但任攻击任务的战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高声呼喊“冲啊!为黄继光报仇”!他们踏着黄继光爬行的道路,很快占领了0号阵地,守在高地上面的敌军两个营——1200多人,全部被歼灭。 为了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布命令,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于“ 特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追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铭刻在上甘岭背后的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和不朽的业绩,像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 永恒 献给黄继光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 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 敌人的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 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 你死得那样年轻, 却活得那样久长。 谁说庄严的刹那不就是永恒! …… 你响亮的名字永远不会磨灭, 和平塔将刻下你不朽的功勋。 你生命的火花, 在人类的历史上, 也同那些辉煌的名字一起 放射光芒! ——严辰 电影《上甘岭》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上甘岭精神曾感染和鼓舞了新中国几代人。在那场残酷的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众多的英雄,黄继光又是两名特级英雄中的一位。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他扑向敌人地堡,用血肉之躯堵住机枪射孔,奏响了一曲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赞歌。 生平 ■志愿军在中江县征集新兵,黄继光 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因身材较矮 开始未被选中 ■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 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主动请战。 ■弹药用光了,他毅然用胸膛堵住敌 人枪眼。其壮举赢得抗美援朝最高 荣誉——特级英雄 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还加入了共青团。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背景 ■上甘岭战役的火力密度在战争史 上是空前的;志愿军获“朝鲜英雄” 称号的12人中,上甘岭占4人—— 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孙占元 ■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 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 了解中国军队 空前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在当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 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发射炮弹40万发。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 在这样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火海弹雨中,志愿军能够打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主要原因在于有无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战争中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12人当中,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就有4人,他们是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孙占元;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功臣和英雄集体。在这种氛围中,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时刻激励和感染着参战的同志们,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 黄继光虽然入伍仅一年多,但在党组织的教育以及老战士们的言传身教下,很快学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及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关键时刻他能舍身堵枪眼,正是人民军队培养和党教育的结果。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军队。五十多年来,“上甘岭”一词已成为我军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精神永远值得发扬光大! 故事 ■由于黄继光工作出色,人又机灵, 营长点名调他到营部当通讯员 ■黄继光扑向敌地堡前,腿已被打 断,身上有七处重伤,身后有一道 十多米长的血印,其惊人的毅力 令人赞叹 在家乡当民兵时,黄继光就曾机智勇敢地抓获过一名逃亡地主,轰动全村。他从参军的第一天起,就要求杀敌立功。他除了干好通讯员工作,还经常到班里向战士们学习手榴弹、手雷、自动步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多次受到连长表扬。由于他工作出色,人又机灵,营长点名调黄继光到营部当通讯员。 在1952年10月19日那个弹雨纷飞的夜晚,黄继光跟随营参谋长指挥六连在上甘岭进行反击。当时,营参谋长和连长、指导员焦急万分,如果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一夜的战果将付诸东流。在紧要关头,黄继光挺身而出,与连里两名通讯员一起请战。不久,两名战友相继中弹倒下,黄继光也负了伤。当他爬到离敌人中心火力点十余米时,用力扔出了最后一颗手雷,只炸塌了半个地堡,敌人的机枪仍在喷出火舌。黄继光此刻身上已没有任何武器,仍然向前爬去。趴在后面的战友们,借着照明弹的亮光,突然看到了气壮山河的一幕:黄继光摇晃着站起身,张开双臂,向敌机枪射孔扑去……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十多米长的血印。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 家境贫寒无钱照相,他没有留下 一张照片,牺牲后拍下的照片又 极其惨烈,且面部形象难辨 ■如今上甘岭战役留下唯一的有形 纪念物,就是黄继光烈士纪念碑, 这是根据金日成的指示建造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家境贫寒,从来没有去照过一次相。牺牲后虽有人拍照过遗体,形象却十分惨烈且面容难辨。在宣传英雄事迹的时候,因找不到一张可用的照片,只好用一幅舍身堵枪眼的素描画来代替。后来,杭州美院的老师们根据黄继光的连长万福来的回忆,经反复琢磨画出了黄继光的正面标准像。上甘岭战役胜利10周年时,雕塑专家根据这张画像铸造了三尊铜像,分别珍藏在部队和中江县的黄继光纪念馆以及他生前所在连俱乐部。 1953年4月,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作为代表出席了全国妇女大会。毛泽东还请邓芳芝到中南海自己家中做客,表示了对英雄的敬意。 战役结束后,中朝两国战士在五圣山主峰背后一块高大的石壁上,刻下了黄继光的名字。如今,上甘岭战役留在阵地上唯一的有形纪念物就是黄继光烈士纪念碑,这是根据金日成的指示建造的。这块大理石纪念碑的旁边,保留着烈士用胸膛堵过的地堡枪眼,周围盛开着美丽的金达莱。
展开全部
读《詹天佑》有感
感谢上天造就了人类,但人又有很多种:有伟人、好人、坏人……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敬佩的人。我敬佩的人就是像詹天佑这样的人。而且我也会努力做一个像詹天佑一样的人。
今天上语文课时,我们学习了《詹天佑》这篇课文。从我读完这篇课文开始,一种敬意从我的心里由然而起。我敬佩他是因为他不怕困难;我敬佩他是因为他不怕嘲笑;我敬佩他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想知道为什么我这么敬佩他吗?下面就请听我慢慢道来。
《詹天佑》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在这之前,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他还用自己的智慧打通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并且设计了“人”字型线路。
詹天佑这个有着丰功伟绩的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他遇到困难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他修好。否则,不但若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他总是把这句话作为前进的动力,所以他遇到困难总是毫不畏惧。这让我不得不敬佩他。
再想想我自己,如果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像詹天佑那样想,也不退缩的话,那么还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任务和学不会的知识呢?
詹天佑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做一个认真的人
——读《詹天佑》有感 3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詹天佑那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所感动了……
《詹天佑》这篇文章记叙了詹天佑,这位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不畏帝国主义者的嘲笑,成功地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京张”铁路。
詹天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着一种宝贵的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他常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我想,詹天佑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不正是那些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人所缺少的吗?
其实,说实话,我做事时,也是一个十足的“马大哈”。在平时,“写作业坚决不检查”是我的个性。为此,爸爸妈妈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劝我,写完作业后一定要检查、检查、再检查,可我却把这些忠言逆耳当作耳旁风,还振振有辞地说:“爸,妈,你们不懂!某些骄子曾曰:‘作业,乃越检查越糟也!’”
《詹天佑》观后感
詹天佑——广东南海人,于美国毕业,是我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京张铁路是由北京到张家口的一条通路,长约200公里,为通往西北之要道。
1903年我国清政府计划修建京张铁路,英俄两国想插手,但由于中国人民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立修筑,但缺乏自信心。外国人纷纷议论,认为中国无力完成此路修筑工程。对此,詹天佑毫不畏惧,站起来推荐自己作这次铁路的总工程师。而面对外国人的讥讽,他以大无畏的气概率领全体筑路人员寻找地点。
原本清政府拿出800万两去修筑铁路,但是经过英国人的评估后,清政府把开支降到500万两。对于此事,詹天佑请求政府官重新考虑,但是所有官员并不相信詹天佑真的会修成京张铁路,所以处处为难他,而且认为只有英国人才能修成,所以最终费用还是只有500万两。最后政府官员给詹天佑5天时间考虑,如果放弃修筑就请英国人帮忙修建。
詹天佑回去后和他的留美同学相讨此事,他的朋友希望他回老家。原本他也决定会老家,但是看到英国人在报纸上所说的话,他回想起在美国学习时老师教过的“永不后退的精神”,詹天佑重新站起来,继续修建京张铁路。
由于费用降低,为节俭费用,詹天佑重新寻找路线,最终采用“折返线
”原理修筑铁路。而修筑铁路时一件辛苦的工程,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并不怕辛苦,筑路人员所干的粗活,他也一起干,在员工的心中,他时一位没有架子的人,所以他们很尊敬詹天佑。
而没能修建京张铁路的英国人,不仅从中破坏还出言不逊。英国人对铁路一事表示:“中国人可修建京张铁路事在做梦,就算不是做梦,至少也要50年。”得知此事的官员不断向詹天佑施加压力。对于英国人的讽刺与政府官员的压力,詹天佑只是从容面对。
这是过了几天,工地就发生“矿石危工”,两名员工被困。其他员工立即报告此事给詹天佑。赶到事发地点的詹天佑马上加入抢救工作,拿起锤子敲打落石。另一方面,政府官员得知“矿石危工”马上派人传达指令要求詹天佑立刻解决此事并给一个合理的交代。
当被派人员找到詹天佑时,他已经连拿锤子的力气也没有,员工叫他去歇息,他也不听不理,只是与那钉子的人对换。直到发现一块腐蚀的石头,才停下来,提醒其他员工注意这种石块。自己开始用手挖,就算手指头出血,他还是继续挖,直到挖出一个小洞才停下工作。其他员工把洞口扩大救出被困的两名人员,但詹天佑并没有立刻去休息,他把全部员工集中一起,讨论这次事件的原因。
詹天佑举起刚发现的腐石,问在场员工为什么发现这种石头石没有立即报告。被困的其中一员说:“我们来到的时候上帮的人都走了,我问他们去哪了,副工说他们都请假。”顿时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副工身上,他说:“是头工把上帮人员带到英国人工地帮忙。”听到这事后,詹天佑表现得十分激动,队员工们说了许多内心话,其中最让人深刻得话是:“我们中国的事情,我们做好,不***英国人,也不向英国人下跪,不管出现多少的困难,我们也要齐心为国争光。”这句话深深得震撼着员工得心,从此之后员工更加努力工作,京张铁路于1909年开通。
从詹天佑修筑铁路这事中,我也被他所说的话深刻感动。他的永不后退得精神是我们面对困难是应具备的,不管面对重重困难,我们也不应该退后一步,我们要力争到底。还有在他抱病时,还曾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只剩下一只胳膊;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哪怕残疾得不能行走。”这句话将会深深的埋藏在我心里。
回答者:匿名 9-20 17:47
詹天佑》读后感
《詹天佑》一文描写了在1905年,清政府提出由本国工程人员独立修筑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在英俄等多数帝国主义国家的要挟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艰巨任务。
在勘测过程中,詹天佑常勉励工作人员:“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工程人员之口。”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他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他总是把这句话作为前进的动力,所以他遇到困难总是毫不畏惧。这让我不得不敬佩他。
在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开凿隧道时,山顶的泉水往隧道里渗,詹天佑身先士卒,带头提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那些帝国主义国家估价的五分之一。
文中的一句句话语,一个个片段充分表达了詹天佑对工程的负责,身先士卒的精神,和一颗爱国心。
再想想我们自己,如果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也像詹天佑那样有毅力,也不退缩的话,那么还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任务和学不会的知识呢?如果我们也像詹天佑一样事事为国家,为集体着想,身边会有多少活雷锋出现呢?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也像詹天佑那样有着精密的要求,还会有因为粗心出现的错误么?
虽然我们不能像詹天佑那样有那么伟大的业绩,但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和他的优秀品质,让“中国近代工程师之父”——詹天佑的伟人事迹和他那不屈不挠,身先士卒的精神,一代代流传下去。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詹天佑带着人民的希望去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大概’‘差不多’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他夜以继日的工作,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们钦佩。
一九零九年四月,京张铁路全线贯通了。詹天佑终于凭着自己和工作人员的努力,建成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不仅给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还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我们要象詹天佑那样,热爱祖国,把爱国主义精神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因为只有热爱祖国,才能全身心的报效祖国,只有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只有热爱祖国,长大了才能像詹天佑那样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已高高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
感谢上天造就了人类,但人又有很多种:有伟人、好人、坏人……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敬佩的人。我敬佩的人就是像詹天佑这样的人。而且我也会努力做一个像詹天佑一样的人。
今天上语文课时,我们学习了《詹天佑》这篇课文。从我读完这篇课文开始,一种敬意从我的心里由然而起。我敬佩他是因为他不怕困难;我敬佩他是因为他不怕嘲笑;我敬佩他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想知道为什么我这么敬佩他吗?下面就请听我慢慢道来。
《詹天佑》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在这之前,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他还用自己的智慧打通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并且设计了“人”字型线路。
詹天佑这个有着丰功伟绩的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他遇到困难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他修好。否则,不但若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他总是把这句话作为前进的动力,所以他遇到困难总是毫不畏惧。这让我不得不敬佩他。
再想想我自己,如果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像詹天佑那样想,也不退缩的话,那么还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任务和学不会的知识呢?
詹天佑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做一个认真的人
——读《詹天佑》有感 3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詹天佑那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所感动了……
《詹天佑》这篇文章记叙了詹天佑,这位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不畏帝国主义者的嘲笑,成功地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京张”铁路。
詹天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着一种宝贵的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他常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我想,詹天佑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不正是那些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人所缺少的吗?
其实,说实话,我做事时,也是一个十足的“马大哈”。在平时,“写作业坚决不检查”是我的个性。为此,爸爸妈妈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劝我,写完作业后一定要检查、检查、再检查,可我却把这些忠言逆耳当作耳旁风,还振振有辞地说:“爸,妈,你们不懂!某些骄子曾曰:‘作业,乃越检查越糟也!’”
《詹天佑》观后感
詹天佑——广东南海人,于美国毕业,是我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京张铁路是由北京到张家口的一条通路,长约200公里,为通往西北之要道。
1903年我国清政府计划修建京张铁路,英俄两国想插手,但由于中国人民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立修筑,但缺乏自信心。外国人纷纷议论,认为中国无力完成此路修筑工程。对此,詹天佑毫不畏惧,站起来推荐自己作这次铁路的总工程师。而面对外国人的讥讽,他以大无畏的气概率领全体筑路人员寻找地点。
原本清政府拿出800万两去修筑铁路,但是经过英国人的评估后,清政府把开支降到500万两。对于此事,詹天佑请求政府官重新考虑,但是所有官员并不相信詹天佑真的会修成京张铁路,所以处处为难他,而且认为只有英国人才能修成,所以最终费用还是只有500万两。最后政府官员给詹天佑5天时间考虑,如果放弃修筑就请英国人帮忙修建。
詹天佑回去后和他的留美同学相讨此事,他的朋友希望他回老家。原本他也决定会老家,但是看到英国人在报纸上所说的话,他回想起在美国学习时老师教过的“永不后退的精神”,詹天佑重新站起来,继续修建京张铁路。
由于费用降低,为节俭费用,詹天佑重新寻找路线,最终采用“折返线
”原理修筑铁路。而修筑铁路时一件辛苦的工程,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并不怕辛苦,筑路人员所干的粗活,他也一起干,在员工的心中,他时一位没有架子的人,所以他们很尊敬詹天佑。
而没能修建京张铁路的英国人,不仅从中破坏还出言不逊。英国人对铁路一事表示:“中国人可修建京张铁路事在做梦,就算不是做梦,至少也要50年。”得知此事的官员不断向詹天佑施加压力。对于英国人的讽刺与政府官员的压力,詹天佑只是从容面对。
这是过了几天,工地就发生“矿石危工”,两名员工被困。其他员工立即报告此事给詹天佑。赶到事发地点的詹天佑马上加入抢救工作,拿起锤子敲打落石。另一方面,政府官员得知“矿石危工”马上派人传达指令要求詹天佑立刻解决此事并给一个合理的交代。
当被派人员找到詹天佑时,他已经连拿锤子的力气也没有,员工叫他去歇息,他也不听不理,只是与那钉子的人对换。直到发现一块腐蚀的石头,才停下来,提醒其他员工注意这种石块。自己开始用手挖,就算手指头出血,他还是继续挖,直到挖出一个小洞才停下工作。其他员工把洞口扩大救出被困的两名人员,但詹天佑并没有立刻去休息,他把全部员工集中一起,讨论这次事件的原因。
詹天佑举起刚发现的腐石,问在场员工为什么发现这种石头石没有立即报告。被困的其中一员说:“我们来到的时候上帮的人都走了,我问他们去哪了,副工说他们都请假。”顿时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副工身上,他说:“是头工把上帮人员带到英国人工地帮忙。”听到这事后,詹天佑表现得十分激动,队员工们说了许多内心话,其中最让人深刻得话是:“我们中国的事情,我们做好,不***英国人,也不向英国人下跪,不管出现多少的困难,我们也要齐心为国争光。”这句话深深得震撼着员工得心,从此之后员工更加努力工作,京张铁路于1909年开通。
从詹天佑修筑铁路这事中,我也被他所说的话深刻感动。他的永不后退得精神是我们面对困难是应具备的,不管面对重重困难,我们也不应该退后一步,我们要力争到底。还有在他抱病时,还曾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只剩下一只胳膊;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哪怕残疾得不能行走。”这句话将会深深的埋藏在我心里。
回答者:匿名 9-20 17:47
詹天佑》读后感
《詹天佑》一文描写了在1905年,清政府提出由本国工程人员独立修筑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在英俄等多数帝国主义国家的要挟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艰巨任务。
在勘测过程中,詹天佑常勉励工作人员:“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工程人员之口。”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他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他总是把这句话作为前进的动力,所以他遇到困难总是毫不畏惧。这让我不得不敬佩他。
在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开凿隧道时,山顶的泉水往隧道里渗,詹天佑身先士卒,带头提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那些帝国主义国家估价的五分之一。
文中的一句句话语,一个个片段充分表达了詹天佑对工程的负责,身先士卒的精神,和一颗爱国心。
再想想我们自己,如果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也像詹天佑那样有毅力,也不退缩的话,那么还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任务和学不会的知识呢?如果我们也像詹天佑一样事事为国家,为集体着想,身边会有多少活雷锋出现呢?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也像詹天佑那样有着精密的要求,还会有因为粗心出现的错误么?
虽然我们不能像詹天佑那样有那么伟大的业绩,但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和他的优秀品质,让“中国近代工程师之父”——詹天佑的伟人事迹和他那不屈不挠,身先士卒的精神,一代代流传下去。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詹天佑带着人民的希望去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大概’‘差不多’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他夜以继日的工作,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们钦佩。
一九零九年四月,京张铁路全线贯通了。詹天佑终于凭着自己和工作人员的努力,建成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不仅给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还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我们要象詹天佑那样,热爱祖国,把爱国主义精神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因为只有热爱祖国,才能全身心的报效祖国,只有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只有热爱祖国,长大了才能像詹天佑那样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已高高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关天培,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关天培
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钦差大臣琦善至广东,一意主和,懈于防务。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动舰船10余艘,攻占沙角、大角炮台。2月26日,英军又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横档岛一线6炮台。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
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钦差大臣琦善至广东,一意主和,懈于防务。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动舰船10余艘,攻占沙角、大角炮台。2月26日,英军又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横档岛一线6炮台。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容国团(1937~1968),祖籍广东中山(今珠海南屏镇)。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中国乒坛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
1956年容国团以2∶0击败来港访问的世界乒乓球团体冠军日本队的主力队员荻村伊智朗。次年,他代表工联乒乓球队参加全港比赛,一举夺得了男子单打、双打和男子团体三项冠军。这一年他随父亲回广州定居,考进广州体育学院。1958年他代表广州参加全国九城市乒乓球锦标赛,获全国男子单打冠军。在技术方法上,容国团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左推右攻打法,成功地创造了发转与不转球、搓转与不转球的新技术。入选国家队后,苦心练就了直拍快攻打法。球路广,尤精于发球,推、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术均佳,并很快形成了“快、准、狠、变”的技术风格。1959年3月,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西德多特蒙德拉举行。容国团在男子单打中,最后与九获世界冠军的匈牙利老将西多争夺桂冠。针对西多肥胖的身材,他发球长短兼施,配合拉侧上旋,把拉杀的角度加大,在先输一局情况下连胜三局,战胜西多。容国团的名字第一次刻在圣•勃莱德杯上,为中华乒坛健儿首获世界冠军者。 1961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上,中国队在3∶4的不利情况下,容国团淌下了眼泪。女队员丘钟惠见了就问他,他回答说已负了两局,随即激动地说:“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他振奋精神,挥拍上阵,力挫素有“凶猛雄狮”之称的日本队员星野,以5∶3战胜日本队而首次问鼎斯韦思林杯,为我国立下战功。从此“人生难得几回搏”这句名言便流传开了。
1956年容国团以2∶0击败来港访问的世界乒乓球团体冠军日本队的主力队员荻村伊智朗。次年,他代表工联乒乓球队参加全港比赛,一举夺得了男子单打、双打和男子团体三项冠军。这一年他随父亲回广州定居,考进广州体育学院。1958年他代表广州参加全国九城市乒乓球锦标赛,获全国男子单打冠军。在技术方法上,容国团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左推右攻打法,成功地创造了发转与不转球、搓转与不转球的新技术。入选国家队后,苦心练就了直拍快攻打法。球路广,尤精于发球,推、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术均佳,并很快形成了“快、准、狠、变”的技术风格。1959年3月,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西德多特蒙德拉举行。容国团在男子单打中,最后与九获世界冠军的匈牙利老将西多争夺桂冠。针对西多肥胖的身材,他发球长短兼施,配合拉侧上旋,把拉杀的角度加大,在先输一局情况下连胜三局,战胜西多。容国团的名字第一次刻在圣•勃莱德杯上,为中华乒坛健儿首获世界冠军者。 1961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上,中国队在3∶4的不利情况下,容国团淌下了眼泪。女队员丘钟惠见了就问他,他回答说已负了两局,随即激动地说:“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他振奋精神,挥拍上阵,力挫素有“凶猛雄狮”之称的日本队员星野,以5∶3战胜日本队而首次问鼎斯韦思林杯,为我国立下战功。从此“人生难得几回搏”这句名言便流传开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