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通过哪几种修复系统对DNA的损伤进行修复?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 DNA聚合酶的 “校正”修复
DNA复制具有非常高的精确度,平均每复制109个核苷酸,才出现一个核苷酸的差错。虽然复制是以碱基的精确互补配对为基础,但碱基配对有时仍然会出错。DNA聚合酶的 “校对”机制可不断地纠正复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DNA聚合酶在复制DNA时,首先对新参与合成的核苷酸要进行筛选;其次对错误掺入的核苷酸则利用其3′→5′外切酶活性进行切除,使得DNA复制中出现配的概率大大减少。另外,DNA聚合酶5′→3′合成方向也是确保DNA复制准确的机制之一。
2. 光复活修复
光复活修复 ,也称直接修复,紫外线损伤的光复活过程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修复作用,从低等单
细胞生物到鸟类都有,但高等哺乳动物中没有。紫外线照射可能引起DNA链上两个相邻的嘧啶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嘧啶二聚体,其中主要是胸腺嘧啶二聚体,这些二聚体能阻止DNA的复制和转录。光复活修复能够修复任何嘧啶二聚体的损伤,其修复过程为:光复活酶识别嘧啶二聚体并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在300~600nm可见光照射下,酶获得能量,将嘧啶二聚体的丁酰环打开,使之完全修复;光复活酶从DNA上解离。
3. 切除修复
切除修复 是指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DNA分子中受损伤
的部分切除,并以完整的链为模板,合成切去的部分,使DNA恢复正常结构的过
程。切除修复有以下两种方式:(1)碱基切除修复 主要修复单个碱基缺陷的损伤,即小段DNA的损伤。这是在DNA聚合酶、DNA糖苷酶 、内切酶和连接酶等参与下完成的。DNA糖
苷酶能特异性识别并将不正常的碱基水解切除,形成无碱基的AP位点,由AP核酸内切酶在AP位点附近将DNA链切开,然后外切酶切除包括 AP位点在内的DNA链,聚合酶填补单链缺口,最后连接酶将链连接。
(2)核苷酸切除修复: 当 DNA链上相应位置的核苷酸发生损伤,导致双链之间无法形成
氢键,由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负责进行修复。这是大段 DNA 损伤修复系统,由ATP依赖的切除核酸酶进行双切除,即在损伤部位的两侧切开磷酸二酯键,除去损伤的寡核苷酸。留下的缺
口由DNA聚合酶Ⅰ、DNA聚合酶δ或ε进行修补合成,最后由DNA连接酶连接。
4.重组修复
光复活修复和切除修复是先修复,后复制,又称为复制前修复,而重组修复是 复 制 后 修 复,是用DNA重组的方法修复DNA损伤。分三个步骤:①复制,损伤的DNA仍可复制,但复制到损伤部位时,子链就出现了缺口;②重组,从完整的母链将相应的片段移到缺口,而母链上形成缺口;③填补和连接,母链上的缺口由DNA聚合酶进行填补合成,最后由DNA连接酶连接
重组修复是DNA的复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有差错的修复方式,修复过程中,DNA 损伤并未
除去。但是,随着复制的不断进行,若干代后,损伤部分逐渐被稀释,实际上消除了损伤的影响。
5.错配修复
DNA复制是一个高保真过程,但其正确性毕竟不是绝对的,复制产物中仍会存在少数未被校出的错配碱基。错配修复是一种特殊的核苷酸切除修复,用来切除复制中新合成DNA链上的错配碱基。通过对错配碱基的修复将使复制的精确性提高102~103倍。现已在大肠杆菌、酵母和哺乳动物中都发现了错配修复系统。复制错配中的错配碱基存在于新合成的子代链中,错配修复是按模板的遗传信息来修复错配碱基的。因此,该修复系统必须有一种能在复制叉通过之后识别模板链与新合成DNA链的机制,以保证只从新合成的DNA链中去除错配碱基。原核生物主要通过对模板链的甲基化来区分新合成的DNA链,大肠杆菌通常利用腺嘌呤甲基化酶 (Dam甲基化酶)将双链DNA的5′GATC序列中的腺嘌呤N6甲基化,利用胞嘧啶甲基化酶可将5′CCAGG和5′CCTGG序列中的胞嘧啶转变为5′甲基胞嘧啶。当复制完成后,在短暂的时间内 (几秒或几分钟),只有模板链是甲基化的,而新合成的链是非甲基化的。正是子代DNA链中的这种暂时半甲基化,可以作为一种链的识别标志,以区别模板链和新合成的链,从而使存在于GATC等序列附近的复制错配将按亲代链为模板进行修复。几分钟后新合成链也将在Dam甲基化酶作用下被甲基化,从而成为全甲基化DNA。一旦两条链都被甲基化,这种错配修复过程几乎不再发生。由于甲基化DNA成为识别模板链和新合成链的基础,且错配修复发生在GATC的邻近处,故这种修复也称为甲基指导的错配修复 。真核生物的错配修复与大肠杆菌基本相似,例如哺乳动物也广泛地利用核苷酸甲基化来识别子链和亲链。
错配修复是一个非常耗能的修复过程,错配的碱基离5′GATC等序列越远,被切除的核苷酸就越多,重新合成新链消耗的dNTP就越多。碱基错配修复对DNA复制忠实性的贡献极大,DNA子链中的错配几乎完全都被修正。
6.SOS修复
SOS修复 又称差错倾向性修复。这是一种在DNA分子受到较大范围损伤并且使复制受到抑制时出现的修复机制,以SOS借喻细胞处于危急状态。DNA分子受到长片段高密度损伤,使DNA复制过程在损伤部位受到抑制。损伤诱导一种特异性较低的新DNA聚合酶和重组酶等一整套与SOS修复相关的酶。由这些特异性较低的酶继续催化损伤部位DNA的复制,复制完成后,虽然可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提高细胞的生存概率,但保留许多错误的碱基,从而造成突变。
SOS修复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是生物体在不利环境中求得生存的应急反应。主要受recA、lexA 两个基因的控制,当DNA受损伤时生成足够量的RecA蛋白,然后RecA蛋白水解LexA蛋白而使许多与修复有关的基因激活。所有细胞都有许多修复DNA损伤的方法或途径,采用哪种途径取决于在什么情况下和产生的是什么类型的损伤。如尿嘧啶N糖基修复酶系统和错配修复系统能纠正复制的错误,光复活修复系统、切除修复系统、重组修复系统和SOS修复系统等能修复环境因素和体内化学物质造成的DNA分子损伤。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其损伤修复的重要基础,因为DNA的互补双链可保证其一股链上的损伤
被切除后,能从另一股链上获得修复所需要的信息。
DNA复制具有非常高的精确度,平均每复制109个核苷酸,才出现一个核苷酸的差错。虽然复制是以碱基的精确互补配对为基础,但碱基配对有时仍然会出错。DNA聚合酶的 “校对”机制可不断地纠正复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DNA聚合酶在复制DNA时,首先对新参与合成的核苷酸要进行筛选;其次对错误掺入的核苷酸则利用其3′→5′外切酶活性进行切除,使得DNA复制中出现配的概率大大减少。另外,DNA聚合酶5′→3′合成方向也是确保DNA复制准确的机制之一。
2. 光复活修复
光复活修复 ,也称直接修复,紫外线损伤的光复活过程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修复作用,从低等单
细胞生物到鸟类都有,但高等哺乳动物中没有。紫外线照射可能引起DNA链上两个相邻的嘧啶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嘧啶二聚体,其中主要是胸腺嘧啶二聚体,这些二聚体能阻止DNA的复制和转录。光复活修复能够修复任何嘧啶二聚体的损伤,其修复过程为:光复活酶识别嘧啶二聚体并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在300~600nm可见光照射下,酶获得能量,将嘧啶二聚体的丁酰环打开,使之完全修复;光复活酶从DNA上解离。
3. 切除修复
切除修复 是指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DNA分子中受损伤
的部分切除,并以完整的链为模板,合成切去的部分,使DNA恢复正常结构的过
程。切除修复有以下两种方式:(1)碱基切除修复 主要修复单个碱基缺陷的损伤,即小段DNA的损伤。这是在DNA聚合酶、DNA糖苷酶 、内切酶和连接酶等参与下完成的。DNA糖
苷酶能特异性识别并将不正常的碱基水解切除,形成无碱基的AP位点,由AP核酸内切酶在AP位点附近将DNA链切开,然后外切酶切除包括 AP位点在内的DNA链,聚合酶填补单链缺口,最后连接酶将链连接。
(2)核苷酸切除修复: 当 DNA链上相应位置的核苷酸发生损伤,导致双链之间无法形成
氢键,由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负责进行修复。这是大段 DNA 损伤修复系统,由ATP依赖的切除核酸酶进行双切除,即在损伤部位的两侧切开磷酸二酯键,除去损伤的寡核苷酸。留下的缺
口由DNA聚合酶Ⅰ、DNA聚合酶δ或ε进行修补合成,最后由DNA连接酶连接。
4.重组修复
光复活修复和切除修复是先修复,后复制,又称为复制前修复,而重组修复是 复 制 后 修 复,是用DNA重组的方法修复DNA损伤。分三个步骤:①复制,损伤的DNA仍可复制,但复制到损伤部位时,子链就出现了缺口;②重组,从完整的母链将相应的片段移到缺口,而母链上形成缺口;③填补和连接,母链上的缺口由DNA聚合酶进行填补合成,最后由DNA连接酶连接
重组修复是DNA的复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有差错的修复方式,修复过程中,DNA 损伤并未
除去。但是,随着复制的不断进行,若干代后,损伤部分逐渐被稀释,实际上消除了损伤的影响。
5.错配修复
DNA复制是一个高保真过程,但其正确性毕竟不是绝对的,复制产物中仍会存在少数未被校出的错配碱基。错配修复是一种特殊的核苷酸切除修复,用来切除复制中新合成DNA链上的错配碱基。通过对错配碱基的修复将使复制的精确性提高102~103倍。现已在大肠杆菌、酵母和哺乳动物中都发现了错配修复系统。复制错配中的错配碱基存在于新合成的子代链中,错配修复是按模板的遗传信息来修复错配碱基的。因此,该修复系统必须有一种能在复制叉通过之后识别模板链与新合成DNA链的机制,以保证只从新合成的DNA链中去除错配碱基。原核生物主要通过对模板链的甲基化来区分新合成的DNA链,大肠杆菌通常利用腺嘌呤甲基化酶 (Dam甲基化酶)将双链DNA的5′GATC序列中的腺嘌呤N6甲基化,利用胞嘧啶甲基化酶可将5′CCAGG和5′CCTGG序列中的胞嘧啶转变为5′甲基胞嘧啶。当复制完成后,在短暂的时间内 (几秒或几分钟),只有模板链是甲基化的,而新合成的链是非甲基化的。正是子代DNA链中的这种暂时半甲基化,可以作为一种链的识别标志,以区别模板链和新合成的链,从而使存在于GATC等序列附近的复制错配将按亲代链为模板进行修复。几分钟后新合成链也将在Dam甲基化酶作用下被甲基化,从而成为全甲基化DNA。一旦两条链都被甲基化,这种错配修复过程几乎不再发生。由于甲基化DNA成为识别模板链和新合成链的基础,且错配修复发生在GATC的邻近处,故这种修复也称为甲基指导的错配修复 。真核生物的错配修复与大肠杆菌基本相似,例如哺乳动物也广泛地利用核苷酸甲基化来识别子链和亲链。
错配修复是一个非常耗能的修复过程,错配的碱基离5′GATC等序列越远,被切除的核苷酸就越多,重新合成新链消耗的dNTP就越多。碱基错配修复对DNA复制忠实性的贡献极大,DNA子链中的错配几乎完全都被修正。
6.SOS修复
SOS修复 又称差错倾向性修复。这是一种在DNA分子受到较大范围损伤并且使复制受到抑制时出现的修复机制,以SOS借喻细胞处于危急状态。DNA分子受到长片段高密度损伤,使DNA复制过程在损伤部位受到抑制。损伤诱导一种特异性较低的新DNA聚合酶和重组酶等一整套与SOS修复相关的酶。由这些特异性较低的酶继续催化损伤部位DNA的复制,复制完成后,虽然可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提高细胞的生存概率,但保留许多错误的碱基,从而造成突变。
SOS修复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是生物体在不利环境中求得生存的应急反应。主要受recA、lexA 两个基因的控制,当DNA受损伤时生成足够量的RecA蛋白,然后RecA蛋白水解LexA蛋白而使许多与修复有关的基因激活。所有细胞都有许多修复DNA损伤的方法或途径,采用哪种途径取决于在什么情况下和产生的是什么类型的损伤。如尿嘧啶N糖基修复酶系统和错配修复系统能纠正复制的错误,光复活修复系统、切除修复系统、重组修复系统和SOS修复系统等能修复环境因素和体内化学物质造成的DNA分子损伤。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其损伤修复的重要基础,因为DNA的互补双链可保证其一股链上的损伤
被切除后,能从另一股链上获得修复所需要的信息。
参考资料: 李兴玉, 《简明分子生物学》
小曼
2024-10-22 广告
2024-10-22 广告
细胞培养过程会出现污染或者有些细胞诱导分化只能在前20代进行,细胞冻存能够保证在细胞污染或出现其他情况时有种子细胞,当然如果你们课题组有钱也可以不用冻存,出现问题就重新买。......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小曼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