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画皮大概内容是什么?
内容:一个面目狰狞的恶鬼,披上用彩笔绘画的人皮,装扮成一个令人心爱的美女,耍弄种种欺骗手段,以达到裂人腹、掏人心的目的。后来,恶鬼被一个道士识破,在木剑的逐击之下,逼得他最终脱去“画皮”,露出本相,而死于一剑之下。
《画皮》是《聊斋志异》中较有影响的篇章之一。小说通过一个“愚而迷”的书生因贪图美色,招引来路不明的女子进家同居,后被恶鬼挖去心肝害死的故事,有力地揭露了现实生活中骗人害人的两面派的蛇蝎心肠和鬼蜮伎俩,告诫人们要善于识破害人精形形色色的伪装,避免上当受骗。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
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据清人笔记《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每晨起就在大道边铺席于地,并摆设烟茶,坐待过往行人,以搜集奇闻异事。每听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饰润色。
康熙元年(1662),蒲松龄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南高珩作序。此后屡有增补。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该书还有少量补作。《聊斋志异》的写作历时四十余年,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精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聊斋志异
这篇小说说的是一个面目狰狞的恶鬼,披上用彩笔绘画的人皮,装扮成一个令人心爱的美女,耍弄种种欺骗手段,以达到裂人腹、掏人心的目的。后来,恶鬼被一个道士识破,在木剑的逐击之下,逼得他最终脱去“画皮”,露出本相,而死于一剑之下。这篇小说寓意深长,耐人寻味。
。小说开头写王生早行,遇一女郎,由于贪色,竟把她带进自己的书斋以此展开情节;接着写王生适市,道士指其遇邪,王生半信半疑,造成悬念;进而写悬念解除,王生窥见狞鬼自行画皮,情节顿生波澜;然后写王生求道士除鬼,道士以蝇拂授生。
蝇拂能否治鬼,再生悬念;接下去写悬念解除、恶鬼碎拂害生,裂腹掬心而去,把情节推向高潮;最后才是道士收鬼,陈氏乞救王生,矛盾彻底解除。
扩展资料:
这篇小说在艺术描写上相当细致、形象逼真。不论现实的还是幻想的情节或场面,都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写王生问她,她还故意作态,不肯回答,说什么“行道之人,不能解愁忧,何劳相问。”
再问,则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这些都写得非常真实可信、细致入微。其他如女鬼碎拂、道士诛鬼等幻想性的情节,同样写得形象、逼真,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描写才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画皮
写太原王生因为贪色,被披着画皮的厉鬼裂腹掬心。后经道士收鬼,其妻遵道士所嘱,乞求一疯颠乞人赐心,王生才起死回生。这个显系虚构的故事孕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启示我们,要警惕那些披着漂亮伪装的恶人,谨防吃亏上当。
画皮是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清代寓言,蒲松龄著。
原文为: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袱独奔,甚艰于步。急走趁之,乃二八姝丽。心相爱乐。问:“何夙夜踽踽独行?”女曰:“行道之人,不能解愁忧,何劳相问?”生曰:“卿何愁忧?或可效力,不辞也。”女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问:“何之?”曰:“在亡之人,乌有定所。”生言:“敝庐不远,即烦枉顾。”女喜,从之。生代携襆物,导与同归。女顾室无人,问:“君何无家口?”答曰:“斋耳。”女曰:“此所良佳。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生诺之,乃与寝合。使匿密室,过数日而人不知也。生微告妻。妻陈,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生不听。偶适市,遇一道士,顾生而愕。问:“何所遇?”答言:“无之。”道士曰:“君身邪气萦绕,何言无?”生又力白。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将临而不悟者!”生以其言异,颇疑女。转思明明丽人,何至为妖,意道士借魇禳以猎食者。无何,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心疑所作,乃逾垝垣,则室门亦闭。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如踞。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睹此状,大惧,兽伏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