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姥姥 得了胃癌 但不能切除 也不能化疗 腹部有腹水 怎么半?
我的姥姥得了胃癌但不能切除也不能化疗腹部有腹水怎么半?我对病情不是太了解但是由于年纪太大不能做手术也不能化疗只想求个去腹水的方子减轻以下病人的痛苦有知道的朋友请帮帮忙谢谢...
我的姥姥 得了胃癌 但不能切除 也不能化疗 腹部有腹水 怎么半?
我对病情不是太了解 但是由于 年纪太大 不能做手术 也不能化疗
只想求个去腹水的方子 减轻以下病人的痛苦 有知道的朋友请帮帮忙 谢谢各位好心人了 展开
我对病情不是太了解 但是由于 年纪太大 不能做手术 也不能化疗
只想求个去腹水的方子 减轻以下病人的痛苦 有知道的朋友请帮帮忙 谢谢各位好心人了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胃癌
胃癌概述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其主症不同,在中医学中可分属于"噎膈"、"反胃"、"症瘕"、"积聚"、"心腹痞"、"胃脘痛"等病证范畴。其发病率居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但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其发病率在高发区和低发区之间可相差7~10倍。我国整体上属于胃癌高发区,其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如我国西北、东北、江苏、浙江沿海一带为胃癌高发区,特别是甘肃省河西走廊、胶东半岛及江苏、浙江胃癌发病率最高,而中南西南尤其是广西,胃癌发病率低。
我国胃癌粗死亡率为17.30/10万,按中国人口调整死亡率为15.41/10万,按世界人口调整死亡率为23.86/10万,胃癌的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以日本最高,美国最低,我国上海仅次于日本,北京居于中间。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研究及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一些发达国家的胃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所下降,尤其近30年来更为显著,这也可能与食物的贮藏及保存方法的改善有关系。
胃癌可发生于胃体上、下各部位,据北京首都医院统计,分布于幽门窦部的为46.9%,贲门底部的为39.1%,体部的为10.2%,全胃的为3.8%。
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总的趋势是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发生在40岁以下者占20%;发生在40~60岁之间者占70%。青年人所患胃癌,其恶性程度相对于中老年来说往往更为突出,应予高度重视。我国胃癌发病率较高,其死亡率又占各种恶性肿瘤之首位,平均患病年龄又较低,因此说,胃癌是一个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从预防及治疗上均应予以高度重视。
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胃恶性肿瘤的95%。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很 高,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全国胃癌平均死亡率高达20/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约3∶1。发病年龄高峰为50岁~60岁。世界胃癌的年发病率为17.6/10万,日本、丹麦等国发病率高,而美国及澳洲则较低,在我国以山东、浙江、上海、福建等沿海地区为高发区。
[影像学表现]
1.蕈伞型:为突入胃腔内的菜花状肿块,肿瘤表面有浅在溃疡,癌组织仅累及粘膜层及粘膜下层。X线表现以充盈缺损为主,边缘不规则但清楚。前后壁胃癌如不涉及大小弯,正位,不见胃轮廓改变。如癌侵及大小弯,正位,可见到局部胃轮廓改变。
2.溃疡型:溃疡型胃癌为高起增厚的盘状病变,中央有形态不规则的溃疡,边缘隆起,基底凹凸不平。切线位,X线表现为半月征,就是在充盈缺损的基础上形成的龛影,或者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环堤征。
3.浸润型:浸润型胃癌可分为局限性浸润和弥漫性浸润两种。局限性浸润型胃癌的X线表现为局部胃窦部狭窄变形,而且为环形狭窄,表面光滑或不规则,由于胃壁僵硬,蠕动几乎完全消失,容易引起梗阻。
弥漫型浸润型胃癌由于广泛浸润,使整个胃壁增厚而无弹性,胃腔缩小而不规则,形成“皮革胃”。
[鉴别诊断]
1.蕈伞型胃癌与胃平滑肌瘤鉴别;
(1)胃平滑肌瘤为类圆形充盈缺损,表面光滑,粘膜皱襞撑平消失而非破坏,周围粘膜正常,在肿瘤的中央常有龛影,胃壁柔软。
(2)蕈伞型胃癌为偏心性菜花状充盈缺损,表现凸凹不平,粘膜皱襞破坏消失,病变区胃壁僵硬、蠕动消失,病变区无龛影。
2.限局性浸润型胃癌与胃窦炎鉴别:
(l)胃窦炎为痉挛性胃窦狭窄,可以扩张,胃壁柔软,大小弯侧的痉挛切迹可以改变。
(2)限局性浸润型胃癌为胃窦部环形狭窄、僵硬,不能扩张,蠕动消失。
【诊断[/b】
(一)症状 早期表现为上腹不适,约为80%患者有此表现,将近50%胃癌患者有明显 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晚期可出现乏力,腰背疼及梗阻后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肿瘤表面溃疡时出现呕血、黑便。
(二)体征 早期无特殊体征,晚期可见上腹肿块,直肠指诊可及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 肿大,同时贫血、消瘦、腹水等恶液质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早期可疑胃癌,游离胃酸低度或缺,如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红细 胞下降,大便潜血(+)。血红蛋白总数低,白/球倒置等。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化验异常。
(四)X线表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清楚显示胃轮廓、蠕动情况、粘膜形态、排空时间,有无充盈缺损、龛影等。检查准确率近80%。
(五)纤维内窥镜检查 是诊断胃癌最直接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
(六)脱落细胞学检查 有的学者主张临床和x线检查可疑胃癌时行此检查。
(七)B超 可了解周围实质性脏器有无转移。
(八)CT检查 了解胃肿瘤侵犯情况,与周围脏器关系,有无切除可能。
(九)免疫学CEA、FSA、GCA、YM球蛋白等检查。
【治疗措施】
胃癌的治疗与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相同,均应将手术治疗作为首选的方法,同时根据情况合理的配合化疗、放疗、中医中药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根据TNM分期,当前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大致如下。
I期胃癌属于早期胃癌,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个别Ⅱa十Ⅱc型侵及粘膜下层,淋巴结出现转移者,应配合一定化疗。
Ⅱ期胃癌属于中期胃癌,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有的辅助化疗或免疫疗法。
Ⅲ期胃癌多侵及周围组织并出现较广泛淋巴结转移,虽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应配合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
Ⅳ期胃癌已属晚期,多采用非手术疗法,有适于手术者尽量切除原发与转移病灶,配合化疗、放疗、免疫、中医中药综合疗法。
(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分为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和短路手术。
1.根治性手术切除:此概念是相对的,指从主观判断认为肿瘤已被切尽,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实际上只有一部分能达到治愈。
2.姑息性切除:指主观上判断肿瘤已不可能完全切除,但主要的瘤块可切除,切除肿瘤可解除症状,延长寿命,为进一步综合治疗创造条件。
3.短路手术:主要用于已不可能手术切除的伴有幽门梗阻的病例,作胃空肠吻合术可缓解梗阻。
(二)放射治疗
1.术前放疗:指对某些进展期胃癌,临床上可摸到肿块,为提高切除率而进行的术前局部照射。每次200cGY,5次/周,共4周,总量为4000cGY。停止放疗后lo一14d行手术。可增加局部切除率,但不能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程度,术前费时6周。因此对5年生存的影响难以估价。
2.术中放疗:指肿瘤切除后建立胃肠吻合前,针对以腹腔动脉为中心的术野进行一次大剂量照射,以3000~3500cGY为宜。对进展期胃癌可提高5年生存率约10%。术中确保将肠道隔离在照射野外,防止放射性并发症的发生。
3.术后放疗:多数学者认为无效。
(三)化疗 早期胃癌可不用化疗外,其他进展期胃癌均应适当化疗。
1.周身化疗:临床上决定化疗方案。首先考虑肿瘤病理类型、部位、病期等因素。胃癌多为腺癌,常选用5-FM、MMC、ADM、MeCCNu等药物。术后第一年应作三个疗程,每疗程约2个月,休息2个月后作第二疗程。第二三年每年作二个疗程,第四五年每年作一个疗程,五年后可不必化疗。
常用化疗方案:
(1)FAM:5-Fu 500mg iv d1d8d15
ADM 30-50mg iv d1
MMC 4-10mg iv d1
21天为一周期。
2.腹腔化疗:可术后腹腔置管或腹腔埋置化疗泵及插管化疗。增加局部浓度。
(四)免疫疗法 免疫治疗与化疗并用,可延长患者生命。常用干扰素、IL-2、BCG等药物。
(五)中医中药治疗 以扶正为主。可对抗放疗副作用,提高白细胞、血小板,调整胃肠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病因学】
目前认为下列因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一)环境因素 不同国家与地区发病率的明显差别说明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饮食因素。
食盐可能是外源性胃癌诱发因素之一,居民摄入食盐多的国家胃癌发病率也高。亚硝胺类化合物已成功地在动物体内诱发胃癌。熏制的鱼肉含有较多的3,4-苯并芘(benzopyrene);发霉的食物含有较多的真菌毒素;大米加工后外面覆有滑石粉,其化学性质与结构都与石棉纤维相似,上述物质均被认为有致癌作用。
(二)遗传因素 某些家庭中胃癌发病率较高。一些资料表明胃癌发生于A血型的人较O血型者为多。
(三)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可能机体免疫功能障碍,对癌症的免疫监督作用下降,在胃癌发生中有一定意义。
(四)癌前期变化 所谓癌前期变化是指某些具有较强的恶变倾向的病变,这种病变如不予以处理,有可能发展为胃癌。癌前期变化包括癌前期状态(precancerous conditions)与癌前期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1.胃的癌前期状态
(1)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2)恶性贫血:恶性贫血患者中10%发生胃癌,胃癌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5~10倍。
(3)胃息肉:腺瘤型或绒毛型息肉虽然占胃息肉中的比例不高,癌变率却为15%~40%。直径大于2cm者癌变率更高。增生性息肉多见,而癌变率仅1%。
(4)残胃:胃良性病变手术后残胃发生的癌瘤称残胃癌。胃手术后尤其在术后10年开始,发生率显著上升。
(5)良性胃溃疡:胃溃疡本身并不是一个癌前期状态。而溃疡边缘的粘膜则容易发生肠上皮化生与恶变。
(6)巨大胃粘膜皱襞症(Menetrier病):血清蛋白经巨大胃粘膜皱襞漏失,临床上有低蛋白血症与浮肿,约10%可癌变。
2.胃的癌前期病变
(1)异形增生与间变:前者亦称不典型增生,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可逆的病理细胞增生,少数情况不可发生癌变。胃间变(anaplasia)则癌变机会多。
(2)肠化生:有小肠型与大肠型两种,小肠型(完全型)具有小肠粘膜的特征,分化较好。大肠型(不完全型)与大肠粘膜相似,又可分为2个亚型:Ⅱa型,能分泌非硫酸化粘蛋白;Ⅱb型能分泌硫酸化粘蛋白,此型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
【病理改变】
(一)胃癌的发生部位 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
(二)巨体形态分型
1.早期胃癌 不论范围大小,早期病变仅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可分隆起型(息肉型)、浅表型(胃炎型)和凹陷型(溃疡型)三型。Ⅱ型中又分Ⅱa(隆起表浅型),Ⅱb(平坦表浅型)及Ⅱc(凹陷表浅型)三个亚型。以上各型可有不同的组合。如Ⅱc+Ⅱa,Ⅱc+Ⅲ等。早期胃癌中直径在5~10mm者称小胃癌,直径<5mm称微小胃癌。
2.中晚期胃癌 也称进展型胃癌,癌性病变侵及肌层或全层,常有转移。
(1)蕈伞型(或息肉样型):约占晚期胃癌的1/4,癌肿局限,主要向腔内生长,呈结节状、息肉状,表面粗糙如菜花,中央有糜烂、溃疡,亦称结节蕈伞型。癌肿呈盘状,边缘高起,中央有溃疡者称盘状蕈伞型。
胃窦小弯后壁有一肿物突出胃腔,略呈分叶状,表面不平呈颗粒状,并见有糜烂。肿物基部稍狭小,呈亚蒂型,周围粘膜未见明显浸润
(2)溃疡型:约占晚期胃癌的1/4。又分为局限溃疡型和浸润溃疡型,前者的特征为癌肿局限,呈盘状,中央坏死。常有较大而深的溃疡;溃疡底一般不平,边缘隆起呈堤状或火山口状,癌肿向深层浸润,常伴出血、穿孔。浸润溃疡型的特征为癌肿呈浸润性生长,常形成明显向周围及深部浸润的肿块,中央坏死形成溃疡,常较早侵及浆膜或发生淋巴结转移。
(3)浸润型:此型也分为两种,一种为局限浸润型,癌组织浸润胃壁各层,多限于胃窦部,浸润的胃壁增厚变硬,皱壁消失,多无明显溃疡和结节。浸润局限于胃的一部分者,称“局限浸润型”。另一种是弥漫浸润型,又称皮革胃,癌组织在粘膜下扩展,侵及各层,范围广,使胃腔变小,胃壁厚而僵硬,粘膜仍可存在,可有充血水肿而无溃疡。
(4)混合型:同时并存上述类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变者。
(5)多发癌:癌组织呈多灶性,互不相连。如在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发生的胃癌即可能属于此型,且多在胃体上部。
(三)组织分型 根据组织结构可分为4型。①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与粘液腺癌,根据其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3种;②未分化癌;③粘液癌(即印戒细胞癌);④特殊类型癌:包括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等。
根据组织发生方面可分为两型。①肠型:癌起源于肠腺化生的上皮,癌组织分化较好,巨体形态多为蕈伞型;②胃型:癌起源于胃固有粘膜,包括未分化癌与粘液癌,癌组织分化较差,巨体形态多为溃疡型和弥漫浸润型。
(四)转移途径
1.直接播散 浸润型胃癌可沿粘膜或浆膜直接向胃壁内、食管或十二指肠发展。癌肿一旦侵及浆膜,即容易向周围邻近器官或组织如肝、胰、脾、横结肠、空肠、膈肌、大网膜及腹壁等浸润。癌细胞脱落时也可种植于腹腔、盆腔、卵巢与直肠膀胱陷窝等处。
2.淋巴结转移 占胃癌转移的70%,胃下部癌肿常转移至幽门下、胃下及腹腔动脉旁等淋巴结,而上部癌肿常转移至胰旁、贲门旁、胃上等淋巴结。晚期癌可能转移至主动脉周围及膈上淋巴结。由于腹腔淋巴结与胸导管直接交通,故可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
3.血行转移 部分患者外周血中可发现癌细胞,可通过门静脉转移至肝脏,并可达肺、骨、肾、脑、脑膜、脾、皮肤等处。
【流行病学】
不同国家与地区胃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高低之比可相差10倍。日本、智利、冰岛、奥地利、芬兰、匈牙利等国为高发地区;北美、印度、印尼、马来西亚、埃及等国发病率较低。我国胃癌发病率也高,尤其是甘肃河西走廊、胶东半岛、江淅沿海一带。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可有明显差别,高发区有低发点,低发区有高发点。流行病学调查,对研究胃癌的病因与发病机理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表现】
(一)症状 早期胃癌70%以上可毫无症状。根据发生机理可将晚期胃癌症状分为4个方面。
1.因癌肿增殖而发生的能量消耗与代谢障碍,导致抵抗力低下、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消瘦、贫血、水肿、发热、便秘、皮肤干燥和毛发脱落等。
2.胃癌溃烂而引起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等。胃癌疼痛常为咬啮性,与进食无明确关系或进食后加重。有的象消化性溃疡的疼痛,进食或抗酸剂可缓解,这种情况可维持较长时间,以后疼痛逐渐加重而持续。癌肿出血时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呕血或黑粪,5%患者出现大出血,甚至有因出血或胃癌穿孔等急腹症而首次就医者。
3.胃癌的机械性作用引起的症状,如由于胃充盈不良而引起的饱胀感、沉重感,以及无味、厌食、疼痛、恶心、呕吐等。胃癌位于贲门附近可侵犯食管,引起打呃、咽下困难,位于幽门附近可引起幽门梗阻。
4.癌肿扩散转移引起的症状,如腹水、肝大、黄疸及肺、脑、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的转移而引起相应症状。
(二)体征 早期胃癌可无任何体征,中晚期癌的体征中以上腹压痛最为常见。1/3患者可扪及上腹部肿块,质坚而不规则,可有压痛。能否发现腹块,与癌肿的部位、大小及患者腹壁厚度有关。胃窦部癌可扪及腹块者较多。
其他体征多由胃癌晚期或转移而产生,如肿大,质坚、表面不规则的肝脏,黄疸,腹水,左锁骨上与左腋下淋巴结肿大。男性患者直肠指诊时于前列腺上部可扪及坚硬肿块,女性患者阴道检查时可扪及肿大的卵巢。其他少见的体征尚有皮肤、腹白线处结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发热,多呈恶病质。此外,胃癌的癌旁综合征包括血栓性静脉炎,黑棘病和皮肌炎可有相应的体征。
【并发症】
胃癌可发生出血、穿孔、梗阻、胃肠瘘管、胃周围粘连及脓肿形成等并发症。
【辅助检查】
(一)胃肠X线检查 为胃癌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不同充盈度的投照以显示粘膜纹,如加压投照力双重对比等方法,尤其是钡剂、空气双重对比方法,对于检出胃壁微小病变很有价值。
1.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 在适当加压或双重对比下,隆起型常显示小的充盈缺损,表面多不光整,基部稍宽,附近粘膜增粗、紊乱,可与良性息肉鉴别。
浅表型:粘膜平坦,表面可见颗粒状增生或轻微盘状隆起。部分患者可见小片钡剂积聚,或于充盈相对呈微小的突出。病变部位一般蠕动仍存在,但胃壁较正常略僵。
凹陷型:可见浅龛影,底部大多毛糙不齐,胃壁可较正常略僵,但蠕动及收缩仍存在。加压或双重对比时,可见凹陷区有钡剂积聚,影较淡,形态不规则,邻近的粘膜纹常呈杵状中断。
2.中晚期胃癌的X线表现 蕈伞型:为突出于胃腔内的充盈缺损,一般较大,轮廓不规则或呈分叶状,基底广阔,表面常因溃疡而在充盈缺损中有不规则龛影。充盈缺损周围的胃粘膜纹中断或消失。胃壁稍僵硬。
溃疡型:主要表现为龛影,溃疡口不规则,有指压迹征与环堤征,周围皱襞呈结节状增生,有时至环堤处突然中断。混合型者常见以溃疡为主,伴有增生、浸润性改变。
浸润型:局限性者表现为粘膜纹异常增粗或消失,局限性胃壁僵硬,胃腔固定狭窄,在同一位置不同时期摄片,胃壁可出现双重阴影,说明正常蠕动的胃壁和僵硬胃壁轮廓相重。广泛浸润型的粘膜皱襞平坦或消失,胃腔明显缩小,整个胃壁僵硬,无蠕动波可见。
(二)内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胃内各部位,对胃癌,尤其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很大。
1.早期胃癌 隆起型主要表现为局部粘膜隆起,突向胃腔,有蒂或广基,表面粗糙,有的呈乳头状或结节状,表面可有糜烂。表浅型表现为边界不整齐,界限不明显的局部粘膜粗糙,略为隆起或凹陷,表面颜色变淡或发红,可有糜烂,此类病变最易遗漏。凹陷型有较为明显的溃疡,凹陷多超过粘膜层。上述各型可合并存在而形成混合型早期胃癌。
2.中晚期胃癌 常具有胃癌典型表现,内镜诊断不难。隆起型的病变直径较大,形态不规则,呈菜花或菊花状。
(三)胃液检查 约半数胃癌患者胃酸缺乏。基础胃酸中乳酸含量可超过正常(100μg/ml)。但胃液分析对胃癌的诊断意义不大。
(四)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检查 包括癌的免疫学反应、本内特殊化学成分的测定及酶反应等。血如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Ⅰ/Ⅱ之比;CEA,CA19-9,CA125等癌胚抗原及单克隆抗体的检测等,但这些检查假阳性与假阴性均较高,特异性不强。
【鉴别诊断】
胃癌须与胃溃疡、胃内单纯性息肉、良性肿瘤、肉瘤、胃内慢性炎症相鉴别。有时尚需与胃皱襞肥厚、巨大皱襞症、胃粘膜脱垂症、幽门肌肥厚和严重胃底静脉曲张等相鉴别。鉴别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造影、胃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
胃癌预防
胃癌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病情发展快,发现症状后不进行治疗,90%以上患者在1年内死亡。
近年来随着早期胃癌发现率的提高、手术方法的改进和综合治疗手段的应用,其治疗率有所提高,但大多数报道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于20%~70%。所以除继续完善治疗方法外,积极预防胃癌的发生,治疗癌前病变,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中医认为胃癌是一种脾胃功能失常的病变,多因忧思忿怒、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有关。故应提倡心情舒畅,情志开朗,饮食切忌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匀。有胃病的患者,一般可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舌苔黄腻、灰腻,厚而不化者,需限制肥甘厚味,烈性酒尢当禁忌。舌质光红无苔或舌红苔少者,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胃痛持续不已者,应在一定时间内进食流汁、半流质饮食,出现大量黑便或吐血,宜及时住院治疗。
由于胃癌的病因尚未明确,故无特殊预防方法。除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或减少摄入可能的致癌物质,可多进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等。对所谓癌前期病变,要进行密切随访,以早期发现变化,及时进行治疗。
【预后】
胃癌的预后取决于癌肿的部位与范围、组织类型、浸润胃壁的深度、转移情况、宿主反应、手术方式等。
胃癌概述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其主症不同,在中医学中可分属于"噎膈"、"反胃"、"症瘕"、"积聚"、"心腹痞"、"胃脘痛"等病证范畴。其发病率居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但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其发病率在高发区和低发区之间可相差7~10倍。我国整体上属于胃癌高发区,其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如我国西北、东北、江苏、浙江沿海一带为胃癌高发区,特别是甘肃省河西走廊、胶东半岛及江苏、浙江胃癌发病率最高,而中南西南尤其是广西,胃癌发病率低。
我国胃癌粗死亡率为17.30/10万,按中国人口调整死亡率为15.41/10万,按世界人口调整死亡率为23.86/10万,胃癌的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以日本最高,美国最低,我国上海仅次于日本,北京居于中间。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研究及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一些发达国家的胃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所下降,尤其近30年来更为显著,这也可能与食物的贮藏及保存方法的改善有关系。
胃癌可发生于胃体上、下各部位,据北京首都医院统计,分布于幽门窦部的为46.9%,贲门底部的为39.1%,体部的为10.2%,全胃的为3.8%。
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总的趋势是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发生在40岁以下者占20%;发生在40~60岁之间者占70%。青年人所患胃癌,其恶性程度相对于中老年来说往往更为突出,应予高度重视。我国胃癌发病率较高,其死亡率又占各种恶性肿瘤之首位,平均患病年龄又较低,因此说,胃癌是一个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从预防及治疗上均应予以高度重视。
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胃恶性肿瘤的95%。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很 高,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全国胃癌平均死亡率高达20/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约3∶1。发病年龄高峰为50岁~60岁。世界胃癌的年发病率为17.6/10万,日本、丹麦等国发病率高,而美国及澳洲则较低,在我国以山东、浙江、上海、福建等沿海地区为高发区。
[影像学表现]
1.蕈伞型:为突入胃腔内的菜花状肿块,肿瘤表面有浅在溃疡,癌组织仅累及粘膜层及粘膜下层。X线表现以充盈缺损为主,边缘不规则但清楚。前后壁胃癌如不涉及大小弯,正位,不见胃轮廓改变。如癌侵及大小弯,正位,可见到局部胃轮廓改变。
2.溃疡型:溃疡型胃癌为高起增厚的盘状病变,中央有形态不规则的溃疡,边缘隆起,基底凹凸不平。切线位,X线表现为半月征,就是在充盈缺损的基础上形成的龛影,或者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环堤征。
3.浸润型:浸润型胃癌可分为局限性浸润和弥漫性浸润两种。局限性浸润型胃癌的X线表现为局部胃窦部狭窄变形,而且为环形狭窄,表面光滑或不规则,由于胃壁僵硬,蠕动几乎完全消失,容易引起梗阻。
弥漫型浸润型胃癌由于广泛浸润,使整个胃壁增厚而无弹性,胃腔缩小而不规则,形成“皮革胃”。
[鉴别诊断]
1.蕈伞型胃癌与胃平滑肌瘤鉴别;
(1)胃平滑肌瘤为类圆形充盈缺损,表面光滑,粘膜皱襞撑平消失而非破坏,周围粘膜正常,在肿瘤的中央常有龛影,胃壁柔软。
(2)蕈伞型胃癌为偏心性菜花状充盈缺损,表现凸凹不平,粘膜皱襞破坏消失,病变区胃壁僵硬、蠕动消失,病变区无龛影。
2.限局性浸润型胃癌与胃窦炎鉴别:
(l)胃窦炎为痉挛性胃窦狭窄,可以扩张,胃壁柔软,大小弯侧的痉挛切迹可以改变。
(2)限局性浸润型胃癌为胃窦部环形狭窄、僵硬,不能扩张,蠕动消失。
【诊断[/b】
(一)症状 早期表现为上腹不适,约为80%患者有此表现,将近50%胃癌患者有明显 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晚期可出现乏力,腰背疼及梗阻后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肿瘤表面溃疡时出现呕血、黑便。
(二)体征 早期无特殊体征,晚期可见上腹肿块,直肠指诊可及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 肿大,同时贫血、消瘦、腹水等恶液质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早期可疑胃癌,游离胃酸低度或缺,如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红细 胞下降,大便潜血(+)。血红蛋白总数低,白/球倒置等。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化验异常。
(四)X线表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清楚显示胃轮廓、蠕动情况、粘膜形态、排空时间,有无充盈缺损、龛影等。检查准确率近80%。
(五)纤维内窥镜检查 是诊断胃癌最直接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
(六)脱落细胞学检查 有的学者主张临床和x线检查可疑胃癌时行此检查。
(七)B超 可了解周围实质性脏器有无转移。
(八)CT检查 了解胃肿瘤侵犯情况,与周围脏器关系,有无切除可能。
(九)免疫学CEA、FSA、GCA、YM球蛋白等检查。
【治疗措施】
胃癌的治疗与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相同,均应将手术治疗作为首选的方法,同时根据情况合理的配合化疗、放疗、中医中药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根据TNM分期,当前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大致如下。
I期胃癌属于早期胃癌,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个别Ⅱa十Ⅱc型侵及粘膜下层,淋巴结出现转移者,应配合一定化疗。
Ⅱ期胃癌属于中期胃癌,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有的辅助化疗或免疫疗法。
Ⅲ期胃癌多侵及周围组织并出现较广泛淋巴结转移,虽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应配合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
Ⅳ期胃癌已属晚期,多采用非手术疗法,有适于手术者尽量切除原发与转移病灶,配合化疗、放疗、免疫、中医中药综合疗法。
(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分为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和短路手术。
1.根治性手术切除:此概念是相对的,指从主观判断认为肿瘤已被切尽,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实际上只有一部分能达到治愈。
2.姑息性切除:指主观上判断肿瘤已不可能完全切除,但主要的瘤块可切除,切除肿瘤可解除症状,延长寿命,为进一步综合治疗创造条件。
3.短路手术:主要用于已不可能手术切除的伴有幽门梗阻的病例,作胃空肠吻合术可缓解梗阻。
(二)放射治疗
1.术前放疗:指对某些进展期胃癌,临床上可摸到肿块,为提高切除率而进行的术前局部照射。每次200cGY,5次/周,共4周,总量为4000cGY。停止放疗后lo一14d行手术。可增加局部切除率,但不能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程度,术前费时6周。因此对5年生存的影响难以估价。
2.术中放疗:指肿瘤切除后建立胃肠吻合前,针对以腹腔动脉为中心的术野进行一次大剂量照射,以3000~3500cGY为宜。对进展期胃癌可提高5年生存率约10%。术中确保将肠道隔离在照射野外,防止放射性并发症的发生。
3.术后放疗:多数学者认为无效。
(三)化疗 早期胃癌可不用化疗外,其他进展期胃癌均应适当化疗。
1.周身化疗:临床上决定化疗方案。首先考虑肿瘤病理类型、部位、病期等因素。胃癌多为腺癌,常选用5-FM、MMC、ADM、MeCCNu等药物。术后第一年应作三个疗程,每疗程约2个月,休息2个月后作第二疗程。第二三年每年作二个疗程,第四五年每年作一个疗程,五年后可不必化疗。
常用化疗方案:
(1)FAM:5-Fu 500mg iv d1d8d15
ADM 30-50mg iv d1
MMC 4-10mg iv d1
21天为一周期。
2.腹腔化疗:可术后腹腔置管或腹腔埋置化疗泵及插管化疗。增加局部浓度。
(四)免疫疗法 免疫治疗与化疗并用,可延长患者生命。常用干扰素、IL-2、BCG等药物。
(五)中医中药治疗 以扶正为主。可对抗放疗副作用,提高白细胞、血小板,调整胃肠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病因学】
目前认为下列因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一)环境因素 不同国家与地区发病率的明显差别说明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饮食因素。
食盐可能是外源性胃癌诱发因素之一,居民摄入食盐多的国家胃癌发病率也高。亚硝胺类化合物已成功地在动物体内诱发胃癌。熏制的鱼肉含有较多的3,4-苯并芘(benzopyrene);发霉的食物含有较多的真菌毒素;大米加工后外面覆有滑石粉,其化学性质与结构都与石棉纤维相似,上述物质均被认为有致癌作用。
(二)遗传因素 某些家庭中胃癌发病率较高。一些资料表明胃癌发生于A血型的人较O血型者为多。
(三)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可能机体免疫功能障碍,对癌症的免疫监督作用下降,在胃癌发生中有一定意义。
(四)癌前期变化 所谓癌前期变化是指某些具有较强的恶变倾向的病变,这种病变如不予以处理,有可能发展为胃癌。癌前期变化包括癌前期状态(precancerous conditions)与癌前期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1.胃的癌前期状态
(1)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2)恶性贫血:恶性贫血患者中10%发生胃癌,胃癌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5~10倍。
(3)胃息肉:腺瘤型或绒毛型息肉虽然占胃息肉中的比例不高,癌变率却为15%~40%。直径大于2cm者癌变率更高。增生性息肉多见,而癌变率仅1%。
(4)残胃:胃良性病变手术后残胃发生的癌瘤称残胃癌。胃手术后尤其在术后10年开始,发生率显著上升。
(5)良性胃溃疡:胃溃疡本身并不是一个癌前期状态。而溃疡边缘的粘膜则容易发生肠上皮化生与恶变。
(6)巨大胃粘膜皱襞症(Menetrier病):血清蛋白经巨大胃粘膜皱襞漏失,临床上有低蛋白血症与浮肿,约10%可癌变。
2.胃的癌前期病变
(1)异形增生与间变:前者亦称不典型增生,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可逆的病理细胞增生,少数情况不可发生癌变。胃间变(anaplasia)则癌变机会多。
(2)肠化生:有小肠型与大肠型两种,小肠型(完全型)具有小肠粘膜的特征,分化较好。大肠型(不完全型)与大肠粘膜相似,又可分为2个亚型:Ⅱa型,能分泌非硫酸化粘蛋白;Ⅱb型能分泌硫酸化粘蛋白,此型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
【病理改变】
(一)胃癌的发生部位 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
(二)巨体形态分型
1.早期胃癌 不论范围大小,早期病变仅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可分隆起型(息肉型)、浅表型(胃炎型)和凹陷型(溃疡型)三型。Ⅱ型中又分Ⅱa(隆起表浅型),Ⅱb(平坦表浅型)及Ⅱc(凹陷表浅型)三个亚型。以上各型可有不同的组合。如Ⅱc+Ⅱa,Ⅱc+Ⅲ等。早期胃癌中直径在5~10mm者称小胃癌,直径<5mm称微小胃癌。
2.中晚期胃癌 也称进展型胃癌,癌性病变侵及肌层或全层,常有转移。
(1)蕈伞型(或息肉样型):约占晚期胃癌的1/4,癌肿局限,主要向腔内生长,呈结节状、息肉状,表面粗糙如菜花,中央有糜烂、溃疡,亦称结节蕈伞型。癌肿呈盘状,边缘高起,中央有溃疡者称盘状蕈伞型。
胃窦小弯后壁有一肿物突出胃腔,略呈分叶状,表面不平呈颗粒状,并见有糜烂。肿物基部稍狭小,呈亚蒂型,周围粘膜未见明显浸润
(2)溃疡型:约占晚期胃癌的1/4。又分为局限溃疡型和浸润溃疡型,前者的特征为癌肿局限,呈盘状,中央坏死。常有较大而深的溃疡;溃疡底一般不平,边缘隆起呈堤状或火山口状,癌肿向深层浸润,常伴出血、穿孔。浸润溃疡型的特征为癌肿呈浸润性生长,常形成明显向周围及深部浸润的肿块,中央坏死形成溃疡,常较早侵及浆膜或发生淋巴结转移。
(3)浸润型:此型也分为两种,一种为局限浸润型,癌组织浸润胃壁各层,多限于胃窦部,浸润的胃壁增厚变硬,皱壁消失,多无明显溃疡和结节。浸润局限于胃的一部分者,称“局限浸润型”。另一种是弥漫浸润型,又称皮革胃,癌组织在粘膜下扩展,侵及各层,范围广,使胃腔变小,胃壁厚而僵硬,粘膜仍可存在,可有充血水肿而无溃疡。
(4)混合型:同时并存上述类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变者。
(5)多发癌:癌组织呈多灶性,互不相连。如在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发生的胃癌即可能属于此型,且多在胃体上部。
(三)组织分型 根据组织结构可分为4型。①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与粘液腺癌,根据其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3种;②未分化癌;③粘液癌(即印戒细胞癌);④特殊类型癌:包括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等。
根据组织发生方面可分为两型。①肠型:癌起源于肠腺化生的上皮,癌组织分化较好,巨体形态多为蕈伞型;②胃型:癌起源于胃固有粘膜,包括未分化癌与粘液癌,癌组织分化较差,巨体形态多为溃疡型和弥漫浸润型。
(四)转移途径
1.直接播散 浸润型胃癌可沿粘膜或浆膜直接向胃壁内、食管或十二指肠发展。癌肿一旦侵及浆膜,即容易向周围邻近器官或组织如肝、胰、脾、横结肠、空肠、膈肌、大网膜及腹壁等浸润。癌细胞脱落时也可种植于腹腔、盆腔、卵巢与直肠膀胱陷窝等处。
2.淋巴结转移 占胃癌转移的70%,胃下部癌肿常转移至幽门下、胃下及腹腔动脉旁等淋巴结,而上部癌肿常转移至胰旁、贲门旁、胃上等淋巴结。晚期癌可能转移至主动脉周围及膈上淋巴结。由于腹腔淋巴结与胸导管直接交通,故可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
3.血行转移 部分患者外周血中可发现癌细胞,可通过门静脉转移至肝脏,并可达肺、骨、肾、脑、脑膜、脾、皮肤等处。
【流行病学】
不同国家与地区胃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高低之比可相差10倍。日本、智利、冰岛、奥地利、芬兰、匈牙利等国为高发地区;北美、印度、印尼、马来西亚、埃及等国发病率较低。我国胃癌发病率也高,尤其是甘肃河西走廊、胶东半岛、江淅沿海一带。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可有明显差别,高发区有低发点,低发区有高发点。流行病学调查,对研究胃癌的病因与发病机理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表现】
(一)症状 早期胃癌70%以上可毫无症状。根据发生机理可将晚期胃癌症状分为4个方面。
1.因癌肿增殖而发生的能量消耗与代谢障碍,导致抵抗力低下、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消瘦、贫血、水肿、发热、便秘、皮肤干燥和毛发脱落等。
2.胃癌溃烂而引起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等。胃癌疼痛常为咬啮性,与进食无明确关系或进食后加重。有的象消化性溃疡的疼痛,进食或抗酸剂可缓解,这种情况可维持较长时间,以后疼痛逐渐加重而持续。癌肿出血时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呕血或黑粪,5%患者出现大出血,甚至有因出血或胃癌穿孔等急腹症而首次就医者。
3.胃癌的机械性作用引起的症状,如由于胃充盈不良而引起的饱胀感、沉重感,以及无味、厌食、疼痛、恶心、呕吐等。胃癌位于贲门附近可侵犯食管,引起打呃、咽下困难,位于幽门附近可引起幽门梗阻。
4.癌肿扩散转移引起的症状,如腹水、肝大、黄疸及肺、脑、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的转移而引起相应症状。
(二)体征 早期胃癌可无任何体征,中晚期癌的体征中以上腹压痛最为常见。1/3患者可扪及上腹部肿块,质坚而不规则,可有压痛。能否发现腹块,与癌肿的部位、大小及患者腹壁厚度有关。胃窦部癌可扪及腹块者较多。
其他体征多由胃癌晚期或转移而产生,如肿大,质坚、表面不规则的肝脏,黄疸,腹水,左锁骨上与左腋下淋巴结肿大。男性患者直肠指诊时于前列腺上部可扪及坚硬肿块,女性患者阴道检查时可扪及肿大的卵巢。其他少见的体征尚有皮肤、腹白线处结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发热,多呈恶病质。此外,胃癌的癌旁综合征包括血栓性静脉炎,黑棘病和皮肌炎可有相应的体征。
【并发症】
胃癌可发生出血、穿孔、梗阻、胃肠瘘管、胃周围粘连及脓肿形成等并发症。
【辅助检查】
(一)胃肠X线检查 为胃癌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不同充盈度的投照以显示粘膜纹,如加压投照力双重对比等方法,尤其是钡剂、空气双重对比方法,对于检出胃壁微小病变很有价值。
1.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 在适当加压或双重对比下,隆起型常显示小的充盈缺损,表面多不光整,基部稍宽,附近粘膜增粗、紊乱,可与良性息肉鉴别。
浅表型:粘膜平坦,表面可见颗粒状增生或轻微盘状隆起。部分患者可见小片钡剂积聚,或于充盈相对呈微小的突出。病变部位一般蠕动仍存在,但胃壁较正常略僵。
凹陷型:可见浅龛影,底部大多毛糙不齐,胃壁可较正常略僵,但蠕动及收缩仍存在。加压或双重对比时,可见凹陷区有钡剂积聚,影较淡,形态不规则,邻近的粘膜纹常呈杵状中断。
2.中晚期胃癌的X线表现 蕈伞型:为突出于胃腔内的充盈缺损,一般较大,轮廓不规则或呈分叶状,基底广阔,表面常因溃疡而在充盈缺损中有不规则龛影。充盈缺损周围的胃粘膜纹中断或消失。胃壁稍僵硬。
溃疡型:主要表现为龛影,溃疡口不规则,有指压迹征与环堤征,周围皱襞呈结节状增生,有时至环堤处突然中断。混合型者常见以溃疡为主,伴有增生、浸润性改变。
浸润型:局限性者表现为粘膜纹异常增粗或消失,局限性胃壁僵硬,胃腔固定狭窄,在同一位置不同时期摄片,胃壁可出现双重阴影,说明正常蠕动的胃壁和僵硬胃壁轮廓相重。广泛浸润型的粘膜皱襞平坦或消失,胃腔明显缩小,整个胃壁僵硬,无蠕动波可见。
(二)内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胃内各部位,对胃癌,尤其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很大。
1.早期胃癌 隆起型主要表现为局部粘膜隆起,突向胃腔,有蒂或广基,表面粗糙,有的呈乳头状或结节状,表面可有糜烂。表浅型表现为边界不整齐,界限不明显的局部粘膜粗糙,略为隆起或凹陷,表面颜色变淡或发红,可有糜烂,此类病变最易遗漏。凹陷型有较为明显的溃疡,凹陷多超过粘膜层。上述各型可合并存在而形成混合型早期胃癌。
2.中晚期胃癌 常具有胃癌典型表现,内镜诊断不难。隆起型的病变直径较大,形态不规则,呈菜花或菊花状。
(三)胃液检查 约半数胃癌患者胃酸缺乏。基础胃酸中乳酸含量可超过正常(100μg/ml)。但胃液分析对胃癌的诊断意义不大。
(四)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检查 包括癌的免疫学反应、本内特殊化学成分的测定及酶反应等。血如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Ⅰ/Ⅱ之比;CEA,CA19-9,CA125等癌胚抗原及单克隆抗体的检测等,但这些检查假阳性与假阴性均较高,特异性不强。
【鉴别诊断】
胃癌须与胃溃疡、胃内单纯性息肉、良性肿瘤、肉瘤、胃内慢性炎症相鉴别。有时尚需与胃皱襞肥厚、巨大皱襞症、胃粘膜脱垂症、幽门肌肥厚和严重胃底静脉曲张等相鉴别。鉴别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造影、胃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
胃癌预防
胃癌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病情发展快,发现症状后不进行治疗,90%以上患者在1年内死亡。
近年来随着早期胃癌发现率的提高、手术方法的改进和综合治疗手段的应用,其治疗率有所提高,但大多数报道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于20%~70%。所以除继续完善治疗方法外,积极预防胃癌的发生,治疗癌前病变,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中医认为胃癌是一种脾胃功能失常的病变,多因忧思忿怒、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有关。故应提倡心情舒畅,情志开朗,饮食切忌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匀。有胃病的患者,一般可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舌苔黄腻、灰腻,厚而不化者,需限制肥甘厚味,烈性酒尢当禁忌。舌质光红无苔或舌红苔少者,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胃痛持续不已者,应在一定时间内进食流汁、半流质饮食,出现大量黑便或吐血,宜及时住院治疗。
由于胃癌的病因尚未明确,故无特殊预防方法。除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或减少摄入可能的致癌物质,可多进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等。对所谓癌前期病变,要进行密切随访,以早期发现变化,及时进行治疗。
【预后】
胃癌的预后取决于癌肿的部位与范围、组织类型、浸润胃壁的深度、转移情况、宿主反应、手术方式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