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声现象总结

温柔还敏捷的小雪花7
推荐于2016-12-01 · TA获得超过31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3万
展开全部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V固 > V液 > 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 声:频率低于20Hz。
超 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
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  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wnzj11
2011-10-04
知道答主
回答量:3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0.9万
展开全部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5921677303
2011-10-04 · TA获得超过38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3万
展开全部
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的震动通过介质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并且向外传播声震动的信息和能量.
3.声的速度不同,V固〉V液〉V气
4。声音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同种物质,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5。在15摄氏度时,声速为340米每秒
6。声音传播3要素:发生体,震动,有传播的介质。
7.回声的意义
8。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时间间隔大于0.1秒
9.回声的作用:测量距离。
10.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音色,响度。
11.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强弱的程度。
12.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震动幅度,离开发生体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
13.单位:分贝
14.音调与发生体震动频率,结构有关。
15.物体每秒震动的次数叫频率。
16.超声波:频率超过20000赫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赫声波
人耳能听的频率范围:20——20000赫
17。频率组合的情况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
18。乐音,噪声
19。防止噪声的方法:控制噪声源,削弱噪声的传播,从接收处减少(可带耳塞)
注:摇滚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噪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