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来源一
系出姬姓。周初,武王封文王第七子郕叔武于郕(今山东泰安南面华丰一带),建立郕国。公元前408年为齐国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即盛氏。
2、来源二
出自以祖名为氏,以奭姓所改。周代召公姬奭的子孙,有一支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称奭氏。其奭姓后人在西汉时避汉元帝刘奭的名讳,改称盛氏(古代盛、奭同音),世代相传至今,史称盛氏正宗。
扩展资料:
名人
盛世才: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新疆军阀,人称“新疆王”。
盛竹如:台湾知名新闻主播,电视节目主持人。
盛治仁:台湾知名政治学者、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主委。
盛光祖:最后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长。
盛一伦:中国大陆演员。
盛品儒:已结束免费电视广播的香港亚洲电视前执行董事。
盛承宗:又名王征,企业家,前香港亚洲电视的主要投资者和实际控制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盛姓
1、系出姬姓
周初,武王封文王第七子郕叔武于郕(今山东泰安南面华丰一带),建立郕国。公元前408年为齐国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即盛氏。
2、出自以祖名为氏
以奭姓所改。周代召公姬奭的子孙,有一支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称奭氏。其奭姓后人在西汉时避汉元帝刘奭的名讳,改称盛氏(古代盛、奭同音),世代相传至今,史称盛氏正宗。 [2]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
清满洲八旗盛佳氏后改盛氏。盛姓中融入其他民族的基因事件发生很晚,直到清朝初期,世代居辽宁的满洲八旗中的盛佳氏族集体改姓汉族盛姓。因此,东北地区的盛姓中有一部分来自满族。
扩展资料
姓氏名人
1、盛吉,字君达,东汉会稽郡人。官廷尉,每至冬节,囚犯当断,妻夜秉烛,吉持册笔。夫妻相向垂泣而决断。视事二十年,天下称有恩无怨。
2、盛度,字公量。宋朝余杭人。奉使陕西,因览疆域,参质汉书故地,绘为西域图以献,真宗称其博学。盛度一生好学,居家外出,手不释卷,善于作文,曾奉沼编续《通典》、《文苑英华》。著有《愚谷》、《银台》、《中书》、《枢中诸集》等书。以疾致仕,卒溢文肃。
3、盛懋,字子昭,元代后期著名画家,嘉兴武塘(今浙江省嘉兴)人,此地人杰地灵,振妙一时,当时吴镇的墨竹、岳彦高的草书、章文茂的文笔以及盛懋的山水,被人们誉为“武塘四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盛姓
源流一:
出自周朝周文王之子郕叔武。
源流二:
出自汉朝时期奭氏族人,属于避讳改姓为氏。该支盛氏,得姓于西汉晚期,是由奭氏所改。西周初年,有名臣召公奭(姬奭),他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在周武王病逝后由周成王姬诵继位后,与周公旦一起,尽心竭力地辅佐周成王,平定了武庚叛乱、平定了东夷、淮夷、徐夷等,为稳定和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召公奭的后裔子孙中,就有一支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称奭氏,世代相传。到了西汉元帝刘奭即位(公元前48年)之后,由于其名为“奭”,天下百姓必须避其名讳,包括字讳与音讳,因此奭氏族人遂改为盛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盛氏正宗。这在史籍《姓谱》上就有记载:“北海太守奭伟,避元帝讳,改姓盛。”在史籍《后汉书·西羌传》中也记载:“东海盛包,其先姓奭,避元帝讳改姓盛”。
盛氏族人大多尊奉召公奭为得姓始祖。
源流三:
出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盛佳氏,满语为Se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长白山色钦(今吉林东丰小四平镇)地区,后多冠汉姓为盛氏。
⑵.满族瓦尔吉氏,满语为Wargi Hala,汉义“西方”,世居长白山色钦(今吉林东丰小四平镇一带),后多冠汉姓为盛氏。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白盛,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白盛,是西周晚期开始设置的官位。传说从周夷王姬燮开始,周王室开始将内宫墙壁粉饰为白色,因设白盛之官,其职责就是负责粉刷墙壁。其实,与其说是官称,不如说是职业,如同今天建筑行业的内装修之粉刷工匠。据典籍《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白盛,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垩墙,所以饰成宫室。”
在白盛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或职业称呼为姓氏者,称白盛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盛氏、白氏,世代相传至今,是相当古老的姓氏之一。
源流五:
源于匈奴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北周柱国贺兰祥,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北周时期,有一位柱国贺兰祥,为上将军。贺兰祥,公元515~562年,亦称贺兰·盛乐,源出匈奴贺兰部,以部落称谓为氏,字盛乐,在史籍《周书·宇文护传》中记载其为贺兰·盛洛。
在贺兰祥被抓捕之后,其后裔子孙及族人中有取先祖名字为姓氏者,改称盛氏、兰氏、乐氏等,迁逃四方以避灾祸,世代相传至今。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59562.ht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