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我想问一下隋朝三征高句丽的时候,隋炀帝是不是三次都御驾亲征??... 我想问一下隋朝三征高句丽的时候,隋炀帝是不是三次都御驾亲征?? 展开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6-12-01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7万
采纳率:63%
帮助的人:1.2亿
展开全部
三次都御驾亲征
612年二月,隋炀帝以高句丽国王高元不肯朝见为由,一征高丽,御驾亲征
第二年正月,隋炀帝就开始筹划二征高句丽,613年四月,隋炀帝亲统六十万右路军开到辽东城
614年二月,隋炀帝第三次发动征辽战争,高丽国王遣使请降,并将去年叛隋投奔高句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还,炀帝见已挽回两败之辱,遂班师还朝。
feiyuanwusheng
2011-09-23 · TA获得超过10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9.6万
展开全部
他三次都亲自去督军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kingfuked
2011-10-06
知道答主
回答量:34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6.8万
展开全部
王氏高丽立国于高句丽灭亡250多年之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了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亡了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国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此即我国明清时期的朝鲜国。   
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名为高丽的政权。一是立国于公元前37年,在我国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出现的名为“高句丽”的地方政权,我国史书也称之为高丽。另一个立国于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也名为“高丽”。为将其区分,学界一般以“高氏高丽”称呼前者,因为其统治者姓高;以“王氏高丽”称呼后者,因为其统治者姓王。因为两个政权都名为高丽,后人或以为二者有前后相继的关系,或将其混为一体,致使人们对高句丽历史的认识产生极度混乱,而实际上二者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政权,主要体现在:
一、两个政权立国时间悬殊
  历史发展归属不同高氏高丽建国于公元前37年,最初为西汉玄菟郡高句丽管辖,后逐渐强盛,但并未断绝和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进入隋唐时期后,因其不遵从隋唐两朝诏令,不断扩张,并阻塞朝鲜半岛其他政权入贡中原王朝的道路,结果导致隋唐两朝的征讨。公元668年,高氏高丽终于为唐朝统一。高氏高丽的辖境最初完全由唐朝安东都护府(治所最早在今平壤)管辖,几十年后有一些辖境为我国历史上另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占据,一些划归兴起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政权新罗,一些仍由安东都护府管辖;高句丽族则绝大部分被唐朝迁徙到中国内地,后和汉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围各族之中,其王族后也绝嗣,立国7个世纪之久的高氏高丽最终消失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而王氏高丽立国于高氏高丽灭亡250多年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此即我国明清时期的朝鲜国,其疆土发展为现在的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和韩国,人民发展为现在的朝鲜族和韩族。
二、统辖区域不同
  高氏高丽初立国于我国境内的鸭绿江支流浑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后扩展到鸭绿江以东以南地区和图们江附近,统治中心最初在今辽宁桓仁县,后迁至今吉林集安,公元427年迁至平壤。高氏高丽在我国南北朝时期达到极盛,最强盛时期的疆域四至大致是:东至日本海,西以辽河为界,北达今吉林省珲春市一带,南到北汉江以北。据《高丽史·地理志》载,王氏高丽在建国110年后的疆域最北在今大同江以北龙兴江一线,其北是我国历史上的地方政权渤海国的辖境,渤海灭亡后是我国的边疆民族女真人的活动地域。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辖境基本上是继承了新罗的疆域,其北部地区虽然有一部分与高氏高丽的辖境重合,但在高氏高丽灭亡初期即已经归新罗所有。 由此看,王氏高丽统辖的区域并非高氏高丽的旧地,早期在今平壤以南,一在南一在北,王氏高丽占据平壤以北是后来的事情,全部占有半岛鸭绿江以东和图们江以南地区则是14世纪末叶,但此时王氏高丽已经为李朝取代,因而在统治区域上两个高丽也难以构成继承关系。
三、辖境内民族构成不同
  高氏高丽辖境内的人民以高句丽族为主。高句丽族的族源是我国上古时期古老民族秽貊人东迁后的夫余、高夷、沃沮、小水貊、东秽等,后又融合了卫氏朝鲜遗民的后裔、汉人、鲜卑人等。这些来自于不同民族的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一体,史书和学界一般以高句丽族称之。 王氏高丽辖境内的人民以新罗人为主。王氏高丽本即是新罗国民所建政权,兼并新罗和后百济之后,新罗人和百济人成为了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新罗人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辰韩和弁韩人,高氏高丽灭亡后虽然有一部分高句丽人加入其中,但不是新罗人的主源。百济则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人。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以来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人为主,大量的史书记载也表明王氏高丽人和我国古人是把王氏高丽看作“三韩氏旧”的。这些源于半岛南部的民族成员,在王氏高丽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融合为一族,史书和学界一般称之为高丽族。王氏高丽为李氏朝鲜取代后,朝鲜也因此取代高丽,成为其族称,并沿用至今。
四、王氏高丽非高氏高丽后裔
  王氏高丽的王族也并非是高氏高丽的后裔。关于王氏高丽建国者王建的族属,《高丽史》的作者认为“高丽之先,史阙未详”,但据我国学者考证,王建极有可能是西汉乐浪郡汉人的后裔,因为王氏是当时乐浪郡的望族,且人户很多。王建在临死时亲授的《十训要》中不仅未言自己是高氏高丽的后裔,而是说自己出身平民,并称“赖三韩山川阴佑”,统一了马韩、辰韩和弁韩“三韩”,其后代也多以拥有“三韩”自居。以常理推之,如果王建是高氏高丽后裔,出于统治的需要,定当会大肆宣传,也可证王氏不是高氏的后裔。   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王氏高丽都难以和高氏高丽构成继承关系。   1.高句丽民族是古代东北地区夫余人所建立的。其领土主要部分处于汉朝的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玄菟郡高句丽县辖区内建立政权,国都为纥升骨。   2.高句丽历史上,对中国时叛时附。高句丽帝国的扩张大致上始于大武神王高无恤时代,也就是王莽窜汉时代。王莽贬高句丽为下句丽,从此引发了战火。高句丽连战得手,击败新莽政权,占有乐浪。并吞并了周围的小国,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后光武帝刘秀击败高句丽,收复乐浪,以朝鲜半岛上清川江为界,以南归东汉,以北归高句丽(因此太祖王时高句丽并沃沮)。后来,高句丽趁五胡乱华时期大举入侵,名义上尊奉北方政权,但暗中掠夺土地,到南北朝末,不仅占有了辽东四郡,而且征服了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百济政权,迫使其臣服。   3.隋统一后,为收复辽东四郡地方,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隋炀帝失败引发国内的叛乱。隋亡后,唐王朝仍然不忘收复四郡,终于在公元668年灭亡高句丽,高句丽人大部分被唐军俘虏后带入内地,分布在河北山东地区,一部分逃入百济,新罗。百济,据说是高句丽贵族所建立的国家,后来唐也灭亡了位于朝鲜半岛的百济。   4.在高句丽灭亡后250年,新罗人的大将王建弑主自立,建立了王氏高丽政权。之所以叫高丽,是新罗曾经臣服于高句丽,自居为高句丽继承者。但是,新罗人是朝鲜半岛上的三韩人(马韩、弁韩、辰韩)的后裔,与夫余人的高句丽没有血缘关系,有高句丽人融入其中,不等于就是高句丽人。王氏高丽为李氏高丽取代,李氏高丽臣服于中国,自称“中国孝子”(朝鲜《宣祖本纪》37),明清都是如此,直到1910年日韩合并,李氏高丽灭亡。李氏高丽是南北朝鲜的前身。无论王氏高丽还是李氏高丽,领土都不出朝鲜半岛。   5.朝鲜人自己以前也不认为是高句丽后裔。建立王氏高丽的王建在临终前的“十训录”中称自己建国“赖三韩山川庇佑”,可见自认为是三韩后裔,不是高句丽人。在文化传承上,王氏高丽直到今日朝鲜族继承了高句丽很多,但日本继承中国文化也很多,不能说中国历史就是日本历史。   6.人们之所以将王氏高丽错误地看作是高句丽的继承者,和我国的史书记载有一定关系。我国古代将高句丽简称为高丽。高句丽又称为“高氏高丽”。宋代以前,史书对高句丽的历史定位是准确的,由于战乱导致的文献失散及王氏高丽的误导等原因,到了宋代之后史书的记载开始出现了混乱,乃至明显的错误。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是最早将高氏高丽写入王氏高丽传的,《宋史》则是“王建承高氏之位”一语的始作俑者。这三部史书的记载直接影响到了以后的几部史书。《明史》则较前几史有了一个更大的发展,为对明王朝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不仅承袭了上述错误,而且为李氏朝鲜政权的沿革作出了一个完整但是错误的交代,将属于我国历史的箕子朝鲜、卫氏朝鲜、汉四郡、高句丽都纳入到了朝鲜史中。其结果不仅“高丽”这一我国古代边疆民族使用的称号,为源出于三韩的新罗的继承者王氏政权冒名顶替,而且作为王氏政权继承者的李朝,又将箕子朝鲜所用的“朝鲜”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也出现了一个名为“高丽”的政权,因其统治者姓王,故学界以“王氏高丽”称之。尽管王氏高丽袭用了高句丽的称号,但二者没有直接继承关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freudbird
2011-10-04 · TA获得超过41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3万
展开全部
高句丽民族的消亡过程,是高句丽国亡后,高句丽民族融入于其他民族而逐渐消亡的过程.
(一)高句丽族在高句丽国民中所占的比例
长期以来,一立将高句丽族人与高句丽国人混为一谈,认为高句丽国人均为高句丽族人,这是错误的。高句丽国和整个中国一样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统治着靺鞨,貊人、汉人等族,它们当时并末全部融入高句丽,高句丽国亡后,又纷纷单见于史。所以高句丽国的人口不等于高句丽族的人口。
《旧唐书.高丽传>载,高句丽亡国时有69.7万户,其中应有大量非高句丽民族的人.
《资治通鉴》卷196载:“贞观十五年,陈大德去高丽所见的汉人,与高丽错居.殆将半矣。”可准知汉人至少占三分之一,即20万余户。靺鞨各部以每部万户计,应近10万户。可推知,高句丽人口最后最多达到30万户。
(二)高句丽亡国后,其民族的流向。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融入了朝鲜族这是错误的,我们同意孙进己认为高句丽族大部分融入了汉族的看法论.高句丽族最初有四个流向。
1.迁入中原,融入汉族
《新唐书·高句丽传》“有诏班师,拔辽、盖二州之人以归。唐太宗迁6万户、三十万人入中原(不全为高句丽人)。
唐灭高句丽后,《新唐书·高丽传》载:“总章二年,徒高丽三万于江准、山南:”“仪凤二年,授藏辽东都督、封朝鲜郡王,还辽东以安余民,先编侨内州者皆原遣,迁安东都护府于新城,藏与靺鞨谋反,未及发,召还放巩州、斯其人于河亩、陇右,弱篓者留安东。’等等:这些迁居中原的,总数约占高丽族总数的四分之一,后均融入汉族之中。今天汉族的高、李、王、泉中还可找到高句丽人的后裔。
在河南府洛阳县有泉毖木墓地、高慈墓地均可证明其融入了汉族。

2.入突厥,后迁于辽西,融入汉族
(旧唐书“高丽传)载“自是高丽旧户在安东者渐寡少,分投突厥及靺鞨。”
《册府元龟》卷964载:“唐玄宗开元三年高丽、吐浑等诸善降附.天亡骄子,胡运其终、国有忠臣,汉封斯在。高丽王莫离支高文简、都督跃跌思太、叶浑大刺史慕容道奴—‘辽海贵族文简可封辽西郡王,食邑三干户,行左卫大将军外置同员,赐室一区,马四匹,物六百段。”
《册府元龟》卷974载:“开元七年正月乙未、封辽西郡王高文简妻阿史那氏为辽西郡夫人,文简东蓄酋长,率众归我、故有是宠.” 此高丽何来,未明确记载,但新降于唐,从其妻及同降者为突厥的都督等看,此应为原入突厥的高句丽人、现又降于唐,置于辽西.后入汉族.
辽宁省鞍山高力房子的高氏族谱可证此部分人融入了汉族。

3.入靺鞨,进入渤海,辽灭渤海后。辽迁至东蒙、辽宁、山东一带,融入汉族
《新唐书·渤海传》载“万岁通天.契月尽忠杀营州都督赵蝴反,有舍利乞乞促象者,与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丽余种东走,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因…—柞荣因高丽。靺鞨兵拒楷固。”<旧唐书·渤海传):“高丽余烬稍稍归之." 从上三个流向可知,高句丽族直接、间接融入汉族的、定占总人口的大多数、故主要流向为汉人之说可成立。 高句丽民族消亡不再存在的时间约在辽金时期,成为渤海的—部分.
至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汉人有八种.将渤海、契丹、女真等均列其中,表示他们己融合为一个民族只是暂存其族源的回忆而已。

4.入新罗,进入今天的朝鲜族
《通典》186载:“其后、余众不能自保,散投新罗,靺鞨."无明确确人数。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六》乾:“高句丽贵臣渊净土(盖苏文弟)以城十二、户736、口3543来投。”《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十》载:“总章二年己巳二月、王之庶子安胜率四千余户投新罗、”两者相加户不足五千,口不过三万。
《三国史记》卷八载:“圣德王三十四年赐钡江以南地。”自此新罗占有高丽大同江以南地.这里的剩余无几的高句丽人应进入新罗.但人数不多。
由上可知,高句丽人入新罗甚少,占高句丽族人数极少部分.根据今天韩国的姓氏中很少高句丽姓氏,可看出融入者甚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