鲯鳅
鲯鳅体延长侧扁,前部高大,向后渐变细。头大,背部很窄,成鱼头背几呈方形,额部有一骨质隆起,随成长而越明显,尤以雄鱼为甚。口大,端位;下颌略突出上颌。上下颌、锄骨、腭骨及舌面均具齿。
分布于暖水性大洋中上层水域。1分布地区编辑
2基本信息编辑
拼音:qíqiū
中文学名:鲯鳅
拉丁学名:Coryphaena hippurus
通用英文名:Mahi-mahi(夏威夷语)
别名/俗名:万鱼、飞乌虎、鬼头刀、阴凉鱼、铡刀鱼
门:脊索动物门
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亚纲[1]
目:鲈形目
亚目:鲈亚目
科:鲯鳅科
成年雄性与雌性的区别
3形态特征编辑
系暖水性大洋中上层鱼类。体延长,侧扁,似铡刀形。成鱼头甚大,背侧很窄,额部有1骨质隆起,吻端钝直,近截形;幼鱼额部骨质隆起不明显,吻端钝圆。雌性头部正常为圆弧形,雄性头部背面则隆起呈方形。口较大,下位,稍斜裂。两颌近等长。上下颌齿锐利。眼中大,侧中位;眼间隔宽而隆起。鳃盖骨边缘光滑。鳃孔大。尾柄细,长约为高的1.5倍左右。背鳍1个,基底几乎与背缘等长,鳍条上缘较平直。胸鳍小,侧中位,鳍条向下渐短。腹鳍窄长,位于胸鳍基部下方,有1棘;左右两鳍相连,可折于腹沟中。臀鳍基底较长,与背鳍后半部基底近相对,鳍条下缘呈波浪状。尾鳍深叉形。体被小圆鳞。有侧线。体背黑褐色,体侧及腹部灰色,间有灰褐色小圆点。各鳍均黑色。体长一般为50厘米左右,大者可达1.5米。在黄海喜栖息于水深40—60米、流速小、高盐度的泥沙底质水域。性活跃,善游泳,摄食强烈。夏季喜在漂浮物阴影下1—3米处聚集活动。越冬场在黄海南部外海至东海北部五岛外海水深80—100米水域。春季部分鱼群向西向北生殖洄游,分别游向沿岸水域产卵,但不进入渤海。产卵后鱼群就近索饵,并逐渐向深水移动,秋季水温下降,开始游向越冬场。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头足类、甲壳类。3龄可达性成熟。生殖期6—8月。分布于黄海、东海、南海,黄海数量较多。常用围网类渔具捕捞。肉质粗,可鲜食。[1]
鲯鳅
背鳍56—60;臀鳍25—28;胸鳍19—20;腹鳍Ⅰ5;尾 鳍18。标本体长98—655mm。体长为体高4.0—4.4倍, 为头长3.9—4.3倍。头长为吻长3.1—3.8倍,为眼径 3.1—3.8倍。体长纺锤形,侧扁。背缘甚窄。头中等大, 小鱼的头背微凸,大鱼形成高的隆起。口大,倾斜,上颌 骨末端达瞳孔下方。上下颌、犁骨、腭骨及舌上均具细齿。 体被小圆鳞。侧线完全,在胸鳍上方呈不规则弯曲。背鳍 一个,甚长,几占全背缘。臀鳍较短。背、臀鳍均无真鳍 棘,仅前部有数枚不分节鳍条。尾鳍深叉形。体背黑褐色, 腹绿灰色。为暖温带海洋鱼类。分布于中国东海、台湾海 峡、广东、黄渤海;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热带、温带海域。[1]
4型态特征编辑
体被细小圆鳞,不易脱落;侧线完全,在胸鳍上方呈不规则弯曲后而直走。背鳍单一,基底长,起始于眼上方而止于尾柄前;臀鳍较短,起始于背鳍中部鳍条下方;胸鳍小,镰刀形;尾鳍深叉形。体呈绿褐色,腹部银白色至浅灰色,且带淡黄色泽;体侧散布有绿色斑点。背鳍为紫青色;胸鳍、腹鳍边缘呈青色;尾鳍银灰而带金黄色泽。出水后会改变体色[2]。
鱼肉切一口大的块儿,用蒜末,柠檬汁,孜然粉,辣椒碎腌20分钟左右。
2
锅热油少许,倒入腌好的鱼肉块儿,撒盐适量,炒煮8-10分钟(中间翻动一次),至鱼肉熟即可。
太感谢你了 竟然把做法都发过来了
不过我的是一个咸鱼
这个大概多少钱一斤呢
不清楚啊 应该比较贵吧