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那么多重要贡献,但科学和工业革命却没能在近代中国发生?
因为中国近代未曾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来认识和考虑科学和工业革命。
有学者研究表明,清朝康熙皇帝不仅自己对西学颇感兴趣、涉猎甚广,还要求官员虚心学习西方历法和治水技术。其组织绘制的《皇舆全览图》科学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时间不谓不早。
究其原因,西学对康熙而言只是一种猎奇,只是一种雅兴,对下面的官员来说则是一种负担,不得不应付,未曾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来认识和考虑,坐而论道、禁中清谈,学得再多,也不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
因此说,研究“李约瑟难题”其实是对中国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以及文化的反思。
扩展资料
解决“李约瑟难题”,没有比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更合适的答案了。
一方面,必须把思想认识从对信息化过时的和机械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经验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准确把握信息化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的特点要求,进一步端正信息化建设指导和目的;
尤其要强化“不进则退,不快也退”的紧迫感,不观望、不等待、不懈怠,敢担当,立说立行。
另一方面,自信而不自大,自强而不自闭,勇于开拓创新,以信息化思维和眼光谋篇布局,用新思路新手段搞好信息体系构建和优化,靠改革创新推进制度文化完善和发展。虚心学习外军好的东西,但绝不能邯郸学步,生搬硬套;注意保持我军好的做法,但绝不能削足适履,弄得不伦不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破解“李约瑟难题”切忌坐而论道
第二、文化,中国一直是农耕国家,大部分时间实行重农抑商的国策,没有大的商旅,技术的更新就无法转变为现实的效率(比如我要印数,但是本地需求不高,只要几本,那么用活字印刷还没有用手抄来得快)。所以很多的技术没有实践的空间,自然无法发展。
原因如下:
地理位置:欧洲国家海洋文明,需要不断的补给资源,通过兼并与被兼并的方式。而中国一直处于农耕文明,自给自足,需求得到满足。
侵略与战争:欧洲进入中世纪之后虽然战争十分频繁,但是在教皇的统治下,主要的王国一直延续下来;而中国则相反,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每隔一两百年就改朝换代一次,加上很多技术是口口相传,不落文字,所以很多科技成果都没有传续下来。
文化影响:中国是农耕国家,实行重农抑商的国策,没有大的商旅,技术的更新就无法转变为现实的效率,所以很多的技术没有实践的空间,自然无法发展。国外就不断更新,为了满足需求。最可惜的是后面还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以至于科技完全停滞。
古中国人确实很了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