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诸葛亮北伐屡战屡败,为何还要北伐?

 我来答
娱乐小八卦啊a
高粉答主

2019-05-26 · 娱乐小八卦,天天都知道
娱乐小八卦啊a
采纳数:256 获赞数:11784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掌权。不北伐无以掌权。刘备入川的时候,川内已经有两派势力了。一派是最早期的蜀地人士,包括庞义、严颜等。另一批是刘焉刘璋的人,可是这批人因为刘璋失势所以加入了蜀地派,李严、黄权、秦宓等。

刘备手底下也有两派势力,一派是荆州集团,包括诸葛亮、马谡、马良、霍峻等在内;第二派老革命集团。刘备死之前,老革命集团基本就烟消云散了,关羽、张飞、糜竺、孙乾、陈震都死光了,他们的孩子都投靠了荆州集团。

刘备死后,托孤给诸葛亮,但是同时还交付国家给李严。诸葛亮出于掌权目的,必须打击蜀中势力,而打击他们的最好办法就是掌握资源,也就是北伐。

2、继续刘备的未竟事业。刘备天天念着打回中原当老大,诸葛亮作为托孤大臣不这么干说不过去,他必须要这面旗帜。

3、最好的防守就是攻击。这个问题上,诸葛亮是不笨的。他很清楚就蜀国那点实力,如果不打,最终的结果就一定是被打死。所以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也要北伐。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身为丞相,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在诸葛亮执政时期,年青的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当时负责宫中事务的董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

后主皇妃之数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到皇宫规模建制等诸多问题,非董允所能决定。当时,“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诸葛亮

雀巢89
推荐于2017-09-23 · 超过1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0.4万
展开全部
一,掌权。不北伐无以掌权。刘备入川的时候,川内已经有两派势力了。一派是最早期的蜀地人士,包括庞义、严颜等。另一批是刘焉刘璋的人,可是这批人因为刘璋失势所以加入了蜀地派,李严、黄权、秦宓等。刘备手底下也有两派势力,一派是荆州集团,包括诸葛亮、马谡、马良、霍峻等在内;第二派老革命集团,具体我就不说了,鬼都知道是哪几个。刘备死之前,老革命集团基本就烟消云散了,关羽、张飞、糜竺、孙乾、陈震都死光了,他们的孩子都投靠了荆州集团。刘备死后,托孤给诸葛亮,但是同时还交付国家给李严。诸葛亮出于掌权目的,必须打击蜀中势力,而打击他们的最好办法就是掌握资源,也就是北伐。这种事情很好理解,国家战略资源在手,走遍天下难逢敌手。
二、继续刘备的未竟事业。刘备天天念着打回中原当老大,诸葛亮作为托孤大臣不这么干说不过去,他必须要这面旗帜。
三、最好的防守就是攻击。这个问题上,诸葛亮是不笨的。他很清楚就蜀国那点实力,如果不打,最终的结果就一定是被打死。所以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也要北伐,免得倒霉。事实上,诸葛亮为蜀国争取了三十多年的时光,也不枉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范范而谈范大侠
2011-09-28 · TA获得超过509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064
采纳率:58%
帮助的人:734万
展开全部
诸葛北伐为报先帝知遇之恩,屡败屡战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且诸葛北伐尚算是理所应该,当是时,遍观吴蜀将士,才智可以图魏的,诸葛之上还有哪个?
其实这个问题更应该问,姜维屡战屡败为什么还要北伐?姜维忠心值得赞扬,但名望不及诸葛,才智不及诸葛,继承诸葛遗志而频繁北伐,不见得利,空耗国力。尽管蜀汉亡国不能归咎姜维,但是姜维的不断北伐多少都起到了推动作用。或许姜维不应该不断北伐,而应该退保国土,休养生息,等待智士出现。

墨香侠士谨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a15e66849
2011-09-29 · TA获得超过263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6万
展开全部
实际上当时有内外两个因素促使诸葛亮北伐,在出师表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对北伐没什么信心,诸葛亮很少做这种没信心的事情,做了就说明是被迫要做的,这里就要分析内外因了。
首先说外因,魏国疆土辽阔在三国中势力最强,吴国依仗着长江的优势守则有余攻则不足,所以也有些偏安一隅,快速发展。只有蜀国,丢了荆州之后失去了战略上纵深的余地,巴蜀地区又贫瘠,农业生产受到地理限制。诸葛亮自己说,他在的时候魏吴不敢轻易来犯,一旦他去世蜀国很快就会挂掉(事实也是这样的)所以诸葛亮可以说孤注一掷,想要集中蜀国的兵力,以他的军事才华,尽快的与魏国决战,但是很明显最后这个计划被司马懿看穿,诸葛亮最后被司马懿耗死了。(其实这里说句题外话,当时诸葛亮犯了战术上的错误,当时魏延给诸葛亮的计划很好但是诸葛亮没有采纳。)司马懿出山之前虽然也有一些阶段性的胜利但都不能决定战局,魏国及时启用司马懿导致了诸葛亮的计划宣告破产。
再说内因,当年白帝城托孤的时候,诸葛亮答应刘备要辅弼幼主,刘禅又无能。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猜想,如果换了另外一个人很有可能就把刘禅废了,自己做皇帝。诸葛亮实际上很怕别人这样误会自己,所以他要以行动,来表明自己的忠诚。如果他在国内执政那么就会有他把持朝政的嫌疑,所以他要拜托嫌疑,把内政交给刘禅,只是给刘禅推荐了一些信得过的大臣。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他在外取得战果时被刘禅的一纸诏书召回成都,不惜放弃已经取得的战果火速赶回,也说明了诸葛亮的态度和心理。
虽然对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做法史上褒贬不一,但是在我看来,诸葛亮也实在是不得不为啊。
有人会说巴蜀并不贫瘠,什么鱼米之乡,天府之国。但是始终是没法和中原相比啊,首先你看田地的面积就比不了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thy3197
2011-10-01 · TA获得超过110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4.4万
展开全部
本来一切都是按孔明的谋划进行的一一得荆州,入川蜀,攻汉中,然而,吕蒙白衣渡江,关羽大意失荆州。实际上,到此,隆中对就结束了。刘备死后,留给诸葛亮的是一个垂危的蜀国,就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写: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但是,如果不伐魏,那只有束手待毙。自古以来,偏安一隅这都不能久安,魏国也许10年不伐蜀,但20年就不好说了。诸葛亮明白这一点,所谓北伐,其实就是拼死一搏,若成功则可以中兴汉室,否则就是坐亡。诸葛亮愿以之手将天补,却终究挡不住历史前进的车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