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人民币汇率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展开全部
建议看一下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又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又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购买力平价学说:该学说认为,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汇率的变动也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假定,A国的物价水平为PA,B国的物价水平为PB,e为A国货币的汇率(直接标价法),则依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e = PA / PB。 假定t0时期A 国的物价水平为PA0,B国的物价水平为PB0,A 国货币的汇率为e0,t1时期A国的物价水平为 购买力平价
PA1,B国的物价水平为PB1,A 国货币的汇率为e1。PA为A国在t1时期以t0时期为基期的物价指数,PB为B国在t1时期以t0为基期的物价指数,则依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 相对购买力平价意味着汇率升降是由两国的通胀率决定的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两国之间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与两国的利率有密切的联系。该理论的主要出发点,就是投资者投资于国内所得到的短期利率收益应该与按即期汇率折成外汇在国外投资并按远期汇率买回本国货币所得到的短期投资收益相等。一旦出现由于两国利率之差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差异,投资者就会进行套利活动,其结果是使远期汇率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均衡水平。同即期汇率相比,利率低的国家的货币的远期汇率会下跌,而利率高的国家的货币的远期汇率会上升。远期汇率同即期汇率的差价约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利率平价学说可分为套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Rate Parity)和非套补的利率平价(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套补的利率平价。假定iA是A 国货币的利率,iB是B国货币的利率,p是即期远期汇率的升跌水平。假定投资者采取持有远期合约的套补方式交易时,市场最终会使利率与汇率间形成下列关系:p = iA ? iB。其经济含 利率平价学说
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平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在套补利率平价成立时,如果A 国利率高于B国利率,则A 国远期汇率必将升水,A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将贬值。反之亦然。汇率的变动会抵消两国间的利率差异,从而使金融市场处于平衡状态。 非套补的利率平价。假定投资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汇率风险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假定,Ep表示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则Ep = iA ? iB。其经济含义是:远期的汇率预期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在非套补利率平价成立时,如果A国利率高于B国利率,则意味着市场预期A国货币在远期将贬值。
国际收支学说通过说明影响国际收支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通过国际收支作用到汇率上。假定Y、Y'分别是本国及外国的国民收入,P、P'分别表示本国及外国的一般物价水平,i、i'分别是本国及外国的利率,e是本国的汇率,Eef是预期汇率。假定国际收支仅包括经常帐户(CA)和资本与金融帐户(K),所以有BP=CA+K=0。CA由本国的进出口决定,主要由Y、Y'、P、P'、e决定。因此,CA = f1(Y,Y',P,P',e)。K主要由i,i',e,Eef决定。因此K = f2(i,i',e,Eef)。所以BP=CA+K=f1(Y、Y 、P、P'、e)+f2(i、i'、e、Eef)=f(Y、Y'、P、P'、i、i'、e、Eef)=0 如果将除汇率以外的其他变量均视为已经给定的外生变量,则汇率将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变化到某一水平,从而起到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即: e = g(Y,Y',P,P',i,i',Eef) 国际收支说指出了汇率与国际收支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有利于全面分析短期内汇率的变动和决定。国际收支说并没有对影响国际收支的众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具有明确因果关系的结论。国际收支学说是关于汇率决定的流量理论。
资产市场说:依据对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可替代性的不同假定,资产市场说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假定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两者可完全替代。而资产组合分析法假定两者不可完全替代。在货币分析法 资产市场说
内部,依对价格弹性的假定不同,又可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与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1976年,Dornbuseh提出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也即所谓超调模型(overshooting mode1)。他认为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调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水平具有粘性的特点,这使得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能成立,经济存在着由短期平衡向长期平衡的过渡过程。在超调模型中,由于商品市场价格粘性的存在,当货币供给一次性增加以后,本币的瞬时贬值程度大于其长期贬值程度,这一现象被称为汇率的超调。
资产组合分析方法
1977年,Branson提出了汇率的资产组合分析方法。与货币分析方法相比,这一理论的特点是假定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是不完全的替代物,风险等因素使非套补的利率平价不成立,从而需要对本币资产与外汇资产的供求平衡在两个独立的市场上进行考察。二是将本国资产总量直接引入了模型。本国资产总量直接制约着对各种资产的持有量,而经常帐户的变动会对这一资产总量造成影响。这样,这一模型将流量因素与存量因素结合了起来。 假定本国居民持有三种资产,本国货币M,本国政府发行的以本币为面值的债券B,外国发行的以外币为面值的债券F,一国资产总量为W=M+B+e'F。一国资产总量是分布在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外国债券之中的。从货币市场来看,货币供给是由政府控制的,货币需求是本国利率、外国利率的减函数,是资产总量的增函数。从本国债券市场来看,本国债券供给同样是由政府控制的,本国债券的需求是本国利率的增函数,外国利率的减函数,是资产总量的增函数。从外国债券市场来看,外国债券的供给是通过经常帐户的盈余获得的,在短期内也是固定的。对外国债券的需求是本国利率的减函数,外国利率的增函数,是资产总量的增函数。 在以上三个市场中,不同资产供求的不平衡都会带来相应的变量(主要是本国利率与汇率)的调整。只有当三个市场都处于平衡状态时,该国的资产市场整体上才处于平衡状态。这样,在短期内,由于各种资产的供给量是既定的,资产市场的平衡会确定本国的利率与汇率水平。在长期内,对于既定的货币供给与本国债券供给,经常帐户的失衡会带来本国持有的外国债券总量变动,这一变动又会引起资产市场的调整。因此,在长期内,本国资产市场的平衡还要求经常帐户处于平衡状态。
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又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又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购买力平价学说:该学说认为,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汇率的变动也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假定,A国的物价水平为PA,B国的物价水平为PB,e为A国货币的汇率(直接标价法),则依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e = PA / PB。 假定t0时期A 国的物价水平为PA0,B国的物价水平为PB0,A 国货币的汇率为e0,t1时期A国的物价水平为 购买力平价
PA1,B国的物价水平为PB1,A 国货币的汇率为e1。PA为A国在t1时期以t0时期为基期的物价指数,PB为B国在t1时期以t0为基期的物价指数,则依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 相对购买力平价意味着汇率升降是由两国的通胀率决定的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两国之间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与两国的利率有密切的联系。该理论的主要出发点,就是投资者投资于国内所得到的短期利率收益应该与按即期汇率折成外汇在国外投资并按远期汇率买回本国货币所得到的短期投资收益相等。一旦出现由于两国利率之差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差异,投资者就会进行套利活动,其结果是使远期汇率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均衡水平。同即期汇率相比,利率低的国家的货币的远期汇率会下跌,而利率高的国家的货币的远期汇率会上升。远期汇率同即期汇率的差价约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利率平价学说可分为套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Rate Parity)和非套补的利率平价(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套补的利率平价。假定iA是A 国货币的利率,iB是B国货币的利率,p是即期远期汇率的升跌水平。假定投资者采取持有远期合约的套补方式交易时,市场最终会使利率与汇率间形成下列关系:p = iA ? iB。其经济含 利率平价学说
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平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在套补利率平价成立时,如果A 国利率高于B国利率,则A 国远期汇率必将升水,A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将贬值。反之亦然。汇率的变动会抵消两国间的利率差异,从而使金融市场处于平衡状态。 非套补的利率平价。假定投资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汇率风险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假定,Ep表示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则Ep = iA ? iB。其经济含义是:远期的汇率预期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在非套补利率平价成立时,如果A国利率高于B国利率,则意味着市场预期A国货币在远期将贬值。
国际收支学说通过说明影响国际收支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通过国际收支作用到汇率上。假定Y、Y'分别是本国及外国的国民收入,P、P'分别表示本国及外国的一般物价水平,i、i'分别是本国及外国的利率,e是本国的汇率,Eef是预期汇率。假定国际收支仅包括经常帐户(CA)和资本与金融帐户(K),所以有BP=CA+K=0。CA由本国的进出口决定,主要由Y、Y'、P、P'、e决定。因此,CA = f1(Y,Y',P,P',e)。K主要由i,i',e,Eef决定。因此K = f2(i,i',e,Eef)。所以BP=CA+K=f1(Y、Y 、P、P'、e)+f2(i、i'、e、Eef)=f(Y、Y'、P、P'、i、i'、e、Eef)=0 如果将除汇率以外的其他变量均视为已经给定的外生变量,则汇率将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变化到某一水平,从而起到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即: e = g(Y,Y',P,P',i,i',Eef) 国际收支说指出了汇率与国际收支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有利于全面分析短期内汇率的变动和决定。国际收支说并没有对影响国际收支的众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具有明确因果关系的结论。国际收支学说是关于汇率决定的流量理论。
资产市场说:依据对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可替代性的不同假定,资产市场说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假定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两者可完全替代。而资产组合分析法假定两者不可完全替代。在货币分析法 资产市场说
内部,依对价格弹性的假定不同,又可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与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1976年,Dornbuseh提出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也即所谓超调模型(overshooting mode1)。他认为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调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水平具有粘性的特点,这使得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能成立,经济存在着由短期平衡向长期平衡的过渡过程。在超调模型中,由于商品市场价格粘性的存在,当货币供给一次性增加以后,本币的瞬时贬值程度大于其长期贬值程度,这一现象被称为汇率的超调。
资产组合分析方法
1977年,Branson提出了汇率的资产组合分析方法。与货币分析方法相比,这一理论的特点是假定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是不完全的替代物,风险等因素使非套补的利率平价不成立,从而需要对本币资产与外汇资产的供求平衡在两个独立的市场上进行考察。二是将本国资产总量直接引入了模型。本国资产总量直接制约着对各种资产的持有量,而经常帐户的变动会对这一资产总量造成影响。这样,这一模型将流量因素与存量因素结合了起来。 假定本国居民持有三种资产,本国货币M,本国政府发行的以本币为面值的债券B,外国发行的以外币为面值的债券F,一国资产总量为W=M+B+e'F。一国资产总量是分布在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外国债券之中的。从货币市场来看,货币供给是由政府控制的,货币需求是本国利率、外国利率的减函数,是资产总量的增函数。从本国债券市场来看,本国债券供给同样是由政府控制的,本国债券的需求是本国利率的增函数,外国利率的减函数,是资产总量的增函数。从外国债券市场来看,外国债券的供给是通过经常帐户的盈余获得的,在短期内也是固定的。对外国债券的需求是本国利率的减函数,外国利率的增函数,是资产总量的增函数。 在以上三个市场中,不同资产供求的不平衡都会带来相应的变量(主要是本国利率与汇率)的调整。只有当三个市场都处于平衡状态时,该国的资产市场整体上才处于平衡状态。这样,在短期内,由于各种资产的供给量是既定的,资产市场的平衡会确定本国的利率与汇率水平。在长期内,对于既定的货币供给与本国债券供给,经常帐户的失衡会带来本国持有的外国债券总量变动,这一变动又会引起资产市场的调整。因此,在长期内,本国资产市场的平衡还要求经常帐户处于平衡状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