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普通的检验方法有:\x0d\x0a\x0d\x0a 看颜色:纯度愈高,银色愈洁白,表面看上去均匀发亮,有润色。如果含铅,表面会呈现出青灰色;如含铜,表面会显得粗糙,颜色没有润泽感。\x0d\x0a 掂重量:银子密度较一般常见金属略大,一般地讲:“铝质轻、银质重、铜质不轻又不重。”因而掂掂重量可对其是否为银子做出初步判断。若体积较大而重量较轻,则可初步判断该银子属其它金属。 \x0d\x0a 查硬度:银子硬度较铜低,而较铅、锡大,可用大头针刻划,进行测试,如针头打滑,表面很难留下痕迹,则可判定为铜质饰品;如为铅、锡质地,则痕迹很明显、突出;如实物留有痕迹而又不太明显,便可初步判定为银子。 \x0d\x0a 听声韵:纯银子品掷地有声,无弹力,声响为“卟哒卟哒”。成色越低,声音越低,且声音越尖越高而带韵;若为铜质,其声更高且尖,韵声急促而短;若为铅、锡质地,则掷地声音沉闷、短促,无弹力。\x0d\x0a 当然,单凭银子的物理性质和经验来检验银子不是很理想的方法,只有用化学方法才能真正检验出银子的真假优劣。
展开全部
鉴别银子真假方法:
1、听声音
纯银饰品掷地有声,无弹力。成色越低,声音越低,且声音越尖越高而带韵;若为铜质,其声更高且尖,韵声急促而短;若为铅、锡质地,则掷地声音沉闷、短促,无弹力。
2、掂重量
白银密度较一般常见金属略大,纯银的相对密度为10.49,925银由于加入了7.5%的铜,密度稍低。铝质轻,银质重,铜介乎两者之间。因而掂掂重量可对其是否为白银做出初步判断。若饰品体积较大而重量较轻,则可初步判断该饰品属其他金属。这个方法需要有较好的重量感。
3、看色泽
银首饰纯度越高,越洁白,表面看上去均匀发亮,有润色。如果含铅,首饰会呈现出青灰色;如果含铜,首饰表面会显得粗糙,颜色没有润泽感。
4、测硬度
白银硬度较铜低,而较铅、锡大,可用大头针划首饰不起眼的地方进行测试,如针头打滑,表面很难留下痕迹,则可判定为铜质饰品;如为铅、锡质地,则痕迹很明显、突出;如实物留有痕迹而又不太明显,便可初步判定为白银饰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2-01
展开全部
1、看价格。价格是很重要的辨别标准,纯银原料的价格可以去百度一下,据我的经验,最便宜的时候只要两块多一克,贵的时候每克可以达到4块多。当然你买的银饰还要加工费的,再加上商家的利润,每克起码要在10-20元才有可能。现在市面上很多假货是白铜的,成本低得多,你买的时候不妨要商家报一下重量(如果是实体店还会有高精度的电子秤),自己算算一克多少钱,如果每克在10元以下,基本上就可以断定不是纯银了。当然啦,也不排除卖假货的看了我这个帖子故意报高价,所以还需要其他的辨别方法。
2、看重量。如果你买过黄金饰品,就可以比较一下,同等体积的银子,重量大概相当于黄金的一半多一点(银的密度10.53,金的密度19.32),但是银比铜重一些(铜的密度是8.9)。
3、银的品种。国际公认的纯银标准是银含量达到92.5%以上,目前国内市场最常见的纯银有三种,一种是含量92.5%,也就是通常说的925银,另一种是含量99%的,行内称为990,第三种是含量99.9%的银饰。另外,市场上还有苗银、藏银、泰银等品种,制作工艺古朴、富有民族特色,传统的苗银和藏银都达不到纯银标准(提纯的技术比较落后),我见过一位朋友从湖南老太太手里买的旧货,检测结果只有不到70%的含量。不过现在苗族人也会请汉人打银饰了,他们还一定要990的,连925都嫌不够档次,哈哈。
4、看质地。银子和金子一样越纯越软,纯度太高的银子不适合镶嵌,也不适合制作成太复杂的形状,一般来说925银的硬度最适合加工成首饰,蒂凡尼、GUCCI等国际名牌银饰一般都是这个纯度。近年来随着工艺的改进,990的产品也能镶嵌一点宝石,但还是无法达到925的复杂程度。990与925的价格,在零售店几乎没有区别。假货通常使用白铜(他们自己一般把这叫做“合金”),硬度明显超过银,掉在地上,银的声音比较低沉,铜的声音较清脆。用手折弯首饰,银饰软,不易折断,白铜硬,容易断。
5、看颜色。银店里的银子,放一段时间就会变色,990的银子如果变色是偏黄,然后颜色越来越深,最后变成褐色,你买回家带一段时间也可能会变色,但应该是变成黑色(较少接触皮肤的部位)。而白铜比较难变色,要变也是变成绿色。925的银子通常会有一层电镀,也不大容易变色,但是几个月之后也会发黄。银饰经常带,就不是变黄而是变黑,纯银最怕硫,很容易与硫发生化学反应,银子变黑,原因往往就是空气中有二氧化硫(发黑严重的话,附近可能就有烧煤的锅炉),或者人的汗液里面含硫,另外,温泉中含硫量往往很高,也容易使银发黑,而铜却没那么怕硫。你要是买来银饰实在没把握的话,不妨去超市买块硫磺香皂,在银饰上擦擦,真货立马变黑(做完实验赶紧用牙膏洗干净,嘿嘿)。
2、看重量。如果你买过黄金饰品,就可以比较一下,同等体积的银子,重量大概相当于黄金的一半多一点(银的密度10.53,金的密度19.32),但是银比铜重一些(铜的密度是8.9)。
3、银的品种。国际公认的纯银标准是银含量达到92.5%以上,目前国内市场最常见的纯银有三种,一种是含量92.5%,也就是通常说的925银,另一种是含量99%的,行内称为990,第三种是含量99.9%的银饰。另外,市场上还有苗银、藏银、泰银等品种,制作工艺古朴、富有民族特色,传统的苗银和藏银都达不到纯银标准(提纯的技术比较落后),我见过一位朋友从湖南老太太手里买的旧货,检测结果只有不到70%的含量。不过现在苗族人也会请汉人打银饰了,他们还一定要990的,连925都嫌不够档次,哈哈。
4、看质地。银子和金子一样越纯越软,纯度太高的银子不适合镶嵌,也不适合制作成太复杂的形状,一般来说925银的硬度最适合加工成首饰,蒂凡尼、GUCCI等国际名牌银饰一般都是这个纯度。近年来随着工艺的改进,990的产品也能镶嵌一点宝石,但还是无法达到925的复杂程度。990与925的价格,在零售店几乎没有区别。假货通常使用白铜(他们自己一般把这叫做“合金”),硬度明显超过银,掉在地上,银的声音比较低沉,铜的声音较清脆。用手折弯首饰,银饰软,不易折断,白铜硬,容易断。
5、看颜色。银店里的银子,放一段时间就会变色,990的银子如果变色是偏黄,然后颜色越来越深,最后变成褐色,你买回家带一段时间也可能会变色,但应该是变成黑色(较少接触皮肤的部位)。而白铜比较难变色,要变也是变成绿色。925的银子通常会有一层电镀,也不大容易变色,但是几个月之后也会发黄。银饰经常带,就不是变黄而是变黑,纯银最怕硫,很容易与硫发生化学反应,银子变黑,原因往往就是空气中有二氧化硫(发黑严重的话,附近可能就有烧煤的锅炉),或者人的汗液里面含硫,另外,温泉中含硫量往往很高,也容易使银发黑,而铜却没那么怕硫。你要是买来银饰实在没把握的话,不妨去超市买块硫磺香皂,在银饰上擦擦,真货立马变黑(做完实验赶紧用牙膏洗干净,嘿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真银币为白里透亮,质软,有延展性,撞击时声音清脆悦耳,版面平滑,边道匀称,图文自然大方,且有流通磨损的痕迹。存放于家中的银币有坚硬细密的古黑色,埋入地下的会生些不规则的坚硬绿锈。
假币:
1、20世纪70年代末的假银元,此币工艺粗糙,厚薄不匀,较轻,时间略长易变黑但又在石灰墙上又画不出黑色,是唯一会摔碎的假银币。
2、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假银元,此币图文有较模糊和立体感太强两种,边齿基本匀称但不自然,有锉刀痕迹,无使用磨损及旧色包浆,声音尖高,表层电镀磨去后出现淡黄色,这两种假币已基本退出市场。
3、面世于10年前左右的假银元,颜色黑亮,在石灰墙上能反复画出黑线,声音同样尖高,做工往往有一面较逼真,齿边虽匀称但较生硬,肉眼也能看出些砂眼、斑痕及锉刀加工过的痕迹。
4、近期的假银元,寡白色略有光泽,音尖、质硬、略轻,立体感太强,图文欠神韵,且有锉痕。
以上4种假币材料均不是真银压制,真银压制的伪币最难识别,色偏白,重量基本一致,26-27克左右,因压力不足,偏厚,边牙有模糊处,边齿均匀但不自然,图文相对清晰,但同样免不了些许砂眼,用放大镜观察,图案及文字虽较逼真,但空白处版面不太平滑,无自然流通磨损的痕迹及古旧色包浆。
镀银银币:表面光滑,图案清晰,精细,成色也逼真,与真银币一模一样,表面镀银的,从形象上与成色上看是难以鉴别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做,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所以只要称一下重量就能原形毕露。真银币虽然在流通过程中有所磨损,但不会低于25克(标准重量是26.6克)。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想大家应该对真假银元有了些了解,下面我在做一下总结:鉴别银元首先看是否做工粗糙,有厚薄不匀;再者看是否表面泛黄不正色;
第三看有无流通磨损的痕迹; 第四听音色撞击时声音清脆悦耳;最后一招也是最难的一招,把银元放在你最无力的一个手指上上下掂动,有下坠感。这种细微的重感差别(在2克左右)很难把握。
真假银币的鉴别
时下,收藏各种钱币古玩已成风潮,就清朝及民国银币而言,上到几十万元一枚的珍品,下到价值几元的银毫,仿造的假币无所不有,所用材料也各不相同,让人防不胜防。下面列举真银币及几种假银币的不同之处,略供参考。
真银币为白里透亮,质软,有延展性,撞击时声音清脆悦耳,版面平滑,边道匀称,图文自然大方,且有流通磨损的痕迹。存放于家中的银币有坚硬细密的古黑色,埋入地下的会生些不规则的坚硬绿锈。伪造的黑色及绿锈用沸水煮泡即会褪尽,很容易分辨。
20 世纪70年代末,两广及福建、湖南山区所铸锰镍合金假银币几乎遍及全国城乡,此币工艺粗糙,砂眼多,含颗粒,厚薄不匀,较轻,时间略长易变黑但又在石灰墙上又画不出黑色,是唯一会摔碎的假银币。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铜镍合金镀镉制成的假币工艺有所进展,图文有较模糊和立体感太强两种,边齿基本匀称但不自然,有锉刀痕迹,无使用磨损及旧色包浆,声音尖高,表层电镀磨去后出现淡黄色,这两种假币已基本退出市场,但仍有些县城小摊把其当真银币卖。
第三种假银币面世于10年前,材料为镍锌合金,颜色黑亮,发铅黑光,在石灰墙上能反复画出黑线,声音同样尖高,略比铜镍合金沉闷,做工往往有一面较逼真,齿边虽匀称但较生硬,肉眼也能看出些砂眼、斑痕及锉刀加工过的痕迹,目前此币在省城钱币摊还能见到。
近期,市面上又有一种制作较为精良的镍镉钒合金假币,除去少许砂眼,版面较平滑,寡白色略有光泽,音尖、质硬、略轻,立体感太强,图文欠神韵,且有锉痕。
真银压制的伪币最难识别,近年产于广东、湖南一带,银质优良,色偏白,重量基本一致,26-27克左右,因压力不足,偏厚,边牙有模糊处,边齿均匀但不自然,图文相对清晰,但同样免不了些许砂眼,用放大镜观察,图案及文字虽较逼真,但空白处版面不太平滑,无自然流通磨损的痕迹及古旧色包浆。
另一种改字、加字的普通银币往往使有些老手也会一时忘乎所以,即普通袁像币加英文的签字版;加“甘肃”二字及打瑞金产“苏维埃”三字;孙像开国纪念币六角星改五角星及英文和数字错版币等。其实以上银币两个版面本有图文差异,改制方法为先铲去多余的,后焊上点银再刻字。字迹略欠神韵,有刀痕,且会破坏周围版面,洗后涂上水彩绿色较易发现刀痕破绽。
清朝及民国时的假币又大致分为三种:一是银匠凭空臆造币,如慈禧等部分纪念币。二为清末钱币工人后来制作的伪币,其中极少部分原模后铸的倒还有些价值,至于重新雕模压制币,虽然同为纯银所铸,情况则为两码事。此币经过长期流通,有磨损痕迹及旧色包浆,从材料及新旧方面看无法辨认,容易蒙混过关,只能从图案及文字上下功夫了。第三为民国时期民间常见的镀银铜元,电影上常见旧时商人用指尖捏着银元,放在嘴边猛吹一下,即置于耳边听声音以辨真伪,如今所镀一层薄银已褪,露出铸工基本精良的黄铜、红铜币,磕磕碰碰且磨损较严重,往往会使人误认为是试铸为数不多的银模铜样币。
现将几种常见的假银币的主要特征介绍如下:
铜版银币:它的形态、大小、图案完全与真银币相似,但它是以铜为主体,图案粗糙,在石头上磨一下,即出现铜的本质,敲击出来的声音尖亮而有哨声。
铅版银币:以铅充银,是外为银皮内夹铅质之银元。其花纹与正常银元无异,但声音较厚、发闷,阴沉而带嗒音,以火烤之,铅即流出。
夹版银币:它的外层包裹两层银皮,银层较厚,磨擦一下一般不易磨出痕迹。这一种称夹心银元,是假银币最为常见的一种。内夹铜、铁、铅等多种成分,其声音实短、沉闷且无转音。
改小银币:严格说来这一种还不算是假银币,只是重量有所减少。这种银币是将正常银元之齿锉平、改小,然后获取细毫碎银。一般只要对照一枚足重的真银元即可判别。
砂版银币:这种银币表面粗糙,图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以下,系翻砂版,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刻碎裂,碎裂面呈浅灰色。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假“袁大头”银元多数属于这一种类型。
洗版银币:亦称洗澡版,是将正常银元以硝酸蚀去一层银,以此窃去一部分银质,其特点是图案模糊或有浮白色,发音微慢,严格说来这也不算是真正的假银币,但重量有所减少,已不足25克,如作为一枚藏品来说,其品相已不完整,收藏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私版银币:是私人铸造的银元。袁大头币、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北洋造龙洋币均有之,这种伪钱主要是从台湾的钱币市场上贩运来的,民国时期在海南岛铸造,因此又称做琼版银币。其共同特点是,声音尖高,质量低劣,银的成色不足80%。
镀银银币:表面光滑,图案清晰,精细,成色也逼真,与真银币一模一样,表面镀银的,从形象上与成色上看是难以鉴别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做,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所以只要称一下重量就能原形毕露。真银币虽然在流通过程中有所磨损,但不会低于25克(标准重量是26.6克)。
改版银币:这种银币一般收藏爱好者无法用肉眼鉴别,无论敲声或测试银币成色,或看包装均是旧制。唯一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镜鉴别,细看每个字体的迹缝,是否留有刀痕迹,如有刻刀痕迹就是改刻的。这种做伪的方法是把真银币原有的字体用刀刻或挖掉,然后将特制银字粘贴上去冒充传世银币,牟取暴利.
近年来,老银元在古玩市场上很受人们欢迎,价格持续上升,如钱币交易市场里最为常见的“袁大头(民国三年版)”已从年初的50多元涨到了目前的70余元。但市面上仿制的假银元也有不少,人们一不小心就会上当。鉴别真假银元有如下方法:
1、听声音。就是利用银元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来辨别。用一个指尖向上轻轻顶住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这枚银元的边缘部位,发出的声音轻脆,柔和,是真银元。如声音发尖而高,带有铜声,是含铜很多的低成分假银元。如声音低而嘶哑,周边不一致,就是包皮、挖补的假银元。一般假银元的声音多半尖短而低闷。
2、看外形。看外形结构,注意观察银元的颜色、花纹、图案、大小、厚薄等是否正常,有无经过酸洗、锉边、包皮、挖补的痕迹及是否私版银元等不正常现象,一般来说假银元的直径比真银元稍小些,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即可辨出真伪。
3、验边齿。由于真银元是机制版 其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假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只要细心,肉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如真的“袁大头”边齿的两条粗齿里有一条细齿 而假“袁大头”的细齿则模糊不清。
4、称重量。银元的标准重量应是26.5克,成色88%。正常的银元经过流通磨损后,重量也应达到25.8克。凡是重量低于25.8克、成色低于84%的,不是洗版、锉边、包皮、挖补银元,就是假币。
5、酸检验。在银元上滴上一滴硝酸,如发现银元冒绿泡或变黑,就是成分不足或假银元。而铜芯银元只要是一触及硝酸,便会失去光泽。如是镀银,镀银表层很容易脱落,且脱落部分极易生锈。
总之,鉴别真假银元应记住这句口诀:“掂重、观色、滴硝酸,轻轻碰击听声音”。
假币:
1、20世纪70年代末的假银元,此币工艺粗糙,厚薄不匀,较轻,时间略长易变黑但又在石灰墙上又画不出黑色,是唯一会摔碎的假银币。
2、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假银元,此币图文有较模糊和立体感太强两种,边齿基本匀称但不自然,有锉刀痕迹,无使用磨损及旧色包浆,声音尖高,表层电镀磨去后出现淡黄色,这两种假币已基本退出市场。
3、面世于10年前左右的假银元,颜色黑亮,在石灰墙上能反复画出黑线,声音同样尖高,做工往往有一面较逼真,齿边虽匀称但较生硬,肉眼也能看出些砂眼、斑痕及锉刀加工过的痕迹。
4、近期的假银元,寡白色略有光泽,音尖、质硬、略轻,立体感太强,图文欠神韵,且有锉痕。
以上4种假币材料均不是真银压制,真银压制的伪币最难识别,色偏白,重量基本一致,26-27克左右,因压力不足,偏厚,边牙有模糊处,边齿均匀但不自然,图文相对清晰,但同样免不了些许砂眼,用放大镜观察,图案及文字虽较逼真,但空白处版面不太平滑,无自然流通磨损的痕迹及古旧色包浆。
镀银银币:表面光滑,图案清晰,精细,成色也逼真,与真银币一模一样,表面镀银的,从形象上与成色上看是难以鉴别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做,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所以只要称一下重量就能原形毕露。真银币虽然在流通过程中有所磨损,但不会低于25克(标准重量是26.6克)。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想大家应该对真假银元有了些了解,下面我在做一下总结:鉴别银元首先看是否做工粗糙,有厚薄不匀;再者看是否表面泛黄不正色;
第三看有无流通磨损的痕迹; 第四听音色撞击时声音清脆悦耳;最后一招也是最难的一招,把银元放在你最无力的一个手指上上下掂动,有下坠感。这种细微的重感差别(在2克左右)很难把握。
真假银币的鉴别
时下,收藏各种钱币古玩已成风潮,就清朝及民国银币而言,上到几十万元一枚的珍品,下到价值几元的银毫,仿造的假币无所不有,所用材料也各不相同,让人防不胜防。下面列举真银币及几种假银币的不同之处,略供参考。
真银币为白里透亮,质软,有延展性,撞击时声音清脆悦耳,版面平滑,边道匀称,图文自然大方,且有流通磨损的痕迹。存放于家中的银币有坚硬细密的古黑色,埋入地下的会生些不规则的坚硬绿锈。伪造的黑色及绿锈用沸水煮泡即会褪尽,很容易分辨。
20 世纪70年代末,两广及福建、湖南山区所铸锰镍合金假银币几乎遍及全国城乡,此币工艺粗糙,砂眼多,含颗粒,厚薄不匀,较轻,时间略长易变黑但又在石灰墙上又画不出黑色,是唯一会摔碎的假银币。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铜镍合金镀镉制成的假币工艺有所进展,图文有较模糊和立体感太强两种,边齿基本匀称但不自然,有锉刀痕迹,无使用磨损及旧色包浆,声音尖高,表层电镀磨去后出现淡黄色,这两种假币已基本退出市场,但仍有些县城小摊把其当真银币卖。
第三种假银币面世于10年前,材料为镍锌合金,颜色黑亮,发铅黑光,在石灰墙上能反复画出黑线,声音同样尖高,略比铜镍合金沉闷,做工往往有一面较逼真,齿边虽匀称但较生硬,肉眼也能看出些砂眼、斑痕及锉刀加工过的痕迹,目前此币在省城钱币摊还能见到。
近期,市面上又有一种制作较为精良的镍镉钒合金假币,除去少许砂眼,版面较平滑,寡白色略有光泽,音尖、质硬、略轻,立体感太强,图文欠神韵,且有锉痕。
真银压制的伪币最难识别,近年产于广东、湖南一带,银质优良,色偏白,重量基本一致,26-27克左右,因压力不足,偏厚,边牙有模糊处,边齿均匀但不自然,图文相对清晰,但同样免不了些许砂眼,用放大镜观察,图案及文字虽较逼真,但空白处版面不太平滑,无自然流通磨损的痕迹及古旧色包浆。
另一种改字、加字的普通银币往往使有些老手也会一时忘乎所以,即普通袁像币加英文的签字版;加“甘肃”二字及打瑞金产“苏维埃”三字;孙像开国纪念币六角星改五角星及英文和数字错版币等。其实以上银币两个版面本有图文差异,改制方法为先铲去多余的,后焊上点银再刻字。字迹略欠神韵,有刀痕,且会破坏周围版面,洗后涂上水彩绿色较易发现刀痕破绽。
清朝及民国时的假币又大致分为三种:一是银匠凭空臆造币,如慈禧等部分纪念币。二为清末钱币工人后来制作的伪币,其中极少部分原模后铸的倒还有些价值,至于重新雕模压制币,虽然同为纯银所铸,情况则为两码事。此币经过长期流通,有磨损痕迹及旧色包浆,从材料及新旧方面看无法辨认,容易蒙混过关,只能从图案及文字上下功夫了。第三为民国时期民间常见的镀银铜元,电影上常见旧时商人用指尖捏着银元,放在嘴边猛吹一下,即置于耳边听声音以辨真伪,如今所镀一层薄银已褪,露出铸工基本精良的黄铜、红铜币,磕磕碰碰且磨损较严重,往往会使人误认为是试铸为数不多的银模铜样币。
现将几种常见的假银币的主要特征介绍如下:
铜版银币:它的形态、大小、图案完全与真银币相似,但它是以铜为主体,图案粗糙,在石头上磨一下,即出现铜的本质,敲击出来的声音尖亮而有哨声。
铅版银币:以铅充银,是外为银皮内夹铅质之银元。其花纹与正常银元无异,但声音较厚、发闷,阴沉而带嗒音,以火烤之,铅即流出。
夹版银币:它的外层包裹两层银皮,银层较厚,磨擦一下一般不易磨出痕迹。这一种称夹心银元,是假银币最为常见的一种。内夹铜、铁、铅等多种成分,其声音实短、沉闷且无转音。
改小银币:严格说来这一种还不算是假银币,只是重量有所减少。这种银币是将正常银元之齿锉平、改小,然后获取细毫碎银。一般只要对照一枚足重的真银元即可判别。
砂版银币:这种银币表面粗糙,图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以下,系翻砂版,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刻碎裂,碎裂面呈浅灰色。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假“袁大头”银元多数属于这一种类型。
洗版银币:亦称洗澡版,是将正常银元以硝酸蚀去一层银,以此窃去一部分银质,其特点是图案模糊或有浮白色,发音微慢,严格说来这也不算是真正的假银币,但重量有所减少,已不足25克,如作为一枚藏品来说,其品相已不完整,收藏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私版银币:是私人铸造的银元。袁大头币、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北洋造龙洋币均有之,这种伪钱主要是从台湾的钱币市场上贩运来的,民国时期在海南岛铸造,因此又称做琼版银币。其共同特点是,声音尖高,质量低劣,银的成色不足80%。
镀银银币:表面光滑,图案清晰,精细,成色也逼真,与真银币一模一样,表面镀银的,从形象上与成色上看是难以鉴别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做,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所以只要称一下重量就能原形毕露。真银币虽然在流通过程中有所磨损,但不会低于25克(标准重量是26.6克)。
改版银币:这种银币一般收藏爱好者无法用肉眼鉴别,无论敲声或测试银币成色,或看包装均是旧制。唯一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镜鉴别,细看每个字体的迹缝,是否留有刀痕迹,如有刻刀痕迹就是改刻的。这种做伪的方法是把真银币原有的字体用刀刻或挖掉,然后将特制银字粘贴上去冒充传世银币,牟取暴利.
近年来,老银元在古玩市场上很受人们欢迎,价格持续上升,如钱币交易市场里最为常见的“袁大头(民国三年版)”已从年初的50多元涨到了目前的70余元。但市面上仿制的假银元也有不少,人们一不小心就会上当。鉴别真假银元有如下方法:
1、听声音。就是利用银元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来辨别。用一个指尖向上轻轻顶住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这枚银元的边缘部位,发出的声音轻脆,柔和,是真银元。如声音发尖而高,带有铜声,是含铜很多的低成分假银元。如声音低而嘶哑,周边不一致,就是包皮、挖补的假银元。一般假银元的声音多半尖短而低闷。
2、看外形。看外形结构,注意观察银元的颜色、花纹、图案、大小、厚薄等是否正常,有无经过酸洗、锉边、包皮、挖补的痕迹及是否私版银元等不正常现象,一般来说假银元的直径比真银元稍小些,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即可辨出真伪。
3、验边齿。由于真银元是机制版 其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假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只要细心,肉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如真的“袁大头”边齿的两条粗齿里有一条细齿 而假“袁大头”的细齿则模糊不清。
4、称重量。银元的标准重量应是26.5克,成色88%。正常的银元经过流通磨损后,重量也应达到25.8克。凡是重量低于25.8克、成色低于84%的,不是洗版、锉边、包皮、挖补银元,就是假币。
5、酸检验。在银元上滴上一滴硝酸,如发现银元冒绿泡或变黑,就是成分不足或假银元。而铜芯银元只要是一触及硝酸,便会失去光泽。如是镀银,镀银表层很容易脱落,且脱落部分极易生锈。
总之,鉴别真假银元应记住这句口诀:“掂重、观色、滴硝酸,轻轻碰击听声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楼主下午好,鉴别方法有4种。如下:1、色法:用眼观察,看上去洁白、有光泽,做工细,为成色高的银首饰;色泽差,无光泽的多为假银首饰。
2、折弯法:用手轻折银首饰,易弯不易断的成色较高;僵硬、勉强折动的成色较低;经折弯或用锤子敲几下就会裂开的为包银首饰;经不起轻折,且易断的为假货。
3、硝酸鉴别法:用玻璃棒将硝酸滴于银首饰锉口处,呈糙米色、微绿色的成色较高;呈深绿、黑色的成色较低。
4、抛掷法:将银首饰从上向下抛在台板上,弹跳不高,声音平稳的为成色高的银首饰;抛在台板上跳得较高,声音尖亮的,为假的或成色低的银首饰。
当然对于我们都希望最简便又实际操作简易,首推下面几种方法以借鉴。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A/掂重量:白银密度较一般常见金属略大,一般地讲:“铝质轻、银质重
铜质不轻又不重。”因而掂掂重量可对其是否为白银作出初步判断。若饰品体
积较大而重量较轻,则可初步判断该饰品系其它金属B/听声韵:饰品如为高成色白银,则掷地有声无韵,无弹力,声响为“卟
哒卟哒”。成色越低,声音越低,声音越尖越高而带韵;若为铜质,其声更高百
尖,韵声急促而短;若为铅、锡质地,则掷地声音沉闷、短促,无弹力C/看断口定成色:把白银饰品截开,看茬口颜色,若茬口绢白而绵,饰品
表面光润、细腻,氧化后表面色泽发乌呈光亮,可断定其成色在98左右;若茬
口粗而柔,微显红色,成色在95左右;茬口白而带灰,略有微红则成色在90左
右;用手弯折较硬,茬口淡红色或带灰色,其成色在80左右;成色在70左右的
白银,其表面白黄且干燥,茬口微红、黄兼有,弯折坚硬;若茬口红中带黑,黄
中带黑,其成色已在60以下。当然如果是假银首饰,方法单一却实有的就是认清伪造银首饰特征:伪造白银一般是用红铜、黄铜、白铜、铅、锡、铝等
制造的,其特点是:
红铜质:外表紫红色,茬口黑红色,生绿绣。
黄铜质:外表黄色,茬口豆绿色,生绿绣。
白铜质:外表灰白色,茬口砖灰色,生绿绣。
铅质:灰蓝色,质软,用指甲可划出道痕。
锡质:银白色,质软,用指甲可划出道痕。
铝质:白灰色,体质较软而轻。这又需要你的眼光了,不被骗就万事大吉。希望回答有一点帮助!
2、折弯法:用手轻折银首饰,易弯不易断的成色较高;僵硬、勉强折动的成色较低;经折弯或用锤子敲几下就会裂开的为包银首饰;经不起轻折,且易断的为假货。
3、硝酸鉴别法:用玻璃棒将硝酸滴于银首饰锉口处,呈糙米色、微绿色的成色较高;呈深绿、黑色的成色较低。
4、抛掷法:将银首饰从上向下抛在台板上,弹跳不高,声音平稳的为成色高的银首饰;抛在台板上跳得较高,声音尖亮的,为假的或成色低的银首饰。
当然对于我们都希望最简便又实际操作简易,首推下面几种方法以借鉴。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A/掂重量:白银密度较一般常见金属略大,一般地讲:“铝质轻、银质重
铜质不轻又不重。”因而掂掂重量可对其是否为白银作出初步判断。若饰品体
积较大而重量较轻,则可初步判断该饰品系其它金属B/听声韵:饰品如为高成色白银,则掷地有声无韵,无弹力,声响为“卟
哒卟哒”。成色越低,声音越低,声音越尖越高而带韵;若为铜质,其声更高百
尖,韵声急促而短;若为铅、锡质地,则掷地声音沉闷、短促,无弹力C/看断口定成色:把白银饰品截开,看茬口颜色,若茬口绢白而绵,饰品
表面光润、细腻,氧化后表面色泽发乌呈光亮,可断定其成色在98左右;若茬
口粗而柔,微显红色,成色在95左右;茬口白而带灰,略有微红则成色在90左
右;用手弯折较硬,茬口淡红色或带灰色,其成色在80左右;成色在70左右的
白银,其表面白黄且干燥,茬口微红、黄兼有,弯折坚硬;若茬口红中带黑,黄
中带黑,其成色已在60以下。当然如果是假银首饰,方法单一却实有的就是认清伪造银首饰特征:伪造白银一般是用红铜、黄铜、白铜、铅、锡、铝等
制造的,其特点是:
红铜质:外表紫红色,茬口黑红色,生绿绣。
黄铜质:外表黄色,茬口豆绿色,生绿绣。
白铜质:外表灰白色,茬口砖灰色,生绿绣。
铅质:灰蓝色,质软,用指甲可划出道痕。
锡质:银白色,质软,用指甲可划出道痕。
铝质:白灰色,体质较软而轻。这又需要你的眼光了,不被骗就万事大吉。希望回答有一点帮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