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文全文去百度搜索就能找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写家乡风俗的散文。家乡的风俗,值得写的东西很多,作者把写作的视角瞄准了“端午”这个独具江南特色的风俗节日,由“家乡端午的风俗”,写到“家乡的鸭蛋”,继而写到“家乡端午的鸭蛋”,不紧不慢,不蔓不枝,娓娓道来,一路写去,好像行走在山阴道中,沿路是美丽的风景,让你目不暇接,但你在不知不觉中却是渐入佳境。
文章一开始,作者写了“家乡端午的风俗”的七个方面: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午饭要吃“十二红”等。并未直奔主题“端午的鸭蛋”。 为什么?因为正如作者开篇所说:“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正因为这些风俗,和外地一样,没有家乡独到的特色,所以,作者才略写。但是,略写还是一门艺术,因为略写并不是不写,而是为下文写家乡“端午的鸭蛋”之风俗的独特而造势。
“端午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作者很沉得住气,就是要调调你的胃口。作者慢悠悠地,像拉家常似的,聊起“家乡的鸭蛋”来。家乡是水乡,鸭多,鸭蛋自然就多,但这也不算什么独特。作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写家乡的鸭蛋之独特:一是家乡的咸鸭蛋出名,“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且有悠久的历史。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中就有《腌蛋》一条。二是家乡高邮出双黄蛋,且多,所以是成批地输出,别处虽偶有双黄蛋,但数量不能和家乡的比。三是家乡高邮的咸鸭蛋具有独特的特点:“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而别处的蛋黄是浅黄色的,如作者在北京吃的。四是吃法独特。“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写到此,作者“家乡的鸭蛋”几乎让你馋的流口水了,你不禁想急于知道:平时“家乡的鸭蛋”都是如此诱人、美好,“端午”节日的鸭蛋该别有一番风味吧?
作者终于以其生花妙笔,给我们摆上了一道家乡“端午的鸭蛋”这一令人难以忘怀的风俗大餐。作者从三个方面写“端午的鸭蛋”:首先是“挂蛋”,即 挂“鸭蛋络子”。作者满怀深情地所描写的挂“鸭蛋络子”的场景,就像北方过年一样的温馨与美好。头一天姐姐和姑姑的准备,第二天早上对鸭蛋从颜色到形状的选择,再到“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喜庆气氛与乡土气息。接下来是“吃蛋”。“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真是神来之笔,仿佛你就是当年从络子里掏吃鸭蛋的那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而且,从后文孩子把吃剩下的蛋壳装萤火虫来看,孩子们吃蛋的方法,肯定是像上文所描写的“敲破空头挖着吃”的吃法。最后就是“玩蛋”了。孩子“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这是多么富有儿童情趣的描写,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端午的鸭蛋”就在鸭蛋壳里的萤火虫的一闪一闪中,渐渐地拉上了帷幕。这三层描写,作者用墨如泼,浓妆艳抹,层层推进,好戏连台,就像《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里面白妞说书节节高起的情景:翻到傲来峰,又见扇子崖,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
综观全篇,作者以其独特的写作视角,写出了家乡“端午的鸭蛋”之独特风俗,作者深得写作之三昧。首先是详略得当,淡妆浓抹。一如上文所分析,文章一开始,作者轻描淡写,略写“家乡端午的风俗”的七个方面,粗笔勾勒出江南端午风俗的整体轮廓。接着宕开一笔,稳住阵脚,欲擒故纵,硬是带着你领略了“家乡的鸭蛋”的方方面面。在让你垂涎欲滴之后,作者以其浓妆艳抹之笔,精雕细琢出“端午的鸭蛋”这一道风俗大餐。其次是小中见大。作者在创作的时候,肯定经过了由“写风俗”到“写家乡的风俗”再到“家乡端午的风俗”最后聚焦到“家乡‘端午的鸭蛋’之风俗”这样的构思过程,可谓匠心独运。一个鸭蛋有多大?不能不说小,是为“事小”;与鸭蛋有关的家乡的父母、姐姐姑姑、孩子们,不能算是大人物,是为“人小”。但是,正是这“小”,才见“大”、见“真”、见“美”、见“本色”。汪曾祺的散文,尤其是写童年、故乡、记忆里的人和事的散文,往往在平淡、质朴、自然、家常中飘洒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内蕴着传统文化的缕缕清香,具有永恒的美学价值。读汪曾祺的散文,最大的感受是:慢点走,欣赏你身边的凡人与小事,包括身在其中的你自己。
文章一开始,作者写了“家乡端午的风俗”的七个方面: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午饭要吃“十二红”等。并未直奔主题“端午的鸭蛋”。 为什么?因为正如作者开篇所说:“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正因为这些风俗,和外地一样,没有家乡独到的特色,所以,作者才略写。但是,略写还是一门艺术,因为略写并不是不写,而是为下文写家乡“端午的鸭蛋”之风俗的独特而造势。
“端午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作者很沉得住气,就是要调调你的胃口。作者慢悠悠地,像拉家常似的,聊起“家乡的鸭蛋”来。家乡是水乡,鸭多,鸭蛋自然就多,但这也不算什么独特。作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写家乡的鸭蛋之独特:一是家乡的咸鸭蛋出名,“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且有悠久的历史。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中就有《腌蛋》一条。二是家乡高邮出双黄蛋,且多,所以是成批地输出,别处虽偶有双黄蛋,但数量不能和家乡的比。三是家乡高邮的咸鸭蛋具有独特的特点:“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而别处的蛋黄是浅黄色的,如作者在北京吃的。四是吃法独特。“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写到此,作者“家乡的鸭蛋”几乎让你馋的流口水了,你不禁想急于知道:平时“家乡的鸭蛋”都是如此诱人、美好,“端午”节日的鸭蛋该别有一番风味吧?
作者终于以其生花妙笔,给我们摆上了一道家乡“端午的鸭蛋”这一令人难以忘怀的风俗大餐。作者从三个方面写“端午的鸭蛋”:首先是“挂蛋”,即 挂“鸭蛋络子”。作者满怀深情地所描写的挂“鸭蛋络子”的场景,就像北方过年一样的温馨与美好。头一天姐姐和姑姑的准备,第二天早上对鸭蛋从颜色到形状的选择,再到“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喜庆气氛与乡土气息。接下来是“吃蛋”。“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真是神来之笔,仿佛你就是当年从络子里掏吃鸭蛋的那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而且,从后文孩子把吃剩下的蛋壳装萤火虫来看,孩子们吃蛋的方法,肯定是像上文所描写的“敲破空头挖着吃”的吃法。最后就是“玩蛋”了。孩子“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这是多么富有儿童情趣的描写,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端午的鸭蛋”就在鸭蛋壳里的萤火虫的一闪一闪中,渐渐地拉上了帷幕。这三层描写,作者用墨如泼,浓妆艳抹,层层推进,好戏连台,就像《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里面白妞说书节节高起的情景:翻到傲来峰,又见扇子崖,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
综观全篇,作者以其独特的写作视角,写出了家乡“端午的鸭蛋”之独特风俗,作者深得写作之三昧。首先是详略得当,淡妆浓抹。一如上文所分析,文章一开始,作者轻描淡写,略写“家乡端午的风俗”的七个方面,粗笔勾勒出江南端午风俗的整体轮廓。接着宕开一笔,稳住阵脚,欲擒故纵,硬是带着你领略了“家乡的鸭蛋”的方方面面。在让你垂涎欲滴之后,作者以其浓妆艳抹之笔,精雕细琢出“端午的鸭蛋”这一道风俗大餐。其次是小中见大。作者在创作的时候,肯定经过了由“写风俗”到“写家乡的风俗”再到“家乡端午的风俗”最后聚焦到“家乡‘端午的鸭蛋’之风俗”这样的构思过程,可谓匠心独运。一个鸭蛋有多大?不能不说小,是为“事小”;与鸭蛋有关的家乡的父母、姐姐姑姑、孩子们,不能算是大人物,是为“人小”。但是,正是这“小”,才见“大”、见“真”、见“美”、见“本色”。汪曾祺的散文,尤其是写童年、故乡、记忆里的人和事的散文,往往在平淡、质朴、自然、家常中飘洒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内蕴着传统文化的缕缕清香,具有永恒的美学价值。读汪曾祺的散文,最大的感受是:慢点走,欣赏你身边的凡人与小事,包括身在其中的你自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9-03-02
展开全部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已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吗?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已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吗?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