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眨眼
人眨眼的原因如下:
1、可以起到清洁和湿润眼球的作用。
眨眼的时候,眼泪能把眼球表面的细微灰尘洗掉。
2、可以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这是对外界的反应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
3、可以起到舒缓疲劳的作用。
眨眼睛的一瞬间,光线被中断,让眼睛得到了短暂的休息。
拓展资料:
眨眼,是一种快速的闭眼动作,称为瞬目反射。用来比喻时间极短眨眼间就飞走了。
通常分为两种,一种为不自主的眨眼运动,另一种为反射性闭眼运动。不自主的眨眼运动,除炎症及疼痛刺激外,通常没有外界刺激因素,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据统计,正常人平均每分钟要眨眼十几次,通常2~6秒就要眨眼一次,每次眨眼要用0.2~0.4秒钟时间。
不自主眨眼动作实际上是一种保护性动作,它能使泪水均匀地分布在角膜和结膜上,以保持角膜和结膜的湿润,眨眼动作还可使视网膜和眼肌得到暂时休息。这种不自主眨眼动作的起因,目前还不太清楚。有人认为是人类高度进化的表现。反射性闭眼运动是由于明确的外界原因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的。
有的人特别爱眨眼睛,造成眼睛过于劳累,从而影响视力。
2、人一生能眨多少次眼睛吗?大约两亿次呢!眨眼睛时又像汽车的“挡风玻璃活动刷”
3、眼睛要保持温度,眨眼睛就是起到了保护眼睛湿润的作用。眼睛有泪腺,储存着泪水,每次眨眼睛时,泪腺开口处受到压力,流出泪水,防止眼睛干燥。可以说每次眨眼睛就等于是在“哭”。
4、眼睛是人最“娇气”的器官,俗语说眼睛里不揉沙子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人体许多器官对外界的反应都有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眨眼就是其中的一种。眨眼的时候,眼泪能把眼球表面的细微灰尘洗掉,保持了眼部的清洁。另外,眨眼也是眼睛休息的一种方式。
谁也不能一分钟不眨眼。经统计,一个人每分钟要眨眼1O余次,每次眨眼要用0.3-0.4秒钟,每二次之间相隔约2.8-4秒。通过这种眨眼能够将眼泪水均匀地分布在角膜和结膜上,保证它们不干燥。这种眨眼动作还能使视网膜及眼肌获得暂时的休息,因为眨眼的时候象睡觉一样,眼睛暂时不看东西,眼球向上转,处在一种休息位置。
眨眼本身不仅有许多用处,而且医生还可根据眨眼动作的存在或消失来判断病人昏迷的深浅,甚至于可以帮助诊断颅内的某种肿瘤。
眨眼是一种快速的闭眼运动,是由于眼轮匝肌的运动所致。有资料显示,人每分钟要眨眼10余次,每次眨眼耗时0.3-0.4秒,每两次眨眼之间相隔的时间约为2.8-4秒。
这种反应常常是下意识的,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复杂的神经传导过程,在医学上称为角膜反射。
拓展资料:眨眼的动作对人体的作用有以下四点
1、保护眼球:人体通过眨眼,可以避免眼球受到外来物体(如飞虫或风沙)或者强光的刺激,起到保护眼球,避免伤害的作用。
2、清洁和湿润眼球:眨眼能够将泪水均匀地分布在角膜和结膜上,保持眼球的湿润,避免眼球发生干燥。
3、缓解眼球疲劳: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眼睛感到疲劳的时候,我们眨几下眼睛,就会感到舒服一些,这是因为眨眼睛的一瞬间,暂时关闭眼球与外界的交往,让眼睛得到了短暂的休息。
4、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按照保护性眨眼的原理,医生可根据病人是否有眨眼动作,来判断病人是否昏迷和昏迷的深浅,在医学上称为睫毛反射。
确实,我们眨眼非常频繁——大约每分钟15至20次。该研究称,每次眨眼我们都会失去400毫秒左右的视觉接收时间,而将所有的眨眼次数加起来,我们在眼睛工作的时候,10%的时间都因为眨眼没有接收任何视觉信息。基于我们眨眼的频率远远高于润滑角膜需要的频率,科学家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眨眼的行为还有着其它的目的。
最近被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报告提到了一些可能的答案。研究者 Tamami Nakano,Shigeru Kitazawa 和同事们拿出的理论是,眨眼和“重置”注意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证实这个理论,研究者们借助了两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功能性磁共振成相(fMRI)扫描仪和《憨豆先生》的视频。
为了完成这个实验,Nakano 和其他人召集了很多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会一边观看《憨豆先生》一边被扫描脑部。之前由同一批研究者所做的实验表明人们在观看视频的时候眨眼的频率会被“同步化”(也就是说眨眼会更多发生在某个剧情或镜头结束的断点)——所以他们有了更好的理由继续此项研究;很明显眨眼里有一些神经学的成分。
研究者在志愿者观看《憨豆先生》时观察了他们自发,无意识的眨眼行为。志愿者眨眼的频率平均为17.4次每分钟。但是当眨眼行为发生时,研究者观测到,人的大脑中对外界加以注意时活跃的区域会瞬间切换到想象等内省式思考时活跃的区域,之后又会立即还原。
结论就是,研究者们假设眨眼是让大脑短暂休息,消化处理信息和对下一批信息做好准备的方式——它们更容易发生了逻辑断点上,比如一个电影场景的结束,一句话的结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