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的启迪"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哪一篇课文或者那一本文学名著令你感动,激起你感情的波澜?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以"文学的启迪"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哪一篇课文或者那一本文学名著令你感动,激起你感情的波澜?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以"文学的启迪"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展开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多”,就是他的创作数量的字数和质量之高、字数之多。我先有一个问题请教大家,一千五百万字这个作品量,假如说按正常出书的规格和大小,把它从地上摞起来的话,大概你们认为排多高?1米?2米?我今天专门做了一个试验,大概是排1米70,170公分高。我是1.75,那么应该到(耳朵)这个位置。这就是王蒙老师56年来他的创作量,一千五百万字左右。古人讲“著作等身”,王蒙老师他一生的这种勤奋,真真正正就是“著作等身”了。所以他的文字创作之多让我非常感叹。
王蒙老师14岁入党,19岁创作出了长篇小说《青春万岁》,22岁就因创作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被打成右派,29岁被流放新疆16年,45岁又复出。先后任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部长,现在是全国政协常委。跌宕传奇的一生能够保持如此的优质、高产(的创作量)。这是我的第一叹,就是叹他的“多”。
第二叹,叹他的“乐”。大家可能都还记得,王蒙老师在2003年出版了《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当时在香港,他和著名的武侠小说家金庸两个举行了对话。金庸说他读了这本书之后,他的感受就是五个字,哪五个字呢?就是“快乐的君子”,这是他给王蒙老师的一个评价。
王蒙老师的夫人,叫崔方蕤,她后来也写了一本书,专门写她眼中的王蒙的。她说王蒙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这种乐观主义,我们今天中午非常有幸能和王蒙老师一起吃饭时也感受到了。当时我就问王蒙老师,您的这种乐观从何而来?是天生的一种性格吗?他后来回答了四个字,说是的,“泪尽而乐”,眼泪流尽了之后的这样一种快乐。人说苦中作乐才是真乐,所以王蒙老师身上的这样一种乐观主义精神,是尤其值得我们尊重,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
写出《青春万岁》的王蒙老师就是永远年轻,永远青春的。20年前王蒙老师在江苏的扬州为邗江中学的中学生做了一场演讲。一群少年学子他们说听蒙师的演讲,我们的心和他的心是相通的。一位高一的学生,叫韦康的,写了一首诗来表达他的感受。在今天上午的访谈里,我看到了摘选其中的一段,我想也能够代表大家的心情。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我知道/远方在靠近/一双岁月风刻的手/老人的手/支起梦想飞翼/他的随意的谈话/他的深意的教诲/他的诚意的解疑/那位远方的老人/让生命知道——奇迹”。王蒙老师以他的生命和文字,谱写了一个奇迹。今天让我们来聆听他的传奇,他的奇迹。
有请王蒙老师开讲——文学的启迪!(热烈的掌声)
王蒙:大家好!(我)非常高兴。我这是第五次来到美丽的珠海,(今天来)和大家讨论一些和文学有关的事情。
文学给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从文学当中可以有不同的感受。
比如说,毛泽东读《红楼梦》,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关于阶级斗争的作品,是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比如说恩格斯读巴尔扎克,他说他从巴尔扎克那里学到的经济学知识,比读经济学的专门著作还多。比如说,列宁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非常多,文学的启迪是多方面的。
最近讲这个题,我一共讲了14个方面的启迪。但是今天我着重讲前边的四个,因为估计没有时间讲14个。
第一,我先谈谈文学能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对于历史的感受。我没有说知识,也没有说历史的观点,而主要说感受。因为历史尤其在中国,是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源泉,是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经过很多历史的过程变成了民间演绎的故事,然后它又变成了长篇小说。而在这种故事里边,它和我们读一般的历史书不同,因为里边充满了人的命运、情感、性格、足迹,我称之为“风云际会,雄武沧桑”。
在最早的时候,中国不是一个特别喜欢分类的这样一个民族,我们的文化,我们更希望,更喜欢把它整合起来,当作一个整体的东西来看。最早的时候,历史、文学、议论、哲学是合在一起。
《史记》当然是历史,而且它的作者司马迁声称,他为这个做了多么详细的调查、积累。但实际上你如果阅读《史记》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个《史记》的描写文学性非常之强,故事性非常之强。像《鸿门宴》这完全是一个故事;像《张良学艺》,尤其这个“楚汉之争”,“楚汉之争”至今非常感动人,这和司马迁的文笔是分不开的。
我们现在举一点例子。比如说司马迁,他描写到这个项羽兵败,被围,被围了好几层,“夜闻汉军皆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然后他做诗,这个“霸王别姬”啊,后来是很有名的戏曲的段子了,是折子戏来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就是连兵马也不走了。“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虞兮”是他的情人,是他的爱情最集中的地方。“歌数阙,美人和之”,就是虞美人,现在说的一个词牌,叫“虞美人”,指的就是虞兮,“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就是虞美人。“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我每次看到这儿,我特别佩服他,我也最感动的,叫做“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他写得非常细致,非常文学。说哭到什么程度呢?大家都哭了,因为项羽也哭了,虞美人也哭,哭得头抬不起来。哎呀,这太具体了,这完全就是文学的描写,这不可能是有这种记载,或者是司马迁去观察过。这人哭得厉害的时候,由于这个重力,地球引力的关系,眼泪是往下掉的。所以哭得厉害了,我们在电影里看到所有哭的场面这样,哭得厉害都是这样,或者要蒙着眼睛哭,这样哭。没有人这样(仰着头)哭的。(笑声)你这样哭的话,眼泪流嘴里去了,或者流衣服里面,脖子里面去了。他用“莫能仰视”四个字,就把哭的这个状况描写出来了。而且你看这个项王,就是楚霸王,和这个刘邦之间的斗争,这个项王一直是胜利,刘邦一直是失败,每一仗都失败。但是到了最后最后那一仗,刘邦胜利了,这个历史的过程特别有意思。
谈到这儿,我也特别联想到,毛泽东主席他总结,他说: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到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人民是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这就是反动派的逻辑。反动派的逻辑也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我很年轻的时候我读到毛主席的这些论述,我就很奇怪,我觉得从对偶上说,反动派应该是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到最后胜利。人民呢,应该是斗争、胜利,再斗争、再胜利,直到最后失败。这样才对得上啊,是不是?这才是对联啊,对仗才好。可是毛主席总结的是: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这是有道理的,这是历史。因为中国共产党也是这样啊,大革命,失败了;土地革命,也失败了,这不五次围剿是干什么呢?但是最后,解放战争到了关键一刻,它胜利了。
《史记》里有许多感动人的故事,但是里头有几个故事呢,就是别人没有特别的注意,我却特别的喜欢。一个就是《范睢.蔡泽列传》。范睢本来是魏国人,他跟随魏国的一个人到齐国出差。齐王听说范睢口才很好,就赠他“百金”。这“百金”因为他没有写用度量衡,是一百两金子?不大可能。是一百条?一百块?一百个金条?好像也太多了,一百钱又太少了。反正就是说这么一百金。这样他回到魏国以后呢,魏公子听说他接受了齐王赠送的黄金,认为他里通外国,就把他当场活活打死了。他就装死。打死以后把他的尸体仍到厕所里面,男厕所。然后所有的参加宴会的人往他身上尿尿。真是惊人啊,中国人的这种忍耐的力量真是非常的惊人。把他骨头打折了,把他肋条打折,腿打折,然后往他身上尿尿。尿完以后大家都喝醉了。这个人性的这一面也很可观,就是在残害一个人的时候引起了巨大的快乐。这些往他身上尿尿的人都醉醺醺地挺高兴地就走了。然后他跑掉了。他到了秦国,而且当了宰相。然后当年主持迫害他的,一个人叫须贾,就是一个“贾”,念“gu”,“商贾”的“贾”。这个须贾呢,求着秦国,(因为)秦国力量大啊。到了秦国去,范睢就穿上破烂衣裳来看他,冬天。秦国是陕西,大概是现在的这个气侯。然后须贾一看,这不是……管他叫范叔,因为他年龄比他大,说范大叔,你怎么混成这样啊?他说我没死,我逃到这儿,我现在给人打工,就是“为人庸赁”。这里边有一句话,这完全是我个人的一个偏见,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读书的时候我这么喜欢这句话,这句话是什么呢?就是须贾见到他,问“范叔固无恙乎!”,就是“你无恙吗?”。咱们有个俗法说“别来无恙”。这个“别来无恙”,还有好多说法。比如说“你还好吧?”……你直面地来硬译就是“没生病吗”?咱们分手以后,闹病了没有?但这不像个话。你见一个人说,三年没见了,你闹什么病了?不应该这样说话。可是你说“别来无恙乎?”,就觉得很有感情,觉得很好。然后范睢就假装自己很苦,打工穿不上衣服,冻得多哩哆嗦的,这又是中国人的转折。虽然当年他们是敌人,他们汇报范睢的情况,把范睢打得,他以为是打死了,他是一直地往他身上尿尿。但是他一看,“眷眷有故人矣”,老对手也是故人,就把自己身上的一个绨绸做的袍子脱给他,说你穿这个,你看你冻成这个样子这怎么办呀?第二天他们见面,我这里不细说了。这个须贾一看,原来这时的范睢已经是秦国的宰相了。他趴在地下,他说,我只求速死,你快杀了我,我没话好说了。(范睢)就问,说你有什么罪?他说我的罪馨竹难书。然后范睢说,说你的罪并不多啊,第一你不应该怀疑我,你把秦王送我的百金当成我“里通外国”的根据;第二你不应该打死我;第三个,打死了,你还要往我身上尿什么尿呢这是?但是,你昨天给我一个袍子,你还有“故人矣眷眷”,就是你的感情没有完全消失,所以饶你不死!快回去把魏齐的头给我拿来。这样一个东西经过司马迁的描写以后,它变得非常感人。
《史记》里头感人的故事非常多,而且这个《春秋五义传》你也说不清谁是正确的、谁是正义的,谁是凶恶的,分不太清楚。可是范睢的这个故事,起码就在赠绨袍这个故事上充满着人性的温暖。甚至于敌手之间,对手之间,你看到他现在实在太可怜了,应该把你那个棉袍,把你那个小棉袄,现在来说起码应该把你那个羊绒衫送给人家,这样能保全你的性命。
这个“别来无恙”。我这儿还有一幅特别的感动,就是在《三国演义》里,“华容道”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火烧战船,赤壁之战,曹操败了。然后到了华容道,楚吴两国的联军在那儿等着他,等着抓曹操。他一看,坏了,“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没有力量打了。可这时候一看,是关羽在那儿把守。于是曹操“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有感情,“别来无恙”,它的含义很普通,就是“你还好吧?”,如果翻译成英语,那只能翻成“Are youOK?”。但是如果当时曹操一见关公就说,“Are youOK?”,我估计那关公一刀过去就把曹操的脑袋给砍下来了。(笑声)这个时候绝对有中华文化的底蕴。“将军别来无恙!”这本身就有一种我们之间许多的恩恩怨怨,我们之间有交情,但是我们又分属两个不同的阵营。现在我们又见面了,你怎么做?最后他释放了曹操。
这段故事,我讲老实话,作为历史来说,我不完全相信,我在这儿向大家交代。因为争夺政权在全世界各国都是一件非常紧急的事情。作为历史来说,不大可能一个将军在那儿一看,来了个老熟人,然后问了一句“别来无恙”,就说,好好好,走吧走吧,这不可能的。根本是不可能的。这肯定是被后人加工的,带有传说的故事。据说正史上也没有这样的记载。但是它非常动人,它突出了关羽的这种所谓讲义气、讲交情的人情味。它也突出了曹操的临危不惧。曹操并没有丢身份啊,兵败了,他精神没有败啊。礼貌也是有的,说话也是很会说的,说的“将军别来无恙”。我们可以替曹操设计一下,讲英语,不行,讲别的呢?“哎呀,关羽大哥,哎呀,关羽老弟,救我一命吧”,它也不行呀。这就马上过来两个小军,把曹操的手一扭就给带走了。曹操没有丢份儿,他保持着尊严,写得可爱。
《史记》上写韩信,这个人的性格有许多让人不喜欢的地方。他突然当了大官,他在村里边的时候,他可以受胯下之辱。有几个坏小子,说韩信你这么大的个子你有什么了不起?你要是承认你是没有能力的,我两腿一提,你从下边给我爬过去,学狗一样你给我爬过去。你有本事咱们就打一架。韩信一句话不说就爬过去了。还有到后来,他一会儿要造反,一会儿不造反,这个人不可爱。
但是韩信他接受漂母的赞助的时候,他说的话仍然非常动人。就是韩信已经饿了好几天,没有吃饱饭。他经过家乡的河流的时候,看见在那儿洗衣服的妇女,这个洗衣妇看到他就觉得说,哎呀,你一大个子,一个男人,腰都直不起来,你怎么了?你得什么病了?这韩信说,说来惭愧啊,我好几天没吃饭了。这个漂母就说,我这儿有给我先生和孩子带的一点饭,你全吃了吧。然后就把很多饭菜给他吃了。这时候韩信说了一句,“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就是在我干渴的时候,你给了我几滴水,我将来给你修一个自来水厂,(笑声),将来我修一个大喷泉,这个大喷泉昼夜往外喷,(笑声),一天起码喷4000吨水,我让你一辈子可以当本地的水利局局长。
这样的一种中国人的知恩图报的语言,而且这话说得这么秀气,“涓滴之恩,涌泉相报”。我每次看到这儿我感动得不得了,我感动得想流眼泪。同时我也要在这儿坦白一句,这个司马迁的话,未必是韩信的原话。韩信又不是中文系毕业的,(笑声),他是武将。
我们还可以想想,我们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是从哪儿来?是从文学当中来的。《说岳全传》、《精忠岳传》,我们这么尊敬、这么喜爱岳飞,同时对秦桧这么反感,这么厌恶他。以至于直到现在,在杭州西湖的岳王庙岳坟的边上,还有人建了秦桧的跪像,要给岳飞的像烧香,要他祭拜。我想也是由于《精忠岳传》这本书的影响。
我们知道岳飞有一首很有名的词,叫《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萧萧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我就不全部朗诵了。这个词也感动了无数人。
现在有些人考证,说这个词是后来在元明以后才流行起来的,因此他们认为并不是岳飞的原作,而是伪作,或是托作。这因为中国古时候啊,没有这个知识产权的观念,知识它也卖不出个价钱来。所以中国常常是相反的,就是一个人他有了作品,他不说是自己做的,把它说成是岳飞作的,这个是老子作的,这个是孔子作的……他希望借这个机会把自己的作品推销出去。《老子》也有这样的看法,有一种说法就是说,下边全部是后人做的。对于儒家的一些著作,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是这个没有关系。我觉得像《满江红》这样的词,它和人民心目中,对于岳飞这样一个精忠报国的形象,理解是一致,即使是伪作也是成功的伪作,是辉煌的伪作,是符合岳飞形象的伪作。是帮助形成岳飞的形象,这样的一个文学作品。
当然外国文学作品里头写到历史的更多了。首先最著名的荷马的《伊力亚特》、《奥德赛》这也是讲历史战争的。我们知道,像曾经被恩格斯高度评价过的,意大利的农民起义的领袖斯巴达克也有很著名的小说。近一点,我们现在对二次世界大战许多的了解,与其说是由于看战争史,不如说是看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什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什么美英联军的登陆,什么最后的攻陷柏林……许许多多的故事,以至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许许多多的故事,避不开文学作品对我们的感染。这一类的文学作品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它把历史的魅力传达给了读者,使读者产生一种参与历史进程的这样一种愿望,这样一种冲动。感觉就是人活一辈子,如果在你身上一点历史都没有,实在是遗憾。你也应该义无反顾地参与到历史进程当中去。
历史,我说它是“风云际会”,它有多少英雄人物啊?它是有吸引力。但它除了有吸引力的这一面,还有另一面,就是让你充满沧桑感。你从文学当中了解了历史,从历史当中又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盛衰、兴亡、存废、沧桑。你是多么英雄的人物也好,多么伟大的事业也好,既有很辉煌、很动人心弦的时刻,也有时过境迁,一切冷下来的这种时刻。这样一种沧桑感,我刚才谈了对你的吸引力和魅力了。这种沧桑感就使你产生了一种距离感、一种旁观感,就觉得历史是个很多事情真说不准的。今天会这样,明天会那样。它有另一面的。适当地冷却你的这种对历史感受的这种表现。
让我们举例子。苏东坡很有名的词,它就表达了这种沧桑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它最后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世界上不管发生了多少事儿,多少重大的历史事件,到最后都变成了人凭吊的一个对象。你伟大是当时伟大,那200年后未必觉得你伟大,只不过是遗迹。2000年以后就更不觉得你伟大,甚至觉得何必呢?走成这个样子,命也不要了,家也不要了,孩子也不要了,何苦来?在家里过小日子不是蛮好的吗?又给你产生这样一种冷一冷的想法。文人骚客从这儿看看,看到的都是遗迹,看到是江水滔滔,看到是阴晴雨雪、看到是几百年过去了,山河依旧,人事全非。最后人和人之间别的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只剩下这种怀念、追悼,不无辛酸的一笑。 写感情的东西,有些不仅仅限于爱情,有许许多多的感情。比如说亲子之情。我小时候非常感动,就是看意大利人写的《爱的教育》里边的《六千里寻母》,我相信在座的朋友也有许多看到过。写亲子之情,写朋友之情。中国人讲五伦,朋友也是人的伦理道德的一部分。甚至于写主仆之情,甚至于写人和动物的感情。都有许许多多的文学名著陶冶着我们的心灵,激励着我们的情感。
我年轻的时候也特别感动于普希金的一首很动人的诗,叫《给奶妈》。一开始我不知道是给奶妈写的,我以为它是一首爱情诗。后来才知道他是给奶妈写的。他里头说,“同干一杯吧/我的不幸的青春时代的好友/让我们用酒来浇愁/酒杯在哪儿?像这样/欢乐就会涌上心头”。他对一个奶妈能有这么深的感情,写出这么美丽的诗来。
我们可以说,“情”是人生的色彩,人生的魅力,人生的滋味。而文学是“情”的载体,是“情”的传达、加强、保持、记忆和发展。有情和没有情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的一些文学作品,汗牛充栋,有些我就不讲了。
第三点我谈的文学的启迪。就是文学作品里头常常写到人情冷暖,写到人世间的这种丑恶和黑暗。尤其是在俄国和法国的作品中,这种描写特别多,写人生的黑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中国也有,但还没有那么强烈。我细说一下吧。
《史记》里面写苏秦。苏秦第一次去游水,失败了。回来之后,他们全家人都不理他,“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大家都笑话他,使他抬不起头来。但是等到他成功了以后,他再经过他的家,他的嫂子趴在地下,“蛇行”,就是不敢抬头,比那个跪式服务还厉害,匍匐式的,像那个什么呀?像军队趴着往前行走的那种,有什么名词没有?匍匐前进。她就匍匐前进,像一条蛇一样的。这个苏秦不够厚道,苏秦就问她,“呵,嫂子,你怎么前倨而后恭啊?”嫂子倒是很实在,说是由于你现在位高而且多金,一你现在官大,第二你现在钱多。这个让人也很感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势利眼啊,一直到家里人也是势利眼啊。
倒霉的人都有这个体会。你真到倒霉的时候啊,对不起,甚至你最信任的一些人也未必靠得住。很多看过这本书,至少看过这部电影,写的是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我问一下在座的各位,看过《百万英镑》这本书或者电影的人请举手。还是很多,但没到一半。这个马克.吐温太损了。他写这个穷光蛋,几个富人在那儿研究,说你看到这个穷小子没有?我们只要把他稍微装扮一下,他就能成为大人物。他说你怎么装扮他?说很简单,我现在给他开一张百万英镑支票,一张无法兑换的支票。在当时来说百万英镑是不可思议的数目。
这个穷小子有了百万英镑以后,他就到西服店先做西服,因为他衣服太烂了。西服量完了以后,本来西服店的人很看不起他,但当他把百万英镑的钱一露,这个西服店马上多少个人过来,特殊服务,VIP服务。服务完了我不敢收那钱,因为西服店找不开啊。一百万英镑啊,那个时候做一身衣服也就一、两个英镑嘛。你得找他多少呢?999998英镑。把西服店卖了,连老板都卖了也不值这个钱呀。店里人说马上给你送去。然后他进了五星级的宾馆,百万英镑一露,马上总统套房住进去了,也不敢收他的钱,怎么收呀?不能找零钱。然后一切一切的都来了,包括美女都来了。都知道他有百万英镑,说这点钱什么的,今天用两英镑,明天用五英镑,这算什么呀?将来他一高兴,几百英镑就赏给我们了。也不敢收钱。但是有一天刮风,把他这张百万英镑的纸给刮跑了。别人知道钱刮跑了,要帐的包围了他,美女也都离开他了,连丑男也离开他了。这个人你给他干活有什么用啊?他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了。结果这个风向很有意思,这个钱转了几圈又从窗户里吹回来了,他捡着这个钱以后,立刻所有的人都吓回去了。这样的现实当然是不可能的,不可能发生的。不可能的比可能的还要动人,还有说服力,还要讽刺,还要刻薄。所以我常常讲,作家一般情况下似乎都要进入割舌地狱的,他太霸道了。
俄罗斯写社会的黑暗的更多,更可怕。尤其是其中一个叫托斯陀耶夫斯基的大作家。这个大作家本身是贵族,他抨击沙皇,他被沙皇逮捕起来,陪绑绞刑,给托斯陀耶夫斯基判处绞刑。有一次是五个人同时执行,托斯陀耶夫斯基亲眼看见那四个人,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就像那个萨达姆.侯赛因问绞一样,拉到那个绞刑台上,绳子这么一勒,“嘎吧”,都能听得见气管勒断的声音。一响,然后这个人挣扎两下,死了。又一个,又一个,又一个,然后到了托斯陀耶夫斯基这儿,托斯陀耶夫斯基已经都吓得没魂了。他(行刑官)宣布,沙皇陛下恩重如山,特赦你无罪,回去吧,你老实点。把托斯陀耶夫斯基吓死了。这第一点。
第二点,他还有这个癫痫症,俗话说的羊癫风,他有这个病。
第三点他好赌。这个托斯陀耶夫斯基是个天才,但是喜欢轮盘赌。他的作品都是怎么出来的呢?他很早就跟出版商说,我现在没钱,你得给我点钱。出版商就给他一笔钱。要他三年之内你交一个长篇小说,长篇小说不得少于40万字,到时候不交,把你关监狱。他一般拿了钱以后,很快就把钱赌完了。然后再去借钱。到最后剩下三个月了,长篇小说还没有写,他雇一个速记员,然后托斯陀耶夫斯基就像疯了一样,他在旁边抓着头发,走过来走过去,滔滔不绝地在那里讲,速记员就在那儿记。所以你们读托斯陀耶夫斯基的小说,它有一个特点,它的特点是什么呢?它不分段。他多的时候大概能有二十多页不分段,为什么?他就滔滔不绝地讲出来了,没办法分段啊。可是现在有些人特别注意分段,尤其你们看,香港和台湾的作家,他们分段分得最多,恨不得每句话都分一个段,为什么?这样对稿费计算有好处。(笑声)
托斯陀耶夫斯基他不管那些,他不分段。他写得太悲惨。托斯陀耶夫斯基的特点是让读者难受,你怎么难受我怎么写。像他写的《白夜》。一个重症的失眠症患者,在彼得堡,后来叫列宁格勒,现在又叫彼得堡。在彼得堡的夏天的白夜,认识了一个非常真诚的,很单纯的一个少女。这个单纯的少女被一个人骗了,在等着和那个人去办结婚手续,进教堂。他们一次一次谈话,产生了爱情。然后这个很失意的失眠症患者,终于从这个单纯美丽的女孩身上获得生活下去的力量。他决定第二天向这个女孩求婚。就在这个时候,他们俩见着了,刚要说话,突然这个女孩的眼睛大放光芒,原来骗她的那个坏小伙子终于践约来了,从远处过来了。于是这个失眠者就被抛到一边,被骗的这个女孩跑去,找那个骗她的那个坏小子去了。
他的《穷人》,也是用这种方式写的。写一个穷人的女孩子,嫁给一个糟老头,为一点点钱。托斯陀耶夫斯基有一个最著名的作品,叫《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可以说,在全世界的左翼知识分子当中,有许许多多人就是抱着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民讨还公道这样的一个信念,来参加共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革命的。托斯陀耶夫斯基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小说,叫做《白痴》。里边他既描写了他自己抽羊角风这样的一个经验,也描写了有被陪绑绞刑的经验,让人看得惊心动魄。《白痴》是写一个贵族,一个大阔佬,作为试验性地,他把一个美丽的孤女,培养成一个上层的贵族小姐。同时他又占有了这个孤女的身体。但他为了往上爬,他又要和将军的女儿联姻。于是他收买这个将军的副官,就是他和将军的女儿结婚,让将军的这个副官和被他培养也被他占有的这个美女结婚。他的目的就是,他结婚以后仍然能够很方便地,继续占有这个美女。这一点有点像中国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这个美女当时非常的愤怒,非常的痛苦。她就问这个将军的副官,说你是答应娶我吗?那个将军副官说是的。说其实你一点儿也不爱我是吗?那将军副官说是。
王蒙老师14岁入党,19岁创作出了长篇小说《青春万岁》,22岁就因创作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被打成右派,29岁被流放新疆16年,45岁又复出。先后任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部长,现在是全国政协常委。跌宕传奇的一生能够保持如此的优质、高产(的创作量)。这是我的第一叹,就是叹他的“多”。
第二叹,叹他的“乐”。大家可能都还记得,王蒙老师在2003年出版了《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当时在香港,他和著名的武侠小说家金庸两个举行了对话。金庸说他读了这本书之后,他的感受就是五个字,哪五个字呢?就是“快乐的君子”,这是他给王蒙老师的一个评价。
王蒙老师的夫人,叫崔方蕤,她后来也写了一本书,专门写她眼中的王蒙的。她说王蒙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这种乐观主义,我们今天中午非常有幸能和王蒙老师一起吃饭时也感受到了。当时我就问王蒙老师,您的这种乐观从何而来?是天生的一种性格吗?他后来回答了四个字,说是的,“泪尽而乐”,眼泪流尽了之后的这样一种快乐。人说苦中作乐才是真乐,所以王蒙老师身上的这样一种乐观主义精神,是尤其值得我们尊重,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
写出《青春万岁》的王蒙老师就是永远年轻,永远青春的。20年前王蒙老师在江苏的扬州为邗江中学的中学生做了一场演讲。一群少年学子他们说听蒙师的演讲,我们的心和他的心是相通的。一位高一的学生,叫韦康的,写了一首诗来表达他的感受。在今天上午的访谈里,我看到了摘选其中的一段,我想也能够代表大家的心情。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我知道/远方在靠近/一双岁月风刻的手/老人的手/支起梦想飞翼/他的随意的谈话/他的深意的教诲/他的诚意的解疑/那位远方的老人/让生命知道——奇迹”。王蒙老师以他的生命和文字,谱写了一个奇迹。今天让我们来聆听他的传奇,他的奇迹。
有请王蒙老师开讲——文学的启迪!(热烈的掌声)
王蒙:大家好!(我)非常高兴。我这是第五次来到美丽的珠海,(今天来)和大家讨论一些和文学有关的事情。
文学给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从文学当中可以有不同的感受。
比如说,毛泽东读《红楼梦》,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关于阶级斗争的作品,是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比如说恩格斯读巴尔扎克,他说他从巴尔扎克那里学到的经济学知识,比读经济学的专门著作还多。比如说,列宁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非常多,文学的启迪是多方面的。
最近讲这个题,我一共讲了14个方面的启迪。但是今天我着重讲前边的四个,因为估计没有时间讲14个。
第一,我先谈谈文学能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对于历史的感受。我没有说知识,也没有说历史的观点,而主要说感受。因为历史尤其在中国,是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源泉,是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经过很多历史的过程变成了民间演绎的故事,然后它又变成了长篇小说。而在这种故事里边,它和我们读一般的历史书不同,因为里边充满了人的命运、情感、性格、足迹,我称之为“风云际会,雄武沧桑”。
在最早的时候,中国不是一个特别喜欢分类的这样一个民族,我们的文化,我们更希望,更喜欢把它整合起来,当作一个整体的东西来看。最早的时候,历史、文学、议论、哲学是合在一起。
《史记》当然是历史,而且它的作者司马迁声称,他为这个做了多么详细的调查、积累。但实际上你如果阅读《史记》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个《史记》的描写文学性非常之强,故事性非常之强。像《鸿门宴》这完全是一个故事;像《张良学艺》,尤其这个“楚汉之争”,“楚汉之争”至今非常感动人,这和司马迁的文笔是分不开的。
我们现在举一点例子。比如说司马迁,他描写到这个项羽兵败,被围,被围了好几层,“夜闻汉军皆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然后他做诗,这个“霸王别姬”啊,后来是很有名的戏曲的段子了,是折子戏来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就是连兵马也不走了。“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虞兮”是他的情人,是他的爱情最集中的地方。“歌数阙,美人和之”,就是虞美人,现在说的一个词牌,叫“虞美人”,指的就是虞兮,“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就是虞美人。“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我每次看到这儿,我特别佩服他,我也最感动的,叫做“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他写得非常细致,非常文学。说哭到什么程度呢?大家都哭了,因为项羽也哭了,虞美人也哭,哭得头抬不起来。哎呀,这太具体了,这完全就是文学的描写,这不可能是有这种记载,或者是司马迁去观察过。这人哭得厉害的时候,由于这个重力,地球引力的关系,眼泪是往下掉的。所以哭得厉害了,我们在电影里看到所有哭的场面这样,哭得厉害都是这样,或者要蒙着眼睛哭,这样哭。没有人这样(仰着头)哭的。(笑声)你这样哭的话,眼泪流嘴里去了,或者流衣服里面,脖子里面去了。他用“莫能仰视”四个字,就把哭的这个状况描写出来了。而且你看这个项王,就是楚霸王,和这个刘邦之间的斗争,这个项王一直是胜利,刘邦一直是失败,每一仗都失败。但是到了最后最后那一仗,刘邦胜利了,这个历史的过程特别有意思。
谈到这儿,我也特别联想到,毛泽东主席他总结,他说: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到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人民是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这就是反动派的逻辑。反动派的逻辑也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我很年轻的时候我读到毛主席的这些论述,我就很奇怪,我觉得从对偶上说,反动派应该是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到最后胜利。人民呢,应该是斗争、胜利,再斗争、再胜利,直到最后失败。这样才对得上啊,是不是?这才是对联啊,对仗才好。可是毛主席总结的是: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这是有道理的,这是历史。因为中国共产党也是这样啊,大革命,失败了;土地革命,也失败了,这不五次围剿是干什么呢?但是最后,解放战争到了关键一刻,它胜利了。
《史记》里有许多感动人的故事,但是里头有几个故事呢,就是别人没有特别的注意,我却特别的喜欢。一个就是《范睢.蔡泽列传》。范睢本来是魏国人,他跟随魏国的一个人到齐国出差。齐王听说范睢口才很好,就赠他“百金”。这“百金”因为他没有写用度量衡,是一百两金子?不大可能。是一百条?一百块?一百个金条?好像也太多了,一百钱又太少了。反正就是说这么一百金。这样他回到魏国以后呢,魏公子听说他接受了齐王赠送的黄金,认为他里通外国,就把他当场活活打死了。他就装死。打死以后把他的尸体仍到厕所里面,男厕所。然后所有的参加宴会的人往他身上尿尿。真是惊人啊,中国人的这种忍耐的力量真是非常的惊人。把他骨头打折了,把他肋条打折,腿打折,然后往他身上尿尿。尿完以后大家都喝醉了。这个人性的这一面也很可观,就是在残害一个人的时候引起了巨大的快乐。这些往他身上尿尿的人都醉醺醺地挺高兴地就走了。然后他跑掉了。他到了秦国,而且当了宰相。然后当年主持迫害他的,一个人叫须贾,就是一个“贾”,念“gu”,“商贾”的“贾”。这个须贾呢,求着秦国,(因为)秦国力量大啊。到了秦国去,范睢就穿上破烂衣裳来看他,冬天。秦国是陕西,大概是现在的这个气侯。然后须贾一看,这不是……管他叫范叔,因为他年龄比他大,说范大叔,你怎么混成这样啊?他说我没死,我逃到这儿,我现在给人打工,就是“为人庸赁”。这里边有一句话,这完全是我个人的一个偏见,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读书的时候我这么喜欢这句话,这句话是什么呢?就是须贾见到他,问“范叔固无恙乎!”,就是“你无恙吗?”。咱们有个俗法说“别来无恙”。这个“别来无恙”,还有好多说法。比如说“你还好吧?”……你直面地来硬译就是“没生病吗”?咱们分手以后,闹病了没有?但这不像个话。你见一个人说,三年没见了,你闹什么病了?不应该这样说话。可是你说“别来无恙乎?”,就觉得很有感情,觉得很好。然后范睢就假装自己很苦,打工穿不上衣服,冻得多哩哆嗦的,这又是中国人的转折。虽然当年他们是敌人,他们汇报范睢的情况,把范睢打得,他以为是打死了,他是一直地往他身上尿尿。但是他一看,“眷眷有故人矣”,老对手也是故人,就把自己身上的一个绨绸做的袍子脱给他,说你穿这个,你看你冻成这个样子这怎么办呀?第二天他们见面,我这里不细说了。这个须贾一看,原来这时的范睢已经是秦国的宰相了。他趴在地下,他说,我只求速死,你快杀了我,我没话好说了。(范睢)就问,说你有什么罪?他说我的罪馨竹难书。然后范睢说,说你的罪并不多啊,第一你不应该怀疑我,你把秦王送我的百金当成我“里通外国”的根据;第二你不应该打死我;第三个,打死了,你还要往我身上尿什么尿呢这是?但是,你昨天给我一个袍子,你还有“故人矣眷眷”,就是你的感情没有完全消失,所以饶你不死!快回去把魏齐的头给我拿来。这样一个东西经过司马迁的描写以后,它变得非常感人。
《史记》里头感人的故事非常多,而且这个《春秋五义传》你也说不清谁是正确的、谁是正义的,谁是凶恶的,分不太清楚。可是范睢的这个故事,起码就在赠绨袍这个故事上充满着人性的温暖。甚至于敌手之间,对手之间,你看到他现在实在太可怜了,应该把你那个棉袍,把你那个小棉袄,现在来说起码应该把你那个羊绒衫送给人家,这样能保全你的性命。
这个“别来无恙”。我这儿还有一幅特别的感动,就是在《三国演义》里,“华容道”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火烧战船,赤壁之战,曹操败了。然后到了华容道,楚吴两国的联军在那儿等着他,等着抓曹操。他一看,坏了,“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没有力量打了。可这时候一看,是关羽在那儿把守。于是曹操“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有感情,“别来无恙”,它的含义很普通,就是“你还好吧?”,如果翻译成英语,那只能翻成“Are youOK?”。但是如果当时曹操一见关公就说,“Are youOK?”,我估计那关公一刀过去就把曹操的脑袋给砍下来了。(笑声)这个时候绝对有中华文化的底蕴。“将军别来无恙!”这本身就有一种我们之间许多的恩恩怨怨,我们之间有交情,但是我们又分属两个不同的阵营。现在我们又见面了,你怎么做?最后他释放了曹操。
这段故事,我讲老实话,作为历史来说,我不完全相信,我在这儿向大家交代。因为争夺政权在全世界各国都是一件非常紧急的事情。作为历史来说,不大可能一个将军在那儿一看,来了个老熟人,然后问了一句“别来无恙”,就说,好好好,走吧走吧,这不可能的。根本是不可能的。这肯定是被后人加工的,带有传说的故事。据说正史上也没有这样的记载。但是它非常动人,它突出了关羽的这种所谓讲义气、讲交情的人情味。它也突出了曹操的临危不惧。曹操并没有丢身份啊,兵败了,他精神没有败啊。礼貌也是有的,说话也是很会说的,说的“将军别来无恙”。我们可以替曹操设计一下,讲英语,不行,讲别的呢?“哎呀,关羽大哥,哎呀,关羽老弟,救我一命吧”,它也不行呀。这就马上过来两个小军,把曹操的手一扭就给带走了。曹操没有丢份儿,他保持着尊严,写得可爱。
《史记》上写韩信,这个人的性格有许多让人不喜欢的地方。他突然当了大官,他在村里边的时候,他可以受胯下之辱。有几个坏小子,说韩信你这么大的个子你有什么了不起?你要是承认你是没有能力的,我两腿一提,你从下边给我爬过去,学狗一样你给我爬过去。你有本事咱们就打一架。韩信一句话不说就爬过去了。还有到后来,他一会儿要造反,一会儿不造反,这个人不可爱。
但是韩信他接受漂母的赞助的时候,他说的话仍然非常动人。就是韩信已经饿了好几天,没有吃饱饭。他经过家乡的河流的时候,看见在那儿洗衣服的妇女,这个洗衣妇看到他就觉得说,哎呀,你一大个子,一个男人,腰都直不起来,你怎么了?你得什么病了?这韩信说,说来惭愧啊,我好几天没吃饭了。这个漂母就说,我这儿有给我先生和孩子带的一点饭,你全吃了吧。然后就把很多饭菜给他吃了。这时候韩信说了一句,“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就是在我干渴的时候,你给了我几滴水,我将来给你修一个自来水厂,(笑声),将来我修一个大喷泉,这个大喷泉昼夜往外喷,(笑声),一天起码喷4000吨水,我让你一辈子可以当本地的水利局局长。
这样的一种中国人的知恩图报的语言,而且这话说得这么秀气,“涓滴之恩,涌泉相报”。我每次看到这儿我感动得不得了,我感动得想流眼泪。同时我也要在这儿坦白一句,这个司马迁的话,未必是韩信的原话。韩信又不是中文系毕业的,(笑声),他是武将。
我们还可以想想,我们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是从哪儿来?是从文学当中来的。《说岳全传》、《精忠岳传》,我们这么尊敬、这么喜爱岳飞,同时对秦桧这么反感,这么厌恶他。以至于直到现在,在杭州西湖的岳王庙岳坟的边上,还有人建了秦桧的跪像,要给岳飞的像烧香,要他祭拜。我想也是由于《精忠岳传》这本书的影响。
我们知道岳飞有一首很有名的词,叫《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萧萧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我就不全部朗诵了。这个词也感动了无数人。
现在有些人考证,说这个词是后来在元明以后才流行起来的,因此他们认为并不是岳飞的原作,而是伪作,或是托作。这因为中国古时候啊,没有这个知识产权的观念,知识它也卖不出个价钱来。所以中国常常是相反的,就是一个人他有了作品,他不说是自己做的,把它说成是岳飞作的,这个是老子作的,这个是孔子作的……他希望借这个机会把自己的作品推销出去。《老子》也有这样的看法,有一种说法就是说,下边全部是后人做的。对于儒家的一些著作,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是这个没有关系。我觉得像《满江红》这样的词,它和人民心目中,对于岳飞这样一个精忠报国的形象,理解是一致,即使是伪作也是成功的伪作,是辉煌的伪作,是符合岳飞形象的伪作。是帮助形成岳飞的形象,这样的一个文学作品。
当然外国文学作品里头写到历史的更多了。首先最著名的荷马的《伊力亚特》、《奥德赛》这也是讲历史战争的。我们知道,像曾经被恩格斯高度评价过的,意大利的农民起义的领袖斯巴达克也有很著名的小说。近一点,我们现在对二次世界大战许多的了解,与其说是由于看战争史,不如说是看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什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什么美英联军的登陆,什么最后的攻陷柏林……许许多多的故事,以至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许许多多的故事,避不开文学作品对我们的感染。这一类的文学作品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它把历史的魅力传达给了读者,使读者产生一种参与历史进程的这样一种愿望,这样一种冲动。感觉就是人活一辈子,如果在你身上一点历史都没有,实在是遗憾。你也应该义无反顾地参与到历史进程当中去。
历史,我说它是“风云际会”,它有多少英雄人物啊?它是有吸引力。但它除了有吸引力的这一面,还有另一面,就是让你充满沧桑感。你从文学当中了解了历史,从历史当中又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盛衰、兴亡、存废、沧桑。你是多么英雄的人物也好,多么伟大的事业也好,既有很辉煌、很动人心弦的时刻,也有时过境迁,一切冷下来的这种时刻。这样一种沧桑感,我刚才谈了对你的吸引力和魅力了。这种沧桑感就使你产生了一种距离感、一种旁观感,就觉得历史是个很多事情真说不准的。今天会这样,明天会那样。它有另一面的。适当地冷却你的这种对历史感受的这种表现。
让我们举例子。苏东坡很有名的词,它就表达了这种沧桑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它最后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世界上不管发生了多少事儿,多少重大的历史事件,到最后都变成了人凭吊的一个对象。你伟大是当时伟大,那200年后未必觉得你伟大,只不过是遗迹。2000年以后就更不觉得你伟大,甚至觉得何必呢?走成这个样子,命也不要了,家也不要了,孩子也不要了,何苦来?在家里过小日子不是蛮好的吗?又给你产生这样一种冷一冷的想法。文人骚客从这儿看看,看到的都是遗迹,看到是江水滔滔,看到是阴晴雨雪、看到是几百年过去了,山河依旧,人事全非。最后人和人之间别的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只剩下这种怀念、追悼,不无辛酸的一笑。 写感情的东西,有些不仅仅限于爱情,有许许多多的感情。比如说亲子之情。我小时候非常感动,就是看意大利人写的《爱的教育》里边的《六千里寻母》,我相信在座的朋友也有许多看到过。写亲子之情,写朋友之情。中国人讲五伦,朋友也是人的伦理道德的一部分。甚至于写主仆之情,甚至于写人和动物的感情。都有许许多多的文学名著陶冶着我们的心灵,激励着我们的情感。
我年轻的时候也特别感动于普希金的一首很动人的诗,叫《给奶妈》。一开始我不知道是给奶妈写的,我以为它是一首爱情诗。后来才知道他是给奶妈写的。他里头说,“同干一杯吧/我的不幸的青春时代的好友/让我们用酒来浇愁/酒杯在哪儿?像这样/欢乐就会涌上心头”。他对一个奶妈能有这么深的感情,写出这么美丽的诗来。
我们可以说,“情”是人生的色彩,人生的魅力,人生的滋味。而文学是“情”的载体,是“情”的传达、加强、保持、记忆和发展。有情和没有情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的一些文学作品,汗牛充栋,有些我就不讲了。
第三点我谈的文学的启迪。就是文学作品里头常常写到人情冷暖,写到人世间的这种丑恶和黑暗。尤其是在俄国和法国的作品中,这种描写特别多,写人生的黑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中国也有,但还没有那么强烈。我细说一下吧。
《史记》里面写苏秦。苏秦第一次去游水,失败了。回来之后,他们全家人都不理他,“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大家都笑话他,使他抬不起头来。但是等到他成功了以后,他再经过他的家,他的嫂子趴在地下,“蛇行”,就是不敢抬头,比那个跪式服务还厉害,匍匐式的,像那个什么呀?像军队趴着往前行走的那种,有什么名词没有?匍匐前进。她就匍匐前进,像一条蛇一样的。这个苏秦不够厚道,苏秦就问她,“呵,嫂子,你怎么前倨而后恭啊?”嫂子倒是很实在,说是由于你现在位高而且多金,一你现在官大,第二你现在钱多。这个让人也很感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势利眼啊,一直到家里人也是势利眼啊。
倒霉的人都有这个体会。你真到倒霉的时候啊,对不起,甚至你最信任的一些人也未必靠得住。很多看过这本书,至少看过这部电影,写的是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我问一下在座的各位,看过《百万英镑》这本书或者电影的人请举手。还是很多,但没到一半。这个马克.吐温太损了。他写这个穷光蛋,几个富人在那儿研究,说你看到这个穷小子没有?我们只要把他稍微装扮一下,他就能成为大人物。他说你怎么装扮他?说很简单,我现在给他开一张百万英镑支票,一张无法兑换的支票。在当时来说百万英镑是不可思议的数目。
这个穷小子有了百万英镑以后,他就到西服店先做西服,因为他衣服太烂了。西服量完了以后,本来西服店的人很看不起他,但当他把百万英镑的钱一露,这个西服店马上多少个人过来,特殊服务,VIP服务。服务完了我不敢收那钱,因为西服店找不开啊。一百万英镑啊,那个时候做一身衣服也就一、两个英镑嘛。你得找他多少呢?999998英镑。把西服店卖了,连老板都卖了也不值这个钱呀。店里人说马上给你送去。然后他进了五星级的宾馆,百万英镑一露,马上总统套房住进去了,也不敢收他的钱,怎么收呀?不能找零钱。然后一切一切的都来了,包括美女都来了。都知道他有百万英镑,说这点钱什么的,今天用两英镑,明天用五英镑,这算什么呀?将来他一高兴,几百英镑就赏给我们了。也不敢收钱。但是有一天刮风,把他这张百万英镑的纸给刮跑了。别人知道钱刮跑了,要帐的包围了他,美女也都离开他了,连丑男也离开他了。这个人你给他干活有什么用啊?他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了。结果这个风向很有意思,这个钱转了几圈又从窗户里吹回来了,他捡着这个钱以后,立刻所有的人都吓回去了。这样的现实当然是不可能的,不可能发生的。不可能的比可能的还要动人,还有说服力,还要讽刺,还要刻薄。所以我常常讲,作家一般情况下似乎都要进入割舌地狱的,他太霸道了。
俄罗斯写社会的黑暗的更多,更可怕。尤其是其中一个叫托斯陀耶夫斯基的大作家。这个大作家本身是贵族,他抨击沙皇,他被沙皇逮捕起来,陪绑绞刑,给托斯陀耶夫斯基判处绞刑。有一次是五个人同时执行,托斯陀耶夫斯基亲眼看见那四个人,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就像那个萨达姆.侯赛因问绞一样,拉到那个绞刑台上,绳子这么一勒,“嘎吧”,都能听得见气管勒断的声音。一响,然后这个人挣扎两下,死了。又一个,又一个,又一个,然后到了托斯陀耶夫斯基这儿,托斯陀耶夫斯基已经都吓得没魂了。他(行刑官)宣布,沙皇陛下恩重如山,特赦你无罪,回去吧,你老实点。把托斯陀耶夫斯基吓死了。这第一点。
第二点,他还有这个癫痫症,俗话说的羊癫风,他有这个病。
第三点他好赌。这个托斯陀耶夫斯基是个天才,但是喜欢轮盘赌。他的作品都是怎么出来的呢?他很早就跟出版商说,我现在没钱,你得给我点钱。出版商就给他一笔钱。要他三年之内你交一个长篇小说,长篇小说不得少于40万字,到时候不交,把你关监狱。他一般拿了钱以后,很快就把钱赌完了。然后再去借钱。到最后剩下三个月了,长篇小说还没有写,他雇一个速记员,然后托斯陀耶夫斯基就像疯了一样,他在旁边抓着头发,走过来走过去,滔滔不绝地在那里讲,速记员就在那儿记。所以你们读托斯陀耶夫斯基的小说,它有一个特点,它的特点是什么呢?它不分段。他多的时候大概能有二十多页不分段,为什么?他就滔滔不绝地讲出来了,没办法分段啊。可是现在有些人特别注意分段,尤其你们看,香港和台湾的作家,他们分段分得最多,恨不得每句话都分一个段,为什么?这样对稿费计算有好处。(笑声)
托斯陀耶夫斯基他不管那些,他不分段。他写得太悲惨。托斯陀耶夫斯基的特点是让读者难受,你怎么难受我怎么写。像他写的《白夜》。一个重症的失眠症患者,在彼得堡,后来叫列宁格勒,现在又叫彼得堡。在彼得堡的夏天的白夜,认识了一个非常真诚的,很单纯的一个少女。这个单纯的少女被一个人骗了,在等着和那个人去办结婚手续,进教堂。他们一次一次谈话,产生了爱情。然后这个很失意的失眠症患者,终于从这个单纯美丽的女孩身上获得生活下去的力量。他决定第二天向这个女孩求婚。就在这个时候,他们俩见着了,刚要说话,突然这个女孩的眼睛大放光芒,原来骗她的那个坏小伙子终于践约来了,从远处过来了。于是这个失眠者就被抛到一边,被骗的这个女孩跑去,找那个骗她的那个坏小子去了。
他的《穷人》,也是用这种方式写的。写一个穷人的女孩子,嫁给一个糟老头,为一点点钱。托斯陀耶夫斯基有一个最著名的作品,叫《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可以说,在全世界的左翼知识分子当中,有许许多多人就是抱着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民讨还公道这样的一个信念,来参加共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革命的。托斯陀耶夫斯基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小说,叫做《白痴》。里边他既描写了他自己抽羊角风这样的一个经验,也描写了有被陪绑绞刑的经验,让人看得惊心动魄。《白痴》是写一个贵族,一个大阔佬,作为试验性地,他把一个美丽的孤女,培养成一个上层的贵族小姐。同时他又占有了这个孤女的身体。但他为了往上爬,他又要和将军的女儿联姻。于是他收买这个将军的副官,就是他和将军的女儿结婚,让将军的这个副官和被他培养也被他占有的这个美女结婚。他的目的就是,他结婚以后仍然能够很方便地,继续占有这个美女。这一点有点像中国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这个美女当时非常的愤怒,非常的痛苦。她就问这个将军的副官,说你是答应娶我吗?那个将军副官说是的。说其实你一点儿也不爱我是吗?那将军副官说是。
展开全部
我也得写啊!天!初三水平的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0 0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